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酰胺和胺的人名反应
酰胺和胺的人名反应

胺); 8、在Cu(I)作催化剂下的芳基卤代物; 9、环氧化合物(epoxide)和丫啶化合物(aziridines)可以用来制备氨
基醇和二胺;
10、,-不饱和化合物可以通过邻苯二甲酰亚胺负离子进行 Michael加成反应。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三、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局限性 最起始的Gabriel伯胺合成法有以下一些问题: 1、当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和烷基卤化物在无溶剂时,要在高温
(120-240 oC)下才能进行反应,因而热敏感的底物不行; 2、水解反应通常用强酸(如H2SO4, HBr, HI)在高温下进行,因此
胺代丙二酸二乙酯继续烷基化,然后水解、脱羧得到氨基酸 。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五、机理(Mechanism) 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第一步是烷基卤化物对邻苯二甲酰亚胺钾 盐进行的烷基化反应,反应过程经历SN2反应。第二步是N-烷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肼解,经过肼对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一个羰基 进行亲核进攻。接着发生以下几步反应:开环、质子转移,然 后是一个分子内的SNAc反应另一个质子转移,四面体中间体断 键后得到设想的伯胺并产生一个副产物。
早在1884年就报道了用简单烷基卤化物和邻苯二甲酰亚胺进 行烷基化反应,但是直到1887年S. Gabriel才把这个过程发展 成一个两步反应合成伯胺的工艺。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二、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特点
烷基化反应可以在有溶剂或无溶剂下进行。最好的溶剂是DMF ( 有利于SN2反应),但是DMSO、HMPA、氯苯、乙腈、乙二醇 也可以用作反应的溶剂。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最早的Gabriel伯胺合成法还有一些改进:
08-酰胺和胺的人名反应解析

1、没有立体位阻(sterically unhindered)的伯和仲烷基卤化物得到 最好的结果,尤其以烷基碘化物具有最好的反应活性(I > Br > Cl),接着是烯丙基的、苄基的以及炔丙基的卤化物; 2、烷基磺酸酯(mesylates, tosylates)经常比烷基卤化物得到更好的 9 收率,而且它们更容易获得;
11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三、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局限性 最起始的Gabriel伯胺合成法有以下一些问题: 1、当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和烷基卤化物在无溶剂时,要在高温 (120-240 oC)下才能进行反应,因而热敏感的底物不行; 2、水解反应通常用强酸(如H2SO4, HBr, HI)在高温下进行,因此 带有酸敏感官能团的底物也不行;
8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二、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特点
烷基化反应可以在有溶剂或无溶剂下进行。最好的溶剂是 DMF ( 有利于 SN2 反应 ) ,但是 DMSO 、 HMPA 、氯苯、乙腈、乙二 醇也可以用作反应的溶剂。
在制备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过程中,下面的烷基化试剂能够 得到好的反应收率:
14
Gabriel伯胺合成法
六、应用(Application)
15
Mannich反应
Mannich Reaction
16
Mannich反应
一、背景(Background) 1903年,B. Tollens和von Marle报道了苯乙酮(acetophenone)在 甲 醛 和 氯 化 铵 作 用 下 生 成 了 一 个 叔 胺 。 直 到 1917 年 , C. Mannich观察到在同样的条件下安替比林 (antipyrine)也分离出 一个叔胺,同时意识到这个反应的通用性。 一个CH- 活化的化合物 (通常是醛或酮 )与伯胺或仲胺 (或氨 )以 及没有烯醇化能力的醛(或酮)缩合生成胺烷基化的衍生物的过 程就称为Mannich reaction。 更广泛的是指,共振稳定的碳亲核试剂对亚胺盐和亚胺的加 成。反应的产物是一个-胺基羰基化合物,经常称作为 17 Mannich碱。
有机人名反应大全

