2020高考文数数学文化
高考数学试题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蕴

高考数学试题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之谐与文化之韵:高考数学试题通过融入数学史、数学哲学和数学美学等内容,使学生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数学知识,还能感受数学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例如,试题中经常会涉及经典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家的故事,学生可以借此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贡献,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科学精神的培养:高考数学试题通过设置合理的难度和区分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培养他们勇于面对挑战、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同时,试题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3. 学科联系与跨学科思维:高考数学试题常常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考查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与物理、化学等科目相结合,这类试题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还要能理解和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 审美与多元文化:在高考数学试题中,也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识的考查。
例如,试题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具有美学意义的几何图形或数列,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或特点。
这种题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欣赏数学的美,以及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高考数学试题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蕴体现在对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培养上。
通过精心设计的试题,学生不仅能够在知识上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升华。
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的意义和途径

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的意义和途径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背后所蕴含的一系列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将数学文
化融入高考试题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
数学文化的融入还可以传递一些国内外的数学成果和数学历史,使学生了解和体验数学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文化注重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将数学文化的元素融入高考试题中,可以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
些涉及数学历史或数学应用的题目,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
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高考数学试题主要注重计算和应用,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而将数学文化元素融入试题中,可以使数学变得更加有
趣和生动。
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情境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
的美妙和乐趣。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增加学生对国内外数学成果的了解和体验。
数学是一门源远流长
的学科,融入数学文化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数学的历史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世界范
围内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数学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全球性和前
沿性,激励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自我挑战和追求。
数学文化的融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
野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国际交流和竞争中的竞争力。
2020高考全国二卷数学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数学试题分析解析解读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即高考要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内容考查要求,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四翼要求。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文理科数学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充分落实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在试题整体结构稳定的基础上,有适度创新,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突出学科素养导向,有时代特色,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试题稳中有变,大题结构动态调整2020年的高考数学保持题型、考点、难度的相对稳定,但是为了对接新高考,以学科素养立意命题,增加了阅读量、信息量,学生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感觉难度增大。
尤其是在题的顺序上打破常规,文理科的第3、4题新颖试题过早出现,出乎学生意料,耽误了一定的答题时间,在感觉和信心上受挫。
若学生能及时调整答题策略,后面的选择填空题都很常规,多数学生都能轻松解决。
此试卷对学生和教师的提醒是,困难的试题可能会在试卷的任何地方出现,不能再坚持难题一定在后面的观念了。
