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四)用副词“皆”表示肯定判断。
①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②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五)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 定词表判断。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
(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1、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 伐齐,大破之。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鸿门宴》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3、 “… …者, … …”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 “… …, … …也”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②夫战,勇气也。
这一类可以小结为: (1) ……者 ……也 (2) …… , ……也 (3) ……者,…… 。 (4) ……者也
5、无标志直接表判断的:主谓直接表判断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 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①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荀卿,赵人。
二、用“为”、 “是”表示判断。 1、用 “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2、用“是”表判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词》 注意:古汉语中出现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 指示代词或形容词,应译为“这”或“正确”,不能 看作判断词。
格式四:动词(形容词)+如/若+宾语(名/代)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4篇)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4篇)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4篇)高中文言文特别句式1文言文的句式,跟的句式,有的一样,有的很不一样。

即使是一样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推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认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构造(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认句”之外,其他叫特别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推断句(10种类型)推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推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推断)练习:一、推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高中必背文言文特殊句式50句

高中必背文言文特殊句式50句

高中必背文言文特殊句式50句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师说》2.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史记·陈涉世家》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项脊轩志》4.临之厚,君之薄也。

(……也)《烛之武退秦师》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者)《游褒禅山记》6.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爱莲说》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史记·陈涉世家》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岳阳楼记》9.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即)《史记·项羽本纪》10.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皆)《六国论》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鸿门宴》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桃花源记》1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非)《六国论》14.予本非文人画士。

(非)《病梅馆记》15.刘备天下枭雄。

(语意)《三国志·鲁肃传》16.秦,虎狼之国。

(语意)《史记·苏秦列传第九》被动句1.不拘于时,学于余。

(于)《师说》2.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受……于……)《三国志·诸葛亮传》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伶官传序》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为……所……)《赤璧之战》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

(为所……)《鸿门宴》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之)《劝学》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之)《岳阳楼记》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者)《愚公移山》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者)《赤璧之战》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各种文言文句式,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1. 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种句式,用于表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意思。

常见的并列句式有:“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既...又...”等。

这些句式常用于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之中,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句:不但国家富强,而且民众安康。

虽然他年纪小,但是见识广博。

既是朋友,又是同事。

2.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文言文中用来修饰句子的句子,包括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等。

常见的状语从句有:“当...时”、“一...就”、“因为...所以...”等。

例句:当天气晴朗时,我常常去散步。

一听到好消息就笑了起来。

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3.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是将主语和谓语的顺序颠倒的句子。

常见的倒装句式有:“若非...”、“不仅...而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例句:若非你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不仅事实如此,而且还有更多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平行关系的一种结构,通过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来连接多个并列的成分。

常见的并列结构有:“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日月无光,星辰无辉”等。

例句: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

日月无光,星辰无辉。

5. 设问句式设问句式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疑问的一种句式,通常用于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注意。

常见的设问句式有:“何以...”、“焉...”等。

例句:何以道德才能高尚?焉能更兼爱?焉能无辞?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倒装类型:
1)、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倒装句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 (定)─宾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 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倒 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项王项伯东向坐 以何 与谁 向东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臵的句子( B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 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 放在动词 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 如: 见恕; 有何见教; 让你见笑了; 见谅
它不表被动,而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 么样”。 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D、马之千里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注:本文为题目“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所编写的文章,请以文言文的格式进行阅读。

)古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使用了许多独特的句式。

学习古文,了解和掌握这些特殊句式对于高中生而言尤为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1. 并列句式在古文中,多个并列词语或短语并列连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例如:“天寒地冻,冰雪漫天”(《红楼梦》)。

“天寒地冻”和“冰雪漫天”两句分别由“天寒”、“地冻”和“冰雪”两个相关的短语并列构成,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对比效果。

2. 递进句式古文中的递进句式可以用于表达事物逐渐推进或发展的过程。

例如:“日月如梭,岁不我与”(《醉翁亭记》)。

这句话通过“日月如梭”和“岁不我与”两个短语的递进排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法改变的事实。

3. 排比句式排比句式是指用相同结构或类似结构的词语或短语进行连续排列,以达到强调、对比或修辞等目的。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丽春院序》)。

这句话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和“秋水共长天一色”两个排比短语使整句话更加雄辩,表达了秋景的壮丽。

4. 倒装句式古文中常常使用倒装句式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或对语气产生一定的修饰作用。

例如:“不日赏告,内忧外侮,中国百姓,咸以上下,未尝闻矣!”(《红楼梦》)。

这句话的“不日赏告”和“内忧外侮”两处使用了倒装句式,增强了表达的语气和力度。

5. 省略句式古文中的省略句式是指通过省略某些成分,使得语言更加简练、精练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这句诗中省略了主语“我”,但读者仍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

6. 感叹句式感叹句式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惋惜、赞叹等情感的一种句式。

例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渔歌子》)。

这句话中的“江上数峰青”通过对峰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16)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17)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19)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

(《屈原列传》)二.被动句(9种类型)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练习:二、被动句(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5)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7)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活板》)(8)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1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1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1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赤壁之战》)【(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B、沛**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

(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例:A.何功之有哉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

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

(《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

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练习:五、倒装句1.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3)自比于管佟⒗忠悖比四硪病#ā堵≈卸浴罚(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6)沛**在(《鸿门宴》)(7)客何为者(《鸿门宴》)(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9)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12)何陋之有(《陋室铭》)(1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14)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5)问:“何以战”(《曹刿论战》)(16)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2.定语后置】(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促织》)(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3.介词短语倒装句(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3)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采草药》)(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崤之战》)4.主谓倒装}(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六、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1)儿俱,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

(《促织》)(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浪淘沙》)(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行》)(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狼》)3.宾语的省略(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2)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3)具告以事。

(《鸿门宴》)(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5)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9)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0)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陈涉世家》)(1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荆轲刺秦王》)(12)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赤壁之战》)4.介词的省略(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