索引:Arbuzov 反应Arndt-Eister 反应.Baeyer-Villiger 氧化Beckmann 重排Birch还原Bischler-Napieralski 合成法Bouveault・Blanc 还原Bucherer 反应Cannizzaro 反应Chichibabin 反应Claisen酯缩合反应Claisen・Schmidt 反应Clemmerisen 还原Combes合成法Cope重排Cope消除反应Curtius 反应Dakin反应Darzens 反应Demjanov 重排Dieckmann 缩合反应Elbs反应Eschweiler-Clarke 反应Favorskii 反应Favorskii 重排Friedel—Crafts 烷基化反应Friedel—Crafts 酰基化反应Fries重排Gabriel合成法Arbuzov(加成仮应Gattermann 反应Gattermann・ Koch 反应Gomberg-Bachma nn 反应Hantzsch合成法Haworth反应Hell-Volhard-Zelinski反应Hinsberg 反应Hofmann烷基化Hofmann消除反应Hofmann重排(降解)Houben・Hoesch 反应Hunsdiecker 反应Kiliani孰化增碳法Knoevenagel 反应Knorr反应Koble反应Koble-Schmitt 反应Leuckart 反应Lossen反应Mannich 反应Meerwein・Ponndorf 反应Meerwein・Ponndorf 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Norrish I和II型裂解反应Oppenauer 氧化Paal-Knorr反应Pictet・Spengler 合成法Pschorr 反应Reformatsky反应Reimer-Tiemann 反应Reppe合成法Robinson缩环反应Rosenmund 还原Ruff递降反应Sandmeyer 反应Schiemann反应Schmidt 反应Skraup合成法Sommelet-Hauser 反应Stephen 还原Stevens 重排Strecker氨基酸合成法Tiffeneau・Demja nov 重排Ullmann 反应Vilsmeier 反应Wagn er-Meerwei n 重排Wacker反应Williamson 合成法Wittig反应Wittig-Horner反应Wohl递降反应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Yu rev反应Zeisel屮氧基测定法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麟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R*(RO)3P +亚髓酸三烷荃酯R1夏------- - (RO)2P=O 4 RX烷基瞬酸二诜基酯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l>RBr>R'Clo 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烘丙型 卤化物、 卤代醯、或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
人名反应(类型整理)

人名反应1氧化:1.Baeyer-Villiger氧化:酮过酸氧化成酯迁移规则:叔>仲>环己基>苄>伯>甲基>氢2.Corey-Kim 氧化:醇在NCS/DMF作用后,碱处理氧化成醛酮3.Criegee邻二醇裂解:邻二醇由Pb(OAc)4氧化成羰基化合物4.Criegee臭氧化:烯烃臭氧化后水解成醛酮5.Dakin反应:对羟基苯甲醛由碱性H2O2氧化成对二酚6.Dess-Martin过碘酸酯氧化:仲醇由过碘酸酯氧化成酮7.Fleming氧化:硅烷经过酸化,过酸盐氧化,水解以后形成醇8.Hooker氧化:2-羟基-3烷基-1,4-醌被KMnO4氧化导致侧链烷基失去一个亚甲基,同时羟基和烷基位置互变9.Moffatt氧化(Pfitzner-Moffatt)氧化:用DCC和DMSO氧化醇,形成醛酮10.Oppenauer氧化:烷氧基催化的仲醇氧化成醛酮11.Riley氧化:活泼亚甲基(羰基α位等)被SeO2氧化成酮12.Rubottom氧化:烯醇硅烷经过m-CPBA和K2CO3处理后α-羟基化13.Sarett氧化:CrO3·Py络合物氧化醇成醛酮14.Swern氧化:用(COCl)2,DMSO为试剂合Et3N淬灭的方法将醇氧化成羰基化合物15.Tamao-Kumada氧化:烷基氟硅烷被KF,H2O2,KHCO3氧化成醇16.Wacker氧化:Pd催化剂下,烯烃氧化成酮还原:1..Barton-McCombie去氧反应:从相关的硫羰基体中间用n-Bu3SnH,AIBN 试剂经过自由基开裂发生醇的去氧作用2.Birch 还原:苯环由Na单质合液胺条件下形成环内二烯烃(带供电子基团的苯环:双键连接取代基;带吸电子基团的苯环,取代基在烯丙位。
