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诗选》

合集下载

三曹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曹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曹诗歌的思想内容
大部分诗歌都真实展现了当下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关于战争,功名,事业的创作,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其中关于描写战乱之下,百姓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作品广为称颂: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长年的战争,白骨累累,千里之内没有任何生息,每每想起,令人肝肠寸断。

东汉末年,一场豪强势力的大混战,最苦的莫过于黎明百姓。

这首蒿里行,无疑是当时战乱下遍地荒芜,千里白骨最真实的写照。

.。

三曹诗

三曹诗

曹操诗———155-220 曹操诗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念桥 念桥)县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念桥 县(今安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徽)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 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后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后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 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 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 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其文亦清峻通脱。
第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回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 风静浪。操令: 之上, 风静浪。操令:“置酒设乐于大船 之上,吾今 夕欲会诸将。 夕欲会诸将。 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 操见南 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 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 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 欢喜, 欢喜, 谓众官曰: 吾自起义兵以来, 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 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 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 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 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 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 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 享富贵,以乐太平。 享富贵,以乐太平。” 文武皆起谢曰: 愿得早奏凯歌! 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 赖丞相福荫。 命左右行酒。 赖丞相福荫。”操大 喜,命左右行酒。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回

《三曹诗选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三曹诗选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出版说明
曹操
01
对酒
02
薤露行
03
善哉行
04
蒿里行
06
步出夏门行
05
苦寒行
秋胡行
短歌行
陌上桑
曹丕
01
黎阳作
02
芙蓉池作
03
寡妇诗
04
短歌行
05
于谯作
06
至广陵于马 上作
01
善哉行
02
善哉行
03
善哉行
04
丹霞蔽日行
06
十五
05
钓竿行
01
折杨柳行
02
燕歌行
03
燕歌行
04
秋胡行
06
上留田行
《三曹诗选评》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曹操
歌行
文学
黄雀
曹植
曹丕
行薤
杂诗
野田
短歌 时代


诗赠
豫章
行秋
事君
胡行
行豫
01 出版说明
03 曹丕
目录
02 曹操 04 曹植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是建安文学乃至魏晋文学的并峙三峰。三曹的诗作生动反映了战乱频仍时代的百姓苦 难和积极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胎息乐府,腾踊五言,开创了一个"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文学新时代。本书精 选三曹代表性的诗作92篇,注释简明扼要,评析切中肯綮。
05
陌上桑
曹植
01
泰山梁甫行
02
斗鸡
03
公宴
04
送应氏
06
赠王粲

《三曹诗选》

《三曹诗选》

《三曹诗选》:一部群作者诗选;系“历代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

余冠英选注,精选了三国时代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内容简介建安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一个很突出,很辉煌的时代。

钟嵘《诗品》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

他们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什: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曹诗选》依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编注者分加题解和注释,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建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已经从辞赋转变为五言诗,而作家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又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

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了建安文学不同于两汉作家“王、扬、枚、马”所代表的以歌颂帝王功德为目的,以讽谕鉴戒为幌子的文学〔一〕,而是有感情有个性的抒发性的文学。

也不同于班固《咏史》那样“质木无文”,而是情文兼具,文质相称的文学。

这些都是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从颂扬鉴戒到抒情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上面所引的钟嵘和沈约的话虽然简单,可使我们感觉到建安时代是一个文学史上的新时代。

在这个文学新时代活跃的作家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

从身体理论看三曹诗歌-文档资料

从身体理论看三曹诗歌-文档资料

从身体理论看三曹诗歌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 身体长久的处于被压抑的地位甚至被认为是邪恶与黑暗的化身。

而在西方, 身体一直被看成是与精神相对的工具性的存在。

在经历了多年的否定与压抑后, 身体逐渐翻身走进了文人的思维当中。

自从尼采发出“一切从身体开始”的宣言后, 身体不再只是呆在黑暗的角落里自怨自艾了, 而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了强调身体的物质性和生物性, 尼采以肉体来指称身体。

尼采认为身体在世本身就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身体作为强力的寓所,是“伟大的健康”的前提, 没有身体的在世, 强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有的强力都要从身体出发。

因此身体理所当然成为生命的一种象征。

福柯将身体纳入更深刻的哲学领域,他认为:身体是来源的处所,历史事件纷纷展示在身体上,历史常常源自身体的冲动, 事件的起源根源于身体, 历史的变迁可以在身体上找到痕迹。

