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一、引言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无线或有线的电子设备和方式来传送和交换信息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并逐步分解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1.信息传输原理- 信息的产生:信息源将产生的原始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例如声音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电压的模拟信号。

- 编码处理:通过将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编码,使其适合于数字通信。

- 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通过调制技术转换为模拟信号,包括频率调制、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 信号的传输与接收:通过无线电波、光纤、导线等介质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到接收端,然后解调还原为数字信号。

- 数据处理和解码:接收端对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还原为原始的信息信号。

2.信道特性- 信道的带宽:衡量信道传输能力的宽度,即它能够传输的频率范围。

- 信号的传播特性: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信号的传播特性也有所差异,例如无线电波的传播性能受到天线的方向性和电波衰减的影响。

- 信号的失真和干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 容量和速率:信道的容量定义了最大的传输速率,不同的信道其容量和速率也有所不同。

三、通信技术的分类1.有线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通过光的全内反射将信号传输到目标地点,具有高带宽和长传输距离的优势。

- 导线通信:通过金属导线传输信号,包括电视原理、电话线路等。

2.无线通信技术- 广播与电视:利用地面或卫星等广播电波传输音频和视频信号。

- 移动通信:无线手机、蜂窝网络和卫星通信等。

- 无线局域网:如Wi-Fi技术。

3.卫星通信技术- 地球站:在地面上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实现地面与卫星之间的通信。

- 卫星:作为中继站,接收地面信号后再向其他地方发送。

四、通信技术的步骤1.信息源产生信号。

2.信号编码和数字化处理。

3.通过调制将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

数字通信原理-第一章

数字通信原理-第一章

小结: 通信及通信系统构成
通信的概念 通信系统构成:各部分功能
信息、信号及分类
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转换成为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模拟信号(幅度取值是连续的):连续信号 离散信号 数字信号(幅度取值是离散的): 二进码 多进码 连续信号 离散信号
{
{ {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模拟通信:以模拟信号的形式传递消息(采用频分复用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 可靠性指标
{
{
信息传输速率 符号传输速率 (定义、关 系) 频带利用率 误码率 (定义) 信号抖 动
复习题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模型中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 的作用是什么?画出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3、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4、为什么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5、设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 1微秒,如采用四电 平传输,求信息传输速率及符号速率。 6、接上题,若传输过程中 2 秒误 1 个比特,求误 码率。 7、假设频带宽度为 1024kHz,可传输 2048kbit/s 的比特率,试问其频带利用率为多少?
第四节 数字通信的特点及性能指标
信息传输速率Rb与符号传输速率NB的关系为: Rb=NB (二进制) Rb=NB·log2M Rb>NB (多进制)
{
频带利用率 ( η)
定义: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真正用来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 的指标)
符号传输速率 (Bd/Hz)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 η= (bit/s/Hz) 频带宽度
实现多路通信)
数字通信: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递消息(采用时分复用实
现多路通信)。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包括发送终端、信源编码、信道编 码、调制、信道以 及收端的解调、 信道解码、信源解码和接收终端)