)3.Brown硼氢化:烯烃和硼烷加成产生的有机硼烷经过碱性H2O2氧化得到醇4.Cannizzaro歧化:碱在芳香醛,甲醛或者其他无α-氢的脂肪氢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给出醇和酸5.Clemmensen还原:用锌汞齐和氯化氢将醛酮还原为亚甲基化合物6.Corey-Bakshi-Shibata(CBS)还原:酮在手性恶唑硼烷催化下的立体选择性还原7.Gribble吲哚还原:用NaBH4直接还原会导致N-烷基化,NaBH3CN在冰醋酸当中还原吲哚双键可以解决8.Gribble二芳基酮还原:用NaBH4在三氟乙酸中还原二芳基酮和二芳基甲醇为二芳基甲烷,也可以应用于二杂芳环酮和醇的还原9.Luche还原:烯酮在NaBH4-CeCl3下发生1,2-还原形成烯丙位取代烯醇10.McFadyen-Stevens还原:酰基苯磺酰肼用碱处理成醛11.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用Al(OPr’)3/Pr’OH体系将酮还原为醇12.Midland还原:用B-3-α-蒎烯-9-BBN对酮进行不对称还原13.Noyori不对称氢化:羰基在Ru(II)BINAP络合物催化下发生不对称氢化还原14.Rosenmund还原:用BaSO4/毒化Pd催化剂将酰氯氢化成醛,如催化剂未被毒化,会氢化为醇15.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用碱性肼将羰基还原为亚甲基成烯反应:1.Boord反应:β-卤代烷氧基与Zn作用生成烯烃2.Chugaev消除:黄原酸酯热消除成烯3.Cope消除:胺的氧化物热消除成烯烃4.Corey-Winter olefin烯烃合成:邻二醇经1,1-硫代羰基二咪唑和三甲氧基膦处理转化为相应的烯5.Doering-LaFlamme丙二烯合成:烯烃用溴仿以及烷氧化物处理以后生成同碳二溴环丙烷再反应生成丙二烯6.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从醛合磷酸酯生成烯烃.副产物为水溶性磷酸盐,故以后处理较相应的Witting反应简单的多7.Julia-Lythgoe成烯反应:从砜合醛生成(E)-烯烃8.Peterson成烯反应:从α-硅基碳负离子合羰基化合物生成烯烃.也成为含硅的Witting反应9.Ramberg-Backlund烯烃合成:Α-卤代砜用碱处理生成烯烃10.Witting反应:羰基用膦叶立德变成烯烃11.Zaitsev消除:E2消除带来更多取代的烯烃人名反应2偶联反应:Cadiot-Chodkiewicz偶联:从炔基卤和炔基酮合成双炔衍生物Castro-Stephens偶联:芳基炔合成,同Cadiot-Chodkiewicz偶联Eglinton反应:终端炔烃在化学计量(常常过量)Cu(Oac)2促进下发生的氧化偶联反应Eschenmoser偶联:从硫酰胺和烷基卤生成烯胺Glaser偶联:Cu催化终端炔烃的氧化自偶联Gomberg-Bachmann偶联:碱促进下芳基重氮盐和一个芳烃之间经自由基偶联生成二芳基化合物Heck反应:Pb催化的有机卤代物或者三氟磺酸酯和烯烃之间的偶联反应杂芳基Heck反应:发生在杂芳基受体上的Pd(Ph3P)4,Ph3P,CuI,Cs2CO3催化下的分子内或者分子间Heck反应Hiyama交叉偶联反应:Pb催化有机硅和有机卤代物或者三氟磺酸酯等在诸如F -或者OH-之类的活化剂Pd(Ph3P)4,TBAF催化剂存在下发生的交叉偶联反应Kumada交叉偶联(Kharasch交叉偶联):Ni和Pd催化下,格氏试剂和一个有机卤代物或者三氟磺酸酯之间的交叉偶联Liebeskind-Srogl偶联:硫酸酯和有机硼酸之间经过Pd催化发生交叉偶联生成酮McMurry 偶联:羰基用低价Ti,如TiCl3/LiAlH4产生的Ti(0)处理得到双键,反应是一个单电子过程Negishi交叉偶联:Pd催化的有机Zn和有机卤代物,三氟磺酸酯等之间发生的交叉偶联反应Sonogashira反应:Pd/Cu催化的有机卤和端基炔烃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Stille偶联:Pd催化的有机Sn和有机卤,三氟磺酸酯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Stille-Kelly偶联:双Sn试剂进行Pd催化下二芳基卤代物的分子交叉偶联Suzuki偶联:Pd催化下的有机硼烷和有机卤,三氟磺酸酯在碱存在下发生的交叉偶联Ullmann反应:芳基碘代物在Cu存在下的自偶联反应Wurtz反应:烷基卤经Na或Mg金属处理后形成碳碳单键Ymada偶联试剂:用二乙基氰基磷酸酯(EtO)2PO-CN活化羧酸缩合反应:Aldol缩合:羰基和一个烯醇负离子或一个烯醇的缩合Blaise反应:腈和α-卤代酯和Zn反应得到β-酮酯Benzoin 缩合:芳香醛经CN-催化为安息香(二芳基乙醇酮)Buchner-Curtius-Schlotterbeck反应:羰基化合物和脂肪族重氮化物反应给出同系化的酮Claisen缩合:酯在碱催化下缩合为β-酮酯Corey-Fuchs反应:醛发生一碳同系化生成二溴烯烃,然后用BuLi处理生成终端炔烃Darzen缩水甘油酸酯缩合:碱催化下从α-卤代酯和羰基化合物生成α,β-环氧酯(缩水甘油醛)Dieckmann缩合:分子内的Claisen缩合Evans aldol反应:用Evans手性鳌合剂,即酰基恶唑酮进行不对称醇醛缩合Guareschi-Thorpe缩合(2-吡啶酮合成):氰基乙酸乙酯和乙酰乙酸在氨存在下生成2-吡啶酮Henry硝醇反应:醛和有硝基烷烃在碱作用下去质子化产生氮酸酯Kharasch加成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CXCl3对于烯烃的自由基加成Knoevenagel缩合:羰基化合物和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在胺的催化下缩合Mannnich缩合(羰基胺甲基化):胺,甲醛,和一个带有酸性亚甲基成分的化合物之间的三组分反应发生胺甲基化Michael加成:亲核碳原子对α,β-不饱和体系的共扼加成Mukaiyama醇醛缩合:Lewis酸催化下的醛和硅基烯醇醚之间的Aldol缩合Nozaki-Hiyama-KIshi反应:Cr-Ni双金属催化下的烯基卤对于醛的氧化还原加成Pechmann缩合(香豆素合成):Lewis酸促进的酸和β-酮酯缩合成为香豆素Perkin反应:芳香醛和乙酐反应合成肉桂酸Prins反应:烯烃酸性条件下对于甲醛的加成反应Reformatsky反应:有机Zn试剂(从α-卤代酯来)对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Reimer-Tiemann反应:从碱性介质当中从酚和氯仿合成邻甲酰基苯酚Schlosser对Witting反应的修正:不稳定的叶立德和醛发生的Witting反应生成Z-烯烃,而改进的Schlosser反应可以得到E-烯烃Stetter反应(Michael-Stetter反应):从醛和α,β-不饱和酮可以得到1,4-二羰基衍生物。
