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讲解含解析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讲解含解析

其次讲物质的分别和提纯【真题速递】1.(2024·全国Ⅰ卷)试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试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 试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渐渐变为浅红色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汲取溴化氢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D【解析】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当流下。

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汲取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汲取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别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2.(2024·天津)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学问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答案】A【解析】A错:用谷物酿造酒和醋的过程是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醋的主要成分);B对:后(司)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C对: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D对:屠呦呦利用萃取原理将青蒿中的有机物青蒿素提取出来。

3.(2024·天津)以下试验设计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 )【答案】D【解析】A项,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a2CO3,达不到除去Na2CO3的目的,错误;B项,蒸干AlCl3溶液,最终得到Al(OH)3而不能制备无水AlCl3,错误;C项,苯甲酸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大,重结晶提纯苯甲酸的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趁热过滤、③冷却结晶、④洗涤晶体,错误;D项,NaBr和NaI与氯水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Br-+ Cl2===2Cl-+ Br2和2I-+ Cl2===2Cl-+ I2,反应得到的溶液分别用CCl4萃取,溶液均分层,下层为紫红色的为I2的CCl4溶液,下层为橙红色的为Br2的CCl4溶液,故可鉴别,正确。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练习含答案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练习含答案

有机实验一.选择题1.下列残留物的洗涤方法错误的是( )A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甲醛:在盛有2mL 10%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0.5mL ,混合均匀,滴入待检液后煮沸B .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先加入苯,再加浓硫酸,最后滴入浓硝酸C .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和苯混合后共热D .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碘:加入CCl 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蒸馏 3.有关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苯环以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 .除苯环以外的其余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C .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D .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4.下列有关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诗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的诗句,此处用到的操作是过滤B .《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作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此处用到的操作是蒸馏C .《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其汁”,此处用到的操作是溶解D .《本草经集注》记载了鉴别硝石(KNO 3)和朴消(Na 2SO 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此处运用了物质升华的性质 5下列有关有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则可证明有乙烯产生B .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用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室制乙炔 则不能使用该装置C .检验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是否水解及水解的程度且只取一次水解液,可以先碱化水解 液,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最后加入碘溶液D .检验 3﹣氯丙炔中的氯原子,可以将其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后,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 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6.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有毒的荧光黄和塑化剂添加到面粉中制造“有毒馒头”,这些不法商贩受到了严厉打击。

荧光黄和塑化剂的合成路线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X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上B .Y 可命名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C .1 mol 荧光黄最多可与含3 mol NaOH 的溶液完全反应D .荧光黄中只含有两种官能团7.下列除杂方法(括号中为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可行的是( )A. 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B. 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烧碱,分液)C. 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D.乙烷中的乙烯(酸性高锰酸钾,分液)8.一种从含Br -废水中提取Br 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

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试题答案及解析1.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答案】C【解析】装置①是蒸馏装置,可用于分离互溶且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A错误;NH3或HCl难溶于水易溶于苯,导气管末端插入水中,不能防倒吸,可将苯换成CCl4,并将导气管插到CCl4,B错误; H2、CO2、Cl2、NH3都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装置③可用于收集它们,C正确;干燥氯化氢不能用碱石灰,D错误。

【考点】考察物质的分离,物质的收集与干燥等知识。

2.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A、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因为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滴加氯化钡溶液,都成生成白色沉淀,错误;B、氯水中的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氯化碳把碘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溶液显紫色;所以滴加氯水和四氯化碳,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碘离子,正确;C、黄色火焰可以覆盖K+的浅紫色火焰,故检验K+需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正确操作为: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钠离子、无钾离子,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H4+时,滴加稀NaOH溶液不会放出NH3,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

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答案】D【解析】A. 叙述Ⅰ正确,叙述Ⅱ正确,二者没有因果关系,不合题意;B. 叙述Ⅰ正确,叙述Ⅱ正确,二者没有因果关系,不合题意;C. 一般情况下,碳酸盐的正盐溶解度小于酸式盐,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是个例外,叙述Ⅰ正确,叙述Ⅱ错误,二者没有因果关系,不合题意;D.二氧化硅一般不和酸反应,却可以和氢氟酸反应,叙述Ⅰ正确,因为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二氧化硅,所以氢氟酸不能用玻璃瓶中,而应用塑料瓶,叙述Ⅱ正确,且有因果关系,合符题意。

