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试验方案

合集下载

《降水量》作业设计方案

《降水量》作业设计方案

《降水量》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设计的作业,学生能够掌握降水量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降水量的定义和分类;
2.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 降水量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降水量的定义和分类,并了解各种降水类型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实验,学习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降水量对环境的影响,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作业要求:
1. 撰写500字以上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
2. 提交实验数据的记录表;
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拍摄有关降水量的图片或视频,并与实验报告一同提交。

五、评分标准:
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句式规范;
2. 实验数据准确、清晰,有系统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图片或视频质量清晰,能够有效支撑实验报告的内容。

六、作业安排:
1. 作业布置时间:本周五;
2.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
3. 作业提交方式:纸质版和电子版均可。

七、其他说明:
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人身安全;
2. 作业完成后,学生应按时提交,逾期不予接受;
3. 本作业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以教师要求为准。

以上为《降水量》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有所帮助,提高对降水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各位同学顺利完成作业!。

基坑支护降水(抽水)试验方案

基坑支护降水(抽水)试验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基本概况 (1)三、基坑降水试验方案 (3)(一)抽水试验目的 (3)(二)抽水试验设计: (4)(三)抽水试验方法 (4)(四)工艺流程 (6)(五)试验步骤 (7)附表: (13)一、编制依据1、江苏华东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关于“南京江东软件城ITO园区E06地块”基坑支护及降水井平面图图纸。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4、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南京鼓楼科技园E06地块详堪报告(编号:2010-KC-034)”5、相关工艺标准、材料标准。

二、基本概况(一)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东至燕山路、西至清河路、南至集庆门大街、北至汉中门大街的鼓楼科技园内。

工程总用地面积20239.7m2,总建筑面积149601 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10235㎡,地下总建筑面积39366㎡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南京鼓楼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基坑设计单位为江苏华东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二)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2010-KC-034)可知, 与本工程基坑支护施工密切相关的地层见下表:场地地下水为浅层潜水及深层弱承压水。

潜水主要分布于①层填土、②-1、②-2层软粘性土中;③层砂性土及④层中粗砂混卵砾石层中为弱承压水;①层填土较为松散,透水性较好,地表水很容易通过填土渗入下部土层中。

三、基坑降水试验方案(一)抽水试验目的(1)查明③层砂性土及④层粗砂混砾石层承压水水头高度;(2)取得③层砂性土及④层粗砂混砾石层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量等水文地质参数;(3)确定减压降水时降水影响半径及水井进入砂层深度;(4)确定水位降深与总涌水量关系;(5)抽水井周边布设沉降观测点,取得水位降深与地面沉降间的关系曲线,预测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和影响程度;(二)抽水试验设计:(1)本次抽水试验设计按基坑底相对标高为-15.0m(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8.10m,所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下同)进行。

降水试验方案

降水试验方案

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洪山广场站降水试验方案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5月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洪山广场站降水试验方案**************审定人:范士凯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5月目录1、工程概况 (4)2、勘察试验目的 (4)3、场地地层情况 (5)4、试验依据及主要采用的规范 (7)5、试验方案 (8)6、抽水试验质量目标及其保证措施 (12)7、主要设备、材料、人员组织及工期计划 (13)8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5)9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内容 (16)附图:1、试验井(孔)平面布置图2、试验井(孔)结构设计图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洪山广场站降水试验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洪山广场站。

洪山广场站整体呈倒置的“A”型,二号线车站上下行线重叠布置于广场中南部,四号线车站上下行重叠布置在广场中部下穿地下通道以西。

车站起点坐标为X: 381026.16,Y: 531628.39。

终点坐标为X: 380857.23,Y: 531645.60;起点里程为右AK18+547.44m,终点里程为右AK18+717.44m,总长度为170m。

宽度方向为不规则布置,总建筑面积17320m2。

拟建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洪山广场站基坑局部区段含粘性土砾砂层采用深井降水方案,为查明该区段水文地质情况,为今后降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受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18标(洪山广场站)项目部委托,由我公司对该区段进行降水试验工作,按项目部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编制本降水试验方案。

