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知识点整理
微机原理知识点

微机原理知识点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微机原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微型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其中,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交互。
2. CPU的工作原理: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负责执行数据运算,控制器负责控制指令的执行和协调各个部件的工作。
CPU的工作周期包括取指令、译码、执行和存储结果等步骤。
3.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计算机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和辅助存储器。
高速缓存作为CPU与主存之间的缓冲区域,存取速度最快;主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如硬盘和光盘用于长期存储。
4. 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方式: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常见的接口方式有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并行接口传输速度快,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串行接口传输速度较慢,但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5.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计算机通过指令来控制运算和数据处理,指令系统包括算术逻辑指令、数据传输指令、分支跳转指令等。
不同的指令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应用需求。
6. 中断和异常处理:中断是计算机在执行某个任务时,被外部事件打断,需要转而处理其他事务。
异常是指指令执行过程中的错误或意外情况,需要进行异常处理。
中断和异常处理能够提高计算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总线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内部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进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传输。
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于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8. 计算机的时序控制:计算机内部的各个部件需要按照一定的时序和节拍进行工作。
时序控制包括时钟信号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各个部件的时序关系和同步机制。
以上是微机原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型计算机。
微机原理复习总结资料

重要概念:1、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由算术逻辑部件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组、指令指针寄存器IP(程序计数器)、段寄存器、时序和控制逻辑部件、内部总线等构成。
2、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组成。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也称CPU(中央处理器)。
3、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外部输入/输出设备及系统软件就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也称为CPU(中央处理器)。
主要完成:①从存储器中取指令,指令译码;②简单的算术逻辑运算;③在处理器和存储器或者I/O之间传送数据;④程序流向控制等。
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组成。
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外部输入/输出设备及系统软件就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4、8086CPU内部结构及各部分功能8086CPU内部由执行单元EU和总线接口单元BIU组成。
主要功能为:执行单元EU负责执行指令。
它由算术逻辑单元(ALU)、通用寄存器组、16 位标志寄存器(FLAGS)、EU 控制电路等组成。
EU 在工作时直接从指令流队列中取指令代码,对其译码后产生完成指令所需要的控制信息。
数据在ALU中进行运算,运算结果的特征保留在标志寄存器FLAGS 中。
总线接口单元BIU负责CPU与存储器和I/O接口之间的信息传送。
它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指令队列、地址加法器以及总线控制逻辑组成。
5、8086CPU寄存器8086CPU内部包含4 组16 位寄存器,分别是通用寄存器组、指针和变址寄存器、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和标志位寄存器。
(1)通用寄存器组包含 4 个16 位通用寄存器AX、BX、CX、DX,用以存放普通数据或地址,也有其特殊用途。
如AX(AL)用于输入输出指令、乘除法指令,BX在间接寻址中作基址寄存器,CX在串操作和循环指令中作计数器,DX用于乘除法指令等。
微机原理重点总结

第一章,第二章1.什么叫cpu?在计算机中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2.8086 Cpu有16根数据线?20根地址线?40个引脚?3.8086cpu从功能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功能是什么?8086cpu从功能上分为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部件(EU),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 端口传送数据,具体讲有取指令,取数据,送结果的功能。
执行部件的功能就是负责指令的执行4.8086指令队列分为几个字节?6个字节,8088的指令队列为4个字节5.什么叫最小模式?什么叫最大模式?所谓最小模式就是在系统中只有8086或者8088一个微处理器。
