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化井网优化设计方法在官979断块的应用

合集下载

利用水平井开发技术,实现河86断块井网重构

利用水平井开发技术,实现河86断块井网重构

利用水平井开发技术,实现河86断块井网重构[摘要]河86断块主要沉积了沙一3和沙二9两套含油层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断块初期井网设计的不合理性逐步显现出来,加之井况恶化导致井网二次不完善,从而造成该断块储量控制程度、采出程度低,严重制约了油藏潜力的发挥。

为此,在精细地质研究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复杂结构井技术,对该区块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井网重构,有效的提高了储量控制程度。

[关键词]水平井开发井况恶化井网重构储量控制程度河86断块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030-01引言:现河采油厂稀油老区以断块油藏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大小不一,其中复杂小断块存在含油层系少且薄,不利于采用直斜井开发的特点。

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套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利用水平井开发技术完善井网为手段,适合于复杂小断块油藏低速开发后期调整的开发技术。

在河86断块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油藏地质特征河86断块位于郝家油田东部,北与河4断块连接,西南部为河135断块,东与现河庄油田的河104断块连接,西部是河87断块。

含油面积9.4km2,石油地质储量307×104t,标定采收率18.2%,可采储量55×104t。

其主要地质与开发特点为:1.1 构造相对简单河86断块沙一3油藏为物性遮挡和断鼻相结合而形成的断鼻-岩性油藏,总体构造形态为由北东向西南倾没的单斜构造,局部存在“小沟”和“小脊”。

油层平均埋深1840~2190米,倾角5°。

沙二9为一向北东抬起,向西南倾没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为50左右,区内无断层。

1.2 储层较复杂河86地区沙一3砂体是在水动力条件偏弱的浅湖—半深湖环境下发育的一套生物碳酸盐岩沉积。

主要发育了藻滩、钙质浅滩和滩缘三类微相。

砂体的岩性为管状藻白云岩、含灰质细管状藻白云岩、藻灰岩、粒屑隐晶灰岩、粒屑白云岩和细砂岩等构成的以生物灰岩为主的岩性组合。

科技成果——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技术

科技成果——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技术

科技成果——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适用范围
特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特别是针对厚层断块、多油层断块以及复杂小断块三类中高渗断块油藏
成果简介
针对断裂系统复杂、断块小、油层多、井段长、非均质强、油水关系复杂的地质体,在精细地质研究、三维地质建模及剩余油分布、水驱油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精细划分油藏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油藏的地质、开发、剩余油特点与差异,集成地质、油藏、钻井、采油多学科技术,综合应用层系、井网和先进的复杂结构井技术立体组合,优化投资,最大程度地提高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达到均匀水驱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是多种开发方式和开发方法的综合应用及优化过程。

工艺技术及装备
1、五级以下低序级断层描述组合技术;
2、断块油藏剩余油描述关键技术;
3、断棱精细刻画技术;
4、人工边水驱技术;
5、三级细分开发技术;
6、矢量化井网优化技术;
7、复杂结构井优化设计技术;
8、复杂结构井轨迹跟踪控制技术;
9、复杂结构井钻完井配套技术。

市场前景
该技术已先后在胜利油区等油田进行了推广应用,资源和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可在复杂断块油田推广应用。

王27断块综合治理与实践

王27断块综合治理与实践
Z HANG Xi n - l i n g ,RUAN Yu - l i n ,L I U En - y i n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Ge o l o g y o f T h i r d Oi l P r o d u c t i o n P l a n t , D a g a n g Oi l f i e l d , Ca n g z h o u 0 6 1 7 2 3 , H e b e i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F o r t h e r e a d j u s t me n t o f b l o c k i n A p r i l 2 0 1 2 , e ic f i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s b e e n r e a l i z e d . D e s c r i b e s t h a t i t i s t h e ma i n
面 临 的 主要 问题 。
关键词 : 递 减 ;注 好 水 ;井 网 ;增 注
中图分类号 : T D 1 6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Βιβλιοθήκη 2 0 9 5 — 0 8 0 2 一 ( 2 0 1 4 ) 0 3 — 0 0 4 7 — 0 2
Co m pr e he ns i v e Ma na g e me nt a nd Pr a c t i c e o f Wa n g 2 7 Fa ul t Bl o c k
p r o b l e m f a c e d h o w t o e n s u r e t h e s t a b l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f a u l t b l o c k a n d s l o w t h e d e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 o f t h e b l o c k .

