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基本烈度 抗震措施

抗震设防基本烈度抗震措施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与抗震措施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
一、抗震设防基本烈度抗震设防基本烈度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区,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抗震设防基本烈度由国家地震局制定,并定期进行修订。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必须根据抗震设防基本烈度进行相应的抗震计算和设计。
例如,对于基本烈度为7度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相应的抗震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在遭遇地震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抗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1.结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等。
例如,在地震高发区,可以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
2.构造措施:包括加强构件之间的连接、设置抗震缝、增加防震缝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坏。
3.设备措施:包括安装抗震设备、管道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内部设备造成的损坏。
4.隔震措施:包括设置隔震支座、阻尼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震动和损坏。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例如,对于基本烈度为8度的地区,除了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和设计外,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措施,如加强结构的连接和稳定性、设置防震缝等。
总结:建筑物抗震设防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必须根据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和抗震措施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设计。
只有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坏,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地震风险,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而努力。
抗震设防烈度表

抗震设防烈度表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其次组、第三组”。
河北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O.20g:
第一组:廊坊(2个市辖区)唐山(5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4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源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下花园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石家庄(6个市辖区),保定(3个市辖区),张家口(4个市辖区),沧州(2个市辖区),
衡水邢台(2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源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其次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品,元氏,南
皮,吴桥,景县,东光
其次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
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清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关于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破坏。
在地震来临之际,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地震等级的计算1. 地震等级的概念地震等级是指地震的强度,常用烈度表示。
烈度是根据地震对人、建筑物和地壳的影响进行的评价,通常采用罗氏烈度标准。
2. 地震等级的计算方法地震等级的计算是通过地震记录的地震波的振幅与地震距离的关系,来确定地震的强度。
目前,地震等级的计算常采用矩震级或震级两种方法。
3. 地震等级的参考标准地震等级的参考标准主要有世界地震等级有ISO、GB、USGS等标准,这些标准都对地震等级的计算方法有详细的规定。
二、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1. 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受破坏的程度,这是由建筑物所承受地震力与建筑物自身抗震能力之间的关系确定的。
2. 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方法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值法、响应谱法和有限元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侧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
3. 抗震设防烈度的参考标准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参考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GBxxx《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国际上的一些相关标准,如美国的ASCE、欧洲的EUROCODE等。
三、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1. 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通联,地震等级的高低将影响到建筑物所承受的地震力,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2. 如何根据地震等级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地震等级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性质、材料、结构形式以及地震烈度等因素,再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综合评估。
3. 工程实践中的地震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计算和确定,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足够强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防烈度名词解释

抗震设防烈度名词解释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地震能量传递到建筑物时,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力,使其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抗震设防烈度是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为指标进行评定的,主要用于指导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地震烈度分为12度,从1度到12度依次增大,分别表示轻微
震感、明显震感、强烈震感、破坏性震感等不同程度的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在地震烈度基础上进行设定的,目前主要有两种设定方式:烈度-台站间距法和烈度-震害率法。
烈度-台站间距法是根据地震波在不同台站的振动情况,确定
不同地段的抗震设防烈度。
该方法通过测量不同地点的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不同烈度等级下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并据此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波分布均匀的地区。
烈度-震害率法是通过调查历史地震的震害情况,分析不同烈
度下建筑物的倒塌率、破坏率等指标,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该方法需要考虑地震波的地理分布、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质量等因素,根据统计学原理分析建筑物的倒塌率和破坏率,以确定合理的抗震设防烈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震活动不频繁、地震影响不均匀的地区。
抗震设防烈度的设定对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至关重要。
适当的抗震设防烈度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破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科学合理地设定抗震设防
烈度,对于地震频繁、地震灾害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来说尤为重要。
同时,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符合相关的建筑抗震规范,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其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地震震级之间的区别联系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地震震级之间的区别联系一、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
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级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级是7.9。
注意到,可能对于某次地震,不同媒体的报道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震级标准。
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发明过不同的震级标准,比如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等等。
比如说,有些国内官方媒体采用的就是面波震级,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面波震级8.0。
目前大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应用较广泛的是矩震级。
震级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严谨一点,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
某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唯一的。
绝大多数地震是由断层引起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引发地震的断层的大小、断层两边相对运动的距离、断层处的岩石强度。
断层的面积乘以断层移动的距离再乘以岩石的剪切模量,得到的就是Seismic Moment,也就是所谓的地震矩。
这个地震矩的数值,直接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而矩震级就是对地震矩的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中地震矩M0的单位为牛乘以米。
注意到,地震矩和矩震级之间是三分之二log的关系。
换言之,震级大一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10的1.5次方倍,也就是31.6倍;震级大两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1000倍。
简单说,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的31.6倍,6级的1000倍,5级的31623倍,4级的1000000倍。
二、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
比如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的烈度为11度,天津的烈度为8度,北京为6度,石家庄为5度。
通常情况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
这也很好理解,越靠近震中受影响越大,越远离震中受影响越小。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靶子,震中就是靶心10环,外边一点9环,再靠外8环。
中国抗震设防烈度表

中国抗震设防烈度表
中国的抗震设防烈度表通常由国家地震局发布,用于规定建筑物、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标准。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中国抗震设防烈度表。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信息可能不是最新的,具体的标准应当以最新的国家标准或地方规定为准。
中国的地震烈度分为I至X二十度,分别表示从轻微震感到极强震感。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抗震设防烈度表:
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烈度表,具体的设防标准可能还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用途等多个方面。
具体的建筑物设计和设防应当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或地方规定。
抗震设防烈度几度划分依据