人名反应(类型整理)

人名反应1氧化:1.Baeyer-Villiger 氧化:酮过酸氧化成酯迁移规则:叔>仲>环己基>苄>伯>甲基>氢2.Corey-Kim 氧化: 醇在NCS/DMF 作用后,碱处理氧化成醛酮3.Criegee邻二醇裂解:邻二醇由Pb(OAc)4 氧化成羰基化合物4.Criegee臭氧化: 烯烃臭氧化后水解成醛酮5.Dakin 反应:对羟基苯甲醛由碱性H2O2氧化成对二酚6.Dess-Martin 过碘酸酯氧化: 仲醇由过碘酸酯氧化成酮7. Fleming氧化:硅烷经过酸化,过酸盐氧化,水解以后形成醇8. Hooker氧化:2-羟基-3烷基-1,4-醌被KMnO4 氧化导致侧链烷基失去一个亚甲基,同时羟基和烷基位置互变9.Moffatt 氧化(Pfitzner-Moffatt)氧化:用DCC和DMSO 氧化醇,形成醛酮10.Oppenauer氧化: 烷氧基催化的仲醇氧化成醛酮11. Riley氧化:活泼亚甲基(羰基α位等)被SeO2氧化成酮12. Rubottom氧化:烯醇硅烷经过m-CPBA 和K2CO3处理后α-羟基化13.Sarett 氧化: CrO3·Py络合物氧化醇成醛酮14.Swern氧化:用(COCl)2,DMSO为试剂合Et3N 淬灭的方法将醇氧化成羰基化合物15.Tamao-Kumada 氧化:烷基氟硅烷被KF,H2O2,KHCO3 氧化成醇16.Wacker 氧化: Pd催化剂下,烯烃氧化成酮还原:1..Barton-McCombie 去氧反应:从相关的硫羰基体中间用n-Bu3SnH,AIBN 试剂经过自由基开裂发生醇的去氧作用2.Birch 还原:苯环由Na 单质合液胺条件下形成环内二烯烃(带供电子基团的苯环:双键连接取代基;带吸电子基团的苯环,取代基在烯丙位。
)3.Brown硼氢化:烯烃和硼烷加成产生的有机硼烷经过碱性H2O2氧化得到醇4.Cannizzaro 歧化:碱在芳香醛,甲醛或者其他无α-氢的脂肪氢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给出醇和酸5.Clemmensen还原:用锌汞齐和氯化氢将醛酮还原为亚甲基化合物6.Corey-Bakshi-Shibata(CBS)还原:酮在手性恶唑硼烷催化下的立体选择性还原7.Gribble 吲哚还原:用NaBH4直接还原会导致N-烷基化,NaBH3CN 在冰醋酸当中还原吲哚双键可以解决8.Gribble 二芳基酮还原:用NaBH4 在三氟乙酸中还原二芳基酮和二芳基甲醇为二芳基甲烷,也可以应用于二杂芳环酮和醇的还原9. Luche还原:烯酮在NaBH4-CeCl3下发生1,2-还原形成烯丙位取代烯醇10.McFadyen-Stevens还原:酰基苯磺酰肼用碱处理成醛11.Meerwein-Ponndorf-Verley 还原:用Al(OPr')3/Pr 'O体H 系将酮还原为醇12.Midland 还原:用B-3-α-蒎烯-9-BBN 对酮进行不对称还原13. Noyori 不对称氢化:羰基在Ru(II)BINAP 络合物催化下发生不对称氢化还原14. Rosenmund还原:用BaSO4/毒化Pd 催化剂将酰氯氢化成醛,如催化剂未被毒化,会氢化为醇15.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用碱性肼将羰基还原为亚甲基成烯反应:1.Boord反应:β-卤代烷氧基与Zn 作用生成烯烃2.Chugaev消除:黄原酸酯热消除成烯3.Cope消除:胺的氧化物热消除成烯烃4.Corey-Winter olefin 烯烃合成:邻二醇经1,1-硫代羰基二咪唑和三甲氧基膦处理转化为相应的烯5.Doering-LaFlamme 丙二烯合成:烯烃用溴仿以及烷氧化物处理以后生成同碳二溴环丙烷再反应生成丙二烯6.Horner-Wadsworth-Emmons 反应:从醛合磷酸酯生成烯烃.副产物为水溶性磷酸盐,故以后处理较相应的Witting 反应简单的多7.Julia-Lythgoe 成烯反应:从砜合醛生成(E)-烯烃8.Peterson成烯反应:从α - 硅基碳负离子合羰基化合物生成烯烃.也成为含硅的Witting 反应9.Ramberg-Backlund 烯烃合成:Α-卤代砜用碱处理生成烯烃10.Witting 反应:羰基用膦叶立德变成烯烃11.Zaitsev消除:E2消除带来更多取代的烯烃人名反应2偶联反应:Cadiot-Chodkiewicz偶联:从炔基卤和炔基酮合成双炔衍生物Castro-Stephens偶联: 芳基炔合成,同Cadiot-Chodkiewicz 偶联Eglinton 反应:终端炔烃在化学计量 (常常过量) Cu(Oac)2促进下发生的氧化偶联反应Eschenmoser偶联:从硫酰胺和烷基卤生成烯胺Glaser偶联: Cu 催化终端炔烃的氧化自偶联Gomberg-Bachmann偶联:碱促进下芳基重氮盐和一个芳烃之间经自由基偶联生成二芳基化合物Heck 反应: Pb催化的有机卤代物或者三氟磺酸酯和烯烃之间的偶联反应杂芳基Heck 