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14章 冲击波疗法

合集下载

冲击波

冲击波
4
手太阴肺经病证:缺盆中痛;肩背痛 ,或肩背寒; 手阳明大肠经病证:肩臂前侧疼痛; 拇、食指疼痛、活动障碍。 足阳明胃经病证:头痛、颈肿、咽喉 肿痛、齿痛,或膝腹肿痛,胸乳部、 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肢活动 受限。 足太阴脾经病证:胃脘痛、腹胀善噫。舌本痛,心下急痛、 足大趾不用。 手少阴心经病证:心胸烦闷疼痛、胁痛、挠臂内侧后缘痛厥。 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咽痛;肩似拔、挠似折。颈项肩挠肘臂 5 外后廉痛。
16
17
18
案例四 混合型颈椎病、腰椎退变
1.顾XX,男,80岁。
2.主诉:头晕伴右上肢疼痛及双下肢乏力近3年。 3.病史:患者于近3年出现头晕不适,伴右颈肩及右上肢疼 痛,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上午10-12时,下午4-6时 症状明显),有脚踩棉花感,行颈椎CT (图1)示颈椎 退行性变,C3/4、C4/5、C5/6椎间盘膨出;腰椎MRI ( 图2)示腰椎退行性变,L1-2、L4-5、L5-S1椎间盘向后 膨出,曾行理疗及牵引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后自 2015.4.1至8.11共行15次冲击波治疗,3次后右上肢放射 痛消失,4-5次后步行不稳症状明显改善,目前头晕消失 ,下肢乏力症状改善,步态稳定性提高。 4.查体:颈椎、腰椎活动未见明显受限。颈椎4-6棘突压痛 (+),压顶试验(-),双侧臂丛牵拉试验(-),腰椎 压痛(-),双侧坐骨神经出口(+),双侧直腿抬高试 验及加强试验(-)。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4 级,双下肢肌力5级-。四肢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5.治疗:冲击波治疗:参数:压力2.4-3.6Pa,频率15-18Hz ;选取膀胱经、脾经及腹部任脉穴;每次冲击10000次左 19 右,共计4个疗程(16次/每周1次):

冲击波治疗ppt课件

冲击波治疗ppt课件

相对禁忌症
RELATIVE CONTRAINDICATIONS
• 抗凝血剂使用者,特别是苯丙香豆素(维生素K拮抗剂)
use of anticoagulants, especially marcumar (vitamin k antagonist)
• 有多发性神经病的糖尿病
polyneuropathy in case of diabetes mellitus
5–8
1.8 – 4.0 1500 – 3000 12 – 15 1.8 – 3.0 2000 – 3000 15 – 21
R15 D20-S
Treatment interval: 5 - 7 days 治疗间隔: 5 - 7天
activation of lymphatic system
• 大面积治疗
trea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nt of large areas possible
• 作用于神经系统(门控制、疼痛记忆)
effects on the nervous system (gate control, pain memory?)
经典适应症
new: combined therapy, trigger points
治疗方法
PROTOCOL
治疗间隔:5-7天
interval
5 – 7days
治疗次数:3-5次
sessions 3 – 5
最晚在第5次治疗后进入休息期
break latest after 5th session
钙化肌腱炎/肩痛
Calcific tendonitis / Shoulder pain 钙化性肌腱炎/肩痛
Sessions 治疗次 Energy 能级 Pulses/ session 每 Freq 频率

冲击波(治疗与应用)

冲击波(治疗与应用)

冲击波治疗原理
二:成骨效应
直接作用
冲 击
间接作用
应力作用

空化效应
骨膜发生血肿
造成部分细胞坏死 诱发成骨细胞移行
成骨细胞促进作用
▪ 成骨效应:在冲击 波的直接或间接刺 激下,生长因子生 成增多,继而促进 血管、骨骼、胶原 蛋白新生等组织再 生。
新生骨
冲击波治疗原理
三:镇痛效应 1.(主要)激活产生p物质,
压力相 挤压作用 应力作用 直接作用
张力相


拉伸作用
波 空化效应
间接作用
空化效应
空化效应:冲击波在介 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一系 列的空化泡,这些空化 泡在过程中生长,震荡, 溃破,释放出大量能量。
该效应可使受冲击部位 的组织微循环加速从而 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 起到治疗作用(气刀效 果)
应力作用
改变细胞 膜通透性
抑制 去极化作用
镇痛作用
加强细胞