精品课件-数字通信原理(李白萍)-第1章

精品课件-数字通信原理(李白萍)-第1章
30
第 1 章 绪论 1.3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 有效性。 (2) 可靠性。 (3) 适应性。 (4) 经济性。 (5) 保密性。 (6) 标准性。 (7) 维修性。
31
第 1 章 绪论
1.3.1 1. 例如, 某系统在2 s内传送4800个码元, 则系统的传码率
为2400 Baud。 虽然数字信号有二进制与多进制的区分, 但码 元速率RB与信号的进制无关,只与码元宽度TB有关, 即
28
第 1 章 绪论 1.2.5
相对于模拟通信系统而言, 数字通信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抗干扰、 抗噪声能力强, 无噪声积累。 (2) 便于加密处理, 保密性强。 (3) 差错可控。 (4) 利用现代技术, 便于对信息进行处理、 存储、 交换。 (5) 便于集成化, 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29
第 1 章 绪论 数字通信系统相对于模拟通信系统来说, 主要有以下两个 缺点。 (1) 数字信号占用的频带宽。 (2) 对同步要求高, 系统设备比较复杂。
在多进制中, RBN与RbN的数值不同, 单位亦不同。 它 们之间在数值上有关系式
(1-7)
RbN=RBN lb N
在码元速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二进制信息速率Rb2与
多进制信息速率RbN之间的关系为
Rb2
RbN lbN
(1-8)
35
第 1 章 绪论 在信息速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二进制码元速率RB2与 多进制码元速率RBN之间的关系为
单位时间内错误接收的比特数 Pb 单位时间内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1-13)
二进制时, Pe=Pb; N进制时, 与解码方式等有关, 一般情况下Pb<Pe。
39
第 1 章 绪论 【例1-2】 某信息源包含A、 B、 C、 D四个符号, 这 四个符号出现的概率相等, 传输时编码为二进制比特, 并已知 信息速率Rb=1 Mb/s (1) 求码元传输速率; (2) 若信息源工作1 h后, 大致均匀地发现了36个差错比特, 求误信率和误码率。

《数字通信原理》课件

《数字通信原理》课件
信道编码
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对数字信号进行 编码。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
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等。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通过在数字信号中添加额外的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常见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加密与解密技术
THANKS
抗干扰能力
抗噪声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干扰的情况 下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抗多径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抵抗多径效应干扰的能 力。
误码率与信噪比
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的关系
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逐渐降低,通信质量提高。
信噪比优化
通过合理配置信号功率和噪声抑制措施,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性能。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 、干扰和衰减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 处理和补偿。
数字信号的同步技术
01
载波同步
通过提取载波频率和相位信息 ,使接收端与发射端保持一致
的载波频率和相位。
02
位同步
使接收端的抽样时钟与发送端 的时钟保持一致,以便正确地
进行抽样判决。
03
帧同步
使接收端正确地识别出数字信 号中的帧结构,以便正确地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智能家电等组成,实现家庭设施的远程控制和 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特点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具有便捷性、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舒适 度和便利性。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是一种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和电学的相互作用。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射机、光纤传输线路和接收机。

发射机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第一部分,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光纤传输线路上。

发射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激光器、调制器和驱动电路。

激光器是发射机的核心部件,它能够产生高强度、单色、相干的激光束。

调制器则是将电信号转换为激光脉冲的设备,它能够对激光束进行调制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识别出每一个二进制位。

驱动电路则是用来控制调制器的工作状态,以便让其按照正确的时间序列进行工作。

光纤传输线路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第二部分,它是负责将激光脉冲从发射机传输到接收机的媒介。

在传输过程中,激光脉冲会在光纤中不断地反射和折射,以保证光信号能够稳定地传输到目的地。

光纤传输线路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光纤和连接器。

光纤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具有非常高的抗干扰性和传输带宽。

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是单模光纤,它能够将激光脉冲通过一个非常小的核心直接传送到接收机中。

连接器则是用来连接不同段光纤的设备,它能够确保激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失或干扰。

接收机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第三部分,它负责将从传输线路上接收到的激光脉冲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输出。

接收机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探测器和前置放大器。

探测器是接收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能够将从传输线路上接收到的激光脉冲转换为电信号。

前置放大器则是用来增强探测器输出信号强度,并将其输出到后续的数字处理器中进行解码和处理。

总之,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是一种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和电学的相互作用。

通过发射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光纤传输线路上,再通过接收机将从传输线路上接收到的激光脉冲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输出,从而实现了数字信息在长距离范围内的高速、稳定地传输。

通信的数学原理

通信的数学原理

通信的数学原理
通信的数学原理包括调制、信道编码、差错控制和解调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调制技术可
以将数字信息转换成模拟信号,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信道编码是为了抵抗信道噪声而设计的重要技术。

