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分类
几种常用隧道围岩分类方法的综合运用

几种常用隧道围岩分类方法的综合运用隧道围岩是指隧道壁面周围的岩石体。
如何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类是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综合介绍几种常用的隧道围岩分类方法及其运用。
一、工程地质分类方法工程地质分类方法是根据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类。
常用的地质分类法有ZT-RMR法、Q系统法和GSI系统法。
1.ZT-RMR法ZT-RMR法是采用岩石力学(Rock Mass Rating,简称RMR)作为分类基础的方法,包括围岩强度、岩层切理、围岩耐候性、地下水情况和围岩支护情况等5个方面,加权得出RMR值,进而划分围岩质量等级。
2.Q系统法Q系统法是根据岩体的er值(评估岩体性质的一种指标)和岩压条件进行分类。
Q值是由地质参数与地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的,可作为评价岩体质量的依据。
该方法常用于大断面软弱围岩的分类。
3.GSI系统法GSI系统法主要依据岩体透气性、风化程度、裂隙发育度等进行分类。
与RMR系统相比,GSI系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围岩的强度。
二、地质装置分类方法地质装置分类方法侧重于分析围岩的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常用的方法有分级法、变形能力法和结构影响范围法。
1.分级法分级法是将围岩根据断裂、节理和裂缝等结构特征分为不同等级,进而评估围岩的稳定性。
等级越高,围岩越稳定。
2.变形能力法变形能力法是根据围岩的变形能力和岩体强度划分等级,以评估围岩的稳定性。
变形能力较大的岩体等级较高。
3.结构影响范围法结构影响范围法是划分围岩质量等级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断层、节理等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判断结构影响的范围和等级。
三、地质力学分类方法地质力学分类方法是将围岩划分为若干力学单位块,并对每个力学单位块进行力学性质和破坏特征的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块体理论法、松软加载法和相容加载法。
1.块体理论法块体理论法是将围岩划分为多个力学单位块,并对每个块体进行分析,如稳定性判断、破坏特征等,以评估围岩质量。
围岩分类.pptx

围岩分类
地峡工程围岩分类是依据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围岩的稳定性及主要的支护措施分 成 若干级序,便于地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监测部门之间有关参数的互相对接,为地下工程的 综合 处理提供简要的方法。
由于影响围岩的因素较多,尤其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非线性,使得围岩分类难于确定统一标准, 因此在我国的不同行业、根据长期实线经验的总结,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他们既互相区别,又相互关 联,但本质上是一致的。下面列出几个主要的分类。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550
550~451 450~351
350~251
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Ⅴ
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
≤250
注:1、岩石坚硬程度可按表 14.2-2 划分 2、岩体完整程度定量指标应采用实测的岩体完整性系数 Kv 值按表 14.2-3 划分;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 Jv 按表 14.2-4 确定 Kv 值。 b、岩石按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ƒr 划分其坚硬程度应符合表 14.2-2 的规定。 c、岩体按完整性系数 Kv 划分其完整程度应符合表 14.2-3 的规定。 d、Jv 与 Kv 对照应符合表 14.2-4 的规定。
高应力
1、硬质岩: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岩爆,洞壁岩体有剥离 和掉块现象,新生裂缝较多,成洞性较差;基坑时有剥离现 象,成形性一般尚好;
2、软质岩:岩芯时有饼化现象,开挖过程中洞壁岩体位移 显著,持续时间较长,成洞性差;基坑有隆起现象,成形性 较差
2.铁路隧道围岩分类
铁路隧道围岩分类,见表 14.2-10 和表 14.2-11。
块石土
石质围岩位于挤压强烈的断裂带内,裂隙杂乱 呈角(砾)碎石)状、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分类与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分类与处理方法引言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地铁、公路还是铁路,都离不开对隧道的建设。
隧道施工中,围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进行分类和处理方法的讨论。
第一节:围岩的分类围岩是指隧道周围的岩石,根据其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常见的类型。
1. 岩层围岩:岩层围岩指的是由不同岩层组成的围岩,这种围岩的特点是岩石层次明显,各层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岩层围岩,可以根据其岩性进行相应的处理方法。
2. 互层夹砂土:这种类型的围岩主要由夹杂着砂土的岩石组成,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低的强度。
对于互层夹砂土,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例如注浆加固和锚杆支护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排水,以降低水分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3. 破碎围岩:破碎围岩指的是具有明显的裂隙和破碎的岩石。
这种围岩的稳定性较差,对于施工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处理破碎围岩时,可以采取减振爆破等方法,以降低破碎岩石对施工的影响。
4. 膨胀岩:膨胀岩是指隧道周围的岩石在潮湿环境或受到水分浸泡后发生体积膨胀的现象。
膨胀岩的特点是含水量较高,且具有较大的膨胀性。
在处理膨胀岩时,需要注重降低其含水量,以减少膨胀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围岩处理方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围岩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1. 预支护:对于较差的围岩,预支护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预支护的目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固围岩,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预支护方法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岩锚加固和挂网加固等。
2. 注浆加固:对于互层夹砂土和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注浆加固的原理是通过注入特定的固化材料,填充和加固围岩中的裂隙和空隙,提高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围岩处理与排水:在处理含水量较高的围岩时,需要注重排水工作。
通过合理的排水措施,可以降低围岩中的水分含量,减少水分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围岩的分类及相应的支护方法

