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接学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口腔材料学:粘接的基本知识

口腔材料学:粘接的基本知识

(一)牙釉质的表面处理
釉质酸蚀剂种类和酸蚀时间
➢ 酸蚀剂(etchant) 35-37%磷酸水溶液或凝胶
➢ 恒牙釉质:15~30秒 ➢ 乳牙以及氟斑牙:1~2分钟
➢ 酸蚀完后,应用水流彻底冲洗15秒,吹干 ➢ 牙釉质为白垩色 ➢ 若酸蚀面被唾液污染,需重新酸蚀10秒
(二)牙本质的表面处理
去除玷污层
➢ 织学结构: 釉柱、柱间质、无釉柱釉质,表面有获 得性膜
➢ 牙本质
➢ 主要成分: 70%无机物, 20%有机物(主体为胶原 蛋白),10%水。胶原蛋白呈交织网状存在于管间 牙本质及管周牙本质中
➢ 组织学结构: 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 细胞间质组成
玷污层(smear layer)
➢ 牙体预备时,车针的高速切割和挤压,牙本质 表面形成厚1〜5µm玷污层
粘接的基本知识
课程标准
➢ 描述粘接的基本原理、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粘接机制。 ➢ 描述常用牙齿粘接材料的性能特点。 ➢ 能规范使用粘接剂。
主要内容
• 粘接的基本知识 • 牙齿充填修复用粘接材料 • 固定修复用粘接材料 • 其他医疗用粘结材料
第一节 粘接的基本知识
➢ 粘接的基本原理 ➢ 牙粘接的特殊性 ➢ 被粘物的表面预处理
➢ 无机物碎屑和凝固的胶原纤维碎屑 ➢ 切割碎屑深入牙本质小管口形成管塞而降低牙
本质通透性 ➢ 不利于牙本质的粘接
(二)口腔环境
➢ 湿度 ➢ 温度 ➢ 应力 ➢ 微生物和酶 ➢ 化学反应 ➢ 临床操作
三、被粘物表面预处理
表面处理的目的与作用 • 除去表面污物及疏松层 • 提高表面能 • 增加表面积 • 改善被粘物的表面性质
粘接接头(joint)
➢ 粘接剂与两个被粘物形成一个界面

最新9口腔粘接材料教学讲义ppt

最新9口腔粘接材料教学讲义ppt

·风寒夹湿者 + 白术或蒼术。
3.现代运用: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于风寒束
表或犯肺者。
4.衍化方:
本方去桂枝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去桂枝 + 紫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
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桂枝汤
【组成】
《伤寒论》
桂枝 三两
芍药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生姜 三两
甘草 炙,二两
接固位 软组织粘接修复 : 牙周手术止血敷料和创口
的粘接,人工假体与颌面软组织的粘接固位
第三节 固定修复用粘接材料
树脂水门汀(通用型)
具有粘接性能的树脂材料 结合特定的底涂剂和处理方法,能对釉质、
牙本质、牙骨质、陶瓷和合金进行粘接。 可以分为全酸蚀树脂水门汀、自酸蚀树脂
水门汀和自粘接树脂水门汀。
一、概念:
➢ 组成:以解表药为主;
➢ 作用:发汗解
* 立法依据:“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 治疗病证: a.表证 — 外受六淫邪气,邪留肌表之证. b.邪在肌表的疾患: · 麻疹初起; · 痈疮初起; 泻痢初起; · 水肿初起。
二、分类与适应证: 1.辛温解表剂 — 风寒表证; 2.辛凉解表剂 — 风热表证; 3.扶正解表剂 — 体虚外感表证;
第二节 牙齿充填修复用粘接材料
牙齿充填修复用粘接材料
主要用于牙体缺损和龋损的直接树 脂充填、龋病的预防和牙本质脱敏。
粘接材料的种类
按被粘物分类:釉质粘接剂、牙本质粘接剂 按用途分类:牙釉质粘接剂、牙本质粘接剂、窝
沟封闭剂、渗透树脂和正畸粘接剂
按固化类型:化学固化(自固化)、光固化和双

