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地缘战略

合集下载

中国地缘政治

中国地缘政治

中国地缘政治中国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是: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的特点:1、国际性:指地缘政治主要研究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地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整体性:指国际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整个区域乃至全球力量的平衡。

3、动态性:指地缘政治区域并不是由恒定不变的地形所规定的地理区域,而是一方面由地理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实力中心的动态的转移所决定的一些区域。

4、政治性:指地缘政治是为一定阶级、国家以及政治集团服务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现,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二、中国东、南、西线地缘政治环境有哪些主要特征?中国东线地缘政治环境主要特征:1、地区经济合作前景广阔A、环黄海渤海经济圈:包括中国辽宁、山东、江苏地区,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的九州地区。

这一区域在资金、技术、劳力方面的合作及产业结构及自然资源的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B、图们江开发区:图们江是中朝俄之间的界河,三国都有经图们江进出日本海的权利,因而有可能形成为延吉一清津一海参崴的“金三角”,并可能成为与鹿特丹匹敌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2、地区安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逆流而动的美日军事同盟。

美国利用日本、韩国军事力量,继续推行“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并以“预防性防务”为重点,保持关键地区的军事存在,干涉地区性事务,是影响地区形势缓和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二是扑朔迷离的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虽有和解的动向,但军事对峙仍然存在,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错综复杂的领土领海争端。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诸多领土领海争端。

如中日钓鱼列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归属、日韩独岛争议、中国与日韩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分等。

中国与东亚地缘政治的定位和战略

中国与东亚地缘政治的定位和战略

中国与东亚地缘政治的定位和战略中国的地缘战略是绕不开东亚的,因为东亚是中国的邻居之一,也是全球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

中国以及周边国家都受到了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定位和战略,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

第一章: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人口国家,在东亚地缘政治中拥有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东亚地区的领导力量之一,其国内发展、外交政策和向其他国家提供的援助等都对周边国家产生着影响。

在东亚地区,中国是一个大国。

它与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存在外交纠纷和安全威胁。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其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也对东亚地缘政治产生着影响。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

虽然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存在着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但是在某些领域中也存在着独立的、互不相信的态度。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策和对全球议程的立场也在发生变化。

第二章:中国的东亚地缘台阶中国作为一个文明悠久且经济强盛的国家,其应对东亚地缘政治的策略和行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下面探讨一下中国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对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角色和地位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中国国内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地位。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内实现了持续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这些进步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为其在东亚地缘政治中扮演更大的角色提供了持续的支持。

然而,中国的国内政治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中国的定位和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角色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一些矛盾可能可能在国内和周边国家之间产生,从而威胁中国的外交关系。

(二)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对其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常对区域内的紧张局势和其他国家的安全造成影响。

近年来,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这也对周边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和安全构成了挑战。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论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的提出及发展。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然而,地缘政治这一词,则是由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瑞典语:Rudolf Kjellén)发展而来,他进一步发展了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

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地缘政治的雏形,如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对于地缘政治的理解就已经很深入了,如秦国通过远交近攻政策通过攻打占领自己周边的小国,并与远方强国修好的政策,一步步蚕食,最终统一天下。

回到近现代的地缘政治理论。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分为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三个时间产生上并不一致的理论,当然他们的产生也源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海权论顾名思义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掌握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

海权论最著名的例子则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在海上战胜强大的西班牙战无敌舰队,成为海上力量的绝对强者,控制了海上的交通命脉,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陆权论的核心则在于创建了欧亚大陆中心带位枢纽地带,控制了这个枢纽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

马其顿王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强大也证明了在陆权时代,心脏地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

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且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

非洲国家地缘政治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非洲国家地缘政治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非洲国家地缘政治对我国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非洲地区对我国的战略意义也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经济和地缘政治实体,非洲地区不仅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政治影响力的重要舞台。

了解非洲国家地缘政治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资源丰富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金、钻石等,其中许多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我国可以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确保国内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二、市场潜力非洲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市场,这为我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与非洲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可以帮助我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出口额,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地缘政治影响力非洲地区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稳定。

我国通过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可以提升自身在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四、安全合作非洲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着恐怖主义、民族冲突和贫困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非洲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也对国际社会造成了安全威胁。

我国通过与非洲国家的安全合作,可以共同应对这些安全挑战,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维护自身和世界安全。

非洲国家地缘政治对我国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安全合作四个方面。

通过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我国可以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在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以及共同应对安全挑战,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非洲国家地缘政治对我国的战略意义不可忽视,需要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来推动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从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安全合作四个方面来看,非洲国家地缘政治对我国的战略意义是多方面的,而这些方面也正是我国在非洲大陆加大投资和合作的主要原因。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非洲国家地缘政治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并探讨我国在非洲地区的相关战略举措和影响。

