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分析与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物理是中学学习的必学课程,在教育学科分配上,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物理实验教学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更大的潜能,并且获得更充分、生动的教学成果。
但是,国内大部分学校都只是注重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卷面分数,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的,却剥夺了学生的实践课程,使得国内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非常薄弱。
面对目前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本文将个人做出一定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分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12-01“在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物理实验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所指出的理论是否正确,都必须通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来检验。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室物理学的基础。
凡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理论绝不能脱离物理实验结果的验证。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1 有限的物理实验条件,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运行。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中学都存在物理实验条件有限的问题。
由于中学校园的场地有限,不能合理的安排足够的物理实验室,更不能把物理实验室的实验工作放在适当的位置。
”再加上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物理实践活动一直都不重视,因此,中学物理实验的条件,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实践需求。
1.2 学校物理实验室的实验仪器缺乏,实验材料有限。
因为物理实验室的实验仪器价格不便宜,建立一个物理实验室需要花费比较大的一笔资金,但是,中学的教育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很多学校所建立的物理实验室都特别少,器材也缺乏,在实验中所需的材料也非常有限。
而且,物理实验教学的部分实验要求严格,以中学的物理实验条件来说,并不能满足实验的实际需求。
1.3 学校态度不端正,对于中学实验教学并没有真正重视。
”虽然,国内的教育体系都倡导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中学为了达到好的升学率,在物理实验教学完全没有投入实际的运作。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场对电流的影响,探究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磁铁、导线、电源、电流表、磁场仪
实验步骤:
1. 将导线绕制成圆圈形,并连接电源和电流表,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将磁场仪放在导线圈中间,记录磁场强度的数值。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
4. 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并记录此时磁场的强度值。
5. 逐渐增大电流,再次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
实验结论:
1. 当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时,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2. 增大电流强度会使磁场的强度增大。
3.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流与磁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安培右手定则。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注意安全。
2. 在实验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发生。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注意导线圈可能产生的热量。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报告2 - 力学演示实验研究

力学演示实验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熟悉仪器使用,熟练基本操作2.参与实验过程,获得实验体会3.明确实验原理,掌握操作要领4.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实验器材】实验仪器如下所示:【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一、重心实验重心,是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质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过的那一点。
规则而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另外,重心可以指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
1.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物体的重心位置:(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物体的重量和高度而变化。
3.重心的影响因素:(1)物体的形状(2)质量的分布实验一:寻找薄片重心实验寻找重心的方法:(1)悬挂法:只适用于薄板(不一定均匀)。
首先找一根细绳,在物体上找一点,用绳悬挂,划出物体静止后的重力线,同理再找一点悬挂,两条重力线的交点就是物体重心。
(2)支撑法:只适用于细棒(不一定均匀)。
用一个支点支撑物体,不断变化位置,越稳定的位置,越接近重心。
一种可能的变通方式是用两个支点支撑,然后施加较小的力使两个支点靠近,因为离重心近的支点摩擦力会大,所以物体会随之移动,使另一个支点更接近重心,如此可以找到重心的近似位置。
(3)针顶法:同样只适用于薄板。
用一根细针顶住板子的下面,当板子能够保持平衡,那么针顶的位置接近重心。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8篇

第一篇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的思虑一、目前实验教课的常有形式苏科版物理实验固然以活动的形式表现,但是在教课中主要表此刻以下四个方面。
1演示实验。
此类实验应当保证成功,简略方便,视度要尽量大,现象要清楚。
在实验中要注意解说配合,引导学生察看,启迪学生概括推理。
2随堂实验。
这类方式能使学生听、视、动、思同时激发,但需要的器材比较多,能够敷衍了事,发动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和自制教具。
3学生疏组实验。
学生在实验室中,用几乎一节课的时间都是自己着手达成预约的实验任务,而教师则在讲堂上巡回指导。
学生经过实验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学习基本的丈量、察看技术,并试试办理实验数据,进行偏差解析,独立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获取提高。
4课外实践活动。
这是物理实验的一种增补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较长的察看实验,或不可以在讲堂达成的实验是极实用的。
二、对物理实验的思虑及改良在物理实验教课,笔者碰到了一些实验现象不显然或实验不好操作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虑及改良。
⒈苏科物理八上13 音调实验中,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之间的关系。
⒉苏科物理八年级上教材39 图 2-20 中压缩体积,乙醚液化的实验,在常温下,靠拉开活塞很难做到液态乙醚所有消逝,压缩体积气态乙醚液化后散布注射器筒壁,多半学生察看困难,直观成效不好。
如用一只空的透明外壳打火机和充气罐取代上述实验,调整好打火和充气罐的地点关系,对打火机充气,则能够清清楚楚地察看到打火机内气体被压缩时变为液体,还简单联想到自家液化气罐的灌入情景。
⒊苏科物理八年级下教材97 图10-136,在解说物体沉浮条件时,采纳向清水中加盐的方法使已沉底的鸡蛋上调,假如用彩色气球中注满密度比水略重的盐水经过调理烧杯中盐水浓度演示此现象,因为气球坚韧不易破、颜色娇艳易察看和时间长了密度不变,成效比用鸡蛋要好。
⒋苏科物理八年级下教材 85 图 10-17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为阅读资料出现,假如先让学生看课本开头一自然段对于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后,再取出马德堡半球,让学生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时它在学生眼前的就不再不过是一个冷飕飕的球形铁制品,而成为一个富裕传奇色彩的生动开朗的历史目睹。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Jn20 u.08
V019 No 2 . .