粘接及粘接材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粘接及粘接材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微生物和酶:易导致粘接剂发生降解老化。
应力:在咀嚼过程中,粘接剂易因各种应力作用发
生应力疲劳而破坏。
化学反应:口腔环境不能加压、加热,需快速固
化,限制了许多粘接材料的应用。
临床操作:粘接修复有很强的技术依赖性。
被粘物表面处理的作用
除去表面污物及疏松层 提高表面能
增加表面积 改善被粘物的表面性质
塑料的表面处理
机械打磨 溶剂溶胀(牙托水或氯仿)
第二节 牙齿充填修复用粘接材料
牙齿充填修复用粘接材料
主要用于牙体缺损和龋损的直接树 脂充填、龋病的预防和牙本质脱敏。
粘接材料的种类
按被粘物分类:釉质粘接剂、牙本质粘接剂 按用途分:牙釉质粘接剂、牙本质粘接剂、窝
沟封闭剂、渗透树脂和正畸粘接剂
酸钾和3%硫酸的混合物、36%盐酸和61%硝酸混 合物。 摩擦化学(tribochemical application)的方法可在 贵金属表面形成二氧化硅涂层,再用硅烷偶联剂处理, 增强贵金属表面的粘接强度。
陶瓷的表面处理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
打磨、喷砂(所有的陶瓷) 氢氟酸蚀刻(硅酸盐类陶瓷) 特殊底涂剂( 氧化铝瓷和氧化锆瓷 )
粘接及粘接材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傅柏平
目录
粘接的基本知识 牙齿充填修复用粘接材料 固定修复用粘接材料 其他医疗用粘结材料
第一节 粘接的基本知识
粘接的基本原理
粘接(adhesion , bonding) :
两个同种或异种的固体物质,通过介于两者表面的另 一种物质的作用而产生牢固结合的现象
牙齿硬组织粘接的特殊性
牙釉质
组织学结构: 由釉柱和柱间质组成,表面有釉质护 膜。 主要成分: 无机物96%~97wt%,主要为羟基磷灰 石结晶。

口腔粘接材料PPT课件

口腔粘接材料PPT课件

(2)自酸蚀 使用酸性的功能单体本身,通常是磷酸酯 或羧酸酯基团,作为酸蚀剂。涂布于牙本 质表面后不冲洗即可除去牙本质表面的污 染层(或将该层改性成为混合层的基础) 并形成脱矿牙本质层,同时其中所含的功 能性单体渗入胶原纤维网完成渗透过程, 为粘接做好准备。 自酸蚀底漆主要成分一般都以20%甲基丙 烯酰氧乙基苯基磷酸酯(phenyl-P),30%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构成,简称 20P-30H。
(4)10—3溶液 10%柠檬酸和3%三氯化铁(简称10—3溶液) 。 10—3溶液即不会使牙本质胶原变性,又对 牙本质胶原起稳定作用,可以减少胶原纤 维网的塌陷程度,它保护胶原的原因主要 是含有三价铁离子。 ………… 尽管处理牙本质的方法有多种类型,但都 不如酸蚀刻技术处理牙釉质成功,还没有 一种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湿粘接方法
1). 保持牙面的湿润状态: 湿粘接的湿度应为多少,目前尚无可定量 的标准,一般临床操作以去除过多的水分 为主,尽量不用气枪吹干牙面或仅用柔和 的气量驱除过多的水分,以牙面仍显示光 滑水膜为最佳。如果因操作不当而致牙面 变干燥,需用小棉球蘸水重新润湿牙面。
2). 牙本质表面处理 牙本质处理剂:是指各种用于牙本质表面能 对污染层进行处理(去除、部分去除或改 性)从而产生深度约100μm的脱矿牙本质层 的液体。
• 又认识到,污染层并非只是包裹牙本质碎屑 的疏松结构层,还包括了粘附在深层牙本质 表面的一种无序的牙本质层,它能以一种足 够状态与粘接剂结合。 • Smear layer是一层稳定的界面,稳固地粘附 在牙本质上并堵塞了牙本质小管 。可以通过 进一步改性处理,形成更稳定、更利于粘接 剂结合的新复合层区域(hybrid zone)。利 用酸蚀剂和底漆对该层进行改性,可以减小 牙本质渗透液对粘接界面的不利影响,同时 还在材料与牙髓之间起着一定程度的隔离作 用。

