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刷时代的终结
中国近代珂罗版印刷业之兴衰

中国近代珂罗版印刷业之兴衰作者:向敏来源:《编辑之友》2013年第03期摘要:珂罗版印刷技术由上海土山湾印书馆于1875年引入,由于该技术影印作品惟妙惟肖,较诸石印、铜版印刷等有独到之处,因此在近代广泛被应用于书画碑帖影印领域。
有正书局即是近代应用该印刷技术的代表机构之一。
本文以上海有正书局之发展为中心,探讨中国近代珂罗版印刷业之兴衰,借以为近代书画出版领域的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有正书局珂罗版狄葆贤1924年四五月间,中国思想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事情莫过于泰戈尔访华。
从4月12日到5月30日的48天里,泰戈尔先后游历上海、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汉口等地,四处演讲并观览各地风光。
其中,与出版界联系最紧密的应是4月18日泰戈尔偕同友人参观上海四马路上一家名叫“有正书局”的出版社,《申报》曾报道其中细节:泰氏,前晚七时后,乘车偕友人至四马路有正书局参观,将该局所印之中国美术品,详加披览,深为叹赏,拣选最惬意者,购买多种,计恽正叔花卉、南田墨戏、费晓楼仕女、改七香百美嬉春图、戴鹿床金笺写生、沈石田生平第一精品、金冬心小册、金冬心人物、八大山人画册、大涤子山水、陈师曾遗墨,有正书局特赠送泰氏画箧一支,以为泰氏收藏画件之用。
[1]依据现存的资料看,这应是泰戈尔此次访华期间参观的唯一出版机构。
有正书局所在的四马路是当时闻名遐迩的文化街,书局书店云集,有正书局又是一家什么样的出版机构,竟能吸引世界文豪泰戈尔欣然前往?一、狄葆贤与颇具特色的有正书局泰戈尔参观有正书局应缘于中方接待者的推荐,推荐的原因不难想象:一是有正书局出版的作品极好地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正是泰戈尔所想见的,泰戈尔曾说:“我此番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的态度,为瞻仰风景而来;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着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
好像是一种进香人,来对中国的古文化行敬礼,所持的仅是敬爱数字。
”[2]而传统书画艺术正能代表泰戈尔所仰慕之中国古文化。
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及对世界的影响

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及对世界的影响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
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
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
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
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中国古代印刷术根据发展情况,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距今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佛教盛行,加之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价廉而易得,为印刷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印刷术得以顺利发展。
从五代起,统治阶级开始重视印刷,完成了历时22年的《九经》刻印工程。
这一壮举,大大加快了印刷术的发展进程,导致宋朝全社会读书、刻书风气的形成,出现了雕版印刷的兴盛和繁荣。
2、承宋遗风,元、明二朝除雕版印书持续发展外,在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纸币印刷方面有了长足的、突破性进展。
活字印刷领域,继宋朝毕升发明的泥活字之后,又有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的创制和应用,使印刷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手工刷印技术的进一步扩展、普及与提高。
3、在清朝,雕版印刷、各种活字印刷、饾版印刷,技艺精湛,应用广泛,为前数朝所莫及,是我国手工刷印业的繁荣鼎盛期。
到了清末,随着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我国传统的手工刷印技术逐渐衰落,为先进的机械化印刷所更替。
19世纪初西方铅活字印刷术的传入以铅活字印刷为先导,继有石印术,泥版、纸型铅版,照相制版,雕刻凹版、影写版,以及各相应机械设备。
大卫卡森 平面设计师大卫卡森

大卫卡森平面设计师大卫卡森(DAVID CARSON)默认分类2007-11-12 10:21:30 阅读1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大卫卡森与这个时代的阅读专栏撰稿:欧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想象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书本诞生之前,知识是通过口授来传承的;书本诞生之后,知识通过文字,穿越所有时代,进入所有心灵。
15世级之前,《圣经》被书写在羊皮供人诵读;第一台海德堡印刷机发明之后,珍贵的羊皮书被木版书取替,由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得到广泛的流播,由此塑造了西方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在电台和电视出现之前,阅读是家庭生活最写意的消谴;垫高的枕头,深陷的沙发,晃动的摇椅,伴着壁炉的微光、咖啡的清香和书页翻动的悄响……电视出现之后,它一下子就掳走了人的魂魄。
肥皂剧、TALK SHOW、MTV……再加上有线家族五花八门的分类频道,各种节目对家庭观众的感官进行狂轰滥炸。
它培养了现代人的荧屏依赖症,并把整个世界带到一个所谓大众传播的时代。
阅读,很快就变成了一种令人食久生厌的快餐。
书本最容易被人遗弃;报纸、杂志也难逃被电视挤迫的命运。
在19世纪平面传媒方兴未艾的时候,报纸、杂志上的专栏文章就像今天的连续剧一样引人追逐,它养活了一大批专栏作家和三流文人,连巴尔扎克都穷于应付稿约而不得不在巴黎的肮脏地下室中请“枪手”代笔。
到了今天,真是风水轮流转,文字和印刷品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它除了受到电视和电台的夹攻外,更遭到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无情打击。