中学 物 理 实验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与策 略研 究
蔡 志 凌
( 温州 大学 教育学 院 , 浙江 温州 3 5 1) 205
摘
要 : 理实 验既是 物理 教 学 的重 要 基 础 , 是 物理 教 学 的 重要 内容 、 法 和 手段 , 是 培养 学 生 创 物 又 方 也
理解 和掌 握就 会更 好 。 变验 证 性 实验 为探 索性 实验 。 传 统 的物 理 实 验教 学常 常 是 教 师 把 实 验 目的 、 容 、 骤 详 细 而 内 步 周 密地安 排好 , 至 连结 论 也 预先 讲 给 学 生 。学生 甚 只需 依葫 芦 画瓢 地 被 动 验 证 结 论 。结 果 使 学 生 失 去对 实验 的探 究欲 望 , 在学 习 中缺 乏灵 活 性 和创 造
才 能最 终达 到改变 实验 教学现 状 , 提高学 生实 验能 力的 目标 。 关 键词 : 物理 实验 ; 教学方 法 ; 实验室 管理 ; 教师 素养
中图分 类号 : 6 3 7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 0 7 2 ( 0 8 0 0 3 0 G3. A 1 9— 2 8 2 0 )2— 0 9— 4 0
南 地 区五所 中 学 12 0名 学 生 及 7 0 5名 物理 教 师 和
合 当代科 技 发展 、 利 于培 养 具 有扎 实 基 础 知识 和 有
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的物理 实验教学新体 系, 下 面就几 方 面 的问题进 行探讨 。
一
、
体现探究 , 更新实验教学方 法
改 演示 实验 为 师 生 协 同 实验 。协 同 实 验 指 在 教师示 范 的 同时 学 生 也 进 行 实 验 操作 。学 生 只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进行分析,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实验目的实验报告应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即进行实验的原因和要达到的效果。
例如,通过实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目的是研究弹簧的力学性质,并探讨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对于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部分,它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操作过程和使用的仪器工具。
实验步骤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对于他人能否复制实验有关联,并且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步骤中,应提供足够的细节,例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所使用的仪器的型号和精确度等等,以保证实验可以被其他人顺利复制。
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数据及结果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实验目的。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报告中,可以通过表格、图表、计算公式等形式来展示实验数据,以便其他人更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指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相符,并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
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测量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等等。
在实验报告中,应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中发现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理论公式,可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仪器精度不足、实验操作不准确等,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增加测量次数、提高仪器精度等。
实验改进方法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可以在实验报告中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中测量误差较大,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提高仪器精度等方式来改进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行动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探究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本人在实施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上实验时异常兴奋,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需要完成的实验,有个别学生不愿参与动手进行实验,只是在那看其他同学操作,等结果出来一抄就结束了,还有原有的实验报告单太过于简单,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分组实验教学任务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1.物理教学的现状在指导思想上,将科学教育等同于学科教育,忽略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教学内容上,过于强调对概念、规律抽象的记忆,大量、反复的进行习题训练等,淡化了科学方法教育以及科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传承性的讲授法仍占主导地位,重结果教学轻过程教学,学生难以体验物理科学的魅力,因而也就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
2.物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物理新课程已进入实施阶段,探究式教学逐渐被广大物理教师接受,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还不多,如何有计划的上好实验课。
彻底摆脱讲实验、背实验的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教师感觉还很棘手,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思想。
