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的初步探索

合集下载

八音自义遍览

八音自义遍览

八音自义遍览
摘要:
1.八音的定义与来源
2.八音的分类与特点
3.八音的应用与价值
4.八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正文:
八音,即我国古代对音律的称谓,是一种音乐理论。

它来源于我国古代对自然界声音的观察与总结,有着悠久的历史。

八音理论对于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东亚国家的音乐文化。

八音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闰八音。

这八种音律各有特点,如宫音雄厚、商音激越、角音高亢等。

这些音律不仅可以单独演奏,还可以相互组合,形成美妙的音乐。

在古代,八音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领域。

它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音阶和音调,使得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八音理论还对我国的传统乐器制作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得各种乐器能够更好地发出和谐的音调。

八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作为一种音乐理论,与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此外,八音还与古代的五行、八卦等理论相互联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探索。

总之,八音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对于音乐理论的发展以及音乐实践的丰富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初中音乐《八音之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八音之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评价要 点
1、 能准确分辨出所听赏乐曲中的乐器名称 2、 能基本掌握本专题中涉及的几种乐器的构造 3、能分哼唱出主题旋律
听辨到对民族乐器深入探究层层递进。主要学习方式包括:聆听、比 较、模唱、讨论等。以期达到如下学习成果:1、分辨民族乐器的音 色。2、民族器乐是伴随着民族乐器的出现产生的,引导学生欣赏不 同地区、不同音色的民族器乐曲。3、对这些民族乐曲通过生动、直 观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 1 课时)
其中,专题 一 中的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了解“八音” 通过欣赏 民族器乐的演奏片段 ,辨别其 音色
所需课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国 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 及其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 2、认识中国古代因乐器材料不同而把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 并通过欣赏民族器乐的演奏片段,辨别其音色。 3、简单了解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知识与技能:在了解“八音”及其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 的音色。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初步辨别主要乐器音色。 2、能分辨这些民族乐器所属的音色及类别。 过程与方法: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及其 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 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对应课标
(2)体会:试唱乐曲主题旋律。 (3)表现:学生哼唱乐曲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4)听赏:再次完整听赏《二泉映月》全曲。 学习活动三 1、听赏下面五段音乐片段 1、《春江花月夜》古筝 2、《万马奔腾》马 头琴 3、《姑苏行》笛子 4、《雪绒花》葫芦丝 5、《小放驴》吹打乐 (并在学习记录卡上填写出乐曲名称和演奏乐器: 2、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谈一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做小组和班 级交流。 学习活动四: 1、分小组让学生搜集(课下通过电脑、上图书馆等查阅等)关于我国 民族乐器及音乐资料(古曲名曲音乐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其民族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联系, 再由小组成员将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整合。