口腔修复学辅导:口腔粘接修复技术

口腔修复学辅导:口腔粘接修复技术

口腔修复学辅导:口腔粘接修复技术一、复合树脂的分类(一)按无机粒度分类1.大颗粒(传统)型:粒度5-75μm,重量比70-80%.物理,机械性能好,无法抛光,表面粗糙,易着色与菌斑集聚。

2.超微填料型:粒度0.01-0.04μm,重量比35-50%.物理,机械性能差,色泽与抛光度好,不易着色。

体积收缩,热膨胀系数,吸水率均偏大。

3.混合型:粒度:亚微米(<1μm)至10μm,重量比可达70-80%,物理,机械性能与传统型相似,耐磨性,光泽度和抛光性能较好。

(二)按固化方式分类1.化学固化:过氧化物(三级芳香胺)为引发体系,叔胺类为促进剂。

2.光固化:可见光,波长420-470μm.(三)按生产年代次序分类可分为六代二、复合树脂的成分(一)有机基质:(二)无机填料(胶体超微陶瓷,烧结的超微陶瓷的凝聚块)三、什么是牙体粘结修复术一种借助于牙齿硬组织表面处理,而使得复合树脂材料与牙体组织相互有粘结的先进技术--牙体粘结修复术。

四、牙体粘结修复术的优点及临床意义(一)充分保留了牙体组织。

由于牙体粘结技术的应用,使得牙体新型冲填材料--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的粘性增强,因此,备洞时在固位形方面的要求降低了,不必制出标准的盒形洞,尤其在不受力的部位如V,IV类洞,不必按照Black洞形原则制备,去除腐质即可,甚至对楔状缺损的修复可以不磨牙。

因此,限度的保留了健康的牙体组织。

(二)拓宽了牙体修复的适应症。

有些形式的牙体缺损,如外伤导致牙切角折断,后牙大面积缺损等,常因难以制备出理想的固位形而导致充填效果不佳,而如今利用牙体粘接修复技术加以修复,可达到良好的粘接效果。

(三)增加了美容功能。

以往对于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氟斑牙等牙齿变色类疾病,只能采用全冠修复,其操作复杂,牙体组织磨除多,治疗周期长。

现在,同样可以利用牙体粘接修复技术予以覆盖、贴面等美容治疗,省时、简便,牙体组织磨除少,即方便了病人,也简化了操作。

口腔粘接

口腔粘接

第6代 II 自酸蚀 II 酸蚀+偶联剂+ 粘接树脂
第7代 自酸蚀 III 酸蚀+偶联剂+ 粘接树脂
酸蚀、底胶、粘接树脂合为一步,但需混合
树脂粘接剂
第4代 全酸蚀I 酸蚀/底胶/粘 接树脂
第5代 全酸蚀 II 酸蚀/底胶+粘 接树脂
第6代I 自酸蚀 I 酸蚀+偶联剂/粘 接树脂
单瓶,一步完成
第6代 II 自酸蚀 II 酸蚀+偶联剂+ 粘接树脂
修复体的粘接面和牙体表面需高度清洁,没有唾液。
用途:活髓牙粘接
聚羧酸锌粘接材料
聚羧酸锌对牙髓的刺激小于或相当于氧化锌-丁香酚
原因: 低毒性 黏结材料的PH值很快达到中性 丙烯酸分子量较大,且与牙本质小管的液体和蛋白结 合限制其扩散能力与对牙髓的刺激,黏结材料对牙本 质小管内液体的流动影响较小
玻璃离子体水门汀
口腔粘接修复技术
何晓宁
口腔粘接修复技术
口腔粘接技术(dental bonding technique)是利用口腔粘接材 料和界面处理技术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一种临床手段。
优点是:切割牙体组织少,操作方法简单、省时,颜色接近自 然牙,有较强的粘接力有较大的耐磨力,患者非常乐意接受。
粘接的基本原理
粘接的基本概念 两种不同质的物体接近并紧密结合在一起。此时, 两者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称之为粘接力。
树脂粘接剂
早期 酸蚀&粘接
第4代 全酸蚀I 酸蚀/底胶/粘 接树脂
第5代 全酸蚀 II 酸蚀/底胶+粘接
树脂
底胶和粘接树脂合二为一 操作更方便
较少椅位时间
第5代 自酸蚀 I 酸蚀+偶联剂/ 粘接树脂