全国Ⅱ卷的理科和文科试题,对主观题的结构布局及考查难度也都进行了动态调整,文理科的解答题顺序均为:17题解三角形、18题概率统计,19题圆锥曲线,20题立体几何,21题函数导数;22、23题为二选一。
其中第一道大题第17题考查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替换了2019年的立体几何大题的位置;而立体几何大题后移至第20题,仍然考查平行、垂直关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及体积的计算,但灵活性加大;解析几何大题前移至第19题的位置,难度有所降低。
大题结构的调整主要考查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
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在整体符合考试大纲的前提下,各部分内容和难度进行动态设计,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破解应试教育,指导高中教学。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数学分析及新高考改革和教材变化

程序框图 等差通项与求和
椭圆标准方程 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
立几外接球
2018Ⅰ理 复数运算模
补集不等式 饼图信息
等差数列和 三次奇函数切线方程
三角形中线向量 三视图最短路径 抛物线直线数量积 分段函数零点范围 数学文化几何概型 双曲线渐近线弦长 正方体线面角面积最值
高一毕竟不同于高三,教师不能用高三的标准来要求高一的学生,不能一个知识 点“一锹挖到底”,要循序渐进。高一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放在首位。 新课阶段每章最好采用“课本—资料—章末复习”三段式,考试应以考察学生对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情况为主,大综合题少出或不出。每次考试难度系 数控制在0.65为宜。
自高习信中,惯,总,觉这解得些题自家有己长一初可一定能、规局初律二限性的于,时数有候学数的水学学平也生没无甚有法至很跟是好上,套课等用程到某了的种初安题三排型一,咬或牙、一 努者模力即就式便可进以是行迅跟解速上答地,。提但高而是,到比抱了有起高“高中临考,时的抱这要佛种求脚模”有式的着一心较般态大。来的但说偏是不在差适高。合中新学习中,这 是的很难学做习到水的平,。高一是整个高中数学三年的学习中最关键的一年,其涉及的基
础性知识占整个高中的很大一部分,一旦“开窍”晚,很容易导致整个高中数
学学习跟不上。
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 “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 求,但高中 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 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 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 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 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江苏省普通2020届高考对口单招文化数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普通2020届高考对口单招文化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 若集合M ={−1,1},N ={2,1,0},则M ∪N =( )A. {0,−1,1}B. {0,−1,2}C. {1,−1,2}D. {1,−1,0,2} 2. (文)已知复数z =6+8i ,则−|z|=( )A. −5B. −10C. 149 D. −169 3. 已知向量a ⃗ =(−3,2,5),b ⃗ =(1,x ,−1),且a ⃗ ⋅b ⃗ =2,则x 的值是( )A. 3B. 4C. 5D. 64. 两条直线A 1x+B1y+C1=0,A 2x+B2y+C2=0,互相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A 1A2B 1B 2=−1 B. A 1A2B 1B 2=1 C. A 1A2+B1B2=0D. A 1A2−B1B2=05. 现有3名男医生3名女医生组成两个组,去支援两个山区,每组至少2人,女医生不能全在同一组,且每组不能全为女医生,则不同的派遣方法有( )A. 36种B. 54种C. 24种D. 60种6. 经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且垂直于直线3x −2y =0的直线l 的方程是( )A. 3x −2y −3=0B. 6x −4y −3=0C. 2x +3y −2=0D. 2x +3y −1=07.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则异面直线AC 1与B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0B. 13C. √63D. √33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情推理是正确的推理 B. 合情推理是归纳推理C. 归纳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D.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9. 已知函数在(0,4π3)上单调递增,在(4π3,2π)上单调递减,则ω=( )A. 12B. 1C. 32 D. 4310. 已知函数f (x )={2x +1,x ≥0,|x|,x <0,且f (x 0)=3,则实数x 0=( )A. −3B. 1C. −3或1D. −3或1或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11. 执行下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 的值为1,则输出的y 的值是______ .12. 参数方程{x =−1+2cosθy =2+2sinθ(θ为参数0≤θ<2π)所表示的曲线的普通方程是______ . 13. 在{a n }为等比数列,a 1=12,a 2=24,则a 3= ______ . 14. 已知sin(α−π)=23,且α∈(−π2,0),则tanα= ______ .15. 已知函数f(x)=x 2−4x +alnx 在区间[1,4]上是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90.0分) 16. 已知函数f(x)=ax 2+x −a ,a ∈.(1)若函数f(x)的最大值大于178,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解不等式f(x)>1(a ∈).17.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满足f(x +1)=f(−x +1).(1)求证:函数f(x)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2)若f(x)=x 2−2x(0<x ≤1),求当x ∈[−5,−4]时,函数f(x)的解析式.18.有3张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放回后再抽出一张卡片.(Ⅰ)写出这个实验的所有基本事件;(Ⅱ)求两次抽取的卡片上数字之和等于5的概率;(Ⅲ)求两次抽取的卡片上数字相同的概率.1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sin(A+B)a+b =sinA−sinBa−c,b=3.