二.研究依据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本研究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物理、学习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它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并形成持续的物理学习兴趣以及学好物理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评价方式等。
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本报告以某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探讨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为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某中学七年级物理教师及学生2.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三、研究内容1. 物理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教学观念: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2)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教学资源:学校物理实验室设施不完善,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 物理教学实践策略(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应加大物理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验设施,教师应充分运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观念逐渐转变,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2.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得到锻炼。
4. 家校合作得到加强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
分析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各 种方法
用仪表直接测量电流 电流、 7、1 用仪表直接测量电流、电压 和电阻
电流表,检流计,电压表和多用电表
7、 2、 1
用伏安法测量
右图为伏安法测量 线路图。 线路图。而电流表与电 压在电路中所处的不同 位置, 位置,则又可分为电流 表或电压表的内接法及 外接法两种。 外接法两种。
13.用光衍射法测量位移变化量 13.用光衍射法测量位移变化量
• 单缝衍射法 在符合远场条件下,它的光强为: 在符合远场条件下,它的光强为:Iθ=I0sin²β/β²¸ (β=παsinθ/λ) 1.当β=0(即θ=0)时 处的光强I 为最大值。 1.当β=0(即θ=0)时,Pθ处的光强Iθ=I0为最大值。 2.当β=kπ(K=±1,±2,±,3······), 2.当β=kπ(K=±1,±2,±,3······), αsinθ=αx/D=λ, αsinθ=αx/D=λ,α=λD/x 为一级暗条纹到中央亮条纹中心的距离) (x为一级暗条纹到中央亮条纹1.如何确定任意薄板形状重心的位置
2.如何确定杆状物体重心的位置 2.如何确定杆状物体重心的位置
第二讲
压强的分析与测量方法
压强的定义: 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称作压强 即:
F p= S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作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作压力, 压力的单位是牛, 压力的单位是牛,受力面积的单位是米2, 压强的单位即为牛/米2 。 压强的单位即为牛/ 有一个专门名称,为帕斯卡,简称帕, 牛/米2有一个专门名称,为帕斯卡,简称帕, Pa表示 表示。 用Pa表示。 =1牛 1帕=1牛/米2
14.光栅衍射法 14.光栅衍射法
当光栅到观察屏的距 离足够大时, 离足够大时, dsinθ=kλ,(d=a+b), dsinθ=kλ,(d=a+b), 所以dx/L=kλ dx/L=kλ, 所以dx/L=kλ,所以 d=kλL/x
思考的问题
1.测量长度量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1.测量长度量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测量长度量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2.测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有哪些? 2.测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有哪些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第六讲
分析和测量时间的各种方法
6、1 测量时间的工具
6、1、1 节拍器 左图为机械节拍器的外观图, 左图为机械节拍器的外观图,右图为电 子节拍器的面板图
6、1、2 电子秒表
6、 1、 3
多用数字测试仪
思考的问题
1.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1.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4、2、4 用液压法测大质量
根据帕斯卡原理, 根据帕斯卡原理,可用 右图制成液压秤。图中的m 右图制成液压秤。图中的mQ 和mr分别表示被测物和标准 砝码的质量, 砝码的质量,A1和A2分别表 示两个液压活塞的有效面积, 示两个液压活塞的有效面积, 则当平衡时可得到以下的关 系式为: 系式为: mQ=mrA1/A2
4.2 用间接的方法测量质量
4、2、1.弹簧振子
4、2、2 惯性秤
• 右图为惯性秤装置。 右图为惯性秤装置。 即利用图中A,B A,B的两 即利用图中A,B的两 片钢条作左右摆动 时,测其摆动周期 来得到相应的物体 质量。 质量。
4、2、3 气垫导轨
振动法测物体质量,由 T=2π[(m0+m)/K]½ 得到: m=–m0+KT²/4π2. 右图为气垫导轨测速度、 加速度及测弹簧振动周 期的实验装置图。
2、杆状物体:
• 目的:测定杆状物体的重心 目的: • 器材:杆状物体 器材:
方法: 方法:
用两手指( 1. 用两手指(或用两相同材质 的细杆)平端起杆状物, 的细杆)平端起杆状物,见 右图( 右图(b)。 2. 当两手指(或用两相同材质 当两手指( 的细杆)相互逐渐靠近时, 的细杆)相互逐渐靠近时, 则摩擦力小的一边先滑动。 则摩擦力小的一边先滑动。 当两手指( 3. 当两手指(或用两相同材质 的细杆)相遇时, 的细杆)相遇时,则相遇点 即为杆状物体的重心处。 即为杆状物体的重心处。
7、2、2 用补偿法测量
右图为补偿法测量线路图。 右图为补偿法测量线路图。 其根本的问题是解决了指针式电 表因内阻的影响导致了测量结果 的过大偏差,从图3上可见, 的过大偏差,从图3上可见,当C、 端电位相等时, B端电位相等时,经过电压表内 阻的电流将不再流经电流表, 阻的电流将不再流经电流表,则 使测到的电流及电压值能尽可能 贴近实际结果。 贴近实际结果。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IS 实验