医学口腔粘结剂专题知识讲座课件

医学口腔粘结剂专题知识讲座课件
涂剂+粘接 剂),粘接强度可达20-25MPa,如aAdper Single Bond Plus(3M ESPE)、Gluma Comfort Bond 、(HerausKulzer)、 Optibond Solo(Kerr)、Syntac(Vivadent、、 Prime & Bond NT(Dentsply)、Clearfil Liner Bond(Kuraray)等。
• (2)牙列缺损修复:在固定修复中, • 金属冠、烤瓷冠、氧化锆全瓷冠一般使 • 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活髓使用聚羧酸水门 • 汀;全瓷冠、纤维桩选用树脂粘接剂, • Fuji Plus、Fuji CEM(GC)、RelyX TM cem
Aplicap TM/ • Maxicap TM自粘接树脂型水门汀(3M)。
4、常用粘结剂的选择
(3)正畸粘接:使用磷酸酸蚀冲洗类粘接剂, 可选用产品有非调拌型(UniteBonding Adhesive,3M)、光固化正畸粘 接剂fTransbond TM XT,3M)、双糊剂化学 固化正畸粘接剂(京津牙釉质粘合剂,天 津)、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Fuji OrthoLC, GC)等。
• (自酸蚀底涂剂+粘接剂),有的能释放F+, 产品
• 有I-Bond(Hereaus Kulzer)、G.Bond(GC) 、XEN
• OIV(Dentsply)。
2、粘接剂种类
按部位分类: (1)牙釉质粘接剂 (2)牙本质粘接剂 (3)骨粘接剂 (4)软组织粘接剂
骨按粘接成剂分分类: (1)磷酸锌水门汀 (2)聚羧酸锌水门汀 (3)玻璃离子水门汀 (4)复合树脂类粘结剂 (5)树脂改性玻璃离子 水门汀
4、常用粘结剂的选择
磷酸酸蚀冲洗类粘接系统主要适应于粘接面 以牙釉质为主,自酸蚀类粘接系统更适合用于 牙本质暴露为主的粘接修复治疗。粘接剂应用 主要在以下方面: (1)牙体缺损修复:含牙釉质和牙本 质粘接,主-要-44t用粘接性复合树脂和树 脂改性水门汀修复,多选用第6、7代粘 接剂;嵌体修复用双固化树脂粘接剂、 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

口腔粘接学资料讲解

口腔粘接学资料讲解

口腔粘接学资料讲解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口腔粘接学第一章:基本概念1. 粘结性树脂材料(adhesive resin):牙科冠、桥等粘着却使用水门汀类材料达一个多世纪。

此间,虽然有多种体系的粘结材料被试用于口腔领域,但没有一种材料能够经受口腔环境的考验。

作牙科粘结材料使用最早的是二十多年前出现的用于正畸粘结用的直接粘结系统(DBS) 和儿童牙病防治应用的窝沟封闭剂一类的材料。

但从这两类材料的用途看,它们都是作暂时粘结使用的,因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粘结材料。

用于临床上的真正粘结剂,大约是十几年前成功开发粘结性单体后才出现的。

粘结性树脂材料是在树脂单体中加入功能性粘结单体而构成的,是对牙齿、合金等有牢固粘结作用的口腔用树脂材料的总称。

2. 粘结(adhesion, bonding):粘结是指两种不同质的物体接近并紧密结合在一起。

此时,二者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称为粘结力(adhesive force)。

一般情况下,用于粘结目的的物质称为粘结剂(adhesive),被粘结的物质称为被着体或被粘体(adherend)。

将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分开则需要一定的力量,这个力称为粘结强度(adhesive, or bond strength),粘结力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当然,粘结体系的破坏是由整个体系最脆弱部位的破坏引起的,因此,粘结强度并不一定总是代表粘结界面的结合力的大小。