梅洛?庞蒂也曾提出“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问题开始”。

在他那里,身体不是单纯的物质器官,也不是快感,而“身体是意义的发生场”。

身体在西方取得正面地位的时候中国的“身体”仍然长久的处于被打压的地位, 几千年来我们对于身体的价值与意义都存在严重的认识偏向。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仁、义、礼、智”, 孟子的“舍生取义”宣告着对人的身体的否定与贬低。

为了成为道德的典范与楷模, 往往我们必须牺牲我们的身体。

而对于身体的舍弃对应到文学领域就是“诗言志”观点的提出。

在身体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中国古代, 长期以来诗歌被认为是抒发抱负和志向的工具, 而诗歌是内心受到触动而自然而然的有感而发的这种功能却被文人们忽视。

诗言志”最早出现于《尚书》中, 而《尚书》中的“诗言志”是不是我们所说的“诗言志” , 以及它有没有包含我们所认为的“诗言志”的意义, 已无从考证。

而到了《诗经》时期的“诗言志”则似乎有了我们认为的诗言志”的意义。

《魏风?园有桃》中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借诗歌把自己的意志诉诸公众。

三曹诗

三曹诗

曹操诗歌
(1)其诗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诗史”性叙事诗(《蒿时行》、《苦寒行》), 二是政治抒怀诗(《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三是写景诗(《步出夏门行》), 四是游仙诗(《秋胡行》)。 (2)创作上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其诗,古直悲凉,气韵 沉雄;其文,清峻通脱,自开风气。 (3)曹操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有三: 首先,其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沈德潜),五 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 其次,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2、《短歌行》讲析
①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②诗意回环往复,情感跌宕起伏: 人生短促的慨叹——求贤建功的急迫心情— —反复求贤不得的忧思与期待,得到贤士后的愉 悦 希望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天下归心的 愿望。 ③引用《诗经》成句和运用典故。 ④运用比兴手法。
短歌行———பைடு நூலகம்价
建安13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 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 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 行》。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 照。 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 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 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 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 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 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 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曹植
曹植(192——232 )字子建,曹丕之弟。 他是建安时 代成就最大的作家,梁钟嵘的 《诗品》赞为“建安之杰”。 他所处时 代,和曹丕相同。他自小以才华为 父亲曹操赏识,操曾想立他为太子 ,后因他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才使 曹操改变主意。 父亲死后,曹丕和曹睿多方迫害他,他虽是 王侯,四十一岁时却在忧 郁中死去。

(完整word)【精品】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

(完整word)【精品】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

浅析“三曹”人生及其诗歌创作摘要: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由于他们都共同经历了汉末离乱的痛苦生活,所以能自觉继承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在诗中通过叙述丧乱及感叹身世,吐露建功立业的抱负,具有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独特风格。

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即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他们政治地位显赫,文学成就很高,成为当时文坛领袖,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关键词:三曹建安风骨刚健婉约慷慨建安时期,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是一个转变时期,此时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它已经完全摆脱了汉代诗歌“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功利主义诗歌思想,完全归之于抒一己情怀,但写此心,而不虑及其余.曹氏父子是建安诗歌的集大成者,引领一代文坛。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 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邈英逸,故俊才云蒸”(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正是曹氏父子的诗歌创作为建安文学的兴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耀眼的明珠并光照后世。

曹氏父子虽出自一家,但由于人生境遇的不同使这三人的思想感情大不相同,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形成迥异的文学内涵和艺术风格.一建安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这为想建功立业之人提供了可能,激发了士人追求功业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了事事多变,人生无常的深沉感叹。

这种环境为士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境,从而形成了诗歌慷慨悲凉的独特格调,“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刘勰《文心雕龙》)。

曹氏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高古之骨,苍凉之气"(钟惺《古诗归》),但由于性格、际遇的不同,这种慷慨悲凉之气亦各有不同。

三曹的诗歌

三曹的诗歌

后期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更为成熟。主要内容 后期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更为成熟。 (1)是写他在政治上受迫害的痛苦,反映了统 )是写他在政治上受迫害的痛苦, 治阶级的内部骨肉相残的现实。 赠白马王彪》 治阶级的内部骨肉相残的现实。如《赠白马王彪》 写他如何曹丕的迫害。 野田黄雀行》 写他如何曹丕的迫害。《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 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 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古人曾评价道: 魏武如幽燕老将, 古人曾评价道:“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 沉雄”。(敖器之 敖器之) 沉雄”。(敖器之) 钟嵘: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 钟嵘: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 沈德潜:沉雄峻爽,时露霸气。 沈德潜:沉雄峻爽,时露霸气。 鲁迅说: 曹操是改造文笔的祖师, 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笔的祖师,胆子 写文章时无顾忌,很通脱,篇幅短, 大,写文章时无顾忌,很通脱,篇幅短,内 容丰富” 容丰富”。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骑数迁移。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曹诗选》:一部群作者诗选;系“历代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