2、试验目的本次进行专门降水试验,拟查明并提供如下有关资料:2.1 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类型。

2.2 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2.3 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层的渗流特性、水位动态,并提供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静水位(Ho)等参数。

2.4 提出合理的单井出水量建议值。

3、场地地层情况根据场地工程勘察报告,场区地层情况如下:(一)地质情况拟建洪山广场站地处长江Ⅲ级阶地地貌。

施工降水方案范文

施工降水方案范文

施工降水方案范文一、前期准备1.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测和测量,包括地势、土质、地下水情况等,制定相应的降水方案。

2.分析施工区域的降雨概率和降雨量,了解降雨的频率和时段,为降水施工做出合理的安排。

二、施工区域排水系统建设1.根据勘测结果,设计并建设合理的施工区域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雨水回收系统等。

2.选择合适的排水泵站,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将施工区域内的积水排出。

3.设置合理的施工场地排水沟和渗水孔,保证雨水能够快速排除,避免场地积水对施工的影响。

三、施工过程中的降水管理1.做好施工现场的雨水收集和利用工作,可以利用雨水灌溉施工现场的绿化景观,或者进行水资源利用。

2.设立合理的雨篷或者遮阳棚,为施工人员提供防雨遮阳的场所,保障工人的工作安全。

3.对施工材料、设备进行防水处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设备不受降水的影响。

4.根据降雨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施工的连续进行。

四、施工后期的排水处理1.控制施工区域的排水量,避免过多的水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可以通过雨水过滤和处理设备,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施工区域的洗扫、绿化等方面。

3.对排出的雨水进行处理,采用生物滤池、稻田微湿地等方式进行净化处理,保护周边环境的水质。

4.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修复故障,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安全措施1.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工人注意降雨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制定完善的施工安全制度,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根据降雨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避免降雨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六、成本控制1.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降低施工成本。

2.优化排水系统的设计,降低设备和材料的消耗,节省施工成本。

3.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避免不必要的修复和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总结:施工降水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施工特点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明沟降水试验方案

明沟降水试验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安阳段第五施工标段明沟降水试验措施编制:审核:批准: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南水北调安阳段Ⅴ标项目经理部二OO八年六月三十日目录一、降水施工的原因 (3)二、降水渠段地质基本情况 (3)三、现场开挖渗水情况 (3)四、降水措施的选定 (3)五、降水试验目的 (4)六、试验区段的选定 (4)七、试验、施工方法 (4)八、参建人员 (6)九、主要机电、设备、物资投入 (6)十、试验进度计划 (7)十一、降水施工的安全保证措施 (7)十二、环境保证措施 (7)附件: (7)明沟降水试验措施------第五施工标段一、降水施工的原因南水北调安阳段第五施工标段将要进行(AY)23+000~(AY)24+300段的衬砌施工,该段渠底板设计高程85.8m,至2008年6月27日实际地下水位已达到89.5m,水位高于底板设计高程3.7m,衬砌工作受阻,现急需进行降水处理。

二、降水渠段地质基本情况根据前期地勘资料,结合施工期开挖中的地层岩性,该段地质情况说明如下:该段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为:①黄土状中粉质壤土,厚度2~3m,底板高程90.9~93.6m;②黄土状重粉质壤土,厚度4~6m,底板高程85.8~89.7m;③-1黄土状中粉质壤土,厚度8~10m,底板高程79.1~80.8m,分布于桩号AY23+000~AY23+400;③-2黄土状轻粉质壤土,厚度4~6m,底板高程80.8~82.2m,分布于桩号AY23+400~AY24+000;③-3黄土状重粉质壤土,厚度4~5m,底板高程80.8~83.3m,分布于桩号AY24+000~AY24+300;④砂壤土,厚度2m左右,底板高程77.3~79.5m;⑤卵石,厚度未揭穿。

第③层土层岩性不均、相变较快。

渠底板位于第③层顶部。

本段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具承压性,含水层为第③-2层黄土状轻粉质壤土、第④层砂壤土和第⑤层卵石。

据安阳段初设报告资料,2004年2月该段地下水位高程87.01m,预测多年高水位89.5m左右,高于渠底板3.7m左右,施工期观测该段地下水位高程88.10m~88.87m,高于渠底板2~3m左右,该段存在施工排水问题。