通过引入冗余信息,信道编码可以在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最常用的信道编码形式是纠错码,如海明码、卷积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等。

差错控制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而采取的措施。

差错控制技术通过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差错,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有前向纠错(FEC)和自动重传请
求(ARQ)等。

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解调器可以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在终端设备中进行处理和解码。

解调还可以进行信号恢复和时钟恢复等操作,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调制、信道编码、差错控制和解调等数学原理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为人们的通信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信底层原理最详细讲解

通信底层原理最详细讲解

通信底层原理最详细讲解通信底层原理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信号传输、编解码、调制解调、物理介质等。

以下是对通信底层原理的详细讲解:1.信号传输:•通信系统的基础是信息的传输。

在数字通信中,信息通常被表示为二进制序列(0和1),称为比特流。

•信号可以通过导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介质进行传输。

在有线通信中,电信号沿着导线传输;在无线通信中,电信号被转换成电磁波并通过空气传播。

•信号传输时可能会受到噪声、衰减和失真等干扰,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信号进行增强、修复和保护。

2.编解码:•信息在传输前需要经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编码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形式,而解码则将接收到的数据还原成原始信息。

•编解码技术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奇偶校验、CRC校验、汉明码等。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3.调制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调制技术可以使信号适应不同的传输介质和通信环境,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4.物理介质:•物理介质是信号传输的载体,可以是有线介质(如电缆、光纤)或无线介质(如电磁波、红外线)。

•不同的物理介质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如带宽、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等。

选择合适的物理介质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5.协议与协议栈:•通信协议规定了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HTTP、FTP等。

•协议栈是一组按照层次结构组织的通信协议,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协议栈的设计使得通信系统更加模块化和可扩展。

综上所述,通信底层原理涵盖了信号传输、编解码、调制解调、物理介质和协议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数字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数字通信系统工作原理数字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传送到接收端,然后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原始信息。

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信号采样、信号编码和信号调制。

信号采样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

为了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需要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

采样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采样的频率越高,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越接近原始信号。

接下来,信号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的过程。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编码方式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编码调制(DM)、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脉冲编码调制是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一系列脉冲,通过控制脉冲的幅值和宽度来表示不同的数字。

差分编码调制是将每个样本值与前一个样本值之间的差异进行编码,减少了传输数据量。

正交振幅调制是将数字信号分为实部和虚部,通过不同的幅度和相位来表示不同的数字。

信号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

传输介质通常是电磁波,所以需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进行传输。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调制(FSK)、相移键控调制(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频移键控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相移键控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

正交幅度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和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

在接收端,需要对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进行处理,以保证信号的质量。

常用的方式有信号解调、信号解码和信号重构。

信号解调是将调制过程中产生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号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原始信息。

信号重构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数字通信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数字信号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更好地传输信号。

其次,数字信号可以进行压缩和加密,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匀量化的特点是:在量化区内, 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相同,最大量 化误差也就相同,所以小信号的量化 信噪比小,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大。 N(或l) 大小适当时,均匀量 化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太小,不满足 要求(数字通信系统中要求量化信噪 比≥26dB),而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较大,远远满足要求。
( 2)
① 模拟压扩法方框图如图0-13
压缩器和扩张器特性如图0-14所 示(以5折线为例)。
· 上述为了分析问题方便,图0-14的压
缩特性采用5折线(正、负合起来有5段折 线)。实际压缩特性常采用μ律压缩特性、 A律压缩特性及A律13
· 对压缩特性的要求是:当输入u=0时,
输出v=0;当输入u=U(过载电压)时,输
预备知识—— 数字通信基本原理
一、 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1.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信号波形的特征可用两个物理量(时