内外离子骨骼肌肉疾病的影响 (1)诱导骨生长、促进骨愈合 (2)刺激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骨结构的改良与重建 (4)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
冲击波临床应用
二: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1)可减少治疗组的骨量丢失,诱导新骨
肩肌腱炎
触 发 点
腰背痛
跟腱痛
足 底 筋 膜 炎
网球肘
几个需要注意的并发症
内脏损伤 肺组织是人体中对冲击波治疗高度敏感的部
位,所以应尽量减少胸部疾患的应用,如 第一肋、锁骨、胸骨骨折的治疗。
几个需要注意的并发症
冲击波治疗机主要由冲击波源、耦合装置、 治疗床、控制台和定位系统组成
概述:起源与发展
二战时,人们首次发现冲击波对人体的作 用。

冲击波治疗仪的功能主治

冲击波治疗仪的功能主治

冲击波治疗仪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冲击波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是一种物理疗法设备,通过使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多种疾病和疼痛。

冲击波是一种高能量声波,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用于医学领域的治疗。

冲击波治疗仪通过向病患体内传递冲击波来刺激组织,从而促进康复和治疗。

2. 冲击波治疗仪的功能冲击波治疗仪具有多种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疼痛缓解:冲击波治疗仪对痛点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肌肉骨骼疼痛、神经性疼痛、慢性疼痛等。

•肌肉康复:冲击波治疗仪能够刺激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肌肉康复过程。

它可以帮助恢复运动损伤、肌肉拉伤等肌肉组织损伤问题。

•关节炎治疗:冲击波治疗仪对于关节炎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减轻关节炎症状,并提高关节功能。

•骨折康复:冲击波治疗仪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过程,加速骨骼康复,减少康复时间。

•纤维化治疗:冲击波治疗仪对于纤维化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促进病变区域的修复和再生。

•其他功能:冲击波治疗仪还可以用于治疗腱鞘炎、跟腱炎、肩袖损伤、跟骨骨刺等问题。

3. 冲击波治疗的优势冲击波治疗仪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非侵入性: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不需要手术或注射药物,减少了治疗的风险和副作用。

•无痛治疗:冲击波治疗过程中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或疼痛感。

•高效性:冲击波治疗仪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

•安全性:冲击波治疗是非常安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低成本: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冲击波治疗的成本较低,适用于大众化使用。

4. 冲击波治疗的注意事项虽然冲击波治疗仪具有很多优势和功能,但是在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专业操作:冲击波治疗仪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确保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性。

•医生评估:在进行冲击波治疗前,病患需要接受医生的评估,明确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禁忌症:某些患者不适合进行冲击波治疗,包括怀孕妇女、出血倾向性患者、患有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等。

医学影像技术《第十四章 冲击波疗法》

医学影像技术《第十四章 冲击波疗法》

第十四章冲击波疗法【教学目标】1掌握冲击波疗法的概念及分类、治疗作用、治疗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考前须知。

2熟悉体外冲击波产生的原理及常用设备。

3了解体外冲击波疗法的作用机制和理论根底。

【教学内容】一、概述冲击波是一种利用电能产生脉冲磁场与液体之间的物理作用而产生的机械脉冲压力波,具有声学、光学和力学等物理性质。

冲击波疗法是指利用高能量冲击波进行治疗的物理治疗方法,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的作用。

体外冲击波疗法〔etracorporeal shoc wave therapy, ESWT〕是利用液电能量转换及传递原理产生的冲击波进行治疗,具有裂解硬化骨、松解粘连、刺激微血管再生、促进骨生成等作用。

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分为4种类型:液电式、电磁波式、压电式和气压弹道式。

体外冲击波产生原理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的机械波,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组织深部。

体外冲击波的物理机制1.机械效应2.空化作用3.声学效应4.光学效应5.热效应二、治疗原理与治疗作用〔一〕治疗原理1、物理效应材料破坏机制成骨效应镇痛效应代谢激活效应治疗原理与治疗作用2、生物效应空化作用的生物效应应力作用的生物效应压电作用的生物效应时间依赖性和累积效应〔二〕治疗作用1、对骨组织的生物学作用2、对肌腱组织的生物学作用3、对相关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三、治疗技术〔一〕设备1液电式冲击波源2压电式冲击波源3电磁式冲击波源4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源〔二〕治疗方法麻醉、止痛与体位定位方法能量选择治疗频次四、临床应用〔一〕适应证〔二〕禁忌证〔三〕考前须知小结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