(Ⅰ)求角B;(Ⅱ)若cosA=√63,求△ABC的面积.20.某公司计划在办公大厅建一面长为a米的玻璃幕墙.先等距安装x根立柱,然后在相邻的立柱之间安装一块与立柱等高的同种规格的玻璃.一根立柱的造价为6400元,一块长为m米的玻璃造价为(50m+100m2)元.假设所有立柱的粗细都忽略不计,且不考虑其他因素,记总造价为y元(总造价=立柱造价+玻璃造价).(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当a=56时,怎样设计能使总造价最低?21.设满足a1+13a2+15a3+⋯+12n−1a n=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a}的前84项和.22.某客运公司用A,B两种型号的车辆承担甲、乙两地间的长途客运业务,每车每天往返一次.A,B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在甲地和乙地之间往返一次的营运成本分别为1600元/辆和2400元/辆.公司拟组建一个不超过21辆车的客运车队,并要求B型车不多于A型车7辆.若每天要运送不少于900人从甲地去乙地的旅客,并于当天返回,为使公司从甲地去乙地的营运成本最小,那么应配备A型车、B型车各多少辆?营运成本最小为多少元?23.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经过点P(−√3,12),且点F(√3,0)为其右焦点.(1)求椭圆的方程;(2)设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已知点A 的坐标为(−a,0),点Q(0,y 0)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且QA ⃗⃗⃗⃗⃗ ·QB⃗⃗⃗⃗⃗⃗ =4,求y 0的值.--------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解:∵M={−1,1},N={2,1,0};∴M∪N={−1,1,2,0}.故选:D.进行并集的运算即可.考查列举法的定义,以及并集的运算.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复数的模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直接利用复数的求模公式求解即可.解:复数z=6+8i,则−|z|=−√62+82=−10.故选B.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利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a⃗⋅b⃗ =−3+2x−5=2,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因为a⃗=(−3,2,5),b⃗ =(1,x,−1),所以a⃗⋅b⃗ =−3+2x−5=2,解得x=5.故选C.4.答案:C解析:两直线垂直满足斜率之积为−1.∴(−A1B1)(−A2B2)=−1,∴A1A2+B1B2=0.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应用,属于较易题.组队情况有2,4型和3,3型.2,4型只能是1男1女和2男2女,;3,3型只能是2男1女和1男2女,分别求出派遣方法,相加即可.【解答】解:组队情况有2,4型和3,3型.2,4型只能是1男1女和2男2女,此时有C31C31种方法;3,3型只能是2男1女和1男2女,此时有C32C31种方法.综上,共有(C31C31+C32C31)A22=36(种)方法,故选A.6.答案:C解析:解:设垂直于直线3x−2y=0的直线l的方程为2x+3y+c=0,由于直线l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1,0),所以c=−2.故选C.设出垂线方程,求出焦点坐标,然后求解即可.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基本性质,直线方程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属于基础题,解决异面直线所成角关键是平移,将空间问题化为平面问题,解三角形可得.如图,由于BB1//CC1,所以异面直线AC1与BB1所成的角即为直线AC1与CC1所成角,所以在Rt△ACC1中,∠AC1C为所求角.如图,由于BB1//CC1,所以异面直线AC1与BB1所成的角即为直线AC1与CC1所成角,所以在Rt△ACC1中,∠AC1C为所求角,∵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棱长为1,则CC1=1,AC1=√3,,即异面直线AC1与B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故选D.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推理定义的理解,理解推理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过程.解:根据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过程,正确,故选D.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与性质,由题意可知函数在时,取最大值,得4π3×ω−π6=2kπ+π2,k∈Z,并且周期,从而求出ω的值即可.解:根据题意,函数在(0,4π3)上单调递增,在(4π3,2π)上单调递减,则f(x)在x=4π3处取得最大值,并且周期,则有4π3×ω−π6=2kπ+π2,k∈Z,且,变形可得ω=3k2+12,k∈Z,且ω≤34,当k=0时,ω=12,故选A.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段函数求函数值,属于基础题.一般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逐步求解.要确定好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再代入相应的解析式求得对应的函数值即可.解:当x0≥0时,由f(x0)=2x0+1=3,得x0=1,符合要求;当x0<0时,由f(x0)=|x0|=3,得x0=−3(舍去x0=3).综上所述,x0=1,或x0=−3.故选C.11.答案:4。
2020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2020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2020年高考考纲做了较大修订,有三大变化,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完善了考核目标,调整了考试内容。
那么,数学考纲有哪些调整呢?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20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应这些变化,数学学科也做了相应调整:1、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
2、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3、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总体上,这些变化对2020年高考数学考试影响不大。
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在这次高考考纲修订基本原则“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中,将“整体稳定”放在了首位。
2015年、2016年全国数学2卷就突出了稳中求变,约有80%的试题是稳定的,只有约20%的试题是创新的,2020年高考仍然还会沿用这种思路命制试卷。