模拟信号随波形模拟信息的变化而变 化,其特点是幅度连续。

图0-2所示的是数字信号的波形,其特
点是: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它
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
信源编码的功能是把模拟信号变换成
数字信号,即完成模数变换的任务。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通道。
接收端的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
等几个方框的功能与发送端几个对应的方
框正好相反,是一一对应的反变换关系。
信源解码后的电信号,由受信者接收,通
常称之为信宿。信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各种终端设备。
① 若信源是数字信息时,则信源 编码或信源解码不太大时,信道一般采用市话电缆, 即采用基带传输方式,这样就不需要
1.时分多路复用通信 (1) 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信号沿同一 信道传输而互不干扰,称多路复用。 目前多路复用的方法用得最多的有两大类: 频分多路复用(FDM)和时分多路复用 (TDM)。频分多路复用用于模拟通信(例如 载波通信);时分多路复用用于数字通信。

所谓时分多路复用(即时分制)是利
可见,二进制码元传输时,信息传输
③ 频带利用率η
通信系统所占用的频带愈宽,传输信
息的能力应该愈大。所以真正用来衡量数 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指标(有效性)应 当是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 。
(2) 可靠性指标
误码率的定义为:在传输过程中发生 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之比。
二、 脉冲编码调制(PCM)
· 1帧
· · 位时隙
(3) 时分多路复用系统
中的位同步
所谓时钟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与 发端的时钟频率相同(时钟频率与二进制 数字信号的数码率数值一样)。时钟同步 保证收端正确识别每一位码元(所以时钟 同步也叫位同步),这相当于图0-19中两 端旋转开关的旋转速度相同。
(4) 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的帧同步 帧同步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话路要 对准,即在接收端正确接收(区分)每一 路信号。
非均匀量化的宗旨是:在不增大量化 N 的前提下,利用降低大信号的 量化信噪比来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远远满足要求,即 使下降一点也没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 的,非均匀量化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不 同。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其量化 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
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有两种,即模
把每帧的首尾辨别出来,就可正确区
2. PCM30/32
(1) PCM30/32路系统帧结构
图0-20是PCM30/32路系统(称为基 话音信号根据原CCITT建议采用8kHz 抽样,抽样周期为125μs,所以一帧的时 间(即帧周期)T=125μs。每一帧由32个 路时隙组成(每个时隙对应一个样值,一 个样值编8
由于数字通信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来 传递消息的,而话音信号是幅度、时间取 值均连续的模拟信号,所以数字通信所要 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即 模/数变换(A/D 模/数变换的方法主要有脉冲编码调 制(PCM)、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DPCM)、自适应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ADPCM)、增量调制(DM)等。
(2) 理想抽样的频谱
如图0-9所示。
抽样后的样值序列频谱S(ω)是由无限 多个分布在ωs各次谐波左右的上下边带所 组成,而其中位于n=0处的频谱就是抽样 前的话音信号频谱M(ω)的本身(只差一个 系数1/T),如图0-9所示。 抽样频率fs不是越高越好,fs太高时, 将会降低信道的利用率 。
3.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性能好坏的指标是
( 1)
有效性指标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① 信息传输速率(R
信息传输速率简称传信率,也叫数码 率(常用fB表示)。它的定义是:每秒所
信息量是消息多少的一种度量,消息 的不确定性程度越大,则其信息量越大。 信息量的度量单位为“比特”(bit)。
① 30个话路时隙(TS1~TS15,TS17~ TS31)
② 帧同步时隙(TS0)
③ 信令与复帧同步时隙(TS16)
(2) PCM30/32路系统的构成框图
在前面讨论的抽样、量化、编解码及
时分多路复用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下面 介绍PCM30/32路系统基本构成,如图021所示。
四、 数字复接技术——准
用各路信号在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隔的 特征来分开各路信号的。如图0-16所示。 每路所占有的时间间隔称为路时隙(简称
(2) PCM时分多路复用通
PCM时分多路复用通信系统的构成如 图0-17所示。为简化起见只绘出3路复用情 况,现结合图0-18所示波形图说明时分复 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这里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② 符号速率(N
符号速率也叫码元速率,它的定义是: 1秒所传输的码元数目(这里的码元可以 是多进制的,也可以是二进制的),其单 位为“波特”(d
符号(或码元)与代码的关系为:一 个符号要用log2M个代码来表示(M为进制 数或电平数)。
综上所述,很容易得出信息传输速率
R与符号速率N
R=Nlog2M
同步数字体系(PDH)
1.
(1)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国际上主要有两大系列的准同步数字 体系,都经原CCITT推荐,即PCM24路系 列和PCM30/32路系列。北美和日本采用 1.544Mbit/s作为第一级速率(即一次群) 的PCM24路数字系列,但两家又略有不同; 欧洲和中国则采用2.048Mbit/s作为第一 级速率(即一次群)的PCM30/32路数字 系列。
3.
量化的意思是将时间域上幅度连 续的样值序列变换为时间域上幅度离
散的样值序列信号(
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1)
话音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如图011所示。
图中U为过载电压。而且话音信号主
要分布在-U~+U之间。我们将-U~+U这
个区域称为量化区,而将u<-U与u>+U
范围称为过载区。
量化值(离散值)一般与样值(连续 值)不相等,因而产生误差,此误差是由 量化误差e(t)=量化值-样值=uq(t)-u(t) 其最大量化误差(指绝对值)不超过 半个量化间隔Δ/2,但在过载区,量化误差 将超过Δ/2。 有量化误差就好比有一个噪声叠加在 原来的信号上起干扰作用,这种噪声称为 量化噪声。
(2) 信道部分
( 3) 数 /
接收端首先利用再生中继器消除数字 信号中的噪声干扰,然后进行数/模变换。
数/
解码——是编码的反过程,解码后还 原为PAM信号(假设忽略量化误差——量 化值与PAM 低通——收端低通的作用是恢复或重
建原模拟信号。
2. ( 1)
所谓抽样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 T抽取模拟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样 值)。抽样是由抽样门来完成的,在抽 样脉冲ST(t)的控制下,抽样门闭合或断 开,如图0-8所示。
如果低次群的数码率不同,复接时会
产生重叠和错位(读者可对比一下图0-22
中当低次群的数码率相同时复接的情况)。
数字复接的同步是系统与系统间的同
(5) 数字复接的方法及系统构成