INTERNET是九十年代的资讯通道,是继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之后的“第五大传媒”。
它的出现使人们正式把这个时代称为数码的时代。
如果你要查找平面设计师大卫卡森(DAVID CARSON)的有关资料,你再也不用上图书馆,你只要打开电脑,把你的MODEM接上电话线,选定一个检索工具后,输入DAVID CARSON和CARSON的网址,你可逐一查看。
如果你想和CARSON联络又苦于没有他的地址,你可向那些网页制作人发E-MAIL查询,说不定当天你就会收到一个电子复函,告诉你CARSON的电子邮箱,这样你就可以直接和CARSON本人联络了。
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历程

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以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历程为主题,介绍印刷术从传入欧洲到成为欧洲重要文化工具的演变过程。
15世纪中叶,印刷术从东方传入欧洲,开始了在欧洲的发展之路。
最早传入欧洲的印刷术技术是木版印刷,即将文字和图像刻在木板上,再涂上墨水,通过印刷压力将文字和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简单易行,但制作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然而,木版印刷的传入为后来的印刷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印刷术的传入,欧洲开始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印刷家。
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的古登堡。
他在15世纪末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技术使用可移动的金属字模,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文字和行文,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古登堡的发明引发了印刷术的革命,使印刷术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具。
16世纪是欧洲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印刷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应用。
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使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在这个时期,欧洲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印刷机构和出版社,如意大利的阿尔多·马尤罗和法国的罗伯特·斯蒂芬。
他们致力于出版和传播各种学术和文学著作,为欧洲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17世纪是印刷术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印刷术的技术不断改进,印刷品的质量得到提升。
同时,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印刷术的发展,建立了印刷监管机构,制定了印刷法规。
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印刷术在欧洲的普及和发展。
18世纪是欧洲印刷术的成熟时期。
在这个时期,印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印刷机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提高。
此外,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印刷术也得到了工业化的发展。
印刷机的制造和印刷品的生产变得更加规模化和标准化,使印刷术成为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刷术经历了新一轮的革命。
电子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印刷术的生产更加自动化和高效率,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印刷品的质量和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娱乐至死读书笔记范文一20世纪80、90年代,艺术和文化领域开始产生一种新的,与“语言学的”转向对立的“视觉的”和“图像的”转向。
针对这一变化,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尼尔·波兹曼将前后分为两个时代,分别表述为以印刷术、铅字为媒介的阐释时代和以电视等视觉媒介为主的娱乐业时代,并从公共话语转向的角度出发,对视觉文化和电视时代本身所固有的娱乐性进行了探究、阐释和批判。
波兹曼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
他认为,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中心和物质中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从而创造了现时文化,并带来了认识论的变革。
在他的定义中,书本媒介是理性和逻辑,而电视媒介是视觉享受和娱乐性。
而在两者的对立中,毫无疑问,波兹曼本人是站在文字文化或印刷机时代的阵营里一边的,正如他自己所坦承的“我是属于过去那一代文化的”。
二看看反视觉中心主义者波兹曼笔下描绘的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铅字垄断着人们的注意力和智力,除了铅字以及口头表达的传统,人们没有其他了解公共信息的途径。
这个时代的.人们重视思维的内容和逻辑,依靠阅读来了解世界,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并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阅读的目的肯定是严肃、专注而明确的。
书本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地把这个世界展示出来。
在书本里,这个世界是严肃的,人们依据理性生活,通过富有逻辑的批评和其他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印刷机统治的时代,演讲盛行,人们采取书面语言的严谨来思索生活,这决定了公众话语是严肃的,其论点和表达形式是倾向理性的,具有意味深长的实质性内容的。