最大模式,就是在系统中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其中一个主处理器就是8086或8088,其他的处理器称为协处理器,他们是协助主处理器工作的6.RD和WR,M/I/O的作用各是什么?RD信号用于指出将要执行一个对内存或I/O端口的读操作,最终是读取内存单元数据还是I/O端口中的数据这决定于M/I/O.WR(在最小模式下作为写信号输出端),WR有效时,表示cpu当前正在进行存储器或I/O写操作,具体到底是哪种写操作,则由M/I/O信号决定。
M/I/O在最小模式下作为分区cpu进行存储器访问还是输出访问,如为高电平,表示cpu和存储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如为低电平,表示cpu和输入输出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7.什么叫中断?什么叫中断系统?中断;cpu执行程序时,由于发生了某种随机事件(外部或内部),引起cpu暂时中断正在运行的程序,去执行一段特殊的服务程序(称为中断服务程序或中断处理程序),以处理该事件,该事件处理完成后又返回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这一过程称为中断。
中断系统:为了是实现中断功能而设置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统称为中断系统8.什么叫中断向量?中断向量包括几部分?中断向量:中断处理子程序的入口地址,包括中断入口子程序的偏移量和段地址。
微机原理知识点

《微机原理》知识点
一、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的作用及其与硬件的相依关系,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
2、原码、反码、和补码的定义、求法以及补码加减运算
3、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二、8086/8088微处理器
1、微处理器的内、外部逻辑结构,各寄存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8086/8088的存储组织方式、8086cpu的组成。
3、I/O组织方式,8086/8088微处理器对I/O设备的管理。
4、物理地址的概念及其计算
5、8086/8088的系统总线结构
三、8086/8088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寻址方式,指令系统、伪指令
2、汇编语言源程序的一般格式以及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排序、查找、数据串替换等)
4、汇编语言的工作环境和上机步骤
四、半导体存贮器
1、存储器的分类、作用及性能指标、3级存储器结构
2、半导体读写存储器(RAM)的基本原理、静态RAM、动态RAM的特点、动态RAM的刷新方法
3、常用存储器芯片的用法以及存储器容量、位数的扩充方法,以及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总线)的连接方法
五、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1、I/O接口的作用和一般结构;I/O编址方式和I/O传送方式,中断的概念、分类
2、并行接口8255A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点、工作方式与控制字
3、中断的处理过程,中断向量表;中断类型码的概念
4、各种接口器件与CPU(总线)的连接方式。
微机原理考点总结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概论一、微型计算机系统1、微型机的工作原理—冯诺依曼计算机原理◆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将计算机过程描述为由许多条指令按照一定顺序组成的程序并放入存储器中保存;指令按照其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中执行;由控制器控制整个程序和数据的存取以及程序的执行。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
◆冯诺依曼机的特点:共享数据、顺序执行;交互量大,处理效率低。
2、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微机系统:硬件系统(主机(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总线)+外设)+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微处理器:简称CPU,主要包括运算器、寄存器、控制器。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工作过程中需要操作的数据和程序。
需要了解的概念包括:内存单元及其地址和内容;内存容量(与CPU地址总线的位数即寻址能力有关);内存操作(读/写);分类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输入输出接口(I/O):串/并行接口;输入/输出接口;数字/模拟接口。
实现主机与外设匹配;数据缓冲;信号电平和类型的转换。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系统、网络系统、工具软件。
二、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编码1、数制和编码的表示:十进制(D)、二进制(B)、十六进制(H)。
2、各种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非十进制数到十进制数的转换:按相应的权值表达式栈空。
十进制数到非十进制数的转换:除模取余,乘模取整。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间的转换: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六进制数。
◆BCD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十进制数;先转换为十进制再转换为二进制。
◆ASCII码:西文字符编码。
一般用7位二进制码表示,D7为奇偶校验位。
3、无符号二进制数的运算◆二进制数的运算:无符号数(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有符号数。
◆无符号数的算术运算:加减乘除,进位借位。
◆无符号数的表示范围:0≦X≦2n-1,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则产生溢出。