数字复接的方法实际也就是数字复接 同步的方法,有同步复接和异步复接两种。
同步复接是用一个高稳定的主时钟来 控制被复接的几个低次群,使这几个低次 群的数码率(简称码速)统一在主时钟的 频率上(这样就使几个低次群系统达到同 步的目的),可直接复接(复接前不必进 行码速调整,但要进行码速变换)。同步 复接方法的缺点是一旦主时钟发生故障时, 相关的通信系统将全部中断,所以它只限 于局部地区使用。
③ 传送话音信息时,即使有少量误码,
也不影响通信质量,一般不加信道编、解
④ 在对保密性能要求比较高的通信系
统中,可在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之间加入 加密器;同时在接收端加入解密器。
2.
(1) 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 便于加密处理
(3) 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4)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 (5) 占用信道频带宽
图0-22是数字复接的原理示意图。
图0-22
( 3)
数字复接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法:按

按位复接是每次复接各低次群(也称 为支路)的一位码形成高次群。

按字复接是每次复接各低次群(支路) 的一个码字形成高次群。
( 4)
数字复接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同步和
数字复接的同步指的是被复接的几个 低次群的数码率相同。
(2) PCM复用和数字复接
扩大数字通信容量,形成二次群以上 的高次群的方法通常有两种:PCM复用和
① PCM
所谓PCM复用就是直接将多路信号编 码复用。即将多路模拟话音信号按125μs 的周期分别进行抽样,然后合在一起统一

数字复接是将几个低次群在时间的空
隙上迭加合成高次群。例如将四个一次群 合成二次群,四个二次群合成三次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