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相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

角色冲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之中,不容易满足各方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往往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叫角色冲突。

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印象管理: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

态度: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去个性化:指人们在群体中的自我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性水平降低的现象。

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合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会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的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自尊:指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程度。

责任分散:即由于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境时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应减少。

攻击性行为: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自证预言: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团体规范: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团体本身必须有制约其成员的思想、信念与行为的准则,这种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与行为准则就是团体规范。

1、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1)改变认知:如果两个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它与另一个相一致。

(2)增加新的认知: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

(4)改变行为:认知失调也可通过改变行为来减少,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度更难改变。

2、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1)强化原则:强化是学习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

(2)联结原则:联结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学习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3)社会交换原则: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成本与利益所做的评价。

人际吸引的规则

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一)熟悉与人际吸引

1熟悉引起喜欢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

2熟悉增加了人们对于正面与中性对象的喜欢水平,但对于发表面形象却没有这种熟悉效应。

(二)居住环境邻近能引起人际吸引居住位置邻近的人之间关系往往越亲密。

二.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一)才能:一般来说人们喜欢那些有能力的,聪明的人。

(二)美貌与外在吸引力:外貌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显而易见。

(三)个性品质:个性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很大而且比较稳定和持久。

三.相似规则:很多情况下相似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人际吸引,诸如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的相似都能影响人际吸引。

四.互补规则: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是所产生的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五.人际吸引规则的协同:相似与互补有时是协同的,相似与互补有不同的作用

3、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

(1)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

(2)相容原则。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要做到心理相容,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寻找共同点;谦虚和宽容。

(3)互利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互助互利。可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相互依存,通过对物质、能量、精神、感情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

(4)信用原则。信用即指一个人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轻许诺言.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

4、影响从众的因素:

(1)团体因素:①团体凝聚力②团体一致性③团体规模、团体大小也对从众行为产生影响。(2)个人承诺4、服从:指个体由于受到压力而去做那些他们不愿做的事。

5、人际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交往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进入一个交往场合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地注意某些人,而对另外一些人视而不见,或者知识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对于注意到的对象,人们会进行初步的沟通,谈谈无关紧要的话题,这些活动,就是定向阶段的任务。

<2>、情感探索阶段。如果在定向阶段双方有好感,产生了继续交往的兴趣,那么就可能有进一步的自我表露,并开始探索在哪些方面双方可以进行更深的交往。这时,双方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是还不会涉及私密性的领域。

<3>、情感交流阶段。如果在情感探索阶段双方能够谈得来,建立了基本的信任感,就可能发展到情感交流的阶段,彼此有比较深的情感卷入,谈论一些相对私人性的问题,这时,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自在,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

<4>、稳定交往阶段。情感交流如果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顺利进行,人们就有可能进入更加密切的阶段,双方成为亲密朋友,可以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更广,相互关心也更多。

6、简述沟通结构的要素。

(1)信息源。信息源是沟通过程中的始发者,也可以称为信息发出者。

(2)信息。信息是沟通传递的内容,从沟通意向的角度说,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

(3)通道。从发送着到接受者之间形成的沟通回路,需要经过一定的形式,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这里信息传递的方式就是指通道,通常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都是传递信息的通道。

(4)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即接受信息的人,是沟通过程的终端。信息接受者是对于信息的接受,不是一个被动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接受和加工信息的过程。

(5)反馈。沟通中信息的接受者不断的将沟通的结果再回送给发出者,时期进一步调查沟通动作,从而形成一个沟通回路,这个过程就是反馈。反馈的作用是使沟通成为一个互动过程,而不仅仅是单向传递。

(6)障碍。沟通中的障碍是指会给沟通过程中增加困难或使双方没能很好的完成沟通的因素。主要包括地位障碍、个性障碍、组织障碍、文化障碍、心理障碍等。

(7)背景。沟通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沟通,都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7、自我概念的功能

第一,保持内在一致性和行为一贯性。保持内在一致性即保持个人的想法、情绪、行为一致。自我概念有着促使矛盾的内部观念达到协调一致的功能。

第二,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伯恩斯认为,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