反应:发生在杂芳基受体上的Pd(Ph3P)4,Ph3P,CuI,Cs2CO3催化下的分子内或者分子间Heck 反应Hiyama 交叉偶联反应:Pb 催化有机硅和有机卤代物或者三氟磺酸酯等在诸如F -或者OH-之类的活化剂Pd(Ph3P)4,TBAF 催化剂存在下发生的交叉偶联反应Kumada 交叉偶联( Kharasch交叉偶联) :Ni 和Pd催化下,格氏试剂和一个有机卤代物或者三氟磺酸酯之间的交叉偶联Liebeskind-Srogl偶联:硫酸酯和有机硼酸之间经过Pd 催化发生交叉偶联生成酮McMurry 偶联:羰基用低价Ti,如TiCl3/LiAlH4 产生的Ti(0) 处理得到双键,反应是一个单电子过程Negishi交叉偶联: Pd催化的有机Zn 和有机卤代物,三氟磺酸酯等之间发生的交叉偶联反应Sonogashira反应: Pd/Cu催化的有机卤和端基炔烃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Stille 偶联: Pd催化的有机Sn 和有机卤,三氟磺酸酯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Stille-Kelly偶联:双Sn试剂进行Pd催化下二芳基卤代物的分子交叉偶联Suzuki 偶联: Pd催化下的有机硼烷和有机卤,三氟磺酸酯在碱存在下发生的交叉偶联Ullmann 反应:芳基碘代物在Cu 存在下的自偶联反应Wurtz 反应:烷基卤经Na或Mg 金属处理后形成碳碳单键Ymada 偶联试剂: 用二乙基氰基磷酸酯(EtO)2PO-CN 活化羧酸缩合反应:Aldol 缩合: 羰基和一个烯醇负离子或一个烯醇的缩合Blaise反应:腈和α-卤代酯和Zn 反应得到β-酮酯Benzoin 缩合:芳香醛经CN-催化为安息香(二芳基乙醇酮)Buchner-Curtius-Schlotterbeck反应: 羰基化合物和脂肪族重氮化物反应给出同系化的酮Claisen缩合: 酯在碱催化下缩合为β-酮酯Corey-Fuchs反应:醛发生一碳同系化生成二溴烯烃,然后用BuLi 处理生成终端炔烃Darzen 缩水甘油酸酯缩合:碱催化下从α-卤代酯和羰基化合物生成α,β-环氧酯(缩水甘油醛)Dieckmann 缩合:分子内的Claisen缩合Evans aldol反应: 用Evans手性鳌合剂,即酰基恶唑酮进行不对称醇醛缩合Guareschi-Thorpe 缩合(2-吡啶酮合成): 氰基乙酸乙酯和乙酰乙酸在氨存在下生成2-吡啶酮Henry 硝醇反应:醛和有硝基烷烃在碱作用下去质子化产生氮酸酯Kharasch 加成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CXCl3 对于烯烃的自由基加成Knoevenagel缩合:羰基化合物和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在胺的催化下缩合Mannnich 缩合(羰基胺甲基化):胺,甲醛,和一个带有酸性亚甲基成分的化合物之间的三组分反应发生胺甲基化Michael 加成:亲核碳原子对α,β-不饱和体系的共扼加成Mukaiyama 醇醛缩合:Lewis 酸催化下的醛和硅基烯醇醚之间的Aldol 缩合Nozaki-Hiyama-KIshi 反应:Cr-Ni 双金属催化下的烯基卤对于醛的氧化还原加成Pechmann 缩合(香豆素合成):Lewis 酸促进的酸和β-酮酯缩合成为香豆素Perkin 反应:芳香醛和乙酐反应合成肉桂酸Prins 反应:烯烃酸性条件下对于甲醛的加成反应Reformatsky反应:有机Zn试剂(从α-卤代酯来)对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Reimer-Tiemann 反应:从碱性介质当中从酚和氯仿合成邻甲酰基苯酚Schlosser 对Witting 反应的修正:不稳定的叶立德和醛发生的Witting 反应生成Z-烯烃,而改进的Schlosser反应可以得到E-烯烃Stetter 反应(Michael-Stetter 反应):从醛和α ,β-不饱和酮可以得到1,4-二羰基衍生物。
常见人名反应及其机理

常见人名反应及其机理1.Arbuzov 反应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
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炔丙型卤化物、a-卤代醚、a- 或b-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
当亚酸三烷基酯中三个烷基各不相同时,总是先脱除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基团。
本反应是由醇制备卤代烷的很好方法,因为亚磷酸三烷基酯可以由醇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一般认为是按S N2 进行的分子内重排反应:2.Arndt-Eister 反应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3.Baeyer-Villiger 反应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
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4. Beckmann 重排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
5.Bouveault-Blanc 还原脂肪族羧酸酯可用金属钠和醇还原得一级醇。