二是近两年高考试卷已先于2020年高考考纲在命题中渗透了一些变化与创新,全国数学2卷最大的变化点是,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精髓。
在数学文化方面,2016年高考全国2卷理科数学第8题、文科数学第9题涉及到了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算法,2015年高考全国2卷文、理科数学的第8题涉及到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
这就是说,今年考纲中所提到的新要求、新变化,在两年前的高考中就已经有所体现了,所以2020年高考对我们而言变化不会很大。
而第三项变化是选考题由“三选一”变为“二选一”,这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20年高考命题形式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难度变化不大。
针对上述分析,现就2020年高考备考复习提出以下建议:回归教材至少解决两件事——通过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聚力共性通法。
高考数学复习热点02 数学传统文化和实际民生为载体的创新题(解析版)

热点02 数学传统文化和实际民生为载体的创新题【命题形式】1、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计算题和证明题比较少,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证明与计算、复数、组合、三角函数、概率、推理、圆锥曲线。
2、数学文化考查背景总结如下:①以数学名著为考查背景,以中国数学典籍史料中优秀成果为背景。
②以数学猜想和定理为命题背景。
③以数学名家的故事为命题背景,以数学家的故事,为考查背景,正是对创新精神数学精神的一种传承。
④以数学的应用为命题背景。
⑤历史名人。
⑥历史发展。
3、文化背景的考查在突出所要考查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学文化形成数学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我们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增强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文化体现数学文化以数化人的本质内涵。
这是新高考考察的目的,从而这类问题也是新高考必考题型。
4、数学高考题渗透了大量的数学文化,尤其是渗透到中国古代独特的数学题目。
但这些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限,很多内容并未涉及到。
我们现在的社会在飞速发展,无论是科技还是人的思想都不断地变化。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需要及时更新,不仅仅要反映在教材,考试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不再是摸小球,投骰子,算水费这些老古董的模型背景,更应该与时俱进。
比如以科技为背景文化材料都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材料。
像2020年12月2日嫦娥五号成功降落在月球上,它里面所涉及的轨道、运动都能成为很好的考查背景材料,而这些发射卫星的基地名称也可以作为命题背景的一大亮眼之处。
除次以外,同样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和实际民生,比如新冠肺炎这些热点问题也可以成为出题的背景,进入数学高考题。
【满分技巧】1、多掌握数学文化知识通过对数学文化知识了解使学生对文化素养的提升,做题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减少对这类问题的恐惧心理。
2、注意数学文化的译文很多数学文化的题型都是选用的是中国传统数学文化,题目前面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而后面都会对给出译文,译文才是本题的关键题意,所以这类题的关键地方是在译文上理解。
高考中的数学文化(解析版)

高考中的数学文化一、单选题1.1750年,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一封信中列举了多面体的一些性质,其中一条是:如果用V 、E 和F 表示闭的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则有如下关系:2V E F -+=.已知正十二面体有20个顶点,则正十二面体有()条棱A .30B .14C .20D .26【答案】A 【分析】由已知条件得出20V =,12F =,代入欧拉公式2V E F -+=可求得E 的值,即为所求.【详解】由已知条件得出20V =,12F =,由欧拉公式2V E F -+=可得22012230E V F =+-=+-=.故选:A.2.龙马负图、神龟载书图像如图甲所示,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中洛书有云,神龟出于洛水,甲壳上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u ,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角黑点为阴数;若从阳数和阴数中分别随机抽出2个和1个,则被抽到的3个数的数字之和超过16的概率为()A .1340B .720C .14D .310【答案】A 【分析】由题可求出所有情况共40种,再求出满足条件的情况即可求出概率.【详解】依题意,阳数为1、3、5、7、9,阴数为2、4、6、8,故所有的情况有215440C C =种,其中满足条件的为()7,8,9,()7,6,9,()7,4,9,()7,2,9,()5,8,9,()5,6,9,()5,4,9,()3,8,9,()3,6,9,()1,8,9,()7,8,5,()7,6,5,,()7,8,3,共13种,故所求概率1340P =.故选:A .3.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除以3余2),五五数之剩三(除以5余3),问物几何?”现将1到2020共2020个整数中,同时满足“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n a 则该数列共有()A .132项B .133项C .134项D .135项【答案】D 【分析】由题意抽象出数列是等差数列,再根据通项公式计算项数.【详解】被3除余2且被5除余3的数构成首项为8,公差为15的等差数列,记为{}n a ,则()8151157n a n n =+-=-,令1572020n a n =-≤,解得:213515n ≤,所以该数列的项数共有135项.故选:D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考查等差数列,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并能抽象出等差数列.4.攒尖是古代中国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宋代称为撮尖,清代称攒尖.依其平面有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等,也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多见于亭阁式建筑.如图所示,某园林建筑为六角攒尖,它的主要部分的轮廓可近似看作一个正六棱锥,若此正六棱锥的侧面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α,则侧棱与底面外接圆半径的比为()A .12cos αB .12sin αC .sin 3πsin8αD .cos 3πcos8α【答案】A 【分析】根据正六棱锥的底面为正六边形计算可得结果.