抗震设防烈度几度划分依据
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地震对建筑物和结构物的破坏程度划分的。
常用的划分依据是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中的地震烈度分级标准。
根据该标准,抗
震设防烈度划分依据如下:
1. 地震烈度I度:无明显破坏,主要是人们能感觉到颤动,但
建筑物和结构物基本完好。
2. 地震烈度II度:一些轻微破坏,如墙面开裂、瓷砖脱落等。
结构物完好度不受影响。
3. 地震烈度III度:一些中等程度的破坏,如墙体倒塌、柱子
受损等。
结构物可能受到影响,但整体结构仍能保持稳定。
4. 地震烈度IV度:一些严重破坏,如整体墙体倒塌、柱子断
裂等。
部分结构物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5. 地震烈度V度:大量结构物发生严重破坏,如部分墙体坍塌、结构物倒塌等。
绝大多数建筑物和结构物存在安全隐患。
6. 地震烈度VI度:几乎所有建筑物和结构物都发生严重破坏,大部分倒塌。
生命安全极度受到威胁。
这些划分依据主要是以结构破坏和建筑物受损程度为基础的,可以帮助进行抗震设防和抗震设计。
抗震等级对照表

抗震等级对照表
抗震等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等级,用于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以下是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的抗震等级与其对照表:
1.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 6度:特大震区
- 5度:大震区
- 4度:中震区
- 3度:小震区
2.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因子对照关系:
- 6度:1.35
- 5度:1.20
- 4度:1.05
- 3度:0.80
3.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与建筑的抗震等级对照关系:
- 6度:一类抗震设防建筑
- 5度:一类抗震设防建筑
- 4度:二类抗震设防建筑
- 3度:三类抗震设防建筑
需要注意的是,抗震等级还与建筑的使用性质、结构形式、建筑高度等因素有关,具体的抗震设防要求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人死亡。中印共死亡约4000人。
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 斯堪察加半岛。
印度尼西亚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 印度尼西亚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 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 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唐山抗 震纪念 馆前人 山人海
唐山市 民在抗震 纪念墙前 悼念唐山 地震死难 同胞
一男士在 唐山市南湖 公园地震纪 念墙悬挂花 篮祭奠亲人
唐山市民 在抗震纪念 墙前悼念死 难同胞。 情不自禁仰 天痛哭
伤亡人数最多的大地震,是明朝嘉靖年间1556年2月2日 (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渭南一带和山西蒲州的大 地震,死亡85万多人!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最著名的大地震 】
云南通海地震:1970.01.05,7.7级 四川炉霍地震:1973.02.06,7.9 级 云南昭通地震:1974.05.11,7.1 级 辽宁海城地震:1975.02.04,7.3 级 云南龙陵地震:1976.05.29,7.3级 云南龙陵地震:1976.05.29,7.4级
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级,发生 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 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 30万人失踪或死亡。
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9.0级。此次地震引 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震中距:某地与震中的距离。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 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 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 和破坏越小。
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等级称为震级,它是由地震释放 出的能量大小决定的。震级越大,放出能量越大,影响 越大。
重要通知 下周发综合练习题。请相互转告。
16周做综合练习题。 17周交综合练习题。
第九章 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不可怕!
1、地震的概念
定义: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
代又称为地动。
张衡地动仪
性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
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微震:小于2级的地震。几乎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2~4级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 强震或大地震:7~8级的地震。 特大地震:超过8级的地震。
资料:【二十世纪以来的8.5级以上特大地震】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发生在智利 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 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先后发生震动225次。 其中,大于7级的就有10次;大于8级的有3次。
震后第10天, 马家沟矿采出了 第一车抗震煤
震后第15天, 赵各庄矿被困井 下的5名矿工成 功获救
唐山大地 震后第一个 向中央报信 的矿工李玉 林和伤员们
在新市区百货 商场抢险救灾的 某部八连战士, 使用牙缸和用木 棍、粗铁丝自制 的筷子和叉子吃碑广场 上沉思
青海玉树地震:2010.04.14,7.1级 (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
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河北唐山地震24万余条生命)
唐山地 震后,房 屋几乎全 部坍塌
开滦唐山 煤矿一号井 震后
塘沽新河 造船厂船体 车间墙倒顶 塌
被震毁的 唐山市胜利 桥
(相差1小时37分) 河北唐山地震:1976.07.28,7.8级 四川松潘地震:1976.08.16,7.2级
四川松潘地震:1976.08.23,7.2级 四川汶川地震:2008.05.12,8.0级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
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 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2、有关术语
震源: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 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震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 早的部位。
海啸: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 浪,称为海啸。
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 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 地震位置不远。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 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级。2000余座 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
唐山大地 震时的地缝
抢险救灾 迅速扒人
唐山大地 震后被震弯 的铁路
唐山开滦煤 矿医院新建 7层大楼震 后破坏情况。 大部分塌平, 残存一角仍 然直立
唐山市文 化路青年宫, 为砖混结构 的二层楼房, 除四根门柱 外,全部坍 塌
唐山市河北 省矿业学院图 书馆,西头倒 毁,东头框架 幸存
智利大地震(2010年2月27日):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 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又连续发生多次 6.0级以上的余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
多个国家。地震已经造成至少795人死亡。
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 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 人死亡。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此 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9.1级,发生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 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 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