α,β-不饱和羧酸酯还原得相应的饱和醇。
芳香酸酯也可进行本反应,但收率较低。
本法在氢化锂铝还原酯的方法发现以前,广泛地被使用,非共轭的双键可不受影响。
有机化学人名反应

取代反应:1,加特曼反应:加特曼(Gattermann L)发现:用催化量的金属铜代替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作催化剂,也可使重氮盐与盐酸或氢溴酸反应制得芳香氯化物或溴化物。
这样进行的反应叫做加特曼反应。
2,加特曼-科赫反应:苯、一氧化碳和氯化氢反应生成苯甲醛,此反应称为加特曼-科赫反应。
3,傅-克反应:芳香化合物芳环上的氢被烷基取代的反应称为傅-克烷基化反应;芳香化合物芳环上的氢被酰基取代的反应称为傅-克酰基化反应;统称傅-克反应。
4,布赫尔反应:萘酚在亚硫酸氢钠存在下与氨作用,转变成相应萘胺的反应称为布赫尔反应。
5,齐齐巴宾反应:吡啶与氨基钠反应,生成α-氨基吡啶,如果α位已被占据,则得γ-氨基吡啶,但产率很低。
这个反应称为齐齐巴宾(Chichibabin)反应。
6,刚穆伯—巴赫曼反应:芳香重氮盐中的芳基在碱性条件下与其它芳香族化合物偶联成联苯或联苯衍生物的反应称为刚穆伯(Gomberg)—巴赫曼(Bachmann)反应。
7,柯尔伯—施密特反应:干燥的酚钠或酚钾与二氧化碳在加温加压下生成羟基苯甲酸的反应称为柯尔伯—施密特(Kolbe-Schmitt)反应。
8,威廉森合成法:在无水条件下,醇钠和卤代烷作用生成醚的反应称为威廉森(Williamson A W)合成法。
9,席曼反应:芳香重氮盐和氟硼酸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氟硼酸盐,后者加热分解产生氟苯,这称为席曼(Schiemann)反应。
10,桑德迈耳反应:1884年,桑德迈耳(Sandmeyer T)发现: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的催化下,重氮盐在氢卤酸溶液中加热,重氮基可分别被氯或溴原子取代,生成芳香氯化物或溴化物。
这一反应称为桑德迈耳反应。
11,普塑尔反应:一些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或稀酸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子内的偶联反应。
这个反应是普塑尔(Pschorr R)在寻找合成菲环的新方法中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普塑尔反应。
12,瑞穆尔—悌曼反应:酚与氯仿在碱性溶液中加热生成邻位及对位羟基醛的反应称为瑞穆尔—悌曼(Reimer —Tiemann)反应。
关于碳氮键构建的人名反应

关于碳氮键构建的人名反应人名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以其发现者或首次报道者的名字命名。
碳氮键构建反应是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新的碳氮键。
1.库奥帕夫反应(Kumada-Corriu交叉偶联反应)库奥帕夫反应是碳氮键构建的一种经典方法,由日本化学家库奥帕夫(Kumada)于1972年首次报道。
该反应可使通过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催化剂通常为[Pd(PPh3)4]。
反应中,氯化烃与有机卤化物经由钯催化,在碳氮键构建的过程中用于引入新的碳链。
这种反应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和医药化学领域。
2.索巴克-霍菲曼反应(Schlosser modification of the Hofmann degradation)索巴克-霍菲曼反应是由法国化学家索巴克(Schlosser)和霍菲曼(Hofmann)于1977年首次报道的一种碳氮键构建反应。
该反应的目的是将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氨基基团替换为一个卤素基团。
反应中,溴苯与亚铁氰酸钠反应,生成二烷基氨基亚铁氰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经过脱烷基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胺。
这种反应对于合成含氨基有机化合物的功能化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3.萨克霍夫反应(Sakurai-Hosomi碳氮键构建反应)萨克霍夫反应是由日本化学家萨克霍夫(Sakurai)和保住(Hosomi)于1984年首次报道的一种碳氮键构建反应。
该反应通过硅烷试剂和有机亚胺的反应,以钯催化构建碳氮键。
在反应中,硅烷试剂作为亲核试剂,与有机亚胺反应生成中间体,再与钯催化剂加成反应,形成碳氮键。
这种反应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广泛适用性,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合成中。
4.伯明翰霍夫曼氨解反应(Birch-Hofmann氨解反应)伯明翰霍夫曼氨解反应是由澳大利亚化学家伯明翰(Birch)和霍菲曼(Hofmann)于1946年首次报道的一种碳氮键构建反应。