【详解】正六棱锥的底面为正六边形,设其外接圆半径为R ,则底面正边形的边长为R ,因为正六棱锥的侧面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α,所以侧棱长为2cos 2cos RR αα=,所以侧棱与底面外接圆半径的比为12cos 2cos RR αα=.故选:A 【点睛】关键点点睛:掌握正六棱锥的结构特征是解题关键.5.《张丘建算经》卷上第22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注:从第2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一天织5尺布,现一月(按30天计)共织390尺”,则从第2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A .12尺布B .518尺布C .1631尺布D .1629尺布【答案】D 【分析】设该女子第()Nn n *∈尺布,前()N n n *∈天工织布n S 尺,则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根据15a =,30390S =可求得d 的值.【详解】设该女子第()Nn n *∈尺布,前()N n n *∈天工织布n S 尺,则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由题意可得30130293015015293902S a d d ⨯=+=+⨯=,解得1629d =.故选:D.6.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锤,长五尺,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一尺,重四斤;在细的一端截下一尺,重二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几斤?”根据已知条件,若金箠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中间三尺的重量为()A .3斤B .6斤C .9斤D .12斤【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转化成等差数列问题,再根据等差数列下标的性质求234a a a ++.【详解】由题意可知金锤每尺的重量成等差数列,设细的一端的重量为1a ,粗的一端的重量为5a ,可知12a =,54a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1533263a a a a +==⇒=,中间三尺为234339a a a 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新文化,等差数列的性质,重点考查理解题意,属于基础题型.7.古希腊时期,人们把宽与长之比为512-的矩形称为黄金矩形,把这个比值512称为黄金分割比例.下图为希腊的一古建筑.其中部分廊、檐、顶的连接点为图中所示相关对应点,图中的矩形ABCD ,EBCF ,FGHC ,FGJI ,LGJK ,MNJK 均近似为黄金矩形.若A 与D 间的距离大于18.7m ,C 与F 间的距离小于12m .则该古建筑中A 与B 间的距离可能是()(参考数据:510.6182-≈,70.6180.38≈,30.6180.236≈)A .29mB .29.8mC .30.8mD .32.8m【答案】C 【分析】由矩形ABCD 和EBCF 是黄金矩形,由边长的比求出AB 范围即可得.【详解】由黄金矩形的定义可知0.618AD AB ≈,20.6180.38BC CF CFAB BC AB⋅=≈≈,所以18.730.260.6180.618AD AB m ≈>≈,1231.580.380.38CF AB m ≈<≈,即()30.26,31.58AB ∈,对照各选项,只有C 符合.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数学文化,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创新意识.属于基础题.8.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说过:“几何学里有两件宝,一个是勾股定理,另一个是黄金分割.如果把勾股定理比作黄金矿的话,那么可以把黄金分割比作钻石矿.”黄金三角形有两种,其中底与腰之比为黄金分割比的黄金三角形被认为是最美的三角形,它是一个顶角为36o 的等腰三角形(另一种是顶角为108 的等腰三角形).例如,五角星由五个黄金三角形与一个正五边形组成,如图所示,在其中一个黄金ABC 中,512BC AC -=.根据这些信息,可得sin126= ()A .1254-B.38+C .154+D .458+【答案】C 【分析】计算出51cos 724-= ,然后利用二倍角公式以及诱导公式可计算得出sin126cos36= 的值,即可得出合适的选项.【详解】因为ABC 是顶角为36o 的等腰三角形,所以,72ACB ∠= ,则1512cos 72cos 4BCACB AC-=∠==,()sin126sin 9036cos36=+= ,而2cos722cos 361=-,所以,51cos36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二倍角公式以及诱导公式求值,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9.《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四尺.高三尺.何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米堆底部的弧长为4尺.米堆的高为3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A .7斛B .3斛C .9斛D .12斛【答案】B 【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出对应的体积即可.【详解】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42r π=,解得8r π=,故米堆的体积为2118163433ππ⎛⎫⨯⨯⨯⨯≈ ⎪⎝⎭,∵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161.6233÷≈,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椎体的体积的计算,比较基础.10.《九章算术》中,将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称之为“堑堵”.已知某“堑堵”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间的实线平分矩形的面积,则该“堑堵”的侧面积为()A .2B .242+C .42+D .442+【答案】D 【分析】利用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结合三视图中的数据可计算出该“堑堵”的侧面积.【详解】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下图所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三棱柱的高为2,因此,该“堑堵”的侧面积为()22224+⨯=.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三视图计算几何体的侧面积,一般要求还原原几何体,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1.干支是天干(甲、乙、…、癸)和地支(子、丑、…、亥)的合称,“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法.