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六):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全文)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全文)

中国痴杲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全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诊断近三十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在诊断方面,新的标准不断推出,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但治疗仍以改善症状、阻止痴呆的进一步发展、维持残存的脑功能、减少并发症为主要原则。
一、AD诊断标准第一个国际公认的AD诊断标准是1984年发表于Neurology的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and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troke-Alzheimer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Association , NINCDS-ADRDA)标准[1]。
2000年更新的DSM-IV-R标准也广为使用。
这两个标准都包括3个方面:(1)首先符合痴呆的标准;(2)痴呆的发生和发展符合AD的特征:隐匿起病、缓慢进行性恶化;(3)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
2007 年国际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 IWG) 在Lancet Neurology发表了NINCDS-ADRDA诊断标准的修订版[2], 即IWG-1诊断标准。
新标准打破了既往AD排除性诊断模式,首次将生物标志物纳入AD诊断,并提出AD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强调情景记忆损害是AD的核心特征。
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硏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 , NIA-AA)发布了AD诊断标准指南,即NIA-AA诊断标准。
NIA-AA诊断标准进一步强调了AD疾病过程的连续性病理生理进程在AD出现临床症状前15-20年就已经开始,并将AD分为3个阶段,即AD临床前阶段[3]、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4]和AD痴呆阶段⑸。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全文版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全文版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全文版一、检查推荐一)临床评估1.认知评估1.1综合认知评估推荐意见1:MMSE是检出痴呆的性能较高的方法,对MCI也有可接受的准确性,并已建立最佳阈值和教育调整值。
(2B)推荐意见2:MoCA对检出痴呆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对MCI的性能中等,目前尚未取得最佳阈值和教育调整值共识。
(2B)推荐意见3:ACE-R对检出痴呆和MCI的性能较高,但尚未取得最佳阈值和教育调整值共识。
(2B)1.2单领域认知评估推荐意见4:DSR是检出情景记忆障碍的性能较高的方法。
(2B)推荐意见5:BNT-30是检出语言障碍的性能中等的方法。
(2B)推荐意见6:CDT-CG是检出视空间结构障碍的性能较高的方法。
(2B)推荐意见7:TMT-B是检出执行功能障碍的性能较高的方法。
(2B)2.行为评估:推荐意见8:NPI或NPI-Q是检出精神行为障碍的性能中等的方法。
(2B)3.功能评估:推荐意见9:ADL或IADL是检出生活功能障碍的性能较高的方法。
(2B)二)脑影像检查1.结构影像学推荐意见10:MTA-MRI是定义AD痴呆的性能中等的方法,对区分AD痴呆与MCI有可接受的准确性,但对鉴别早发型AD与FTD的性能不佳。
(2B)推荐意见11:MRI头颅平扫和矢状位显影的结构性病理变化有助于鉴别AD与非AD病因。
(3C)2.功能影像学:推荐意见12:Aβ-PET负荷增加是定义AD痴呆的性能较高的方法,但对MCI的特异度很低。
(2B)推荐意见13:FDG-PET代谢降低是定义AD痴呆的性能较高的方法,对分辨AD与DLB的性能较高。
(2B)推荐意见14:Tau-PET负荷增加是定义AD痴呆的性能较高的方法,但对MCI的敏感度较低。
(2B)三)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检查推荐意见15:脑脊液Aβ42浓度降低是定义AD痴呆和鉴别AD与非AD痴呆的性能较高的方法。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

*:可能的病因归结为“VITAMINS”,依次为血管性(vascular)、感染性(infectious)、中毒和代谢性(toxic-metabolic)、自身免疫性 (autoimmune)、转移癌/肿瘤(metastases/neoplasm)、医源性/先天性代谢缺陷(latrogen-temic、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神经变性 (neurodegenerative)以及系统性/癫痫(systemic/seizures) AD,Alzheimer‘s 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VaD,Vascular dementia,血管性痴呆;DLB,Dementia with Lewy body ,路易 体痴呆;PDD,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帕金森痴呆;FTLD,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额颞叶变性
CBS:chronic brain syndrome,慢性脑综合征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写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3):965-970. 5