该反应以氯氰或溴氰作为亲核试剂,与有机胺发生核烯反应,生成相应的氯胺或溴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Mannich反应
O (HCHO)n N Et2NHHCl EtOH N
O NEt2
HN
N
O N N
H2O, reflux
N Ondansetron
24
Hofmann重排反应
Hofmann Rearrangement
25
Hofmann重排反应
一、背景(Background) 1881年,A.W Hofmann发现用等当量的溴素和NaOH或KOH处 理乙酰胺(acetamide)得到了N-溴代乙酰胺。进一步脱质子(用 碱处理)和加热, N- 溴代乙酰胺得到一个不稳定的盐,在无 水条件下马上(readily)重排成甲基异氰酸酯(methyl isocyanate)。 然而在水和过量的碱存在下,产物是甲胺。 氮原子上没有取代的酰胺转化成相应少一个碳原子的胺的反 应就称为Hofmann rearrangement (也叫Hofmann reaction)。 标准的实验操作是,将酰胺溶解在次溴酸或次氯酸的碱金属 盐冷的溶液中,得到的溶液然后加热到~70-80C进行重排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Mannich碱是非常有用的合成中间体,因为它能进行许多反应: 比如,-消除(elimination)得到,-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Michael 加成反应的受体);和有机锂试剂或格氏试剂反应反应得到 胺基醇;以及亲核试剂对二烷基胺基的取代生成其他官能化 的羰基化合物。
19
Mannich反应
4 、如果反应在相转移 (phase-transfer) 条件下进行,则异氰酸 酯是可以分离的; 27
Hofmann重排反应
二、Hofmann重排反应的特点(续) 5、如果原料酰胺是对映体纯的(enantiopure),而且羰基与手性中 心直接相连,产物胺的手性构型完全保留; 6、Hofmann重排对许多脂肪和芳香酰胺能够得到高的反应产率, 但是最好的产率来自不超过8个C的底物酰胺(亲水酰胺); 7、,-不饱和酰胺和-羟基酸的酰胺重排后得到醛或酮。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五、机理(Mechanism) Gabriel 伯胺合成法的第一步是烷基卤化物对邻苯二甲酰亚胺钾 盐进行的烷基化反应,反应过程经历SN2反应。第二步是N-烷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肼解,经过肼对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一个羰基 进行亲核进攻。接着发生以下几步反应:开环、质子转移,然 后是一个分子内的 SNAc 反应另一个质子转移,四面体中间体断 键后得到设想的伯胺并产生一个副产物。
NMe2 HCHO, Me2NH N H AcOH / H2O N H
22
O
I Br
Br
NMe2
Br
Br NMe2
NMe2 NMe NMe
Br
Br
Br
Br
( II )
NMe
H OH
NMe
O
NMe
OH H
Sir Robert Robinson United Kingdom (1886-1975)
CHO +
3
Beckmann重排反应
二、Beckmann重排反应的特点 1 、 反 应 在 强 制 性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 高 温 >130 oC , 大 量 的 强 Bronsted酸),不是催化反应。
2、常用的Bronsted酸有:H2SO4, HCl/Ac2O/AcOH等。因此,对 酸敏感的底物不适合这个工艺。
二、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特点(续) 7、带有好几个拉电子基的芳基卤代物(通过SNAr反应制备伯芳香 胺); 8、在Cu(I)作催化剂下的芳基卤代物; 9、环氧化合物(epoxide)和丫啶化合物(aziridines)可以用来制备氨 基醇和二胺; 10 、 ,- 不 饱 和化合 物 可以通 过 邻苯二 甲 酰亚胺 负 离子进 行 Michael加成反应。
14
Gabriel伯胺合成法
六、应用(Application)
15
Mannich反应
Mannich Reaction
16
Mannich反应
一、背景(Background) 1903年,B. Tollens和von Marle报道了苯乙酮(acetophenone)在 甲 醛 和 氯 化 铵 作 用 下 生 成 了 一 个 叔 胺 。 直 到 1917 年 , C. Mannich观察到在同样的条件下安替比林 (antipyrine) 也分离出 一个叔胺,同时意识到这个反应的通用性。 一个CH- 活化的化合物 (通常是醛或酮 )与伯胺或仲胺 (或氨 )以 及没有烯醇化能力的醛(或酮)缩合生成胺烷基化的衍生物的过 程就称为Mannich reaction。 更广泛的是指,共振稳定的碳亲核试剂对亚胺盐和亚胺的加 成。反应的产物是一个-胺基羰基化合物,经常称作为 17 Mannich碱。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二、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特点(续) 3、-卤代酮、酯、腈以及-卤代酮酸酯(比如,溴代丙二酸二乙 酯);
4、O-烷基异脲;
5、烷氧基和烷硫基膦盐;