譬如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人们在没有图像和文本的情况下倾听了长达7个小时的演讲辩论,其语句是复杂而严格的,其内容是深刻而逻辑的,这在电视机盛行的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波兹曼行文中,无不是对那个已经渐行渐远的“阐释年代”的追怀和惦念。
他热爱那种严肃的充满理性的生活和文化,阅读作为了解和共同世界的主要方式;人们以文字传递信息,构成理性而非娱乐的世界。
印刷的发展历程

印刷的发展历程印刷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的发展历程漫长而复杂。
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商朝就已经开始使用印章印刷文字。
然而,真正的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和古希腊。
古埃及人使用树叶、竹子和兽皮等材料制作的手工板块,将文字或图案刻写在上面,然后用墨水把文字或图案印刷在纸上。
这种古老的印刷方式被称为木版印刷,它是印刷术的最早形式之一。
另一方面,古希腊人则使用铜板雕刻文字和图案,在上面涂以墨水,再用纸或布擦拭,以达到印刷的效果。
这种铜板印刷技术在古罗马时期进一步发展,并传播到欧洲各地。
然而,真正的革命发生在15世纪的欧洲,当时德国的工匠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用独立的个体字母组合成词句的印刷技术。
古腾堡的发明使得印刷术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引发了印刷术的飞速发展。
印刷术迅速传播到意大利、法国、荷兰和英国等国家,并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科学和艺术的发展。
此外,印刷术的发展也为宗教改革运动和科学革命提供了基础。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伽利略·伽利莱的科学著作都通过印刷术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印刷术进一步革新和改进。
蒸汽动力的发明使得印刷机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印刷的成本也大幅降低。
此外,随着摄影术的发展,照片也可以通过印刷术加以复制和印制。
20世纪初,电力和化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印刷术的再次革新。
蒸汽动力被电动力取代,平版印刷和凸版印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发展。
此外,层压材料的应用使印刷品的质量和耐久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彩色印刷技术也得到了突破,使印刷品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进入21世纪,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印刷术的进化。
数码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印刷品的制作更加简便和高效。
数字化技术还使得个人能够轻松自助地制作和打印各种文档和图片。
总的来说,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论中国印刷的巅峰时代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论中国印刷的巅峰时代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关于中国宋代的印刷业发展对当时的影响关键词:印刷术宋代出版文化传播自人类有文字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将新近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的方式,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岩上刻字、甲骨记录,到后来的竹简、绢帛、直至纸的产生,越来越便利的记录历史的方式不断产生。
人类的精神世界一如他们所发明与改进的东西那样不断更新。
自夏商以来,中国人对于汉字书写与文化的传播便出现了井喷之势。
历史文献的记载及当时科技水平的发展程度是对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好反应。
殷商有甲骨占卜记录,春秋战国时期竹简绢帛,两汉时代出现的纸张……不断进步更新的书写工具将文化的传播带上了新的层面。
商代甲骨被当作占卜的工具,这在奴隶社会人们心中拥有极其神圣的地位;而战国时期被上层贵族使用的绢帛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也被看作是权利与财富的象征,虽然文化知识只能流传于少数人之间,可这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传播发展也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
但是对于大众层面文化普及而言,绢帛因其昂贵的价格实在难以为普通百姓所用真正起到全民文化宣传的作用。
简策与版牍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文化传播的巨大推力,同样也是在早期为人们使用最久的书写工具。
据考古发现,国人自周代末期就开始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板上了。
竹木简的使用自商周迄后汉,时间相当长,直到东晋末年才把用简的的风气逐步用纸代替。
西汉一度在现代历史学研究中被认定为是纸的最早出现时代。
由于质量只是较为劣质的草纸,在当时社会不被上流社会认可,无法普及。
东汉蔡伦在西汉草纸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改进。
纸的发明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手抄或印刷图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用纸写书、印书,比缣帛的优点更多。
造纸的原料容易取得,成本低廉,又可以大量生产。
书写纸的广泛使用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极大地推动。
至此,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当然,光有书写工具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