论中国地缘政治战略思考

论中国地缘政治战略思考

论中国地缘政治战略思考中国是一个独踞欧亚大陆东南隅的陆海复合国家,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靠蒙古高原和西部利亚,南邻印度支那半岛,西接中亚和南亚,东临太平洋与日本隔海相望。

数千年来中国的发展史几乎可以看做是中华与周边各游牧民族不断冲突与争夺的历史。

随着地缘政治学的发展,欧亚大陆日益呈现出在国际政治中地缘政治意义上的重要性。

早在20世纪初麦金德就将欧亚大陆和非洲视为“世界岛”,认为“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斯皮克曼以麦金德学说为基础,将欧亚大陆的沿海地区称为“边缘地带”,认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统治了欧亚大陆;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之命运”。

1997年,布热津斯基在其着作《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仍把欧亚大陆看做是决定国际胜负的关键地区,“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

冷战结束后,美国以“一超”的优势加紧推行其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全球地缘战略:在欧亚大陆西翼,坚持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对不屈从美国的南联盟施以无情的军事打击;在欧亚大陆南翼,发动阿富汗战争,武力打击占领伊拉克,与中亚五国加强军事关系并力图使之纳人北约体系,以控制中东一中亚能源供应带及欧亚交通枢纽和战略制高点;在欧亚大陆东翼,加强与日、韩、澳、菲、泰的五国双边军事同盟关系,并力图使其向中国西南、西北方向延伸,开发部署TMD,意在对中国形成外线包围态势,削弱中国核威慑能力。

北约东扩至中亚国家,也有呼应美日同盟、对中国施行东压西挤的地缘战略意图。

时至现代,长久威胁着中原百姓甚至数度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仍然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但却更加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二战结束后,在国际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苏和第三世界国家三大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主导着东亚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军事冲突是这一阶段地缘政治博弈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周边甚至中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地区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如朝鲜战争,中印边境战争,中苏珍宝岛冲突,三次印巴战争,越南战争,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苏联入侵阿富汗等。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_洪菊花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_洪菊花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about their disciplinary status and connotation. Geoeconomics is not subordinate to geopolitics, as well as geopolitics will not be replaced by geoeconomics.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objective world such as age characteris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interests, state security, territorial, also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in national league, competing fields, competing regions, game means, while,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have profound interaction and they are very similar in some respects. The reality of China is that the rising economic pow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while the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is serious. China's geostrategic direction should put geoeconomics as center, geopolitics as fundamental. Key words: geopolitics; geoeconomics; geostrategy; China

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

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

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逝去年华(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变动时期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当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如何,未来走向什么样的发展。

这些问题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内涵出发,分析了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关系,对当前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试图提出几点未来可行的发展战略,以期对我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字: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战略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急剧转换变动时期。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和战略资源正在逐步东移,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格局也从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的霸权主义向多极化方向演进,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地缘战略关系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

1.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研究丰富多样,方兴未艾。

许多学者都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

其中陆大道院士提出:地缘政治,就是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地理空间和历史地理等因素而形成的政治军事联合、结盟(政治和军事集团化) 或政治对立乃至遏制或者战争的相互关系态势及演变过程[1]。

地缘经济,就是指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因素形成的合作、联合(经济集团化) 或竞争、对立乃至遏制等经济关系[1]。

而张文木认为:地缘政治即地理和政治的关系。

而且地缘的关键是人缘,人缘即政治[2]。

认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缘政治就只能是纯物质的地理学。

沈伟烈在其《地缘政治学概论》中提出:“地缘政治是指在研究国内和国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地理(地缘)要素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为达到国家利益目标所提出的思考方法和理论见解”[3]。

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级6班班级姓名杨军平学号2012202505课程名称地缘政治学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摘要中国“和平发展”这一概念曾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数次宣誓,在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界以及多种中国报刊上曾激发了较热烈的讨论。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国战略。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周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变化,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论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国际战略。

关键词和平发展地缘政治环境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正文对中国未来对外政策选择的不同理念,所涉及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怎样的国际环境,需要处理怎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等。

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和平发展”问题。

不管“和平发展”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否合适,至少它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中国的高速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人视为是“崛起”。

基于这种情况,当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时,从现实的角度说,不能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不能和平发展,二是如果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一、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战略环境中国是位于东半球欧亚大陆东部的国家,面临太平洋,陆海兼备。

中华民族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即北边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西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难以通过的深山老林,丛东到南则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华民族那里形成并强化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拥有十五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邻国,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海岸线有1.8万多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的地缘安全变数大,遇到麻烦的几率高,解决边界问题的负担重。

另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加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