如图是查找公历某年所对应干支的程序框图.例如公元2041年,即输入2041N =,执行该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58x =,从干支表中查出对应的干支为辛酉.我国古代杰出数学家秦九韶出生于公元1208年,则该年所对应的干支为()六十干支表(部分)56789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5657585960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A .戊辰B .辛未C .已巳D .庚申【答案】A 【分析】输出1208N =,计算输出结果,查表可得结果.【详解】输入1208N =,1i =,第一次循环,120836011145x =--⨯=,2i =,60x ≤不成立;第二次循环,120836021085x =--⨯=,3i =,60x ≤不成立;第三次循环,120836031025x =--⨯=,4i =,60x ≤不成立;由上可知,每执行一次循环后,x 的值对应地在上一次循环后x 的值中减去60,则输出的x 的值为1205除60后的余数,120620605=⨯+ ,则输出的x 的值为5,因此,公元1208年对应的干支为戊辰.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数学文化中的“干支纪年法”,考查程序框图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12.古代中国的太极八卦图是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鱼,阳鱼的头部有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蕴含现代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图2(正八边形ABCDEFGH )是由图1(八卦模型图)抽象而得到,并建立如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1OA =.则下述四个结论:①以直线OH 为终边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32,4k k Z πααπ⎧⎫=+∈⎨⎬⎩⎭;②以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的弦AB 所对的弧长为4π;③22OA OD ⋅= ;④(BF = 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1B .2C .3D .4【答案】B 【分析】根据终边相同的角的定义可判断命题①的正误;利用扇形的弧长公式可判断命题②的正误;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判断命题③的正误;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判断命题④的正误.【详解】对于命题①,以直线OH 为终边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3,4k k Z πααπ⎧⎫=+∈⎨⎬⎩⎭,命题①错误;对于命题②,4AOB π∠=,以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的弦AB 所对的弧长为4π,命题②正确;对于命题③,由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得3cos 42OA OD OA OD π⋅=⋅=- ,命题③错误;对于命题④,易知点22,22B ⎛⎫ ⎪ ⎪⎝⎭,22,22F ⎛-- ⎝⎭,所以,(BF = ,命题④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考查了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扇形的弧长、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以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13.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卢浮宫博物馆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为正四棱锥,且该正四棱锥的高为21米,底面边长为30米,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若玻璃金字塔五个顶点恰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半径为______米.【答案】29714【分析】作出图形,设球体的半径为R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出关于R 的等式,进而可解得R 的值.【详解】如下图所示: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设M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则PM ⊥底面ABCD ,由题意可得21PM =,30AB =,2302BD ==,则152BM =设该球的半径为R ,设球心为O ,则O PM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OB OM BM =+,即()(22221152R R =-+,解得29714R =.故答案为:29714.【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14.明朝著名易学家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一年、一日之象的图式,一年气象图将二十四节气配以太极图,说明一年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人事,一年之气象也,春作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不过如此”.上图是来氏太极图,其大圆半径为4,大圆内部的同心小圆半径为1,两圆之间的图案是对称的,若在大圆内随机取一点,则该点落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______.【答案】1532【分析】设大圆面积为1S ,小圆面积2S ,求得116S π=,2S π=,进而求得黑色区域的面积,结合面积比,即可求解.【详解】设大圆面积为1S ,小圆面积2S ,则21416S ππ=⨯=,221S ππ=⨯=,可得黑色区域的面积为()1211522S S π⨯-=,所以落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121115232S S P S -==.故答案为:15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概型的概率的计算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求出满足条件A 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度量()N A ”,再求出总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度量N ”,然后根据()N A P N =求解,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5.《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经典,其中对勾股定理的论述,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其意为: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其大小,用锯去锯该材料,锯口深1寸,锯道长1尺,问这块圆柱形木料的直径是多少?