3. 口腔粘结技术(dental bonding technique)利用界面处理方法和口腔粘结材料进行口腔牙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技术。

当牙体(牙釉质、牙本质或牙根质)表面经酸蚀处理后,可提高对粘结剂(粘合剂或复合树脂)固化后的粘结强度,并可通过粘结剂与其他口腔修复材料的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粘结完成修复治疗,同时还可结合通过一些辅助措施例如:各种固位钉、金属附件、支架、咬合垫、橡皮圈弹性牵引等,以达到对口腔牙颌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粘接学第一章:基本概念1. 粘结性树脂材料(adhesive resin):牙科冠、桥等粘着却使用水门汀类材料达一个多世纪。

此间,虽然有多种体系的粘结材料被试用于口腔领域,但没有一种材料能够经受口腔环境的考验。

作牙科粘结材料使用最早的是二十多年前出现的用于正畸粘结用的直接粘结系统(DBS) 和儿童牙病防治应用的窝沟封闭剂一类的材料。

但从这两类材料的用途看,它们都是作暂时粘结使用的,因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粘结材料。

用于临床上的真正粘结剂,大约是十几年前成功开发粘结性单体后才出现的。

粘结性树脂材料是在树脂单体中加入功能性粘结单体而构成的,是对牙齿、合金等有牢固粘结作用的口腔用树脂材料的总称。

2. 粘结(adhesion, bonding):粘结是指两种不同质的物体接近并紧密结合在一起。

此时,二者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称为粘结力(adhesive force)。

一般情况下,用于粘结目的的物质称为粘结剂(adhesive),被粘结的物质称为被着体或被粘体(adherend)。

将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分开则需要一定的力量,这个力称为粘结强度(adhesive, or bond strength),粘结力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当然,粘结体系的破坏是由整个体系最脆弱部位的破坏引起的,因此,粘结强度并不一定总是代表粘结界面的结合力的大小。

3. 口腔粘结技术(dental bonding technique)利用界面处理方法和口腔粘结材料进行口腔牙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技术。

当牙体(牙釉质、牙本质或牙根质)表面经酸蚀处理后,可提高对粘结剂(粘合剂或复合树脂)固化后的粘结强度,并可通过粘结剂与其他口腔修复材料的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粘结完成修复治疗,同时还可结合通过一些辅助措施例如:各种固位钉、金属附件、支架、咬合垫、橡皮圈弹性牵引等,以达到对口腔牙颌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的目的。

口腔粘结技术已成为美容牙科的主要医疗技术。

第二章:粘结力形成的机理一化学结合作用(chemical bond):某些粘结剂具有活性基团,可与被粘物表面物质形成牢固的化学链,从而把它们强有力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有机高分子树脂加入无机填料以提高其性能,无机填料应先进行偶联剂的表面处理(一般采用有机硅烷如KH-570处理),使树脂与填料形成化学结合。

同样,也可在粘结剂中加入少量的偶联剂或在被粘物表面涂上一层偶联剂,粘结剂通过偶联剂在一定程度上与被粘物表面形成了化学结合。

二分子间结合(范德华力):粘结剂与被粘体分子间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形成的结合称为分子间结合,根据分子的电荷状态的不同可产生分散力,配向力和诱起力三种。

这种力本身也很强大,粘结剂在被粘体表面扩散开后,是引起二者相互结合的主要力量。

三氢键:一般而言水分子的氧原子侧为“-”,氢原子侧为“+”,相互之间可以形成引力。

氧原子以外的卤素类带强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团引入氢原子后形成稳定体系,这时体系内也可看作氢键结合。

例如:粘结剂中的氢原子和被粘物表面的氧化物之间可以形成结合,并可成为很强的粘结力。

四机械作用(mechanical ettect):这是一种最早的粘结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固体材料的表面,都不可能是绝对平滑无缺陷的。