降水试验方案

降水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1段2标工程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和山阳区,施工总长度4.3km,桩号范围Ⅳ33+700~Ⅳ38+000。

主要包括长度3526m的明渠、普济河渠倒虹、闫河渠倒虹、1座退水闸、4座公路桥梁、焦作管理处、1座排污廊道、8座抽排泵站等。

渠道为梯形断面,渠底宽度为21m,渠底高程98.574m~98.113m,渠道内外边坡为1:2,一级马道(堤顶)宽5.0m,渠道纵比降为1/29000。

全渠段采用混凝土衬砌,渠坡厚度12cm,渠底厚度10cm。

混凝土衬砌强度等级为C20,抗冻标号F150,抗渗标号W6。

全渠段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

在渠底及渠坡防渗复合土工膜下均铺设保温板防冻层。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该标段在新庄~恩村工程地质段内,粘性土均一结构,地层岩性主要为重粉质壤土和粉质粘土(alplQ1 4),地表断续分布有一层人工填土。

该段以半挖半填为主,挖方深度一般2~7m,最大挖深8m,渠坡岩性主要由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alplQ1 4)组成。

根据焦作地面气象观测站,段内最早地面稳定冻结初日在12月9日,终日2月19日,历年最大冻土深度19cm;霜冻初日最早为10月17日,终日最晚为4月3日,并观测有多年各月平均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多年各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等资料,见表2-1。

表2-1 焦作站水文气象资料统计成果表因此,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及进度计划安排、施工技术要求,本标段主渠道降水拟采取管井法进行井点降水,沿渠道中心布置。

三、编制依据及试验目的3.1编制依据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1段第二施工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合同编号:ZXJ/SG/HYD-006》;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焦作1段第二标段渠道施工图;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焦作1段第二标地质总断面图;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5、《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 320-2005);6、《水文地质手册》。

深基坑开挖井点降水试验方案

深基坑开挖井点降水试验方案

井点降水试验方案1.概述引江济汉工程进口段地处长江中下游汉江平原西北部平坦低洼平原区,为长江一级阶地,地面高程为32~46m。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标段荆江大堤防洪闸及渠道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渗透破坏,基坑开挖前需采取井点降水施措施,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减压井降水效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因此,减压井工程施工前,应进行降水试验,查明基坑开挖部位的地层特性、地下承压水压力及来水量,并根据试验成果确定减压井井口高程、深度、井距、数量等,为减压井施工提供可靠参数,保证减压井运行降水后,基坑施工在较干燥的环境下施工,避免造成基坑翻砂鼓水,边坡失稳等不良工程危害。

2.水文气象及地质条件水文气象引江济汉工程所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等特点。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79.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85.8mm,多年平均气温16.2℃。

进水口河段洪水来自于长江上游,具有高水位出现频繁且持续时间长,洪峰流量大等特点。

每年7~10月为主汛期,11月~次年4月为工程区内的枯水期。

根据沙市站实测资料统计,自1933年设站11以来,最高历史水位为45.22m(冻结吴淞),最大历史流量为55200m3/s。

工程地质条件引江济汉工程龙高Ⅰ线进口段地处长江中下游汉江平原西北部平坦低洼平原区,工程区自第四纪以来,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以垂直下降接受河湖相沉积为主。

区内出露地层以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主,具二元结构特征,第三系地层一般多深埋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之下。

工程区地下水分为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水。

区内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及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属于低矿化淡水。

荆江大堤防洪闸地层结构主要有上部粘性土层、粉细砂、砂卵石层以及下伏下第三系泥质粉砂岩。

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壤土层地质为120kPa,粉细砂层地质为180kPa,砂卵石层地质为480kPa。

基坑支护降水试验方案

基坑支护降水试验方案

基坑支护降水试验方案基坑支护降水(抽水)试验是在进行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了评估地下水位对基坑工程影响的一种试验方法。

通过该试验可以确定基坑支护的设计参数,以保证基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份1200以上的基坑支护降水(抽水)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1.评估地下水位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确定基坑支护的设计参数。