矢量化井网部署在胡五断块油藏中的运用

矢量化井网部署在胡五断块油藏中的运用

矢量化井网部署在胡五断块油藏中的运用摘要:胡五断块油藏油田是严重非均质油藏层状油藏,由于传统的面积井网对具有储层方向特征的油藏适应较差,存在储量控制程度低、水驱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矢量化井网部署,进一步提高油田的储量动用。

关键词非均质;面积井网;水驱控制程度;矢量化井网部署一、区块概况胡五块动用含油面积4.5km2,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15.24×104t, 可采储量254.47×104t,标定采收率31.2%。

平均孔隙度20.0%,平均渗透率为145×10-3μm2。

平均地下原油密度0.877g/cm3,平均地下原油粘度3.722.567mPa.s。

原始地层压力系数为1.0,地温梯度3.5℃/100m。

属中孔、中渗、低饱和、中粘的常温常压油藏,为中渗极复杂断块油藏油田1985年12投入开发,1988年实施《胡5块滚动勘探开发方案》,1989年全面实施注水开发,经历了建产期、产量递减期及细分小断块完善及精细调整治理四个阶段,目前已进行高含水开发阶段,截止2019年底共有油井102口,开井86口,日产液1785.8t,日产油106.6t,综合含水94.03%,采油速度0.36%,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8.94%,采出程度27.7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9.29%,自然递减11.13%,综合递减3.12%。

水井总数93口,开井60口,油田日注水平2183m3。

二、矢量化井网部署方法矢量化布井方法是以油藏精细描述为基础,储量或剩余油分布明确的前提下实施的一种优化布井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驱方向与物源方向、河流走向或主渗透率方向一致。

对于主渗透率方向明显的一般采用排状注水,注水井排与渗透率方向垂直,可达到较好的水驱效果。

但要达到主渗透率方向和非主渗透率方向驱替均衡,即垂直于主渗透率方向的井距小于平行于主渗透率方向的井距。

这是矢量化井网部署的基本要求,表现为储层方向特征与井网方向特征要很好地耦合。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摘要】断块油藏开发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物控范围和传统开发模式不匹配、油气杂质含量高导致生产困难增加、复杂的油藏结构导致开发困难、注采参数调整不当表现不佳、水驱不受控导致开采效率下降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注采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调整注采参数和采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断块油藏开发的特点,探索更有效的注采调整方法,为油藏开采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注采调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优化调整策略,才能实现断块油藏开发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断块油藏、开发问题、注采调整、物控范围、传统开发模式、油气杂质、油藏结构、注采参数、水驱、开采效率、重要性、方法、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断块油藏是指由于地层构造复杂、孔隙裂缝结构不规则等因素导致油田呈现出多块块状储层分布的油藏。

在开发过程中,断块油藏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注采调整以提高开发效率。

一。

由于断块油藏的非均质性,采用传统的均匀注采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油藏内不同地质单元的开采需求,导致部分区块开采不充分,影响整体开采效率。

油气杂质含量高导致生产难度加大是断块油藏开发的另一个难点。

由于油田内油气杂质含量较高,易引起管壁结垢、堵塞等问题,影响产能的释放,增加了生产管理的难度。

复杂的油藏结构也是断块油藏开发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断块油藏内部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单元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渗透率、孔隙度等特征,要实现有效的开发需要针对性的注采调整措施。