文化有创作就需要有传播,只有能够被传播并被历史认可的文化才是一种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珍品。
列举西方后印刷时代终版式设计的5种风格

列举西方后印刷时代终版式设计的5种风格在西方后印刷时代,终版式设计成为了重要的设计手段,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排版,更是为了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以下列举了5种常见的终版式设计风格。
1. 传统经典风格传统经典风格是指以古代书籍排版为基础,注重对称、平衡和简洁。
在排版上,常常使用等距离字母间隔、等宽字母间距和粗黑字体等元素,以增强文字的可读性。
同时,使用大量的空白和修饰,使排版更加清晰、简洁。
2. 现代简约风格现代简约风格追求简洁、直观的设计风格,强调排版的清晰和内容的重要性。
采用无衬线字体、大段落和大标题等元素,使得信息传达更加直接。
同时,注重间距的合理运用,以增强整体版面的美感。
3. 手绘艺术风格手绘艺术风格是将手绘元素融入到终版式设计中的一种风格。
它通过手绘图案、插图和装饰性字体等元素,为版面增加了生动、有趣的视觉效果。
手绘艺术风格的终版式设计常常用于儿童图书、插图书籍等领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4. 平面几何风格平面几何风格强调对称、简洁、几何化的排版方式。
它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线条和图案,创造出简洁、现代的视觉效果。
平面几何风格的终版式设计常常应用于杂志封面、海报设计等领域,给人以简洁、大气的感觉。
5. 扁平化风格扁平化风格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以简洁、明快的颜色、扁平的图标和简单的排版为特点。
扁平化风格的终版式设计强调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注重内容的重要性。
它常常应用于移动应用、网页设计等领域,给人以简单、直观的体验。
终版式设计是西方后印刷时代的重要设计手段,不同的风格能够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无论是传统经典风格、现代简约风格,还是手绘艺术风格、平面几何风格和扁平化风格,都能够通过合理的排版和设计元素,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得信息更加清晰、易于理解。
设计师应根据具体需求和目标受众选择适合的风格,并在设计中注重细节,创造出独特而有吸引力的终版式设计作品。
这样的设计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内容的表达效果,还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加美好的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造纸术开始,龟甲和锦帛就逐渐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
人们更加喜欢廉价的,易取的,适于使用的物品记录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比起龟甲锦帛,纸张更加轻便,廉价,易取。
所以纸质的文学作品也在纸张出现的那一刻起开始流行于世。
东汉蔡伦改造造纸术后,纸张也在逐渐发展,从东汉的西域纸质地图,到南北朝的手抄《妙法莲花经》。
纸张的耐受力和耐久力也在不断发展,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纸张质地更加精细,也就意味着纸张可以承载更多的文化信息和内容,不需要更多的纸张和标记物,也就直接导致了书籍的制作成本的下降。
而随着人们智慧的增加,自隋朝开始,民间就流行了雕版印刷,批量制作书籍自此开始。
书籍的制作成本再次下降,人们乐于接受这种廉价的文化传播方式,于是科技在人们的努力下继续发展。
继而出现的毕生的泥活字印刷(并且近现代人们复原了泥活字印刷这项工艺),元代王祯创造木活字,之后又发明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出现,再到油印再到现代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利用磁的性质来复印,这些都不是偶然。
在人类的本能(可以说是懒惰的本性)的驱动下,人类彻底告别了手抄书籍来艰难的传播文化。
到今天,激光打印机和电子计算机快捷的帮助我们复印,打印,发送,接收着各种文字信息,准确的说的各种信息。
而文字,图画,只是其中逐渐缩小的版块,原有的版块正在被视频短片,动画短片,那种一目了然更易理解的,而且更加容易刺激人类感官的吸引人类注意力的现代媒体方式所取代。
这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
上述只是说到在电子媒体中的文字部分在大幅度缩水,而在现实生活中,文字印刷作品的销量更是一落千丈。
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
是由人类的本能——人类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所决定的。
正如西里斯·米勒在他的《文学死了吗:网络时代如何读文学》一书中所说“在过去十年中,中国最主要的出版诗歌的月刊,其发行量从惊人的70万份下降到了“只有”3万份,尽管十几种有影响的新诗歌刊物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一衰落趋势,是多样化的一种健康标志。
但向新媒体的转移却是明确无疑的。
”
人们更加喜欢廉价的,易取的,适于使用的物品记录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但这只是一个时代的趋势,纸质印刷品的发行量正在急剧下降。
人们喜欢不用花更多的钱来买纸质书籍,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电子书,人们就可以免去版权费,直接享受网友们的分享。
只要一个人“盗打”,其他人(大多数人)就可以享受其文学所带来的快感。
当然,这只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就像锦帛在清朝末年的皇帝诏书中仍然有使用一样。
纸质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仍然会因为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的不均衡而继续存在着,所以纸质的印刷品将会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消亡,而它的存在和功绩会被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