2022高考化学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二十二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解析

2022高考化学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二十二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解析

专题二十二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新情境][2021某某某某中学期中]南宋X世南《游宦纪闻》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

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

古代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花露水等。

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2.[2020某某,2]古籍《天工开物》收录了井盐的生产过程。

其中“汲水而上。

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的描述,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为( )3.[2021某某某某期中]下列除杂方案不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A CO(g) CO2(g)NaOH溶液、浓H2SO4洗气B NH4Cl(aq) Fe3+(aq) NaOH溶液过滤C Cl2(g) HCl(g)饱和食盐水、浓H2SO4洗气D Na2CO3(s) NaHCO3(s) 加热4.[2021某某某某摸底测试改编]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用试剂方法A 甲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B 乙醇(水) 生石灰蒸馏C 乙醇(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分液D 乙酸乙酯(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分液5.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2+、Cl-和S O42−等杂质,提纯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步骤①,通入热空气可以将Fe2+氧化B.步骤②,滤渣的主要成分为Mg(OH)2和 Fe(OH)3C.步骤③,趁热过滤时若温度控制不当会使Na2CO3·H2O中混有Na2CO3·10H2O等杂质D.步骤④,在瓷坩埚中灼烧Na2CO3·H2O3+5SO2+4H2O I2+3H2SO4+2KHSO4(KIO3过量) ,利用下列装置回收I2和KHSO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丙丁2O3-247.[6分]某兴趣小组依据所学知识,在实验室制得了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现拟分离该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1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2022年新高考地区选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与练(人教版)

1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2022年新高考地区选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与练(人教版)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及装置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 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二、依据物理性质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三、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及装置知识整理1.如图(1),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过滤。

(1)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2)注意事项:①一贴、二低、三靠。

①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等。

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

如图(2),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蒸发结晶。

(1)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2)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或晶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①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如图(3),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蒸馏。

(1)适用范围: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①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①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4.如图(4),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萃取、分液。

(1)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①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2)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①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5.如图(5),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升华。

适用范围:对于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易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将其分离。

化学试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训练题

化学试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训练题

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训练题1 .(2017•全国卷I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 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 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 B ・升华 C.干馏D.萃取解析:选B 蒸馏指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升华是指 固态物质受热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遇冷凝华为固态物质;干馏是指煤等在隔绝空气 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萃取是指用萃取剂将一种物质从其溶液中提取 出来的过程;由题中所述操作及现象可知,该操作方法为升华。

2.(2016 •北京高考)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解析:选C 冷水浸泡中草药,使草药软化,便于熬制,不是过滤;加热煎制,主要是 使草药的成分析出,不是过滤;把药渣去除,保留液体,是过滤的操作;灌装保存,只是把 草药转移到容器中保存,不是过滤。

的是(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操作。

4 .(2018•全国卷I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3. 如图所示的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 从左至右,对应的混合物分离操作方法正确 A. C. 蒸馏、分液、蒸发、过滤 分液 蒸馏、过滤、蒸发、分液D. 蒸发、分液、蒸馏、 过滤解析:选A 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 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 蒸发皿用于蒸发操作; 蒸发、过滤、蒸B.解析:选D A是生成乙酸乙酯的操作,B是收集乙酸乙酯的操作,C是分离乙酸乙酯的操作。

D是蒸发操作,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未涉及。

解析:选B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FeCl3会和Fe反应生成FeCl2,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r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Br和NaBrO,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可以除去杂质Br2, 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要提纯KNO3,将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KNO3固体溶于水,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即可得较纯净的KNO3, 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滤液中含有过量的NaOH溶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后会有NaCl生成,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5周 第3天 物质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天天练(含解析)鲁科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5周 第3天 物质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天天练(含解析)鲁科版

第3天物质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概念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常用结晶与重结晶的方法。

(√)(2)除去乙醇中的水分,常用蒸馏法。

(√)(3)提纯含有碘的食盐,常用升华法。

(×)(4)化学中提纯胶体的方法叫渗析。

(√)(5)分离沙子与食盐可以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

(√)(6)过滤、分液是常见的分离方法。

(√)(7)进行蒸发结晶操作时,要将液体彻底蒸干得到晶体。

(×)(8)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可采用萃取的方法。

(√)1.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带铁夹、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滤纸。