长为0.5丈的圆柱形木材部分镶嵌在墙体中,截面图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镶嵌在墙体内的部分).已知弦1AB =尺,弓形高1CD =寸,估算该木材镶嵌墙内部分的体积约为______立方寸.(注:一丈=10尺=100寸,53.14,sin 22.513π≈≈ ,答案四舍五入,只取整数...........)【答案】317【分析】根据弓形的锯口深1寸,锯道长1尺,求出圆的半径,从而求出弓形(阴影部分)面积后,由柱体体积公式得木材体积【详解】如图,设圆半径为r 寸(下面长度单位都是寸),连接,OA OD ,已知152AD AB ==,1OD OC CD r =-=-,在Rt ADO 中,222AD OD OA +=,即2225(1)r r +-=,解得13r =,由5sin 13AD AOD AO ∠==得22.5AOD ∠=︒,所以45AOB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 S =扇形214131012 6.332522AOB S πππ-=⨯⨯-⨯⨯≈△(平方寸),镶嵌在墙体中木材是以阴影部分为底面,以锯刀长为高的柱体,所以其体积为 6.332550317V Sh =≈⨯≈(立方寸)故答案为:317.【点睛】本题考查柱体的体积,关键是求底面面积,方法是由扇形面积减去相应三角形面积得弓形面积,属基础题.16.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的棱长为______1-【分析】从图形中作一个最大的水平截面,它是一个正八边形,八个顶点都在边长为铁正方形边上,由此可计算出棱长.【详解】作出该图形的一个最大的水平截面正八边形ABCDEFGH ,如图,其八个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上,设“半正多面体”棱长为a ,则2212a a ⨯+=,解得1a =-,1-.【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题关键是从“半正多面体”中作出一个截面为正八边形且正八边形的八个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上,由此易得棱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数学文化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晷(ɡuǐ)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二十四个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的变化量相同,周而复始.若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夏至之后的那个节气(小暑)晷长是()A.五寸B.二尺五寸C.三尺五寸D.四尺五寸答案B设从夏至到冬至的晷长依次构成等差数列{a n},公差为d,a1=15,a13=135,则15+12d=135,解得d=10.所以a2=15+10=25,所以小暑的晷长是25寸,即二尺五寸,故选B.2.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的n,x的值分别为3,3,则输出的v的值为()A.15B.16C.47D.48答案 D 执行程序框图,n=3,x=3,v=1,i=2≥0,v=1×3+2=5,i=1≥0,v=5×3+1=16,i=0≥0,v=16×3+0=48,i=-1<0,退出循环,输出v 的值为48.故选D.3.刘徽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宝贵的数学遗产,他所提出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割圆术的第一步是求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若在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该圆内接正六边形的概率是( ) A.3√34πB.3√32πC.12πD.14π答案 B 如图,在单位圆中作其内接正六边形,则所求概率P=S 正六边形S 圆=√34×12×6π×12=3√32π.4.“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212.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则第八个单音的频率为( ) A.√23f B.√223f C.√2512f D.√2712f答案 D 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212,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由等比数列的概念可知,这十三个单音的频率构成一个首项为f,公比为√212的等比数列,记为{a n },则第八个单音频率为a 8=f(√212)8-1=√2712f,故选D.5.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发现了由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的“三斜求积”公式:设△ABC 的三个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BC 的面积S=√14[c 2a 2-(c 2+a 2-b 22)2].若a 2sin C=4sin A,(a+c)2=12+b 2,则用“三斜求积”公式求得△ABC 的面积为( ) A.√3 B.2 C.3 D.√6答案 A 根据正弦定理及a 2sin C=4sin A,得ac=4.再结合(a+c)2=12+b2,得a2+c2-b2=4,则S=√14[c2a2-(c2+a2-b22)2]=√16-44=√3,故选A.6.《周易》历来被人们视作儒家群经之首,它表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万事万物深刻而又朴素的认识,是中华人文文化的基础,它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二进制计数的思想方法.我们用近代术语解释为:把阳爻“”当作数字“1”,把阴爻“”当作数字“0”,则八卦所代表的数表示如下:卦名符号表示的二进制数表示的十进制数坤0000艮0011坎0102巽0113依次类推,则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符号为“”,其表示的十进制数是()A.33B.34C.36D.35答案B由题意类推,可知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的符号“”表示的二进制数为100 010,转化为十进制数为0×20+1×21+0×22+0×23+0×24+1×25=34.故选B.7.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里有一道闻名世界的题目:“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反映了对此题的一个求解算法,执行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的值为()A.20B.25C.30D.35答案 B 解法一:执行程序框图,n=20,m=80,S=60+803≠100;n=21,m=79,S=63+793≠100;……;n=25,m=75,S=75+25=100,退出循环.输出n=25.故选B.解法二:由题意,得{m +n =100,3n +m 3=100,且m,n 都是整数,解得n=25,m=75,故选B.8.