2.确定抽水量和抽水时间,以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3.评估降水对地下水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二、试验内容:1.定位选择:选择试验地点,确定试验范围和边界。

2.地下水位监测:在试验范围内布设合适数量的水位监测井,并记录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3.降水量计算:根据试验范围的地表径流情况、降水量等数据,计算地下水位升降和抽水量。

4.抽水井建设:在试验地点附近建设足够数量的抽水井,确保抽水效果。

5.降水和抽水试验:通过抽水井将地下水位降至目标水位,记录抽水量和抽水时间,并观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6.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对试验区域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试验前后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评估降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三、试验流程:1.选择试验地点,并进行现场勘测和测量。

2.布设水位监测井,并记录地下水位初始情况。

3.计算抽水量和抽水时间,确定抽水井的建设数量和位置。

4.建设抽水井,并进行试验前的检查和测试。

5.开始降水和抽水试验,并记录抽水量和抽水时间。

6.观察并记录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7.完成降水和抽水试验后,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

8.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基坑支护的设计参数。

四、试验设备和材料:1.水位监测仪器:包括水位计、水位记录仪等。

2.抽水设备:包括抽水泵、排水管道等。

3.监测仪器:包括水质监测仪器、土壤监测仪器等。

五、试验安全措施:1.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在抽水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抽水效果和基坑周边地面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要确保调查人员安全,遵循合理的调查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洪山广场站降水试验方案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5月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洪山广场站降水试验方案**************审定人:范士凯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5月目录1、工程概况 (4)2、勘察试验目的 (4)3、场地地层情况 (5)4、试验依据及主要采用的规范 (7)5、试验方案 (8)6、抽水试验质量目标及其保证措施 (12)7、主要设备、材料、人员组织及工期计划 (13)8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5)9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内容 (16)附图:1、试验井(孔)平面布置图2、试验井(孔)结构设计图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洪山广场站降水试验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洪山广场站。

洪山广场站整体呈倒置的“A”型,二号线车站上下行线重叠布置于广场中南部,四号线车站上下行重叠布置在广场中部下穿地下通道以西。

车站起点坐标为X: 381026.16,Y: 531628.39。

终点坐标为X: 380857.23,Y: 531645.60;起点里程为右AK18+547.44m,终点里程为右AK18+717.44m,总长度为170m。

宽度方向为不规则布置,总建筑面积17320m2。

拟建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洪山广场站基坑局部区段含粘性土砾砂层采用深井降水方案,为查明该区段水文地质情况,为今后降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受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18标(洪山广场站)项目部委托,由我公司对该区段进行降水试验工作,按项目部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编制本降水试验方案。

2、试验目的本次进行专门降水试验,拟查明并提供如下有关资料:2.1 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类型。

2.2 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2.3 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层的渗流特性、水位动态,并提供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静水位(Ho)等参数。

2.4 提出合理的单井出水量建议值。

3、场地地层情况根据场地工程勘察报告,场区地层情况如下:(一)地质情况拟建洪山广场站地处长江Ⅲ级阶地地貌。

场地内发育有冲沟,冲沟内分布有可塑~软塑状态粉质粘土(地层代号6-1、6-1a)。

从整体看,场地地形较平坦。

各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如下:Q)层人工填土(ml杂填土(地层代号1-1):表面为装饰板材、沥青路面,其下为碎石及粘性土垫层。

厚度为0.50~5.20m,平均厚度为1.50m。

素填土(地层代号1-2):黄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角砾等硬杂质,呈湿的、稍密状态。

厚度为0.20~4.20m,平均厚度为1.75m。

Q)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4pal粉质粘土(地层代号6-1):灰褐色~黄褐色,含浅黄色氧化物花斑,呈饱和、可塑状态。

分布于广场北面冲沟地段。

厚度为0.60~8.60m,平均厚度为3.56m。

粉质粘土(地层代号6-1a):灰褐色~黄褐色,含浅黄色氧化物花斑,呈饱和、软塑状态。

分布于广场北面冲沟内。

3.20~6.10m,平均厚度为5.70m。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3al Q)层粉质粘土(地层代号7-2):褐黄~黄褐色,含黑色铁锰氧化物及灰白色高岭土,呈饱和、硬塑状态。