6 、在 Mitsunobu 反应条件下 (DEAD/Ph3P/phthalimide) 的伯醇和仲 醇;
10
Gabriel伯胺合成法
11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三、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局限性 最起始的Gabriel伯胺合成法有以下一些问题: 1、当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和烷基卤化物在无溶剂时,要在高温 (120-240 oC)下才能进行反应,因而热敏感的底物不行; 2、水解反应通常用强酸(如H2SO4, HBr, HI)在高温下进行,因此 带有酸敏感官能团的底物也不行;
5
Beckmann重排反应
四、应用
6
Gabriel伯胺合成法
Gabriel伯胺合成法
7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一、背景(Background) 从相应的烷基卤化物经过温和的两步反应合成伯胺,其中邻 苯二甲酰亚胺钾(potassium phthalimide)先烷基化,得到的N-烷 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接着水解。这样的方法从烷基卤化物合成 伯胺的方法就称为Gabriel伯胺合成法。 早在 1884年就报道了用简单烷基卤化物和邻苯二甲酰亚胺进 行烷基化反应,但是直到1887年S. Gabriel才把这个过程发展 成一个两步反应合成伯胺的工艺。
Mannich反应
二、Mannich反应的特点 1、-位C-H键活化的化合物通常是指脂肪或芳香醛或酮、羧酸衍 生物、 - 二羰基化合物、硝基烷烃、富电子的芳香化合物, 比如苯酚(活化了邻位的C-H键)、以及端炔; 2、只有伯的和仲的脂肪胺或者它们的盐酸盐可以用于 Mannich反 应,芳香胺则不反应;
3、非烯醇化的羰基化合物通常用甲醛;
4、当使用一级胺进行Mannich反应,开始生成的是-胺基羰基化 合物,它会进一步反应最终生成N,N-二烷基的衍生物(叔胺), 然而使用二级胺则不会出现过度烷基化的现象;
18
Mannich反应
二、Mannich反应的特点 5、反应介质通常是质子(protic)溶剂),比如,乙醇、甲醇、水、 醋酸,这样能够确保足够高浓度的亲电的亚胺离子,而亚胺 离子才是胺烷基化的真正物种; 6、非对称的酮会生成Mannich碱的区域异构体,但是-位取代基 多的位置衍生的产物占优势(dominant);
Willstatter’s synthesis of tropine
COOH H2NMe + O COOH
NMe
COOH O COOH
NMe
O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47
CHO
Robinson’s synthesis of tropinone in 1917 The Robinson’s synthesis of tropinone was hailed as revolutionary. This was to look at the target molecule and try to imagine how the molecule c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simpler chemical units.
1、新的 Gabriel 试剂(代替邻苯二甲酰亚胺作为 N的来源),目的 是为了获得更温和的去保护条件; 2、加入催化量的冠醚(crown ether)使得烷基化反应几乎定量; 3、用NaBH4/异丙醇体系 代替水解; 4、一个相关的工艺是Gabriel-丙二酸酯合成,就是邻苯二甲酰亚 胺代丙二酸二乙酯继续烷基化,然后水解、脱羧得到氨基酸。 13
3、强碱水解也是可以的,但是带有碱敏感官能团的底物就受到 限制。
12
Gabriel伯胺合成法
四、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改进 1926年,H. R. Ing和R. H. F. Manske做了改进,在回流的乙醇中用 水合肼断裂 N- 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这样就使得反应在温和 和中性的条件下进行。这个过程称为(Ing-Manske过程)。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最早的Gabriel伯胺合成法还有一些改进:
8
Gabriel伯胺合成法
二、Gabriel伯胺合成法的特点
烷基化反应可以在有溶剂或无溶剂下进行。最好的溶剂是 DMF ( 有利于 SN2 反应 ) ,但是 DMSO 、 HMPA 、氯苯、乙腈、乙二 醇也可以用作反应的溶剂。
在制备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过程中,下面的烷基化试剂能够 得到好的反应收率:
26
Hofmann重排反应
二、Hofmann重排反应的特点 1 、次卤酸试剂要新鲜制备,即把氯气或溴素加到 NaOH 或 KOH的水溶液中;
2、在传统的碱性反应条件中,酰胺不能带有碱敏感的官能团, 但是酸敏感的官能团(比如缩醛)不受影响;
3、不能分离得到异氰酸酯中间体,因为在反应条件下马上水 解(溶剂解)得到相应的少一个C的胺,中间经过不稳定的氨基 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