体外冲击波是利用声波经由反射器反射后集中成高能量的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的物理机制包括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光学效应、声学效应和热效应。

体外冲击波主要是通过两种原理发挥其治疗作用:一是物理效应,二是生物效应。

体外冲击波的发生源分为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源、压电晶体冲击波源、电磁式冲击波源、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源。

冲击波治疗骨科应用ppt课件

冲击波治疗骨科应用ppt课件
冲击波治疗骨科应用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冲击波治疗原理 • 骨科疾病与冲击波治疗 • 冲击波治疗在骨科的应用案例 • 冲击波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 结论
01
引言
冲击波治疗简介
01
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 理疗法,通过产生高能量的冲击 波来刺激组织再生和修复。
02
冲击波治疗原理
冲击波的产生与传播
冲击波产生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产生冲击波 ,如气动、液动或电磁方式。
冲击波传播
冲击波在介质中传播,具有传播 速度快、能量衰减慢的特点。
冲击波的治疗机制
01
02
03
压差效应
冲击波在组织中产生压力 梯度,引起组织微循环改 善和代谢增强。
空化效应
冲击波在组织中产生微小 气泡,引起组织损伤修复 和新生血管形成。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冲击波治疗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持续研究和创新
鼓励临床医生继续研究和探索冲击波 治疗在骨科的应用,不断创新和完善 治疗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探讨冲击波治疗的机制,优化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 性,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06
结论
冲击波治疗在骨科的应用价值
01
02
03
04
非侵入性
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 治疗方法,避免了手术带来的
创伤和风险。
高效缓解疼痛
冲击波能快速缓解骨关节炎、 网球肘等骨科疾病带来的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2
冲击波治疗最初应用于结石破碎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 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骨科、康 复科等领域。

冲击波原理及使用说明

冲击波原理及使用说明

冲击波疗法冲击波(Shock Wave)是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

冲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

它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1]。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的机械波,它的特性在于能在极短的时间(约10 ns)内达到500 bar(1 bar=105 Pa)的高峰压,周期短(10μs)、频谱广(16Hz~2×108Hz)[2]。

自从1979年德国Dorni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Dornier HMI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1980年2月7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冲击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肿瘤,并在体外实验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此外,目前西欧各国已经将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应用于10余种骨科疾病,ESWT已经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

近年来,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

一、冲击波的物理基础冲击波的压力波形包括一个在冲击波前沿迅速升压随后逐渐衰减的压力相(正相),和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张力相(负相)。

通过对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可以引出以下几个临床上常用的概念和治疗参数[1,3]:(1)焦点、焦斑和焦区:焦点是指散射的冲击波经聚焦后产生的最高压力点,焦斑是指冲击波焦点处的横截面,焦区是指冲击波的正相压力≥50%峰值压力的区域;(2)压力场;(3)冲击波能量;(4)能流密度:表示垂直于冲击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内通过的冲击波能量,一般用mJ/mm2表示;(5)有效焦区能量:是指流经焦点处垂直于z轴的圆面积内的能量,即作用平面。

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疗法
6
(二)定位方法及要求 • 常见体外冲击波的定位有:
– 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 – X线定位 – B超定位
7
颈部疾病

