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感官评价表

合集下载

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

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

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
摘要:
一、引言:介绍奶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和其口感的重要性
二、主体:详细解析奶茶的感官评定标准,包括色泽、香气、口感、回味等方面
三、结论:总结奶茶感官评定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奶茶品质提出建议正文:
【引言】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奶茶作为一款受欢迎的饮品,其口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口碑。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今天我将为大家解析一份奶茶的感官评定表,帮助大家了解如何评判一杯奶茶的品质,同时也为奶茶制作人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主体】
一份优质的奶茶,首先在色泽上就应该给人舒适的感觉。

色泽金黄均匀,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泽特征,这是我们对奶茶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是香气,香气浓郁、清新,能让人闻香而来。

口感上是奶茶的关键,口感顺滑、细腻,糖分和茶水的比例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过甜或过苦。

而回味则是奶茶品质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好的奶茶回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结论】
总的来说,奶茶的感官评定是一项全方位的任务,不仅需要考虑奶茶的外观、香气、口感,还要注重其回味。

只有当这些要素都达到一定标准时,奶茶
才能称得上是优质的产品。

因此,奶茶制作人员应该注重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制作技艺,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同时,通过学习和交流,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最新的制作技术和原料,从而提升奶茶的整体品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以上就是我对奶茶感官评定表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交试验法优化茯砖茶奶茶配方

正交试验法优化茯砖茶奶茶配方
3 .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功能食 品分 中心 ,湖南 长沙 4 1 0 1 2 8 ) 摘要 :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茯砖茶奶茶配方 ,并考察配方性能。采用 L ( 4 4 ) 正交试验法 ,以茶味 、奶香味、咸味 、苦涩 味 、奶茶色泽 为衡量指标 ,在不 同的配方下得 出茯砖茶奶 茶整体风味的感官评价 。茯砖茶奶茶 的最佳配方为 6 5 . 0 0 %
d o i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1 — 9 6 4 6 ( X) . 2 0 1 3 . 0 7 . 0 1 3
Op t i mi z i n g t h e F o r mu l a o f F u z h u a n T e a wi h t Mi l k b y Or t h o g o n a l T e s t
表1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水平a茯砖茶含量b牛奶添加量c熬制时间tmind盐量1234152025303545556520304050007013017021表2茯砖茶奶茶的感官评定标准评定指标评定标准分值分奶香味满分25分无奶香味或有明显异味奶香味寡淡或有些许异味具有醇正的奶香味无异味189161725茶味满分25分茶味淡薄或过于浓烈茶味比较纯正茶味醇和绵厚189161725咸味满分20分咸味过重或无明显咸味有纯正的咸味咸度适中易于接受1101120苦涩味满分20分苦涩味过重口感很粗涩苦涩味较中口感略粗苦涩味适中口感柔滑167131420奶茶色泽满分10分色泽过深或过淡色泽柔和均匀15610表3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表4方差分析试验号abcd感官评分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112222333344441234123412341234123421433412432112343412432121435150655062255875487561386275677558446700680066113800647561506725k1k2k3k459000601566488857875491726465663625649656203160465632975662561278598136131360018r7

茶叶的评语

茶叶的评语

茶叶的评语篇一:茶滋味评语茶叶本身具有的滋味。

常用于与其他物质拼合的茶叶审评。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

鲜醇:鲜爽甘醇。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

嫩爽:茶味嫩鲜爽口。

浓爽:味浓而鲜爽。

浓醇:味浓而醇正。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清淡:茶味清爽柔和。

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绿茶。

柔和:滋味温和。

用于高档绿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

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

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

夏、秋季的绿茶如杀青不匀透,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的滋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

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绿茶。

杀青不足及半生不熟的绿茶,滋味大多呈浓涩,品质较差。

粽叶味:一种似经蒸煮的粽叶所带的熟闷味。

多见于杀青时间长且加盖不透气的制品。

收敛性:茶汤人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

多见于粗老茶。

如用修剪枝叶制得的茶叶一般味很淡。

平淡:味淡平和,浓强度低。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

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青涩:味生青,涩而不醇。

常用于杀青不透的夏、秋季绿茶。

味浓:茶汤味道浓,口感刺激性强。

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绿茶。

但味浓对绿茶而言不一定是好茶。

尤其是名优绿茶,忌滋味过浓。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

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莲。

被真菌危害的病叶。

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带苦味;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用紫色芽叶加工的茶叶,因花青素含量高,也易出现苦味。

味鲜: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

多见于高档绿茶。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

多见于失风受潮的名优绿茶。

火味:干燥工序中锅温或烘温太高,使茶叶中部分有机物转化而产生似炒熟的黄豆味。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

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绿茶。

酸味:含有较多氢离子的茶汤所带的味道。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表1茶叶评分表评茶地点姓名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叶底×10%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红茶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

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具体操作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

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2.1 干茶形状术语2.1.1显毫tippy茸毛含量特别多。

同义词茸毛显露2.1.2锋苗tip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2.1.3身骨body茶身轻重。

2.1.4重实heavy body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2.1.5轻飘light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2.1.6匀整evenly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同义词匀齐;匀衬2.1.7脱档unsymmetry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2.1.8匀净neat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2.1.9挺直straight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同义词平直2.1.10弯曲bend不直,呈钩状或弓状。