厚度为1.70~12.00m,平均厚度为6.87m。

Q)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2pal含碎石粘土(地层代号10-2):棕红色,含黑色铁锰氧化物,碎石含量5~30%左右,粒径大小一般为20~300mm,岩性为坚硬的石英岩状砂岩。

呈湿的、硬塑状态。

厚度为0.70~14.40m,平均厚度为4.47m。

含角砾粉质粘土(地层代号11-3a):褐~褐灰色,含有30~50%的角砾,角砾成分为炭质泥岩及硅质岩,粒径大小为6~20mm,呈饱和、可塑状态。

其厚度为4.00~11.90m,平均厚度为6.52m;含粘性土砾砂(地层代号11-3b):黄褐色,砾砂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粒径大小为2~5mm,含有30%的粘性土,呈饱和、密实状态。

其厚度为7.10~25.50m,平均厚度为18.60m。

Q)层第四系残坡积(del粘土(地层代号13-2):黄色~棕黄色,含有少量母岩岩屑,呈饱和、硬塑状态。

厚度为0.80~6.50m,平均厚度为2.12m。

二叠系(P)岩层硅质岩(地层代号17a):褐色~肉红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极发育,裂隙面为黑褐色或肉红色。

强风化岩层极破碎,岩芯为碎屑状;中风化岩层较破碎,呈碎块状或短柱状。

属硬质岩。

倾向北,倾角75°。

煤层(地层代号17b):黑色,粗粒结构,颗粒为片状或粒状,可见已炭化的树木等植物,局部夹有炭质泥岩及炭质页岩,岩芯呈碎屑状。

倾向北,倾角75°。

炭质灰岩(地层代号17c):黑色,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微量生物碎屑、褐铁矿,隐晶~微粒结构,层状构造,上部有少量岩溶发育,下部岩芯完整。

倾向北,倾角75°。

泥岩(地层代号17e):黑灰~灰~紫红~黄等多种颜色,以黑灰色为主,主要由水云母组成,并含有白云石、炭质、黄铁矿,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岩芯极破碎,中风化岩层岩芯较破碎,微风化岩层岩芯较完整。

倾向北,倾角75°。

钙质泥岩(地层代号17f):灰~青灰色,主要成分为水云母,泥质结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层岩芯破碎,中风化岩层岩芯较破碎,微风化岩层岩芯较完整。

倾向北,倾角75°。

4、试验依据及主要采用的规范4.1 项目部提供的相关图纸及技术要求;4.2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4.3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4.4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50027-2001);4.5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4.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7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

5、试验方案5.1 试验井、水位观测孔的平面布置。

根据本场区地层岩土性质及场地条件,共布置勘察抽水井、水位观测孔一组。

布置于场地含粘性土砾砂层区段,详见试验井平面布置图。

本次降水试验共设试验井1口,观测孔2口,试验井、观测孔各井间距约为11.0~16.0m,勘察抽水井编号为C1,观测孔G1、G2。

此3口试验井(孔)可用于后期降水井使用。

本次降水试验均针对场地下部含粘性土砾砂层中的含水层。

5.2 试验井、观测孔结构设计为保证试验井质量(主要是含砂量)和观测孔的灵敏度,对井结构进行如下设计:试验井C1,观测孔G1、G2孔径均为φ600,井管直径均为φ250mm,钢质井管,壁厚≥3.0mm。

井(孔)深为40m。

各井结构详见试验井、观测孔结构设计图。

5.3 试验井、观测孔施工5.3.1 钻探成孔:对杂填土层采用护口套管护壁,其下采用清水钻进,水压法护壁,FXH-150反循环钻机进行钻探成孔。

5.3.2 井管安装:井管(实管、滤管)安装,使用钻机本身起吊设备安装、焊接,井管安装完毕并对中后其外按结构设计图用φ3-5mm硅质圆砾和φ30~50mm风干粘土球进行管外填充。