颈部筋膜炎 • 斜方肌筋膜炎

肩部疾病 •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 肩峰下滑囊炎 •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 肩部周围炎
肘部疾病
• 网球肘 • 高尔夫球肘
腕部疾病 •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 手指狭窄性腱鞘炎 • 尺侧腕屈肌损伤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 推荐使用3个疗程,1500~2000次冲击/期,每 期冲击2 000次左右,压力1.0~2.5bar,频率
4· 6Hz
•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以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肱 骨外上髁炎的效果颇佳,远期效果满意,而且并 发症轻微。
27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跟痛症(跖筋膜炎) • 宜用低到中等能量治疗足底筋膜炎。 • 应逐渐提高能量到所需水平,每次冲击 2000次左右,压力1.2~3.5bar,频率 6~8Hz,每次治疗间隔5~7d,3~6次为 一周期
• 骨折不愈合或愈合延迟 • 褥疮 • ED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常见病使用剂量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 • • 治疗疼痛时只需低能量即可; 当粉碎钙沉积物时,则需中级能量; 应逐渐提高能量到所需水平。每期冲击2 000次左右,压力2~3.5bar,需治疗1~5期, 平均为2期.
26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 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未治疗、未治愈或不能 治愈的出血性疾病不宜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因为可能 引起局部组织出血。
34
第四节 临床应用
– – – – – 使用抗免疫药剂患者 各类局部肿瘤患者 血栓形成患者 骨质未成熟患者 孕妇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冲击 波疗法
1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 定义 二、 物理特性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一、 设备 二、 治疗方法 三、 治疗技术 第四节 临床应用
第二节 冲击波治疗原理及 治疗作用 一、 物理效应 二、 生物效应 三、 治疗作用
3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体外冲击波疗法是利用液电能量转换及传递 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 扭拉力,产生裂解硬化骨、松解粘连、刺激微血 管再生、促进骨生成等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4
第一节 概 述
分类 根据冲击波波源产生的不同形式,现阶段骨肌系 统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分为4种: 液电式 电磁波式 压电式 气压弹道式(放射式)
5
第一节 概 述
二、物理特性 (一)体外冲击波产生原理

利用高压电、大电容,在水中电极进行瞬间放电而产生冲 击波,在半椭圆形反射体的第一焦点处向四周扩散,被平 滑的反射体聚焦于第2焦点处即人体内的骨肌组织,利用冲 击波在不同物质中传递时的声阻抗差产生强大的能量即可 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导致微血管新生,达到成骨组织 再生以及修复的功能。

实验证明体外冲击波作用于肌腱组织中的腱 细胞后,类似于活体中腱细胞受力情况;

利用体外冲击波最大限度诱导和激发肌腱组 织和细胞的内在愈合能力,而抑制外在愈合, 以减轻粘连,成为临床治疗肌腱末端病的一 大新兴发展方向;
还有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可以使受作用的组 织内新生血管形成。
14

第二节 冲击波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25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及股骨头缺血 两种方法:
一种是足量1次,一般冲击4 000~6 000次; 一种适量多次,每次治疗1 000~2 000次,治疗 3次以上,每次治疗间隔3 ~ 5d。

26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一)骨组织疾病 1.骨折延迟愈合 2.骨不连 (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 1.钙化性肌腱炎 2.肱骨外上髁炎 3.跟痛症
19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常见病使用剂量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治疗疼痛时只需低能量即可; 当粉碎钙沉积物时,则需中级能量; 应逐渐提高能量到所需水平。每期冲击2 000次左右,能流密度在0.08~0.14mJ/mm2, 依据每期的正向能流密度不同,需治疗1~ 5期,平均为2期,累计1300mJ/mm2。
17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二)定位方法及要求

常见体外冲击波的定位有:
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 X线定位 B超定位

18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三)能量选择 恰当的能量选择是ESWT是否能够取得满意 疗效的关键点,能量过低起不到治疗作用, 能量过高会产生副损伤,因此,在治疗骨 肌系统疾病时,寻找既具有显著疗效、又 无明显副作用的能流密度,就显的十分重 要。
跟痛症(跖筋膜炎)

宜用低到中等能量治疗足底筋膜炎。 应逐渐提高能量到所需水平,能流密度 在0.08~0.14mJ/mm2。累积的正向能流 密度应达到1300mJ/mm2。
22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及假关节



治疗时,应从能级启始,随后逐渐增加至所需的治疗能级 每1cm的裂隙长度需要:500~800次的高能体外冲击波治 疗,一般每次治疗需要冲击6 000~10 000次,能流密度在 0.14~0.28mJ/mm2。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时使用X线进行影像跟踪,保证聚焦 准确。治疗后6周到4个月时,观察疗效。研究证实,使用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时,骨折愈合率达 62%~83%。
27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二、相对适应证


肩峰下滑囊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肱骨内上髁炎 弹晌髋 胫骨结节骨骺骨软骨炎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8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三、禁忌证
(一)整体因素

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患者,年老体弱,全 身情况很差,或有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肺、肝、肾等 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 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避免造成心脏起搏器工作异 常;
三、治疗作用 (一)对骨组织的生物学作用