当采用粘结时,由于粘结剂在固化前具有流动性,它能渗入被粘物体表面的微小凹穴和孔隙中。

当粘结剂固化后,它就“镶嵌”在孔隙之中,犹如无数微小的“销钉”(tag)。

在牙釉质或某些合金表面进行酸蚀处理,牙釉质表面不均等的脱钙(demineralization),合金表面不均等的腐蚀,扩大加深其表面孔隙的同时提高了表面的可湿性(wettabity),粘结剂渗入其孔隙,与其相互嵌合,从而获得一定的粘结力。

五吸附作用(absorption effect)这是当今较为普遍的理论。

认为粘结作用是粘结剂与粘结体分子在界面区上相互吸附而产生,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即粘结力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次价力和原子间的作用力-主价力共同产生的结果。

因此,任何物质的分子紧密地靠近时(间距小于5埃),分子间力便使接触的物体间相互吸附在一起。

六扩散作用(diffusion effect)当粘结剂与被粘物相容,溶解度参数相近,由于分子的热运动,高分子链链节的揉曲性(或屈挠性),粘结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分子间的链段运动,引起分子间的扩散作用,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交织”结合。

例如塑料表面涂氯仿而产生表面溶胀,粘结剂与塑料相互扩散,使相互介面消失,扩散而形成互相交织的高分子网络结构而粘结在一起。

七静电吸引作用(electronic attraction)一般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其界面会产生正负双电层,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可产生粘结力。

对于不同的粘结剂,不同的被粘材料以及不同的粘结工艺,上述各种作用对具体粘结强度而言,其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应用中应作具体分析。

第三章:粘结体系的形成粘结剂与被粘物粘结时,被着体表面通过预处理,然后将粘结剂覆盖在被着物表面并固化,通过分子或机械的结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粘结体一粘结面的前处理:冠、桥粘结体系涉及的被粘结体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科用合金、陶瓷、复合树脂等,为了充分发挥粘结材料的性能,不同的被粘体表面必须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二润湿(wetting):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等液体有呈球特性,而抵抗这种呈球性的作用,与固体物表面产生亲和力的现象称之为润湿。

润湿程度由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的接触角来表示,接触角越小,润湿越好。

用化学方法处理或采用表面张力小的粘结剂有利于润湿作用。

三粘结剂的结固:粘结剂因聚合反应而结固时,粘结界面内部如发生变形会导致粘结强度的显著下降。

由TBB(三丁基硼)催化引发聚合的粘结剂、聚合是从界面开始引起的,因此有利于粘结作用;而光固化型聚合是从照射面开始的,粘结材料与牙齿界面的聚合发生较迟一些。

四粘结体系的破坏方式:界面粘结力再高,如果粘结剂或被着体自身强度弱,那么也不可能获得高的粘结强度。

一般地讲,粘结体系破坏的方式有下述三种:1 界面破坏(interface failure),粘结力较低时出现的;2 凝集破坏(cohesive failure),是由粘结剂自身强度提高后,出现的二者皆有的混合破坏;3 被着体破坏(adherend failure),由被着体较弱的强度造成的。

五粘结强度的测定方法:根据外力加载方式的不同,破坏发生的部位会不一样,粘结强度值也不相同,因此,粘结强度的测试方式必须要与牙齿受力的实际情况相对应。

口腔常用的是用拉伸与压缩剪切试验来测定粘结强度,一般后者较前者测定的值相对较低,测定误差也要小一些。

通常这类试验根据口腔环境的实际情况要在37℃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在60℃和4℃的水浴中进行循环,然后测定其值。

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可将试件置于70℃的较高温水浴中浸泡或在-195℃液氮与40℃的温水中各放置1min,并连续交换20次后测定也可得到近似的结果。

