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大全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大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完整笔记

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重点梳理目录(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二)中学课程: (9)三)中学教学: (11)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5)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22)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27)七)中学德育: (29)八)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32)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国内外着名教育家的代表着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着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 精品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版)精品笔记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3)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5)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6)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7)第五节教育制度 (9)第六节教育目的 (10)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3)第二章中学课程 (14)第一节课程概述 (14)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内容 (16)第三节课程设计与开发 (17)第四节课程实施与评价 (18)第三章中学教学 (20)第一节教学概述 (20)第二节教学过程 (21)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2)第四节教学原则 (23)第五节教学方法 (24)第六节教学模式(不重要,略) (25)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 (26)第八节教学策略 (27)第九节教学评价 (28)第十节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不重要,略) (28)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28)第一节认知过程(认知分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 (29)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 (32)第三节学习动机 (37)第四节学习迁移 (39)第五节学习策略 (40)第六节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40)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42)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概述 (42)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43)第三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 (44)第四节中学生的人格和能力发展 (46)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 (47)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地发展 (49)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49)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49)第二节学校心理辅导 (50)第三节压力与挫折 (51)第七章中学德育 (52)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52)第二节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53)第三节中学德育的概念和内容 (54)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重点) (54)第五节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55)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不重要,略) (57)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58)第一节班级与班集体建设 (58)第二节课堂管理 (59)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61)第四节课外活动 (62)第五节教师心理 (62)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属性、起源、古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着手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6点)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4点)含义、建立依据(4点)学制类型:单、双、分支型 我国学制的发展义务教育制度概念、层次结构、制定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理论(主要是社会和生活本位论)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 观念的活动。
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老庄学派的教育思想(了解)
代表作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 道德经 》
老子、庄子
“ 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无为 ”:老子最先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
自然而然来说,天道自然无为;就其生成天地万物来说,天道又无不为。无为与无不为,即有为, 无为为体,有为为用。
斯巴达 :尚武教育 ,教育唯一目的是培养武士,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 雅典 :崇文教育 ,教育目的是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成既有强健体魄,又有一定的
文化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多方面人才。
教育的基本功能(重点)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 :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 :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 教育分类: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与自然的教育
3. 教育理论: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4. 教育核心:“ 儿童是教育的主体 ” 5. 教育著作: 《爱弥儿》
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高频考点)
1. 《普通教育学》( 1806 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 “传统教育”三中心论: 教师中心 、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 3. “四阶段教学理论”: 明了 、 联想 、 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 4. 提出 “教育性教学”原则 。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含义: 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
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要注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如儿童身体生长和语言形成的关键期。 1935 年,
奥地利生物学家昆拉多·洛伦兹的“关键期理论”首次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
2020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高频考点速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速记(简答题)(1)教育具有传递与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理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1)人的发展同初会生活条件联系。
(2)人的生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投影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要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根本途径。
(1)“培训全面发展的个人。
”正同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力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人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对人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包括巩固义务教育谈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增强学生体质。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赖于社会。
(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我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人目标凡是造就公民。
(1)按照片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学科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教材的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1)目标评价模式。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CIPP评价模式(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精品】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合计选择题21242辨析题4832150简答题41040材料分析题21836【注意事项】1.如果时间不充裕的话,一定先要把带箭头符号“”的背诵完!!!2.重点中已标明常考题型蓝色字体“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
3.因为国家没有统一教材,所以真正的考试答案是不固定的。
如果你有书的话,书和这份资料里面的答案二选一背诵即可,不必较真死扣字眼,伤身费力得不偿失,意思对了就能拿到分数。
如果没书的话希望大家认真识记本篇资料!4.这份资料建议大家黑白打印成正反面的,不仅便宜些,还可以用记号笔勾画线。
如果咱是土豪也不介意打成彩色的,毕竟更方便一些不用勾勾画画!不过还是建议打印成黑白色省钱一点!5.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一直以来为重难点,偷懒不背是过不了的,也有个别靠运气的。
所以还是奉劝大家踏踏实实好好背,别整天整那些没用的,拿到证书再整那些也不晚!6.再唠叨一句,往年同学问的最多的就是,你这个资料和我书上写的不一样,让我怎么学啊,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因为每个机构的教材都不一样,考试的答案每个机构也都不一样,但是都是对的,你再死扣字眼的话,别人都已经背完了。
我也没办法带你上岸了!老师说的都是大实话,避免走弯路。
所以大家在学习科目二的时候一定不要拿超过两个机构以上的资料,因为资料越多你就越容易记混,伤神费力越记越多,反正你看着办吧,哈哈你的脑容量大并且时间又多,你看十个机构的资料老师都不反对【说的是反话,别真去找十份资料背!】7.说多无益聪明的人已经开始背了。