5.3.3 抽水试验:在试验井、观测孔施工完毕后进行二~三个落程的单井抽水试验及两井的抽水试验。

在抽水过程中要求对抽水井流量、水位和观测井水位进行观测记录。

5.4 施工工序Array工序流程图见右:5.5 成井(孔)施工注意事项开工前,对人员、材料、机械进行充分准备,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严格按照工序流程图进行作业,保证工程勘察质量达到优良。

在施工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事项:5.5.1 井位测放:降水试验所布试验井、观测孔经项目部确认后,用仪器准确测放井位点;清理孔口杂填土层,埋设护口套管;5.5.2 成孔质量要求:5.5.3 井管制作安装:试验井、观测孔孔管采用壁厚≥3.0mm钢管,滤管外采用60目滤网对层紧密包扎,在井管井口接长焊接时,严格保护检查,以防破损和烧伤;井管每隔5m对称焊接导正器4个,底端设沉淀管2m,保证焊接质量;井管安装前进行清孔,泥浆比重达到1.05;5.5.4 滤料:粒径控制在φ3-5mm,并筛洗干净,袋装后提前堆放在井口附近,对称投填;5.5.5 水泵安装:水泵吸水口位置高于井底2m,泵管置于管井中央,泵管在井管口设管夹固定,井内电缆在泵管节头处捆绑牢固;5.5.6 水泵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简单试抽。

试抽时间不少于24小时,直至出水含砂量<20万分之一(体积比)。

5.6 抽水试验降水试验进行二~三个落程的单井抽水试验(视水量大小确定)及两井的抽水试验。

单井的三个落程对应的抽水量为5m3/h、10m3/h、20m3/h(可根据单井实际出水量进行调整),进行抽水试验,测量抽水试验井出水量及观测井动水位值,测量时间持续到观测井水位稳定为止,稳定标准为观测井动水位值没有持续下降趋势或4小时内累计下降值小于1cm;应保证各降深差值大于1米,最大降深接近设计动水位。

两井的抽水试验只进行一次最大降深的试验。

5.6.1 观测频率;5.6.6.1.1 单井及两井抽水试验时,观测井动水位观测频率0~30分钟内,按1、2、3、5、10分钟间隔观测记录一次;30~120分钟内,每15分钟记录一次;120分钟以后,每60分钟记录一次;5.6.1.2 抽水试验井流量观测频率开泵后1小时观测一次,以后每4小时观测一次;5.6.1.3 停泵后恢复水位观测频率0~60分钟内,不限时间频率,尽量大能力观测记录,愈密愈好;1~4小时内每30分钟观测一次;4小时后每60分钟观测一次;5.7 水温测量及水质分析在抽水试验时同时测量抽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温3次,分别安排在早、中、晚进行。

在抽水试验完毕前取水样送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及含砂量检测。

6、抽水试验质量目标及其保证措施6.1 技术管理6.1.1 本次工程质量目标: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保质按期提交合格报告书,争创优秀工程6.1.2 技术上实行三级管理,逐级审核。

6.1.2 严格按照IS0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各个影响质量的因素在质量体系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消除质量隐患。

6.1.3 勘察工程必须保证每一环节按照规范标准编写的方案要求实施,在施工开始前将勘察方案发至各主要部门,并由工程技术人员向参加本工程全体人员作全面、详细的技术交流,工序质量实行各级技术人员有一票否决权。

6.2 强化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6.2.1 严格按水文地质勘察成果检查验收规定执行。

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6.2.2 我公司为贯标认证通过单位,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本工程将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有关规定。

6.2.3 本工程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全面协调现场工作。

7、主要设备、材料、人员组织及工期计划7.1 主要设备计划本次勘察工作计划投入的主要设备和机具见下表主要设备、机具一览表7.2主要材料计划根据本次勘察工程量,材料用量计划见下表:主要材料用量表7.3 人员组织本次降水试验施工计划投入一个施工队,按项目法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现场成立项目经理部,各级人员岗定责,确保勘察工作质量,其人员组织详见下表:人员组织一览表7.4 工程进度计划根据项目部工期要求及工程量,我方计划于项目部通知当日进场,进场后准备工作1天,成井、抽水试验10天左右完成,20天提交正式勘察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