余冠英选注,精选了三国时代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内容简介
建安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一个很突出,很辉煌的时代。

钟嵘《诗品》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

他们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什: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曹诗选》依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编注者分加题解和注释,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建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已经从辞赋转变为五言诗,而作家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又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

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了建安文学不同于两汉作家“王、扬、枚、马”所代表的以歌颂帝王功德为目的,以讽谕鉴戒为幌子的文学〔一〕,而是有感情有个性的抒发性的文学。

也不同于班固《咏史》那样“质木无文”,而是情文兼具,文质相称的文学。

这些都是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从颂扬鉴戒到抒情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上面所引的钟嵘和沈约的话虽然简单,可使我们感觉到建安时代是一个文学史上的新时代。

在这个文学新时代活跃的作家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

“三曹”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就是上引《诗品序》所说的“曹公父子,平原兄弟”。

“七子”是曹丕《典论?论文》所评述的七个作家〔二〕,《诗品序》提到的刘桢、王粲便是其中的冠冕。

七子在政治关系上是三曹的僚属,在文学事业上是三曹的“羽翼”(其中孔融稍不同,请参看注二)。

当时三曹在文学上和政治上一样是处在领袖地位的,他们的文学才能和实际成就也配得上这个地位,其中的曹植尤其是历来公认的当时最优秀的作家。

建安诗篇流传下来的不足三百首,其中曹植的诗最多(约八十首),其次是曹丕(约四十首),再其次是王粲和曹操(各二十余首)。

诗人的作品保存下来或多或少,可以有种种原因,
但其质量是否禁得起时间淘汰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

从现存建安诗的质量看来,曹王四家也正该排在建安诗人的最前列。

由于三曹在当时诗坛的领袖地位,由于其作品成就较高,留存的又较多,便自然地成为后人研究建安诗的共同时代特征的主要资料。

因而他们的代表性也就较高于同时的作家。

这就是三曹(主要是曹植)诗在建安作品中值得我们首先注意的原因。

编者简介
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1906年生于江苏扬州,1995年9月2日卒于北京。

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

1952 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

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经他主持编选的《唐诗选》、《三曹诗选》、《诗经选》等,《唐诗选》为公认的唐诗最佳选本之一。

余冠英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

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培育出大批人才。

治学严谨,见解精到,成就卓著。

(一)《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有《短歌行》又有《长歌行》,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长短。

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其中有感伤乱离,怀念朋友,叹惜时光消逝和希望得贤才帮助他建立功业的意思。

晋乐所奏删去八句,分为六解。

这篇是本辞。

(二)“当”,义同“对”。

这两句说人生饮酒听歌的行乐时间是不多的。

(三)这两句说人生本来很短暂,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

“苦”,患。

(四)“慨当以慷”,犹云“当慨而慷”。

将“慷慨”二字颠倒并隔。

(五)“杜康”,相传开始造酒的人,一说是周代人,一说是黄帝时代人。

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六)“青青子衿,衿是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悠悠”,长貌,形容思念之情。

这两句用《诗经·郑风·子衿》篇成句,表示对贤才的思慕。

(七)“君”,指所思慕的人。

“沉吟”,低吟深思。

这两句说为了所思慕的贤才,所以深深吟味《子衿》之诗。

(八)“呦呦”,鹿叫唤的声音。

“苹”,艾蒿。

这四句是《诗经·小雅·鹿鸣》篇成句,《鹿鸣》本是宴客的诗,这里借来表示招纳贤才的热情。

(九)“掇”,采拾。

一作“辍”,停止。

明月是永不能拿掉的,它的运行也是永不能停止的,不可掇或不可辍都是比喻忧思永不能断绝。

(—O)“越陌度阡”,阡、陌是田间的道路。

古谚有:“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这里用成语;言客人远道来访。

“存”,省视。

(一一)“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契阔”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

“契阔谈讌”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旧恩”,旧日的情谊。

(一二)“匝”,周围。

本章“月明星稀”是写实景,乌鹊无依似比喻人民流亡。

(一三)这两句比喻贤才多多益善。

(一四)“哺”,是口中咀嚼着的食物。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

”这两句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