注采参数调整不当也会导致断块油藏开发表现不佳。

注水量、注气量、注聚合物等参数的选择与调整直接影响着油藏的开采效率,错误的调整方式会导致开采效果不佳,甚至加剧油田开采难度。

水驱不受控也是影响断块油藏开采效率的因素之一。

在断块油藏开发过程中,水驱效应可能导致油藏压力过大、水油比偏高,影响采油率和产能释放,需要通过注采调整的方式加以控制。

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轨迹优化设计及应用

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轨迹优化设计及应用

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轨迹优化设计及应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轨迹优化设计与实践应用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超短半径水平井(Ultra-Short Radius Horizontal Well, USRH)因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优势,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1. 引言1.1 引言复杂断块油藏是指油藏中存在多个断块状油层或者油藏呈不规则形态、非均质性较强的情况。

这种油藏一般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储层非均匀、流动性差等特点,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复杂断块油藏,需要采用精细开发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增油技术,实现油藏高效开采。

精细开发技术是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结合地质、工程和物理等多学科知识,采用综合的开发方法进行油藏开采。

水驱开发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注入水或者其他驱替剂来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井口移动,提高采收率。

CO2驱开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中,通过注入CO2气体来增加油藏中的驱替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除了水驱和CO2驱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增油技术可以应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开发中,如聚合物驱、油藏压裂、地面改造等方法。

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的开采效率,实现地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精细开发技术及其应用,以及水驱、CO2驱等不同的开发方法。

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讨论,可以为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开发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复杂断块油藏特点复杂断块油藏是指油藏中存在多个断块,每个断块之间的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类油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非均质性强:由于不同断块之间的地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油藏整体非均质性较强。

这种非均质性会对油藏的开发造成一定的困难,需要精细的开发技术进行处理。

2. 油气分布不均匀:在复杂断块油藏中,油气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有些区域油气富集,而其他区域则比较稀疏。

这就需要开发技术精细化,以确保对每个区域的开发均衡和高效。

3. 产能差异大:不同断块之间的产能存在差异,有些断块可能具有较高的产能,而其他断块则相对较低。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优化生产方式,以充分挖掘高产能断块的潜力。

留1 07断块持续高效开发探索

留1 07断块持续高效开发探索

加强对局扇供电系统的检查,确保
运顺掘进期间局扇正常运转。

(3)工作面过断层、地质构造或地质异必须加强顶板和巷帮管理,顶板破锚梁网支护改为架棚支护,且必须打覆盖全拱面密集撞楔,防止冒顶事故诱发动迎头必须备有一定数量的撞楔(不根)和接顶料。

迎头及巷道内出现高冒及空帮、空顶现象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填满、(4)综掘机割煤时,应从上而下割,严格控制割煤速度以及进刀深度。

(5)14138运顺掘进期间,地质测量科必须随时分析迎头前方不少于50m 的地质发现异常及时给通风防突科、生产技施工单位下达地质联系书,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该面的瓦斯。

(6)在煤质松软、煤壁易片时,在巷道可打适当密度的(20×2500m m)超前锚杆护住帮部,防止片帮造成瓦斯瞬间涌出。

找顶后可打适当密度的超前护(Ф20×2500m m )护顶,防止顶板冒落,瓦斯瞬间大量涌出。

(8)顶板破碎时,应分次切割,巷道顶部、梁窝切割好后,立即架好前探梁,腰背严实后再向下切割,以减少破碎顶板暴露时间。

(9)综掘机截割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观察瓦斯传感器。

当瓦斯传感器T 达到0.3%时,综掘机立即停止掘少综掘机落煤时的瓦斯涌出量,待瓦斯传感器T 1显示值下降至0.3%以下时,方可恢复 进尺。

5 安全防护措施
5.1 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地点
第一组压风自救系统设置在25~40m 处;第二组设置在距第一50m 处;第三组设置在距第二组向外处;系统巷道每部皮带机头均安设一组; ք
21n
21n
4/8n
1/6n
1/6n
4/8n
36
9n
36Ń
图1 预测钻孔布置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矢量化井网优化设计方法在官979断块的应用
【摘要】矢量化布井方式即以沉积的物源方向、河流走向或主渗透率方向为基础而部署的与之相适应的井网称矢量化井网。