八音之乐教案设计

八音之乐教案设计

八音之乐教案设计第一章:八音之乐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八音之乐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认识八音之乐的八个基本音阶掌握八音之乐的基本演奏技巧1.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定义和历史八音之乐的八个基本音阶: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商、变徵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指法、吹奏、拍子等1.3 教学活动引入八音之乐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八音之乐产生兴趣讲解八音之乐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文化价值教授八音之乐的八个基本音阶,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学习和掌握示范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第二章: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2.1 教学目标掌握八音之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学会正确的指法和吹奏方法熟悉八音之乐的拍子2.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指法:指法的种类和运用八音之乐的吹奏方法:吹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八音之乐的拍子:拍子的种类和节奏感2.3 教学活动讲解八音之乐的指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授八音之乐的吹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吹奏练习介绍八音之乐的拍子,让学生通过拍手活动来感受节奏感第三章:八音之乐的曲谱阅读3.1 教学目标学会阅读八音之乐的曲谱了解八音之乐的曲谱符号和标记能够演奏简单的八音之乐曲目3.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曲谱符号:音符、休止符、附点、连音线等八音之乐的曲谱标记:音高、音长、速度、力度等八音之乐的曲目演奏:简单曲目的学习和演奏3.3 教学活动讲解八音之乐的曲谱符号,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理解教授八音之乐的曲谱标记,让学生能够根据标记进行演奏学习简单的八音之乐曲目,让学生进行演奏练习第四章:八音之乐的曲目学习4.1 教学目标学习八音之乐的经典曲目了解八音之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4.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经典曲目: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进行学习八音之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分析曲目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通过学习曲目,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4.3 教学活动学习八音之乐的经典曲目,让学生熟悉曲目并进行演奏分析八音之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欣赏八音之乐的音乐美通过学习曲目,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进行演奏练习和音乐分享第五章:八音之乐的演奏展示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自信地进行八音之乐的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展示八音之乐的魅力和美感5.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巩固学生的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团队合作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八音之乐的魅力和美感:展示八音之乐的独特魅力和美感5.3 教学活动进行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训练,让学生提高演奏水平组织团队合作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演奏展示情感和美感举办八音之乐的演奏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八音之乐的魅力第六章:八音之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6.1 教学目标了解八音之乐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探索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八音之乐在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了解八音之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八音之乐在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的应用:学习八音之乐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以及婚礼、祭祀等仪式中的使用探索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了解八音之乐在传达情感、表达敬意等方面的作用6.3 教学活动引入八音之乐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引导学生对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产生兴趣通过实例讲解八音之乐在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演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第七章:八音之乐的创新与发展7.1 教学目标了解八音之乐的创新与发展探索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创作与表演7.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创新与发展:学习八音之乐在历史上的一些创新和发展,如八音之乐与现代乐器的结合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了解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使用,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鼓励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创作与表演: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自己的八音之乐作品并进行表演7.3 教学活动引入八音之乐的创新与发展,激发学生对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应用的兴趣通过实例讲解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的独特魅力组织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创作与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华第八章: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8.1 教学目标了解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对八音之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8.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八音之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学习通过教育、演出、记录等方式对八音之乐进行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对八音之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培养对八音之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8.3 教学活动引入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八音之乐保护的意识通过实例讲解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对八音之乐进行传承与保护组织学生参与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活动,如参与演出、制作纪录片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第九章:八音之乐的实践与探索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八音之乐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9.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实践能力培养:学习通过实际演奏、合作演出等方式提高八音之乐的实践能力八音之乐的探索与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探索与研究,如了解不同地域的八音之乐风格、历史背景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通过八音之乐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9.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实际演奏和合作演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探索与研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通过八音之乐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研究第十章:八音之乐的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思学生在八音之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成长展望八音之乐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学生的继续重点解析本文重点在于:1. 八音之乐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八个基本音阶及基本演奏技巧。

中国古代音乐之何为八音微课文档

中国古代音乐之何为八音微课文档
电脑设置
以下操作可以减少软件出故障概率,提高微课质量:
1、电脑屏幕颜色设置为“16位色”即可,不用过高;
2、电脑屏幕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及以下,不用过高;
3、如果出现未知错误,尝试以“兼容模式”打开软件;
4、生成的微课视频格式为FLV;
幻灯片
1分钟
二、欣赏
欣赏《八音和鸣----楚调》
视频
2分半钟
三、新授
介绍何为八音
幻灯片
2分半钟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初次完成微课,水平有限!
以下两项适用于录屏软件制作微课
硬件准备
完成以下准备可以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
1、麦克风音量控制90%左右,既可避免音量过小,又可避免系统杂音;
2、摄像头正对黑板,左右偏离不超过30度;
《中国古代音乐之何为八音》微课说明
微课时间:6分钟
系列名称
说明
本微课名称
何中国古代音乐之何为八音
知识点描述
何为八音
知识点来源
湘教版高中音乐艺术鉴赏
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音乐
教学类型
艺术欣赏教学适用对象本Fra bibliotek课是针对高中学生
设计思路
导入----欣赏----新授
教学过程
内容
画面
时间
一、导入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起止时间

八音和鸣一教案

八音和鸣一教案

八音和鸣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乐器“八音”的分类及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八音”乐器演奏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八音”乐器的分类及代表乐器。

(2)理解不同“八音”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2、难点(1)区分相似音色的“八音”乐器。

(2)体会“八音”乐器在传统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视频片段,如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民乐合奏节目,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八音和鸣。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介绍“八音”的概念:“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分类方法,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

(2)分别讲解每一类乐器的特点和代表乐器:金类:以金属为主要制作材料,如钟、镈等,声音洪亮、清脆。

石类:由石头或玉石制成,如磬,音色清脆悦耳。

丝类: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如琴、瑟等,音色优美、柔和。

竹类:用竹子制作而成,如笛、箫等,声音悠扬、婉转。

匏类:由葫芦等植物果实制成,如笙、竽等,发音柔和、圆润。

土类:以陶土为材料,如埙,音色醇厚、低沉。

革类:用动物皮革制作,如鼓,声音响亮、有力。

木类:以木材为原料,如柷、敔等,声音古朴、深沉。

3、作品欣赏(15 分钟)播放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八音”乐器演奏作品,如古琴曲《广陵散》、古筝曲《渔舟唱晚》、笛子曲《姑苏行》、笙曲《凤凰展翅》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不同乐器的独特音色和表现力。