第四章:粘结树脂材料一口腔用粘结材料性能要求:1 对牙釉质、牙本质和塑料、陶瓷或金属有高强度和持久的粘结力。

2 在常温下3~5min内固化,或在光照射下快速固化。

3 具有生物相容性,对人体和牙髓无毒性和刺激性,具有一定的防龋能力。

4 物理性能良好,有足够的强度,无体积收缩,与牙齿热膨胀系数近似,流变小,与牙齿耐磨损程度基本一致,不易折断,可承受咬合力,为非热、电导体。

5 化学稳定性好,吸水率低,在口腔环境内不溶解,不变色,抗老化性好。

6 操作简便,易塑形、刻形,色泽良好,可高度磨光,易修理,材料易得,价格便宜。

二粘合剂的种类1.化学固化釉质粘合剂:为双组份A和B液,A液成份为高分子树脂基质、稀释剂(交联剂)、促进剂和阻聚剂;B液成份为高分子树脂基质、稀释剂(交联剂)引发剂和增塑剂等。

有些粘合剂中还加入微量的偶联剂和少量的超微填料。

使用时A加B混合即可使用,3~5 min固化。

该粘合剂作为釉质粘结面的底胶,也可作为窝沟封闭剂(防龋涂料)或牙颈部脱敏,加入颜料还可作为遮色剂应用。

2.可见光固化釉质粘合剂:单组份,其主要成份为高分子树脂基质、稀释剂(交联剂)、引发剂、阻聚剂和偶联剂(有些产品)以及少量的超微填料(有些产品),经光照固化,作为釉质粘结面底胶,也可作为防龋涂料或牙颈过敏的脱敏涂料,加入颜料可作为遮色剂。

3.可见光固化多功能亲水性粘合剂:单组份,被称为“第五代粘合剂”,可用于牙本质或牙釉质底胶、窝沟或边缘封闭剂或牙本质过敏的脱敏剂。

美国J.P公司产品Bond-1的主要成份,是活性镁盐胺基酸(MTG-GMA)和亲水性氢氧单体粘结剂(PMGDM),溶剂为丙酮。

牙本质粘结面酸蚀后,经水冲洗,表面吹去水份但仍为潮湿(不要吹干),此时将粘合剂涂于牙本质潮湿表面,可沿牙本质小管渗入15~30μm然后用气枪吹干牙体表面,溶剂(丙酮)挥发可带走小管内水份,粘合剂在小管内并与牙本质胶原形成强力结合,为牙齿与复合树脂提供完整而强有力的粘结表面,同时阻断牙本质小管与外界通路,起到脱敏和封闭窝沟、边缘裂隙的作用。

4.遮色剂:在粘合剂中加入颜料和少量填料 ( 或偶联剂 ) 即可成为遮色剂(opquer),其目的是为了遮盖金属色或变色牙色,但由于遮色要有一定厚度 (约0.1mm左右),由于其基质树脂和稀释剂多填料少,机械强度也较低,因此采用遮色剂后需再复盖复合树脂,为此影响复合树脂与牙体的粘结强度,据测试,可降低其粘结强度约1/3左右。

现在已生产出遮色的复合树脂取代一般的遮色剂,或将遮色剂调入复合树脂中应用,但由于颜料色深可影响光的照射,使用时,一是材料复盖要薄而均匀;二是延长光照时间。

遮色树脂表面一般无光泽,因而要再在表面复盖色泽良好的复合树脂。

三功能性粘结单体功能性粘结性单体现在以丙烯酸类的 4-META(4-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偏苯三酸酐)和磷酸系的MDP(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为主要代表,前者如Superbond C B后者如Panavia EX, 而Panavia 21等则含有这两类功能性单体。

4-META在无水状态下呈中性化合物,易与水分子发生反应而生成含双键的酸性4-MET(甲基丙烯酰偏苯三酸单酯)单体。

双键可以与釉质的羟基磷灰石或合金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形成化学作用,从而增强粘结强度。

另外,4-META单体分子内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部分基团,与牙本质粘结时易于渗透,结固后有利于牙本质与树脂的粘结。

MDP的末端含有磷酸基,也是酸性单体。

因此,与4-META一样,可以与牙釉质,以及易形成金属氧化物的牙科合金即非贵金属合金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化学作用。

四粘结性树脂材料的种类1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聚丙烯酸酯类,芳香族和脂肪族多甲基丙烯酸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磷酸酯类,聚氨酯类和氰基丙烯酸酯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