认知障碍的功能评估-总体认知功能评估
• 总体认知评估是痴 呆诊疗的重要环节, 尽可能对所有患者 进行相应的认知评 估(A级推荐)
• 推荐MoCA可用于MCI的筛查 (B级推荐)
体格检查
观察有无阳性体征: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共济失调、异常步态、运动障碍、 额叶释放征、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及一般 体征,用以提示痴呆的类型和病因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三):痴呆的认知和功能评估(全文)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三):痴呆的认知和功能评估(全文)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认知损害可涉及记忆、学习、语言、执行、视空间等认知域,其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在病程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
因此,对此类患者的评估通常包括认知功能(cognition)、社会及日常生活能力(daily activity)、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可以概括为ABC。
其中,认知功能评估又涉及上述的多个认知域。
总体认知功能评估总体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包括多个认知域的测查项目,能较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认知状态和认知特征,对认知障碍和痴呆的诊断及病因分析有重要作用。
一、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认知筛查量表,内容覆盖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
Mitchell[1]、Velayudhan等[2]、Blackburn等[3]都对MMSE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记忆门诊等专业机构或者在社区医院中,MMSE区别正常老人和痴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80%以上,对筛查痴呆有较好的价值,但对识别正常老人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以及区别MCI和痴呆作用有限(均为Ⅰ级证据)。
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覆盖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空间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力和定向力等认知域,旨在筛查MCI患者。
以26分为分界值,MoCA 识别正常老人和MCI及正常老人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敏感度分别为90%和100%,明显优于MMSE(分别为18%和78%),而且有较好的特异度(87%)[4](Ⅱ级证据)。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

第13页,共33页1。3
主要内容
认知障碍疾病诊断方法 认知障碍疾病诊断标准 痴呆治疗及新理念
认知障碍疾病新概念
第14页,共33页1。4
诊断标准
痴呆类型
AD
VaD
诊断标准
IWG-1 NIA-AA IWG-2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2011标准 ASA/AHA 2011标准 美国精神协会2013标准 Vas-Cog 2014
5 第5页,共33页。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写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3):965-970.
认知障碍的功能评估-总体认知功能评估
• 总体认知评估是痴 呆诊疗的重要环节, 尽可能对所有患者 进行相应的认知评 估(A级推荐)
• 推荐MoCA可用于MCI的筛查 (B级推荐)
• ADAS-cog用于轻中度AD、 VaDAS-cog用于轻中度VaD药物 疗效评价(B级推荐)
CSF:cerebrospinal fluid,脑脊液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写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5):1130-1142.
第10页,共33页1。0
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 不同痴呆及影像学改变如下表:
痴呆类型
影像学改变
AD (阿尔茨海默病)
头颅CT可见脑萎缩,改变主要在颞叶、脑白质及脑灰质
第11页,共33页1。1
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影像学推荐意见
MRI是进行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 对痴呆疾病进行随访检查,MRI有助于判别 疾病预后和药物疗效(A级推荐)
功能影像不作为痴呆常规诊断检查,但对 临床可疑患者可选用SPECT和PET检查以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B级推荐)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最全版)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最全版)一、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ICD-10:F00)、血管性痴呆(ICD -10:F01)、见于在他处归类的其他疾病的痴呆(ICD-10:F02)、非特异性痴呆(ICD-10:F03)(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存在痴呆的临床表现(出现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的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