地下水丰富的易破碎的围岩:可以选用超前注浆小导管,或超前深孔止水帷幕注浆。
复合式二次衬砌施工:衬砌施工按先仰拱后墙拱即由下到上的顺序连续灌筑,在隧道纵 向则需要分段进行,分段长度一般是9-12m.
7
8
6
剥落围岩:先用钢筋网,再锚杆钢支撑合用。
裂隙发育岩体:安装钢支撑,连接钢支撑的纵向钢筋加密,利用手喷混凝土向坍塌 处喷混凝土,采取在钢支撑背后立模浇混凝土回填。
断层破碎带:支护优先考虑利用超前钻机注浆,实施超前小导管注浆,并做超前管 棚等。
易岩爆的围岩:锚杆,钢筋网(小网格网片)加自制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拱架。
围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隧道及地下 建筑工程周围的地层进行工程地质的客 观评价,判断坑道或洞室的稳定性,确 定支护的荷载和设计参数,确定施工方 法,选择钻孔和开挖等施工机械,以及 确定施工定额和预算等。
1
发展概况
初期的围岩分类多以单一的岩石强度作为分类指标 1970年后,以岩体为对象的分类方法获得了迅速发展。 近期的围岩分类中,引进了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数理统计方法
2
3
分类要素:
①围岩的构造。 。②原岩或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③地下水 。④围岩的初应力场
4
①单一岩性指标。如岩石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物性指标,以及诸如抗 钻性、抗爆性、开挖难易度等工艺指标
②综合岩性指标。指标是单一的,但反映的因素是综合的。如岩体弹性 波速度,既可反映围岩的软硬程度,又可反映围岩的破碎程度。
围岩的定义和分类

围岩的定义和分类围岩是指围绕着矿井或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岩石体。
在地下工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和强度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围岩的定义和分类有助于工程师们更好地评估和处理地下工程中的围岩问题。
围岩的定义:围岩是指地下工程中与工程岩体相接触的岩石体,包括直接接触工程岩体的邻近岩石体以及与工程岩体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的岩石体。
围岩是地下工程中与工程岩体共同组成的整体,其稳定性和强度直接影响着地下工程的安全性。
围岩的分类:根据围岩的不同特性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岩石类别:根据围岩所属的岩石类别进行分类,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页岩等。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下工程的影响也不同。
2. 岩性特征:根据围岩的结构、组成和质地等特征进行分类,如坚硬岩石、软弱岩石、节理发育的岩石等。
坚硬的围岩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而软弱的围岩则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3. 岩体结构:根据围岩的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如均质结构、节理结构、褶皱结构等。
不同结构类型的围岩在受力和变形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力学行为。
4. 岩体裂隙:根据围岩中裂隙的密度、宽度和走向等特征进行分类,如无裂隙、少裂隙、多裂隙等。
裂隙对围岩的稳定性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多裂隙的围岩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5. 岩体应力:根据围岩所受到的应力状态进行分类,如单向应力、多向应力、应力集中区等。
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围岩表现出不同的变形和破坏特征,对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产生不同影响。
6. 岩体含水量:根据围岩中含水量的大小和分布进行分类,如干燥围岩、湿润围岩、饱水围岩等。
含水量对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饱水围岩容易发生涌水和溶洞等地质问题。
以上是对围岩的一般定义和分类,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围岩的定义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地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围岩问题,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隧道围岩分级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一、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类型根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判定的内容将不同岩石性质和岩体结构的隧道围岩分为Ⅰ~Ⅵ六个基本级别。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表注:表中“围岩级别”和“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栏,不包括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特殊岩土。
二、围岩级别判定的一般步骤1、收集整理隧道场地的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设计图纸上详细的地勘报告,明确隧区主要的岩层、岩性、岩体构造、不良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
特别是要详细研究不良构造体和不良地质作用对隧道区围岩的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的影响。
从整体上把握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2、按照编制的实施性超前地质预报组织进行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预测预报,并根据真实的预报结论分析判断掌子面前方的围岩情况。
一方面根据预报结论初步判断围岩基本分级的级别,并将其与设计时提供的围岩分级进行比对,另一方面作为围岩级别和支护方案变更的依据之一。
3、实时记录掌子面地质素描表和围岩级别判定卡中的内容,特别是要客观填写掌子面围岩的岩性指标、岩体完整性情况和地下水状况,这些指标均是作为围岩基本分级的理论依据。
如果难以明确围岩的地质条件,可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来确定围岩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构造特点,来加以判断围岩级别。
4、根据得出的围岩岩性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并按照隧道围岩分级的标准进行围岩级别的判定。
三、围岩判定主要依据1、岩石的坚硬程度①从定性划分硬质岩包括坚硬岩和较硬岩,软质岩包括较软岩、软岩和及软岩。
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代表性岩石如未风化~微风化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代表性岩石有1、微风化的坚硬岩石;2、未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轻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围岩等级划分