4、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欣赏的作品中,哪些乐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八音”乐器与现代乐器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5、实践体验(15 分钟)准备一些简单的“八音”乐器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辨认和模拟演奏,加深对“八音”乐器的了解和认识。

八音和鸣课件

八音和鸣课件

琵琶: 被称为“民乐 之王”,是东 亚传统弹拨乐 器,已经有二 千多年的历史 。 音质清脆明亮 具有较强的穿 透力 。
中阮: 为中音乐器, 音色恬静、柔 和、富有诗意。 在合奏中常担 任演奏旋律的 乐器。
三弦: 又称弦子,是 我国传统弹拨 乐器。侧抱于 怀演奏。音色 粗犷、豪放。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它 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 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 现力。

击 缶 而 歌


• 民族乐器按照演奏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 下四类 吹管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打击乐器
吹管乐器
梆笛:用于 北方梆子戏 的伴奏,笛 身细且短小, 音色高亢明 亮有力 。 曲笛:又叫 班笛。用于 南方昆曲等 戏曲的伴奏。 管身粗而长, 音色淳厚圆 润。
箫:又名洞 箫,是一种 非常古老的 吹奏乐器.音 色深沉而柔 和,富于抒情 性。
笙:它的音色 明亮、甜美. 在中国传统 吹管乐器中 是唯一能够 吹出和声的 乐器 .
唢呐: 又名喇叭。音 色高亢嘹亮, 广泛应用于民 间的婚丧等仪 式伴奏。
管子: 音量较大,音 色高亢明亮、 粗犷质朴,富 有强烈的乡土 气息.
弹拨乐器
柳琴: 弹弦乐器。又 称土琵琶。其外 形的构造、奏法 均与琵琶相似, 音色高亢刚劲 富有浓郁的乡 土气息。
竹调
• 《紫竹调》是流行与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 爱情小调。旋律轻松活泼,婉转流畅,既有 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 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并且歌 唱性很强,民间流传广泛。
• 紫竹调通常用于叙事、抒情、交流思想等场 合。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 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 宏大, 刚柔并济 。
拉弦乐器
板胡属于中 国民乐中的 弓弦乐器。 它的发音清 脆而响亮适 用于表现热 情奔放的曲 子。 高胡是“高音 二胡”的简称 其形、构造、 演奏弓法与 技巧以及所 用演奏符号 等,均与二 胡相同 .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八音之乐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八音之乐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八音之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八音2.掌握八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4.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八音和其基本概念、特点;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八音的审美特点,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了解八音1.1 通过播放乐曲或演示乐器使学生了解八音。

1.2 定义和解释八音。

八音是指古代乐律中分为八类的乐器。

它们分别是钟、磬、竽、琴、瑟、筝、管、笙。

这八种乐器代表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声响和音乐的认识和把握。

1.3 向学生介绍八音的传统位置钟、磬、竹(竽)在前,瑟(古琴)、箫在左,筝、琴在右。

2.了解八音乐曲2.1 让学生听取古代八音乐曲,例如:•《广陵散》古琴曲(瑟乐)•《清平乐》笙、竹曲•《大明乐》钟、鼓、簧等弦乐器合奏曲•《古调单弦吟》弹弦乐曲•《清明上河图》筝曲2.2 制作八音乐曲的音乐理论材料制作八音乐曲的音乐理论材料,介绍各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包括演奏技巧、调式和音乐表现形式。

3.学习八音乐曲3.1 点评八音乐曲,让学生认识到各类乐器的特点。

针对每首八音乐曲进行分析,以便使学生能够理解每种乐器的特点,了解每首乐曲的风格和特色。

3.2 用心体验、欣赏各种八音乐曲。

让学生听、看八音表演或自己演奏,感受古代八音乐曲所表现的生活情感和人文情趣。

3.3 组织学生进行八音表演。

•学生可以分组演奏八音乐曲,展示不同的乐器演奏特色。

•学生可以编排八音合奏乐曲,让学生自己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相得益彰。

•学生可以在课外创作八音乐曲,拓展并深化其音乐造诣。

四、教学手段•讲解、演示;•音乐播放和欣赏;•试奏和练习;•演唱和表演;•互动合作。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演奏、表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八音的认知和掌握能力。