◆无符号数的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逻辑符号/真值表/应用)。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硬件与系统结构、数字逻辑、微型计算机系统、IO接口技术、总线技术、内存管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微机原理的复习知识点进行总结。
1.计算机硬件与系统结构:(1)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设备(IO)、存储器(Memory)和总线(Bus)等。
(2)冯诺依曼结构:由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包括存储程序控制、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个部分。
(3)指令和数据的存储:指令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形式存储,通过地址进行寻址。
(4)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运算器负责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令译码和执行控制。
2.数字逻辑:(1)基本逻辑门电路:包括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2)组合逻辑电路:由逻辑门组成,没有时钟信号,输出仅依赖于输入。
(3)时序逻辑电路:由逻辑门和锁存器(触发器)组成,有时钟信号,输出依赖于当前和之前的输入。
(4)逻辑门的代数表达:通过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逻辑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用布尔代数表示。
3.微型计算机系统:(1)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器(CPU),是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2)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包括RAM和ROM,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光盘等。
(3)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
(4)中断与异常处理:通过中断机制来响应外部事件,异常处理用于处理非法指令或非法操作。
4.IO接口技术:(1)IO控制方式:分为程序控制和中断控制两种方式,程序控制方式需要CPU主动向IO设备发出查询命令,中断控制方式则是IO设备主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2)IO接口:用于连接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常见的接口有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3)并行接口:包括并行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总线,其中并行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状态总线用于传输IO设备的状态信息。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微机原理概述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的核心课程。
本文将从微机系统概念、基本组成部分、系统总线、存储器等方面进行总结复习。
二、微机系统概念及基本组成部分1.微机系统概念:微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基本组成部分组成的。
2.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
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析和执行控制。
3.存储器: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按存储介质可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按读写方式可分为RAM和ROM两类,外存一般指硬盘。
4.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5.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信线路,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三、系统总线1.数据总线: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和指令,一般有8位、16位、32位等不同位数,位数越大,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2.地址总线: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内存地址和外设地址,决定了计算机的寻址能力,位数决定了最大寻址空间。
3.控制总线: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包括读写控制、时序控制、中断控制等,用来控制计算机的工作状态。
四、存储器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读写速度快,存储内容能被随机读取和写入。
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类。
2.ROM(只读存储器):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只能读取,不能写入。
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写只读存储器(EPROM)和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EEPROM)等。
3. Cache(高速缓存):Cache是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高速缓存存储器,用来存储CPU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归纳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归纳一、微机原理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历史与发展:从早期的计算器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演变过程,了解计算机的历史与发展。