老师在这先预祝大家考试成功顺利通过,都能拿到小证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3页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4页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5页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第5页第五节教育制度----------------------------------------------------------第6页第六节教育目的----------------------------------------------------------第7页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中学课程----------------------------------------------------------第8页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内容------------------------------------------------第8页第三节课程设计与开发------------------------------------------------第9页第四节课程实施与评价------------------------------------------------第9页第五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9页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10页第二节教学过程----------------------------------------------------------第10页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11页第四节教学原则----------------------------------------------------------第12页第五节教学方法----------------------------------------------------------第12页第六节教学模式----------------------------------------------------------第13页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第13页第九节教学评价----------------------------------------------------------第13页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第14页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第16页第三节学习动机----------------------------------------------------------第18页第四节学习迁移----------------------------------------------------------第19页第五节学习策略----------------------------------------------------------第20页第六节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第20页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概述-----------------------------------第21页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21页第三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第21页第四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22页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第23页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第23页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第24页第二节中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第24页第三节压力与挫折-------------------------------------------------------第24页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一节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第25页第二节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25页第三节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第25页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第25页第五节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第26页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一节班级与班集体建设----------------------------------------------第28页第二节课堂管理-----------------------------------------------------------第28页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第29页第四节课外活动-----------------------------------------------------------第29页第五节教师心理-----------------------------------------------------------第29页教育的本质属性:【背·简答题、辨析题会用到】教育本质属性的所表现在:【背·选/简答题·高频】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合计选择题21242辨析题4832150简答题41040材料分析题21836【注意事项】1.如果时间不充裕的话,一定先要把带箭头符号“”的背诵完!!!2.重点中已标明常考题型蓝色字体“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
3.因为国家没有统一教材,所以真正的考试答案是不固定的。
如果你有书的话,书和这份资料里面的答案二选一背诵即可,不必较真死扣字眼,伤身费力得不偿失,意思对了就能拿到分数。
如果没书的话希望大家认真识记本篇资料!4.这份资料建议大家黑白打印成正反面的,不仅便宜些,还可以用记号笔勾画线。
如果咱是土豪也不介意打成彩色的,毕竟更方便一些不用勾勾画画!不过还是建议打印成黑白色省钱一点!5.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一直以来为重难点,偷懒不背是过不了的,也有个别靠运气的。
所以还是奉劝大家踏踏实实好好背,别整天整那些没用的,拿到证书再整那些也不晚!6.再唠叨一句,往年同学问的最多的就是,你这个资料和我书上写的不一样,让我怎么学啊,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因为每个机构的教材都不一样,考试的答案每个机构也都不一样,但是都是对的,你再死扣字眼的话,别人都已经背完了。
我也没办法带你上岸了!老师说的都是大实话,避免走弯路。
所以大家在学习科目二的时候一定不要拿超过两个机构以上的资料,因为资料越多你就越容易记混,伤神费力越记越多,反正你看着办吧,哈哈你的脑容量大并且时间又多,你看十个机构的资料老师都不反对【说的是反话,别真去找十份资料背!】7.说多无益聪明的人已经开始背了。
老师在这先预祝大家考试成功顺利通过,都能拿到小证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3页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4页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5页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第5页第五节教育制度----------------------------------------------------------第6页第六节教育目的----------------------------------------------------------第7页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中学课程----------------------------------------------------------第8页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内容------------------------------------------------第8页第三节课程设计与开发------------------------------------------------第9页第四节课程实施与评价------------------------------------------------第9页第五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9页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10页第二节教学过程----------------------------------------------------------第10页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11页第四节教学原则----------------------------------------------------------第12页第五节教学方法----------------------------------------------------------第12页第六节教学模式----------------------------------------------------------第13页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第13页第九节教学评价----------------------------------------------------------第13页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第14页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第16页第三节学习动机----------------------------------------------------------第18页第四节学习迁移----------------------------------------------------------第19页第五节学习策略----------------------------------------------------------第20页第六节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第20页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概述-----------------------------------第21页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21页第三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第21页第四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22页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第23页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第23页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第24页第二节中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第24页第三节压力与挫折-------------------------------------------------------第24页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一节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第25页第二节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25页第三节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第25页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第25页第五节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第26页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一节班级与班集体建设----------------------------------------------第28页第二节课堂管理-----------------------------------------------------------第28页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第29页第四节课外活动-----------------------------------------------------------第29页第五节教师心理-----------------------------------------------------------第29页教育的本质属性:【背·简答题、辨析题会用到】教育本质属性的所表现在:【背·选/简答题·高频】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3、教育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领域包括教育。经济基础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 下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第二经济基础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第三经济基础制
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通过培养人才和直接参与经济 活动来推动经济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 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教育通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 展;第三,
(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 的观点)
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是劳动 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而为制造工具作准备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活动是原始形态的教育。”马克思和恩 格斯以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揭示了人类教育起源的规律,指出了教育起源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 的生产劳动。
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 笔记
01 一、教育的概念
目录
02 二、教育的起源
03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 沛西•能。
04 代表人物:孟禄。
05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06 参考内容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 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形成或改变人的思想意识 的活动,都是教育。
(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孟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原始部落时代的初等教育完全来自生活,儿童从日常 生活中去观察成年人的行为,去模仿他们的动作,学习他们的语言,训练成为 一种自动的反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