2.通过口头问答,了解学生掌握音乐构成和音乐表现等基本概念的情况,评价其音乐理论方面的学习。

初中音乐《八音》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八音》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八音》 主题单元设计 适用年级 六年级
所需时间 (说明:课内共用三课时,每周一课时,课外共用两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为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本单元内容皆在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不同音色,认 识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1、 认识中国古代的乐器分类,并通过欣赏民族器乐的演奏片段,辨 别其音色,分小组搜集各乐器的表演曲目。 2、 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更加深入体会民族器乐曲中借景抒情 的表达方法,探究旋律、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在
专题一:八音之序 ——听辨“八音”
( 一 课时)
专题二:八音之乐
专题划分
——聆 听、 欣 赏、 分析 乐曲
时)
(一课
专题三:八音之感 —— 走 进 丝 竹 乐 、 吹 打 乐
(一课
时)专题一八音之序——听辨“八音”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一课时,每周一课时;课外共用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结合音响简介“八音”,听辨音色。 2、通过聆听能够区别八音的不同音色。 3、分析音乐作品《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换头和尾”,感受全曲。) 2、复听选段 一、引子——江楼钟鼓 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乐谱,特别初一结束音,指出应该是商调式。 (1)视唱这段主题旋律,感受民族音乐风格。
(2)启发引领学生学习这一创作手法,全班试写一段旋律。 二、 花影叠层
(1)指出主奏乐器、分析作品旋律。 (2)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感觉?
一阵微风吹来,花草树木轻轻摇曳,婆娑起舞的感觉。 (3)思考乐曲中力度有什么变化?
弱-强-弱 (4)听辨主奏乐器表现“风弄花影,纷乱层叠”。
学生:琵琶,弹拨乐器,隶属“丝”。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琵琶”的音色,并感 受它的音乐形象及表现力) 三、渔歌唱晚 (1)教师出示乐谱,请学生分析节奏特点,关注后半拍起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音: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思想,创作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是指八种乐器:金、石、土、木、丝、竹、匏、革。

最先提出八音的是西周音乐家伶州鸠。

见于《国语。

周语》篇。

八音: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

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孔传:“八音:金、石、丝、竹、匏(pao二声)、土、革、木。

”《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郑玄注:“金,钟镈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

”《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宋苏轼《贺韩丞相启》:“付八音于师旷,孰敢争能。

”《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中国古代有一种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称为“八音分类法”。

八音是指的八种材料“金、石、土、革、丝、竹、匏、木”。

这种乐器的使用在古代有着严格的规定。

这也就形成了出现自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了数千年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的存在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儒家创始人——孔子一生所致力要追求的就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在中国这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度,礼乐也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对这八种材料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金”指用金属制作的乐器,如编钟;“石”指用石头或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土”指用陶土制作的乐器,如“埙”、缶(fou);“革”用动物皮革制作的乐器,如鼓;“丝”指用丝弦制成的乐器,如琴、瑟等;“竹”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筚篥、篪(音chi,二声。

古代两端封闭的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金[钟]:八音之一。

金属制的打击乐器。

历史久远,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有陶钟,是新石器晚期的遗物;商代以来的钟为铜制,多是大、小三枚组合起来的编钟,成为依一定音列组成的旋律乐器。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日渐增多,以九枚一组的居多。

秦代以后,沿用于历代宫廷雅乐中的钟多为呈圆形,每钟发一音。

近年在西南地区多次出土的战国至两汉时期具有少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编钟,如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出土的编钟,外形似铃,断面作桃核形,顶端作双角状;广西等地也出土有编钟,反映了西南各地与中原地区在音乐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石[磬]:八音之一。

玉、石等材料制成的打击乐器。

甲骨文中磬字,形同曲尺,悬挂在架上。

左半像悬石,右半像用手执捶敲击。

《尚书。

益稷》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石”即指磬。

考古发现有约为夏代的东下冯遗址石磬,系打制而成,表明磬可能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祭祀、宴享等礼义活动的雅乐中,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

土[埙]:八音之一。

用土烧制的吹奏乐器。

战国时期赵国史书《世本》载:“埙,暴辛公所造。

”《拾遗记》载:“疱羲灼土为埙。

”这类传说虽不可信,但也说明埙的历史很久远。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七千余年,是目前最早的实物。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山西万泉荆村遗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河南郑州铭攻路、二里岗商代遗址、辉县琉璃阁区殷墓都有陶制埙的发现。

还有一个不太为人熟知的,但是在古代音乐中
极为重要的乐器——缶(fou)。

远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就产生了类似水碗的演奏形式——“击缶”。

缶初为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发展为打击乐器。

《易.离》中记载:“不鼓缶而歌”,《诗经.陈风》中亦有“坎其击缶”。

据传古代“击缶”,是用12个小碗敲击成曲的,后来“击缶”演变为击“瓯”,瓯是盆盂—类的瓦器,很像个小碗。

战国时期有名的渑池会,蔺相如就是逼秦王击瓯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

击瓯在晋代已很流行。

隋朝的音乐奇人万宝常在一次与人吃饭时就曾随手击碗成曲,水碗到了唐代还有所发展。

也许大家还记得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阵阵撼动心灵的缶声吧!
木[柷敔/音zhuyu住羽] :八音之一。