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 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 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 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其压 强与温度的关系。 强与温度的关系。
思考的问题
1.测量压强有哪些方法? 1.测量压强有哪些方法? 测量压强有哪些方法 2.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间的关系如何? 2.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间的关系如何?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间的关系如何 3.液体的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3.液体的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液体的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第五讲
分析和测量温度的各种方法
用酒精温度计、 5.1 用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测量 温度
特点: 简单、方便、直观,但不宜测量较 高的温度,有时还会受到条件的限制。
5.2
用热敏电阻温度计测温
b/T b/T
RT=ρl/s=a0e /s=ae 式中,(a=a0 l/s) ㏑RT=㏑a+b/T 设x=1/T,y=㏑RT ,A=㏑a 上式可写为线性关系式 Y=A+BX 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参数A、 B值,又可由A得到a值。
2. 游标卡尺
一般使用的游标n为10,20,50,其 游标精度分别为0.1mm,0.05mm,0.02mm。 主尺的一分格宽为x,则游标的一分 格宽为(n-1)X/n ,两者的差△x=x/n 为游标精度。
3. 螺旋测微器
常用的螺旋测微器量程为25mm,精确 度为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
4. 用光杠杆法测量长度
5.3 用热电偶测温
热电偶的电动势和温差之间的关系取二 级近似式为: ξ=a(t-t0)+b(t-t0)²
思考的问题
1.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是哪些? 1.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是哪些? 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是哪些 2.测量温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测量温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测量温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4.气体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4.气体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第三讲
分析各种测量长度的方法
用工具直接测量长度量-------米尺 1. 用工具直接测量长度量----米尺 直尺) (直尺)
• • 注意事项 米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多次测 量取平均。 温度误差的消除方法 被测物与米尺的温度不同,被测物与米尺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ΔL=L[a2(t2-20℃)-a1(t1-20℃)
电容上两极板间的间距变化即引起电容量的 变化;反之,通过测定电容的变化则能得到位移 的变化量。
10.用测电感的方法测量位移变化量
测线圈与线圈的间距变化或线圈内的介 质位移变化。
11.用显微镜直接测量 11.用显微镜直接测量
显微镜测量等倾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化 用干涉仪测量位移变化量。
12.用干涉仪测量位移变化量 12.用干涉仪测量位移变化量
4、 3、 2
研究阿基米德定律
(1)实验时向溢杯中装稍过量的水,让部分水溢出到烧 杯中,然后读出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作为初读数。 (2)降低悬挂的被测物,使其浸没在水中,并由小烧杯3 上方的弹簧秤显示出增加的被测物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的值。 图(b)为改变实验状态后得到的一组F和G的值。
4、3、5 测定空气的密度(排水法) 测定空气的密度(排水法)
4、3、1 测量密度的一般方法
1. 2. 3. 4.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的密度 ρ=m/V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ρ=(m–m0)/V ρ=(m m 用天平和比重瓶测气体的密度 ρ=(m1–m2)/V m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ρ=m1ρ0/(m1–m2) m 如果将上述固体浸没在某待测液体中,设天平平衡 如果将上述固体浸没在某待测液体中, 时的砝码示值为M 则可求待测液体的密度ρ 时的砝码示值为M3,则可求待测液体的密度ρ´,它等 于 ρ´=(m1–m3)ρ0/(m1–m2) m m 5. 用比重瓶法测液体的密度 比重瓶的容积 V=(m3–m1)/ρ0 m 待测液体的密度 ρ=(m2–m1)ρ0/(m3–m1) m m 同样可用比重瓶法测量微小颗粒固体的密度 ρ=m1ρ0/(m1+m2–m3) m
1. 右图所示,用气筒将皮球 打足气,称出皮球的质量 m 1。 2. 将量杯装满水后,倒放在 水盆中,用气针和乳胶管 将皮球中的空气引入量杯 内,用量杯排水集气法可 得到释放的气体体积。 3. 被排出的气体质量可由排 气前后两次秤量的结果得 到,即m=m1-m2 。
思考的问题
1.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1.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2.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2.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第四讲
分析和测量质量、密度及液体粘滞系 数的各种方法
4、1 用工具测量质量
天平: 天平: 托盘天平(精度0.25g 0.25g) 1、托盘天平(精度0.25g) 物理天平(精度0.01g 0.01g) 2、物理天平(精度0.01g) 分析天平(精度0.02g 0.02g) 3、分析天平(精度0.02g) 光电天平(精度0.0001g 0.0001g) 4、光电天平(精度0.0001g) 电子天平(精度0.01 0.0001g) 0.01— 5、电子天平(精度0.01 0.000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