体外冲击波能够增加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表达,加强诱导成骨作用,促进骨痂
形成,加速骨折愈合

促进骨不连处的骨膜下发生血肿,从而刺激骨痂
生长,促进钙盐沉积,同时也可击碎骨不连处的
坚硬的骨端钙化,促进新骨形成
13
第二节 冲击波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二)对肌腱组织的生物学效应
16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二、治疗方法 (一)麻醉、止痛与体位 在体外冲击波治疗中恰当地用药,使病员 保持安静、无痛苦状态,是提高治疗效果 不容忽视的环节

对于主诉疼痛者,应该给予充分止痛。轻 者可用镇静、安定药或一般性止痛剂,重 者用哌替啶50~100mg或行硬膜外麻醉、臂 丛麻醉及全麻
20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推荐使用3个疗程,1500~2000次冲击/期,能流 密度在0.08~0.12mJ/mm2。累加的正向能流密度
应达到1300mJ/mm2。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以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肱 骨外上髁炎的效果颇佳,远期效果满意,而且并 发症轻微。
21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10
第二节 冲击波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一、物理效应
材料破坏机制 成骨效应
镇痛效应
代谢激活效应
11
第二节 冲击波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二、生物效应 空化作用的生物效应 应力作用的生物效应 压电作用的生物效应 时间依赖性和累积效应 代谢激活效应 损伤效应
12
第二节 冲击波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31
第四节 临床应用
四、注意事项


治疗前 治疗过程中 术后康复指导
32
33
6
第一节 概 述
利用电磁线圈,在电能的作用下,发生强大的电 磁场,通过逆感应作用在绝缘膜处产生排斥性磁 场,电磁能量遇到绝缘膜后折射到水囊中产生平 面冲击波,再由凹透声镜将冲击波聚焦并导入需 要治疗的局部区域。
7
第一节 概 述


利用数以百计的压电晶体,排列在一个凹形面上, 在电能的作用下,全体压电晶体共同振动,一起 发出冲击波,经椭球体的收集,全部能量聚集于 焦点处。 利用压缩气体产生能量驱动手柄内子弹体,使子 弹体脉冲式冲击治疗区域。


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未治疗、未治愈或不能 治愈的出血性疾病不宜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因为可能 引起局部组织出血。
29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使用抗免疫药剂患者 各类局部肿瘤患者 血栓形成患者 骨质未成熟患者 孕妇

30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二)局部因素
局部感染及皮肤破溃患者 肌腱及筋膜急性损伤 关节液渗漏的患者 冲击波焦点位于脑及脊髓组织者 冲击波焦点位于大血管及重要神经干走行者 冲击波焦点位于肺组织者 萎缩及感染性骨不连 大段缺损性骨不连,骨缺损大于1cm者
23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股骨头缺血性的治疗能量的选择

选择能流密度0.18~0.28 mJ/mm2。
24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四)治疗频次 肌筋膜炎及滑囊炎

每次治疗800~1500次;
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肱骨外上 髁炎,一般治疗2~3次,每次治疗间隔3~5d;足 底筋膜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治疗2~5次,每次 治疗间隔5d。
8
第一节 概 述
(二)体外冲击波的物理机制



机械效应 空化效应 声学效应 光学效应 热效应
9
第二节 冲击波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体外冲击波主要是通过两种原理发挥其 治疗作用:一是物理效应,二是生物效应。 但这两种效应均取决于冲击波的能级和能 流密度。 体外冲击波通常分为低、中、高3个能级: 低能量范围:0.06~o.11mJ/mm2; 中能量范围:0.12~0.24mJ/mm2; 高能量范围:0.25~0.39mJ/m间充质干细胞、成 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肿瘤细 胞的代谢产生影响而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骨 再生或抑制肿瘤生长。
15
第三节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一、设备 体外冲击波治疗机的核心部件是指冲击波 源和定位系统。冲击波源是冲击波治疗机的关 键技术,它决定着骨组织增殖分化效果和组织 的生物学反应。商品化冲击波治疗机的波源有 液电式、压电式、电磁式和气压弹道式4种。 冲击波治疗仪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体 外冲击波发生源;冲击波触发系统;冲击波与 人体的耦合介质;骨组织定位系统;计算机控 制操作系统;治疗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