指木制的打击乐器。

柷,形同木升,上宽下窄,用木棒撞击其内壁发声,以示乐曲的起始,古代雅乐开始时击之;敔,状如伏虎,背面刻有锯齿,演奏时用一支一端破成细条的竹筒,逆刮虎背的锯齿,以示乐曲的终结,古代雅乐结束时击奏。

丝[琴瑟]:八音之一。

用梧桐木等木质材料制成的弹拨乐器。

《诗经》中已有琴瑟的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古作五弦,周初增为七弦。

古代琴的别称有“绿绮”、“丝桐”等;琴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是常用乐器。

在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都以弹琴着称。

几千年来,琴的演奏绵延不绝。

历代琴师对琴曲的流传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瑟,多为25弦,也有14弦、23弦的。

每根弦下施柱,用以调节有效弦长。

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25弦瑟,可知它是按五声音阶调弦。

瑟的出现年代更早。

目前出土的瑟是春秋晚期制品。

唐宋以来文献所载和明清宫廷所用的瑟,与周、汉时期出土实物已有较大差异。

古代宴享礼仪活动中,多用瑟伴奏歌唱。

竹[箫管]:八音之一。

竹制的吹奏簧管乐器。

单管、竖吹。

古代箫多为竹制,也有玉制、瓷制的。

用于独奏、琴笛合奏或演奏传统竹乐曲。

如龠[音yue月]、形状像笛子,短管,有三孔、六孔、七孔之分、箫,最初用一组长短不等的细竹管按音律编排而成,如鸟翼状,叫“排箫”,后来只用一根竹管制成,竖吹得叫“洞箫”。

匏[笙芋]:八音之一。

竹制的吹奏簧管乐器。

甲骨文中有“和”字,即是小笙,说明其起源之久远。

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笙,竹管14根,竹制簧片。

笙管分两排插在匏[葫芦]制的笙斗上。

笙在春秋战国和秦、汉之际是重要的吹奏乐器。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有19簧、17簧、13簧数种。

唐代改为木制。

明清时期,广泛应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说唱伴奏中。

芋,在战国至汉代广泛流行,至宋代失传。

出土的汉代百戏陶俑、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竽的图像。

芋的形状似笙而比笙大。

36管,后减至23管。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芋通高78厘米,芋斗、芋嘴为木制,芋管22根,竹制。

分前后两排,每排11管,呈双弧形排列,插在椭圆形芋斗上。

革[鼓]:八音之一。

指皮革制成的鼓类打击乐器。

《诗经。

关雉》中记载:“窈窕淑女,钟革乐之。

”《吕氏春秋。

侈乐》载:“为木革之声若雷,为金石之声责若霆。

”其中的革、木革,都是形容鼓的音乐效果。

到汉朝和唐朝以后,中国通过西域和国外的交流频繁,西方主要是伊斯兰教世界和印度的音乐和乐器大量流入,汉唐时中国强大,心胸宽广,善于吸收其他文化,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将中国原来的乐器排挤出乐坛。

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始终作为独自欣赏的乐器流传了下来,正式
在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深刻体悟和和越来越多的人更希望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埙、筝、排箫等乐器重新发挥光彩,但尚没有被纳入民族乐队的合奏曲目。

在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不像对待画家,画家属于文人士大夫,在宋朝时甚至可以以画考官,但乐手只能是供人驱使的"伶人",唐朝时着名音乐家李龟年也没有什麽政治地位。

只有被士大夫独自欣赏,不能对公众演出的,音量较小的古琴是唯一地位较高的乐器。

也正是因此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致使八音仅仅成了古代音乐的代名词,而不是像民歌则充满多彩的旋律。

其实在中国很多民歌的演奏的旋律中都能找到这些音乐乐器的影子。

八音也指民间器乐乐种。

如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八音会,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广西壮族的隆林八音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8件,它们是:横箫(笛子)一对,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锣、鼓、钹各一副。

南宁市邕宁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

海南地区流行的海南八音源于潮州音乐,因使用8 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彝族八音所用乐器有二胡、环箫(无膜笛)各一对,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锣)、鼓、钹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乐器有二胡、横箫(笛)各一对和五鍟、锣、鼓、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