同义词钩曲;(耳环)2.1.11平伏flat and even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2.1.12紧结tightly卷紧而结实。

2.1.13紧直tight and straight 卷紧而圆直。

2.1.14紧实tight and heavy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2.1.15肥壮fat and bold芽叶肥嫩身骨重。

同义词雄壮2.1.16壮实sturdy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2.1.17粗实coarse and bold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2.1.18粗松coarse and loose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2.1.19松条loose卷紧度较差。

同义词松泡2.1.20松扁loose and flat不紧而呈平扁状。

2.1.21扁块flat and round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2.1.22圆浑roundy条索圆而紧结。

2.1.23圆直roundy and straight条索圆浑而挺直。

同义词浑直2.1.24扁条flaty条形扁,欠圆浑。

2.1.25短钝short and blunt茶条折断,无锋苗。

同义词,短秃2.1.26短碎short and broken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2.1.27松碎loose and broken条松而短碎。

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实用标准

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实用标准

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 GPHB备案号:GPH001-2017古普会标准GPHB/T8216-2017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古普会应用版)2017-01-06发布 2017-02-06实施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GPH001-2017目次前言 (Ⅱ)引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3.1 古树普洱茶 (1)3.2 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 (1)4.审评条件 (1)4.1 环境 (1)4.2 用具 (2)4.3 用水 (2)4.4 人员 (2)5.审评 (2)5.1 取样方法 (3)5.2 审评内容 (3)5.3 审评方法 (3)6.审评结果与评分 (4)6.1 评分 (4)6.2 结果评定 (5)6.3 特别提示 (5)附录A (7)附录B (8)附录C (9)GPH001-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整合了GB/T23776-2009,GB/T14487-2008,GB/T18797-2012,GB/T22111-2008和SN/T0917-2010,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古树普洱茶的定义;———增加了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定义;---增加了茶叶活性、灵性及茶气的定义;———增加了古树普洱茶“越陈越真”特性;---增加了对审评结果的特别提示;———修改了审评条件部分关于环境、专用杯碗、用水及审评人员要求;———修改了审评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修改了审评内容关于因子及要素的描述;———修改了审评内容关于结果与评分方法。

本标准由黄小元个人提出,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简称古普会)归口,并在古普会试行应用。

本标准起草人:黄小元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感官评价表

感官评价表
5-7分
5
7
6
5
5
入口感差
0-4分
中口(15分)
混合香味纯正,
甜、酸比例合适,
芳香味浓厚
8-10分
8
8
甜、酸比例不协调,
太酸或太甜
5-7分
7
5
6
存在其他味道
0-4分
余味强度(5分)
浓厚
8-10分
一般
5-7分
5
5

0-4分
4
4
4
余味滞留度(5分)
滞留时间长
8-10分
滞留时间中等
5-7分
5
6
滞留时间短
0-4分
3
果蔬混合配比比例好,很喜欢--5分
果蔬混合配比比例一般,一般喜欢--3-4分
口味差,有其他异味,不喜欢--1-2分
表5总体评价表(总分10分)
总体评价
评价描述
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对本产品总体印象好,易接受

8-10分
对本产品总体印象一般,还需改进
一般
5-7分
5
5
5
6
6
印象差,不易接受

0-4分
总体得分
4
3
1
总计得分
21
22
16
20
24
表4产品特性强度记录表
评价产品:生姜雪梨饮料
特性特征:0-不存在;1-刚好可识别;2-弱;3-中等;4-强;5-很强
感觉顺序
强度(标度A,用数字表示)
1
2
3
4

茶叶感官描述语

茶叶感官描述语
8、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9、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同义词平直
10、弯曲:不直,呈钩状或弓状。同义词钩曲;(耳环)
11、平伏: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12、紧结:卷紧而结实。
13、紧直:卷紧而圆直。
14、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15、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同义词雄壮
16、壮实: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20、光滑:表面油润发亮。
21、光扁:扁平光滑。
22、光洁:表面尚油润发亮。
23、挺秀:挺直、显锋苗、造形秀美。
24、紧条:扁条过紧。
25、狭长条:扁条过窄、过长。
26、宽条:扁条不紧过宽。
27、折叠:叶张不平呈皱叠状。此描述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形状。
28、宽皱:扁条折皱而宽松。
29、浑条:扁条不扁呈浑圆状。
1、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2、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3、平正:较低,但无异杂气。
4、低:低微,但无粗气。
5、钝浊:滞钝不爽。
6、闷气:沉闷不爽。
7、粗气:粗老叶的气息。
8、青臭气: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
9、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香气。
10、老火:火气程度重于高火。
11、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30、细直:细紧圆直、两端略尖,形似松针。
黄茶
1、扁直:扁平挺直。
2、肥直:芽头肥壮挺直,满坡白毫。形状如针。此描述语也适用于黄绿茶和白茶干茶形状。
3、梗叶连枝:叶大梗长而相连。
4、鱼子泡:干茶有如鱼子大的突起泡点。
白茶
1、毫心肥壮:芽肥嫩壮大,茸毛多。
2、茸毛洁白:茸毛多、洁白而富有光泽。
3、芽叶连枝:芽叶相连成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的感官评价表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

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

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