2.上述表现妨碍个人日常生活。
3.上述表现和功能损害至少存在6个月。
4.除外抑郁、谵妄、精神发育迟滞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牵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1. 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治疗策略。
2. 认知改善治疗。
3. 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治疗。
4. 非药物干预。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ICD-10:F00)、血管性痴呆(ICD-10:F01)、见于在他处归类的其他疾病的痴呆(ICD-10:F02)、非特异性痴呆(ICD-10:F03)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甲状腺功能、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核磁。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九):中国记忆障碍门诊建立规范(全文版)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九):中国记忆障碍门诊建立规范(全文版)2018年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的第九条规定了中国记忆障碍门诊的建立规范。
记忆门诊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整合了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等医疗资源,规范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治流程和水平,对于痴呆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推动中国记忆门诊进一步规范化建设,现对记忆门诊需具备的人员及硬件条件进行说明,以供各医院在开展记忆门诊时参考设置。
记忆门诊人员原则上由痴呆专科医师、神经心理评估师和护士组成,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增加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药剂师等辅助成员。
医师或专科医师需要具备资质要求,包括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完成了住院医师和神经变性病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具有相关临床工作经验,受过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理论知识和神经心理评估的系统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认证。
医师的职责包括负责记忆门诊日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负责记忆门诊患者的接诊、诊断和治疗,并安排随访计划,建立认知障碍患者的诊疗档案,协调和参加相关临床研究,能独立完成临床评定量表,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患者和照料者的科普活动。
神经心理评估师需要具备医学、心理学或者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经过神经心理测量的系统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认证,通过伦理学培训,能保护患者、家属和照料者的隐私,具有处理突发情况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神经心理评估师的职责包括对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神经心理测试与评估,认知障碍患者测评结果的记录,在医师的指导下出具认知测评报告,对记忆门诊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归档,协助医师开展临床研究,进行患者的临床随访。
要求为独立诊间,适合单个医生坐诊与单人就诊,以便于问诊并减少不必要干扰。
建议将记忆门诊的诊室固定,并设置醒目的"记忆门诊"的标志。
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和诊疗设施,如电脑、电子病历诊疗系统、观片灯、打印机、听诊器、血压计以及叩诊锤、眼底镜等神经系统查体工具。
继续教育项目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3
2005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 分会曾编写《老年期痴呆指 南》,对推动和规范痴呆诊疗 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国际和国内的分类中, 都把痴呆列为精神障碍,但在 实际临床和防治工作中,将痴 呆(特别是占绝大多数的阿尔 茨海默病)患者列为服务对象 的专科科别,至少涉及精神、 神经和老年病三科。本《指南》 的编写和审读,组织了精神、 神经和老年科的专家共同完成。 本《指南》的读者,除了第一 线服务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包 括专科医师、临床社工师及精 神卫生管理人员外;也包括为 痴呆患者提供服务的神经科、 老年科及其他各科医师。
1003 口腔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5 中医学
1006 中西医结合
1007 药学
1008 中药学
6
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衰老的机制、人类老 年性变化规律、老年疾病的防治特点以及 老年社会医学概念等的一个专业学科。
老年病科下设老年门诊(包括记忆门诊)
健康与长寿 老年生理 疾病表现与评估 老年社会学 老年口腔问题 谵妄 营养不良 疼痛与临终管理 老人卫生管理 老年糖尿病 睡眠障碍 老年医疗误区
痴呆、卒中与治疗 老年人口学 老年流行病学 老年伦理 褥疮管理 跌倒与骨折 震颤与巴金森病 老年护理 老年用药 老年健康服务与政策 健康服务的计划与财务