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基本组成部分,并对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解。
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的执行过程、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传输和处理过程等。
4.存储器的类型:主要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5.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运算器:了解计算机指令系统的组成和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运算器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6.计算机的时序与控制:了解计算机的时序与控制,包括时钟信号的产生与同步,以及各种控制信号的生成与传输。
二、微机接口技术知识点1.总线的基本概念:了解总线的定义、分类以及总线的特点和功能。
2.ISA总线与PCI总线:介绍ISA总线和PCI总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优劣。
B接口:了解USB接口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USB接口的速度分类和设备连接方式。
4. 并行接口:介绍并行接口的原理和应用,包括Centronics接口和IEEE-1284接口等。
5.串行接口:了解串行接口的原理和应用,包括RS-232C接口和USB 接口等。
6.中断系统:介绍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以及中断向量表和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与应用。
7.DMA接口:了解DMA接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包括DMA控制器和DMA传输方式等。
8.输入输出接口:介绍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应用,包括键盘接口、显示器接口和打印机接口等。
9.总线控制与时序:了解总线控制和时序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总线仲裁、总线控制器和时序发生器等。
10.接口电路设计方法:介绍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接口电路的逻辑设计和电气特性的匹配等。
以上是关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接口技术的实现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提供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86/8088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编程结构:是指从程序员和使用者的角度看到的结构,亦可称为功能结构。
从功能上来看,8086CPU可分为两部分,即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部件EU。
总线接口部件(BIU组成:①段寄存器(DS、CS、ES、SS ②16 位指令指针寄存器IP(指向下一条要取出的指令代码;③20位地址加法器(用来产生20位地址;④6字节(8088为4字节指令队列缓冲器;⑤总线控制逻辑。
功能:负责从内存中取指令,送入指令队列,实现CPU与存储器和I/O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
执行部件(EU组成:①ALU(算术逻辑单元;②数据寄存器(AX、BX、CX、DX;③指针和变址寄存器(BP、SP、SI、DI;④标志寄存器(PSW;⑤EU控制系统。
功能:负责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
BIU和EU的动作协调原则BIU和EU按以下流水线技术原则协调工作,共同完成所要求的任务:①每当指令队列中有两个空字节,BIU就会自动把指令取到指令队列中。
其取指的顺序是按指令在程序中出现的前后顺序。
②每当EU准备执行一条指令时,它会从BIU部件的指令队列前部取出指令的代码,然后用几个时钟周期去执行指令。
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如果必须访问存储器或者I/O端口,那么EU就会请求BIU,进入总线周期,完成访问内存或者I/O端口的操作;如果此时BIU正好处于空闲状态,会立即响应EU的总线请求。
如BIU正将某个指令字节取到指令队列中,则BIU将首先完成这个取指令的总线周期,然后再去响应EU发出的访问总线的请求。
③当指令队列已满,且EU又没有总线访问请求时,BIU便进入空闲状态。
④在执行转移指令、调用指令和返回指令时,由于待执行指令的顺序发生了变化,则指令队列中已经装入的字节被自动消除,BIU会接着往指令队列装入转向的另一程序段中的指令代码。
8086/8088内部的寄存器可以分为通用寄存器和专用寄存器两大类,通用寄存器包括数据寄存器、指针和变址寄存器,数据寄存器(AX、BX、CX、DX:可以存放16位的操作数,也可分为8个8位的寄存器(AL、AH;BL、BH;CL、CH;DL、DH来使用。
其中AX称为累加器,BX称为基址寄存器,CX称为计数寄存器,DX称为数据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在具体使用上有一定的差别。
指针寄存器:SP和BP,其中SP是堆栈指针寄存器,由它和堆栈段寄存器SS一起来确定堆栈在内存中的位置; BP是基数指针寄存器,通常用于存放基地址。
变址寄存器:系统中有两个16位的变址寄存器SI和DI,其中SI是源变址寄存器,DI是目的变址寄存器,都用于指令的变址寻址方式。
专用寄存器包括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和标志寄存器。
段寄存器:系统中共有4个16位段寄存器,即代码段寄存器CS、数据段寄存器DS、堆栈段寄存器SS和附加段寄存器ES。
这些段寄存器的内容与有效的地址偏移量一起,可确定内存的物理地址。
通常CS划定并控制程序区,DS和ES控制数据区,SS控制堆栈区。
指令指针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IP:用来控制CPU的指令执行顺序,它和代码段寄存器CS一起可以确定当前所要取的指令的内存地址。
顺序执行程序时,CPU每取一个指令字节,IP自动加1,指向下一个要读取的字节;当IP单独改变时,会发生段内的程序转移;当CS和IP同时改变时,会产生段间的程序转移。
标志寄存器PSW:用来存放CPU在工作过程中的状态。
共有9个标志位。
可分成两类:一类为状态标志,一类为控制标志。
其中状态标志表示前一步操作(如加、减等执行以后,ALU所处的状态,后续操作可以根据这些状态标志进行判断,实现转移;控制标志则可以通过指令人为设置,用以对某一种特定的功能起控制作用(如中断屏蔽等,反映了人们对微机系统工作方式的可控制性。