(2018河北保定一模)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会标是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而成的.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如果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则sin (θ+π2)-cos (θ+π3)=( )A.4+3√310B.4-3√310 C.-4+3√310D.-4-3√310答案 A 设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长为a,则a 2+(a+2)2=102,解得a=6,∴sin θ=610=35, cos θ=810=45,sin (θ+π2)-cos (θ+π3)=cos θ-12cos θ+√32sin θ=12cos θ+√32sin θ=12×45+√32×35=4+3√310. 9.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来源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其中定义[x]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0.6]=0,[2]=2,[3.6]=3.执行该程序框图,则输出的a=( )A.9B.16C.23D.30答案 C 执行程序框图,k=1,a=9,9-3·[93]=0≠2;k=2,a=16,16-3·[163]=1≠2;k=3,a=23,23-3·[233]=2,23-5·[235]=3,满足条件,退出循环,则输出a=23.故选C.10.《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中《方田》章有弧田面积计算问题,术曰:以弦乘矢,矢又自乘,并之,二而一.其大意是弧田面积计算公式为:弧田面积=12(弦×矢+矢×矢).弧田是由圆弧(弧田弧)和以圆弧的端点为端点的线段(弧田弦)围成的平面图形,公式中的“弦”指的是弧田弦的长,“矢”指的是弧田弧所在圆的半径与圆心到弧田弦的距离之差.现有一弧田,其弧田弦AB 等于6米,其弧田弧所在圆为圆O,若用上述弧田面积计算公式算得该弧田的面积为72平方米,则cos ∠AOB=( ) A.125B.325C.15 D.725答案 D 如图,AB=6,设CD=x(x>0),则12(6x+x 2)=72,解得x=1.设OA=y,则(y-1)2+9=y 2,解得y=5. 由余弦定理得cos ∠AOB=25+25-362×5×5=725,故选D.11.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如图所示的太极图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充分体现了相互转化、对称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定义:图象能够将圆O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等分成两部分的函数称为圆O 的一个“太极函数”.给出下列命题:①对于任意一个圆O,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②函数f(x)=ln(x2+√x2+1)可以是某个圆的“太极函数”;③正弦函数y=sin x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④函数y=f(x)是“太极函数”的充要条件为函数y=f(x)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命题为()A.①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过圆心的直线都可以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分成两部分,故对于任意一个圆O,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故①正确;函数f(x)=ln(x2+√x2+1)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故其不可能为圆的“太极函数”,故②错误;将圆的圆心放在正弦函数y=sin x图象的对称中心上,则图象可以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分成两部分,所以正弦函数y=sin x是该圆的“太极函数”,从而正弦函数y=sin x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故③正确;函数y=f(x)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则y=f(x)是“太极函数”,但函数y=f(x)是“太极函数”时,图象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图,故④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2.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问几何日而长等?”意思是:“今有蒲草第1天长高3尺,莞草第1天长高1尺.以后,蒲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一半,莞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2倍.问第几天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可求得第 天时,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结果采取“只入不舍”的原则取整数,相关数据:lg 3≈0.477 1,lg 2≈0.301 0) 答案 3解析 由题意得,蒲草的高度组成首项为a 1=3,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a n },设其前n 项和为A n ;莞草的高度组成首项为b 1=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b n },设其前n 项和为B n ,则A n =3(1-12n )1-12,B n =2n -12-1,令3(1-12n )1-12=2n -12-1,化简得2n +62n =7(n ∈N *),解得2n =6,所以n=lg6lg2=1+lg3lg2≈3,即第3天时蒲草和莞草高度相同.13.(2019山东安丘、诸城、五莲、兰山模拟理)《周髀算经》中有一个问题:从冬至之日起,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的日影子长依次成等差数列,若冬至、立春、春分的日影子长的和是37.5尺,芒种的日影子长为4.5尺,则冬至的日影子长为 . 答案 15.5尺解析 设此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则a 1+a 4+a 7=3a 1+9d=37.5,a 1+11d=4.5,解得d=-1,a 1=15.5. 14.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为鳖臑.若三棱锥P-ABC 为鳖臑,PA ⊥平面ABC,PA=AB=2,AC=4,三棱锥P-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则球O 的体积为 . 答案20√5π3解析 如图,在长方体中可找到符合题意的三棱锥P-ABC,则球O 的直径2R=PC=√PA 2+AC 2=√20=2√5,所以R=√5.故球O 的体积V=43πR 3=20√5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