即同时考虑油层分布、物源方向、河流走向或主渗透率方向、裂缝方向、沉积微相的一种综合布井方式。

本文依据矢量化布井方法,以官979油藏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虚拟开发研究,拟得到最佳井网模式和水驱方向。

【关键词】矢量化井网优化设计最佳井网模式
1 井网设计的地质基础
小集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孔一段,整体上由一套冲积扇、河流相的砂砾岩、砂岩、泥岩及盐湖相的膏泥岩组成的正旋回沉积。

根据黄骅坳陷南部孔一段沉积环境的研究结果可知,孔一段主要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为冲积扇与膏盐湖伴生的环境,大约经历了冲积扇发育、衰退及膏盐湖发育三个时期。

官979断块属于小集油田,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

官979油藏位于小集油田东北角,根据地质研究结果,官979油藏为河流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以河道砂为主,物源方向为东北向西南。

主渗透率方向为东北向西南方向,由于沉积过程的不同,使得沉积物的排列方式产生很大的不同,对河流相沉积,岩石砂粒的排列方向、骨架颗粒的排列方位和方式是导致渗透率方向性的成因。

顺古水流方向渗透率要高于逆水流方向,同时也高于偏离主河道方向的其它方向。

在开发过程中应结合地质沉积微相和主渗方向
部署井网和井距。

2 井网设计的水驱方向确定
根据生产数据,以生产井为中心作开采曲线,分析射开对应层段注入水的突进方向。

通过分析小井组见水方向,可看出主要见水方向为与主渗方向一致,即东北向西南方向。

分析这些方向见水的油井产量可知。

这些井见水受效好,一般都有高的累积产油量。

总结前面分析,官979断块水线应该与物源方向和主渗方向一致,即与主渗方向垂直交错部署生产井排和注水井排,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水驱效果。

在后期调整改变水流方向时应主要考虑主渗方向调整。

3 不同水驱方向的虚拟开发对比
根据油藏工程分析计算官979断块的合理井距为200m左右,因合理井网密度与油价关系较大,不同价格下的合理井网密度不同,前面已分析。

实际部署井网时应参考原油价格确定。

下面讨论在井距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选取合理的布井方式。

前面已明确矢量化布井方式及不同微相组合的布井模式,将应用到全油田。

针对官979设计五点法、反九点法和交错排状注水开发,同时考虑它们与物源方向一致或成90°度角(等高线平行)等不同布井模式,应用数值模拟计算。

主要采用虚拟开发方式计算,应用官979的地质模型,采用新的布井方式,应用数值模拟计算到目前的开发效果,与已开发的实际比较,分析新井网的好坏,以此作为该区块后期调整的依据。

下面具体分析两种井网模式及开发效果比较:
方案1:沿等高线交错行列注水井网,井距200米,排距100米,油水井31口,油水井数比1∶1.2。

方案2:注水井排方向与主渗方向垂直,水驱方向为物源方向,部署交错行列注水井网,井距200米,排距100米,油水井31口,油水井数比1∶1.2。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计算不同方案开发指标(见表1)。

根据模拟结果做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曲线(包括实际、方案1、2)见图1。

通过以上虚拟方案与实际油田开发方式比较,从油田投产开始生产到目前,同时预测10年。

方案2的采出程度可达到26.97%,实际生产方案只有19.6%,比现状生产高7.37%,多采油31.9×104t。

同时两种部署方案比较,方案2比方案1预测10的采出程度高
3.48%,多采油 15.07×104t。

目前官979实际井网密度已达35口/km2,虚拟方案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井网,同时水驱方向与主渗方向(物源方向)一致的方案为最好,固此区块在后期调整时应以目前井网为基础,尽量向方案2的井网模式靠近,这样可以改变液流方向,很好地提高水驱效果。

作者简介
冯国杰(1978-),男,2002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工程师,现从事油藏工程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