10. 8086CP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11.8086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用途?标志寄存器PSW有哪些标志位?各在什么情况下置位?12.8086系统中储存器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有什么关系?表示的范围各为多少?13.已知当前数据段位于储存器的A1000H到B0FFFH范围内,问DS=?14.某程序数据段中存有两个数据字1234H和5A6BH,若已知DS=5AA0H,它们的偏移地址分别为245AH和3245H,试画出它们在储存器中的存放情况。
立即寻址方式MOV AH, 80H ADD AX, 1234HMOV ECX, 123456H MOV B1, 12HMOV W1, 3456H ADD D1, 32123456H寄存器寻址方式MOV AX, BX; MOV CL, DL;MOV ESI, EDI; INC CX;ROL AH, 1;直接寻址方式若DS=4000H,则此指令式将数据段中物理地址为42000H 单元的内容传送AL 寄存器。
例:MOV AL,[2000H]; [DS*10H+2000H]送 AL;MOV AX,[2000H]; [DS*10H+2000H]送AL,[DS*10H+2000H+1]送AH;MOV AL,ES:[2000H];这里ES是段超越前缀,所以源操作数是在ES*10H+2000H的内存单元中。
MOV [3000H],AL;目的操作数采用直接寻址,将AL送[DS*10H+3000H]的内存单元。
立即寻址 MOV AX,3069H MOV 40H, AL(× MOV AH, 3064H (×寄存器寻址 MOV AL,BH MOV AH, BX (× MOV CS, AX (×直接寻址 MOV AX,[2000H] MOV AX, VALUE(× MOV AX, WORD PTR VALUE (寄存器间接寻址MOV AX,[BX] MOV AX,[CX] (×寄存器相对寻址 MOV AX,COUNT[SI] MOV AX,[COUNT+SI]基址变址寻址 MOV AX,[BP][DI] MOV AX, [BX][BP](×MOV AX, [SI][DI](×相对基址变址寻址MOV AX,MASK[BX][SI]MOV DS,ES (× MOV DS,2000H (×(1 MOV CS,1000H (2 ADC BX,25H (3 ADD [BX],20 (4 MUL AX,BL (5 PUSH CS (6 MOV DX,2000H (7 ADD [BX+SI],30H (8 POP CS (9 INC [SI] (10MOV [BX],[SI]解:(1错误(2正确(3错误(4错误(5正确(6正确(7错误(8错误(9错误(10错误①屏蔽AL的第0、1两位②置AL的第5位为1 ③使AL的第0、1位变反④测试某些位是0是1 AND AL,0FCH OR AL,20H XOR AL,3 TEST AL,1 JZ EVEN有100个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成绩存放在COMPUT缓冲区中,编写指令序列统计85分以上、60~85分、60分以下各有多少人,并把统计结果存入ORDER开始的三个字节单元中。
解:LEA SI,COMPUT AGAIN: MOV AL, [SI] GE85: CMP AH,5 MOV CX,100 CBW JGE RANGE1MOV BL,10 IDIV BL RANGE2: INC DL MOV BH,0 CMP AL,9 JMP NEXTMOV DX,0 JGE RANGE1 RANGE1: INC DHCMP AL,8 JE GE85 NEXT: INC SICMP AL,6 JGE RANGE2 LOOP AGAININC BH MOV ORDER,DHJMP NEXT MOV ORDER+1,DLMOV ORDER+2,BHHLT编写子程序,将从键盘输入的小写字母用大写字母在屏幕显示出来,如不是字母则结束。
解:CODE SEGMENT NEXT: MOV AH,1 MOV DL,ALASSUME CS:CODE INT 21H MOV AH,02HKEYIN PROC FAR CMP AL,61H INT 21HPUSH AX JB EXIT JMP NEXTPUSH DX CMP AL,7AH POP DXJA EXIT POP AXSUB AL,20H RETKEYIN ENDPCODE ENDSEND KEYIN6.13 编写子程序,要求从键盘输入一个4位的十六进制数,然后将其转换成二进制数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1、 DATPRO SEGMENT2、START:MOV AX,DATPRO3、 AGAIN:MOV AL,[SI]BUFF DB 5 MOV DS,AX CMP AL,30HDB ? LEA DX,BUFF JB EXITDB 5 DUP(? MOV AH,0AH CMP AL,39HDATPRO ENDS INT 21H JBE DECIPROSEG SEGMENT MOV BL,[BUFF+1] CMP AL,61H ASSUME CS:PROSEG,DS:DATPRO LEA SI,BUFF+2 JB EXIT CMP AL,66H JA EXIT4、 SUB AL,27HDECI: SUB AL,30H DISPL:PUSH AXMOV CL,4 MOV AH,2SHL AL,CL INT 21HMOV CX,4 POP AXLOOP1: SHL AL,1 LOOP LOOP1JC ONE INC BLMOV DL,30H INC SIJMP DISPL CMP BL,0ONE:MOV DL,31H JNZ AGAINEXIT:MOV AH,4CHINT 21HPROSEG ENDSEND START7.1 什么是中断?中断有什么作用?解:中断是指在计算机执行期间,系统内发生任何非寻常的或非预期的急需处理事件,使得CPU 暂时中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执行相应的时间处理程序。
待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来被中断处继续执行或调度新的进程执行的过程。
利用中断,计算机可以较好的实现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同步工作,进行实时处理,可以大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7.2 8086/8088系统中,中断分为哪几类?解:硬件中断(外部中断;软件中断(内部中断。
硬件中断又可分为:非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
7.3 8086/8088CPU上中断请求和中断响应信号是什么?解:INTA7.4 中断标志IF的作用是什么?解:IF中断标志位,IF=1表示允许CPU响应可屏蔽中断。
7.5 什么是中断向量? 中断向量表?解:中断向量是中断服务程序的人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