一、痴呆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定位 二、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
2
简介
痴呆是一种老年人群常见病,是一种以认知 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 龄化进程加快,痴呆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我国 有老年性痴呆患者500万人,约占全世界总病例 数的1/4,且每年约30万人加入这个行列。据不完 全统计,老年性痴呆目前已位居老年病死亡原因 的第4位,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六):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
(全文)
近年来,来自携带遗传风险的人群和临床认知正常的老年人的荟萃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这一进程在临床诊断为痴呆的多年前就已经开始[1]。
由于针对AD痴呆期的新药临床试验屡屡失败,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AD研究的重点应该转移到AD痴呆前阶段。
一、AD痴呆前阶段的概念
2011年在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制定的AD新的诊断标准中明确提出了AD临床前阶段的概念[2]。
AD痴呆阶段是指AD病理生理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AD,而AD痴呆前阶段(pre-dementia stage)是一个新的概念,此阶段可有AD病理生理改变,无或有临床症状,包括临床前AD(preclinical stages of AD)和AD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D,MCI due to AD)。
将临床前AD和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合称为AD痴呆前阶段的意义在于:(1)与临床前AD 和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概念相比,AD痴呆前阶段的概念更容易理解,有利于唤起研究人员和公众对这一阶段的重视;(2)目前对AD的干预研究主要是前移至临床前AD和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阶段,而这两个阶段都包含在AD痴呆前阶段的概念中。
临床前AD是AD发生的最早期,此期没有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或者仅有极轻微的记忆力减退主诉,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可通过脑脊液或影像学检查如PET淀粉样蛋白成像来诊断[3]。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临床前AD的概念和框架主要用于科研和药物临床试验,不宜用于临床诊断,一方面是目前临床前AD的诊断方法仍不成熟,另一方面临床前AD的患者只是进入了AD病理生理进程的早期,在患者的有生之年并不一定会发展为AD,如果冠以临床前AD的诊断,会引起不必要的压力和恐慌。
二、AD痴呆前阶段的诊断
神经生物学和分子影像学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提供了在活体体内检测AD病理生理过程的方法,这包括Aβ在脑内的沉积、脑脊液中Aβ和tau 蛋白含量与修饰的动态变化等。
这些变化已被证实出现于认知正常的老年人,并且表现出与轻度认知障碍和AD痴呆患者相同的模式。
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正式提出了临床前AD的概念性框架和用于研究的标准[2]。
该标准对临床前AD进行了分期,包括第一阶段,无症状脑淀粉样变的阶段;第二阶段,淀粉样蛋白阳性+突触功能障碍和(或)早期神经退行性变阶段;第三阶段,淀粉样蛋白阳性+神经退行性变的证据+极轻微的认知下降[2](表1)。
该标准强调了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前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通过PET淀粉样蛋白显像上示踪剂保留增多和(或)脑脊液中Aβ42含量下降来追踪脑内淀粉样变,通过脑脊液tau或磷酸化tau水平增高、FDG-PET脑内AD样代谢减低以及特定解剖分布(顶叶后部和中部、后扣带回和后颞叶)的灰质丢失、海马萎缩来追踪早期神经退行性变。
表1
临床前阿尓茨海默病的分期[2,4]
研究人员随后又对该框架和分期做了补充[4],增加了正常组和可疑非AD病理组(suspected non-Alzheimer pathology,SNAP)。
正常组没有任何脑淀粉样变或神经退行性变的证据,而SNAP组患者有神经退行性变的影像学或生物标志物的改变,但没有脑淀粉样变的证据。
SNAP组患者能够占到认知正常的老年人队列的四分之一[4,5],对于研究非淀粉样蛋白致病机制在AD发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的IWG和2014年的IWG-2诊断标准对临床前AD也做了详细描述[6,7,8]。
该标准将临床前AD分为两种亚型,即AD无症状风险期(asymptomatic at-risk state for AD)和AD症状前期(presymptomatic AD)。
AD无症状风险期是指已经有了脑淀粉样变和神经退行性变的影像学或生物标志物的客观证据,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学检查仍未达到MCI的标准。
这部分患者尽管脑内已经开始了AD的病理生理进程,但在有生之年并不一定会进展为AD,所以称为AD无症状风险期。
而AD 症状前期特指携带了PSEN1、PSEN2、APP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
因突变或其他致病遗传基因(包括21三体综合征),但未达到MCI诊断标准的患者。
由于这部分患者必定会发展为AD,所以称之为AD症状前期。
两个诊断标准对临床前AD的分类和描述方法尽管存在差异,但都同样强调了AD存在一个临床无症状,但脑内已经开始了AD病理生理进程的阶段,这一阶段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的20~25年就已经开始。