只应用上述仪器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蒸发B.萃取C.过滤D.蒸馏解析:蒸发需要铁架台(带铁夹、铁圈)、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萃取需要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夹、铁圈)等;过滤需要漏斗、烧杯、铁架台、滤纸、玻璃棒等;蒸馏需要铁架台(带铁夹、铁圈)、酒精灯、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D项正确。

答案: D2. 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解析:A项,灼烧茶叶需用仪器有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等,A项正确;B项,溶解茶叶灰的过程中会用到烧杯、玻璃棒等仪器,容量瓶是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主要仪器,B项错误;C项,过滤需用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等,C项正确;D项,检验Fe3+可用KSCN溶液,仪器为胶头滴管和试管,D项正确。

答案: B3.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第2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课时跟踪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第2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课时跟踪练含解析

物质的分别和提纯1.(2024·福州模拟)传统医学治疗疟疾时将青蒿加水煮沸,但药效很差。

改用乙醇控温60 ℃提取青蒿素,药效显著提高。

屠哟哟用一种更相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达到了100%,这种相宜的物质是( )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A正确。

答案:A2.(2024·深圳调研)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试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试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试验。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A.试剂①为2B.操作②为结晶C.操作③为过滤D.试剂④为稀HNO3解析:依据题意,选择Ba(OH)2溶液除去SO2-4、NH+4和HCO-3,NH3·H2O用加热法除去,操作②为加热。

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OH-与CO2-3用硝酸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稀硝酸。

答案:B3.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SiO2中含Al2O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过滤除去B.NH4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单质I2,可用加热法将I2除去C.CO2中含有SO2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D.NaHCO3溶液中含有Na2SiO3杂质,可以通入足量的CO2,然后过滤除去解析:A项,SiO2和Al2O3都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SiO2中含Al2O3杂质不能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过滤除去,错误;B项,NH4Cl固体加热简洁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氢,二者遇冷会重新化合形成NH4Cl,因此不能用加热方法将NH4Cl固体中的I2除去,错误;C项,CO2、SO2都可以与饱和Na2C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含有的SO2杂质,错误;D项,NaHCO3溶液中含有Na2SiO3杂质,由于NaHCO3与CO2不能发生反应,而物质的酸性:碳酸>硅酸,可以通入足量的CO2,发生反应: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然后过滤除去H2SiO3,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专题归纳训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既有联系又有区不。

分离是将混合物的各组成成分分离开,获得纯洁的各组分;提纯仅是为从混合物中得到我们想要的物质,而将杂质去掉。

提纯一定要用到分离法。

分离或提纯时,假设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那么:〔1〕所选试剂一样只和杂质反应。

〔2〕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3〕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4〕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5〕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

同时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1〕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2〕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亦必须除尽。

〔3〕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正确方案。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1、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3、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1〕采纳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2〕采纳固体净化剂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此外,还应注意一些关联的提法,比如〝盐析后过滤〞,〝加热蒸发〞、〝萃取分液〞〝重常见的物质除杂【例1】用Na2CO3、BaCl2和HCl溶液作试剂,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2+和SO42-。

每种试剂不得重复两次,不得遗留任何其它离子。

〔1〕写出加入试剂的顺序。

〔2〕写出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上海考题〕【例2】如何样将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铁混合溶液分离?〔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及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答:〔1〕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2〕过滤。

〔3〕把Fe(OH)3沉淀洗涤后加入盐酸,到沉淀完全溶解得到FeCl3。

〔4〕取滤液,通入过量CO2〔或加入适量的盐酸〕,到Al(OH)3沉淀完全为止。

〔5〕再过滤,沉淀经洗涤后,再用盐酸溶解得到AlCl3溶液。

【例3】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多量FeSO4,少量Ag+、Hg2+和Na+,以及部分污泥。

试设计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以回收金属银和硫酸亚铁晶体,分不列出实验步骤,讲明每一个步骤的目的〔不必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一步对环境有污染。

〔湖北省竞赛题〕答:①过滤除去污泥。

②在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使Ag+、Hg2+还原为Ag和Hg。

③过滤,将Ag和Hg和过量铁粉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④将混有铁粉的Ag和Hg用稀硫酸处理,使铁溶解。

⑤过滤分离出银和汞。

⑥加热Ag和Hg的混合物,这时汞变成汞蒸气挥发而得到银。

但汞蒸气会污染环境,应连接冷凝装置。

⑦将第③和第⑤步的滤液合并,蒸发浓缩,冷却,使硫酸亚铁结晶析出。

⑧过滤,得硫酸亚铁晶体,Na+留在母液中。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专项训练题1.以下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混有乙酸、乙醇杂质的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除杂B.用加入浓溴水的方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D.用热的氧化铜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2.在不同指示剂的前提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除掉,最好选用以下物质中的A.石灰水B.生石灰粉末C.碳酸钙粉末 D.熟石灰粉末3.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③①C.④②③①⑤D.②④①⑤③4.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采纳减少〔〕A.溶质的方法B.溶剂的方法C.溶液的方法D.溶解度的方法5.硝酸钠溶液中混有Mg2+、Ba2+、Ag+三种金属离子,现有NaOH、Na2CO3、NaCl三种试剂使它们成为沉淀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最后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那么所加试剂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NaCl、Na2CO3、NaOH B.Na2CO3、NaOH、NaClC.NaCl、NaOH、Na2CO3 D.NaOH、NaCl、Na2CO36.以下各组物质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正确组合是〔〕①乙醇和乙酸②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③苯和食盐水④苯和苯酚⑤乙酸乙酯和乙醇⑥甲酸乙酯和纯碱溶液A.③⑥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⑤⑥7.以下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选项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因此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因此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因此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的氯化钠浓溶液中得到纯洁的氯化钠晶体D.由于胶粒的直径比离子大,因此淀粉中混有的碘化钾可用渗析法分离8.以下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错误的选项是〔〕A.FeS04溶液中含有CuS04(Zn粉) B.硝基苯中溶有N02(水)C.Si02中混有CaC03(HCl) D.C02中混有S02(NaHC03溶液)9.为除去混在H2中的H2S气体和水蒸气,得到纯洁的H2,应选用的一种物质是〔〕A.NaOH溶液B.CuS04溶液C.浓H2S04D.碱石灰10.以下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选项是〔〕11.将12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能够是A.Cl2B.CO C.CO2D.N212.以下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选项是〔〕A.除去CO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C.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D.除去FeCl3在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13〔〕14.〔...15.(2003上海高考)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个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16.以下除去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O2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D.用盐酸除去AgCl中的少量Ag2CO3。

17.以下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不的方法中〔必要时可加热〕,可行的是〔〕A.以AgNO3溶液和稀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有Cl-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C.用NaOH溶液、蒸馏水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D.以精铜为阳极,粗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液,精炼铜18.在差不多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纳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试回答:〔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丁。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H2SO4浸洗的目的是〔填写字母编号〕a.除去未反应的NO3—b。

除去未反应的I- c.除去未反应的Fe d.除去碱性物质〔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I2的两种方法是和〔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I2的方法是〔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缘故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9. (2006上海高考)某化学小组采纳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1〕制备粗品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b.稀H2SO4c.Na2CO3溶液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_口进入。

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操纵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缘故是〔〕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用金属钠c.测定沸点20.(13分)〔1〕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生成CO2、SO2和H2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具有这种性质;SO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取而除去,而CO2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取。

试用上图中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套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所得到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写装置的编号〕〔3〕实验时,可观看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

那么A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5〕装置③所盛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21.〔B〕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观看到A中的现象是〔3〕实验终止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假设产生淡黄色沉淀,那么能证明。

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现象是参考答案:1、A2、C3、B4、B5、C6、A7、D8、A9、D 10、AD11、CD 12、D 13、A 14、D 15、C 16 、A 17、C18、〔1〕FeI2FeCl3〔2〕C 〔3〕升华萃取〔4〕将I2加在淀粉溶液中,溶液显蓝色见光〔5〕2AgI ======= 2Ag +I219.〔B〕〔1〕①防暴沸冷凝②防止环己烯挥发〔2〕①上层 C ②g 冷却水与气体形成逆流③83o C b (3)C20.(13分)〔1〕C + 2H2SO4〔浓〕∆===CO2↑+ 2SO2↑+ 2H2O (2分) 〔2〕④②①③(2分)〔3〕检验生成物中有SO2气体(1分);除去SO2气体(1分);证实SO2气体已被除尽(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