NIA-AA 标准对临床前阶段的分期和描述更为详细,同时包括了正常组和SNAP 组,更适用于临床前AD研究的开展。
三、AD痴呆前阶段的预警意义
AD痴呆前阶段概念的提出对AD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在这个阶段,神经元还没有大量凋亡,疾病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9]。
另一方面,如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如果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对患者进行识别,就有望大大延缓疾病的进展。
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能将AD的发病延迟5年,将可使AD的患者数目减少57%,将医疗费用从6 270亿美元减少到3 440亿美元[2]。
四、AD痴呆前阶段的早期干预
AD痴呆前阶段的早期识别为AD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目前国际上已经启动了多个针对AD痴呆前阶段的早期药物干预研究。
这些研究大部分是使用无症状的AD高遗传风险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如美国的DIAN-TU研究正在验证两种不同的Aβ单克隆抗体,solanezumab和gantenerumab,对携带有PSEN1、PSEN2和APP致病基因突变的个体的早期干预效果[10]。
API(Alzheimer′s Prevention Initiative)研究以哥伦比亚的PSEN1家系和携带有APOE ε4纯合子的高遗传风险个体作为干
预对象,验证Aβ的另一种单克隆抗体crenezumab的治疗作用[11]。
A4(Anti-Amyloid Treatment in Asymptomatic Alzheimer′s Disease)研究则以非AD高遗传风险人群为干预对象,通过Aβ/tau PET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来识别AD痴呆前阶段个体,进而验证solanezumab在这些AD痴呆前阶段个体中的早期干预作用[12]。
这些针对AD痴呆前阶段开展的早期干预研究将有望找到能够改变AD疾病进程的治疗药物。
另一方面,尽管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够改变AD疾病进程的药物,我们仍可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控制胆固醇、血压、糖尿病等与A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健康饮食,早期开展认知功能和体力锻炼,来延缓AD的发生和发展。
一系列的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和荟萃分析都已证实中年期的高血压[13]、高胆固醇血症[14]、糖尿病[15]和腹型肥胖[15]均会导致AD发病风险显著增高,吸烟[16]和大量饮酒[17]也是A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AD痴呆前阶段,特别是中年期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将有望降低AD发病的风险,延缓AD发展的进程。
然而目前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开展干预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都是以老年期人群为研究对象,其结果未能证实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对AD发病的保护作用。
如一项纳入8项RCTs的研究,共计2 282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并不能降低痴呆的风险[18]。
三项共纳入748例50~90岁研究对象的RCTs研究也并没有显示他汀类药物对痴呆或AD发病有保护作用[19,20,21]。
只有针对中年期,特别是痴呆前阶段开展干预研究,才能证实危险因素的控制对AD发病作用。
除了血管性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AD痴呆前阶段早期干预的重要途径。
地中海饮食,即主要摄入鱼类、水果蔬菜、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适度饮用红酒而较少食用猪肉等红肉,已被多个研究证实能够降低AD的发病风险[22,23,24],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不受体力活动和伴随的脑血管病等因素的影响(Ⅰ级证据)。
一项荟萃分析研究纳入了11项以55岁以上认知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RCTs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有氧体力锻炼能够改善特定认知功能,包括认知速度,以及听觉和视觉的注意力[25](Ⅰ级证据)。
在认知训练方面,由于认知训练的方法一直在改进,因此RCTs的结果仍然混杂,一项纳入1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认知训练能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能力,尽管可能仅限于特定认知域[26]。
2014年发表的ACTIVE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认知训练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27](Ⅰ级证据)。
2015年发表的FINGER研究表明,将饮食调整、体力锻炼和认知训练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预防老年风险人群的认知功能下降[28](Ⅰ级证据)。
【推荐】
针对临床前AD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专家共识)
在AD痴呆前阶段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结合认知训练有可能延缓认知功能下降。
(A级推荐)
AD痴呆前阶段的饮食为地中海饮食。
(A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