(1)公路隧道围岩分类
围岩级别划分:
围岩等级划分是根据围岩的坚硬程度和完整性来划分的,支护衬砌等级是按照围岩的完整性,稳定性来划分的。
444,地下水的侵蚀程度,以及原岩的构造影响。
坚硬程度,可分为
1.坚硬岩,锤击清脆,回弹,振手,可溶性差,放入水中不易产生水解反应。
(当然不包括灰岩以及盐岩,可溶性较强的岩类)
2. 较坚硬岩,锤击声清脆,轻微回弹,稍震手,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3.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4. 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易击碎,浸水后可掰开。
5. 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可捏成团。
完整性是根据围岩受风化剥蚀程度来判定的:
1.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
2.较完整:节理裂隙略微发育—稍发育
3.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
4.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5.极破碎:节理裂隙极发育
稳定性受岩石的坚硬程度,完整性,以及地下水状况影响。
围岩完整性越好,坚硬程度越高,地下水发育程度越低,稳定性越好。
节理的密集程度,节理面的张度,受风化作用的影响,观察节理面的张度、密度,判定围岩的完整性。
张度分为:
紧闭、微张、张开、宽张
在做超前预报的时候,需要详细的描述掌子面破碎带的位置时,可按照掌子面周边位置来划分如:
拱腰左侧,拱腰右侧
拱脚左右侧
拱顶处,拱腰处,拱脚处。
拱顶至拱腰处,拱腰至拱脚处。
掌子面右侧约3分之一处,掌子面拱腰左侧约3分之一处…
学习TSP的操作方法需要看,TSP使用手册。
TSP结合地勘报告才能把超前预报做好,多看地勘报告。
围岩等级划分

(1)公路隧道围岩分类
围岩级别划分:
围岩等级划分是根据围岩的坚硬程度和完整性来划分的,支护衬砌等级是按照围岩的完整性,稳定性来划分的。
444,地下水的侵蚀程度,以及原岩的构造影响。
坚硬程度,可分为
1.坚硬岩,锤击清脆,回弹,振手,可溶性差,放入水中不易产生水解反应。
(当然不包括灰岩以及盐岩,可溶性较强的岩类)
2. 较坚硬岩,锤击声清脆,轻微回弹,稍震手,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3. 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4. 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易击碎,浸水后可掰开。
5. 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可捏成团。
完整性是根据围岩受风化剥蚀程度来判定的:
1.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
2.较完整:节理裂隙略微发育—稍发育
3.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
4.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5.极破碎:节理裂隙极发育
稳定性受岩石的坚硬程度,完整性,以及地下水状况影响。
围岩完整性越好,坚硬程度越高,地下水发育程度越低,稳定性越好。
节理的密集程度,节理面的张度,受风化作用的影响,观察节理面的张度、密度,判定围岩的完整性。
张度分为:
紧闭、微张、张开、宽张
在做超前预报的时候,需要详细的描述掌子面破碎带的位置时,可按照掌子面周边位置来划分如:
拱腰左侧,拱腰右侧
拱脚左右侧
拱顶处,拱腰处,拱脚处。
拱顶至拱腰处,拱腰至拱脚处。
掌子面右侧约3分之一处,掌子面拱腰左侧约3分之一处…
学习TSP的操作方法需要看,TSP使用手册。
TSP结合地勘报告才能把超前预报做好,多看地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岩分类
地峡工程围岩分类是依据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围岩的稳定性及主要的支护措施分成若干级序,便于地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监测部门之间有关参数的互相对接,为地下工程的综合处理提供简要的方法。
由于影响围岩的因素较多,尤其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非线性,使得围岩分类难于确定统一标准,因此在我国的不同行业、根据长期实线经验的总结,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他们既互相区别,又相互关联,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下面列出几个主要的分类。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地下洞室围岩分类
地下洞室围岩的质量分级应与洞室设计采用的标准一致,无特殊要求时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1)洞室围岩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14.2-1确定其基本质量级别。
a、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符合表14.2-1的规定。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表14.2-1
注:1、岩石坚硬程度可按表14.2-2划分
2、岩体完整程度定量指标应采用实测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v值按表14.2-3划分;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按表14.2-4确定Kv值。
b、岩石按饱和单轴抗压强度ƒr划分其坚硬程度应符合表14.2-2的规定。
c、岩体按完整性系数Kv划分其完整程度应符合表14.2-3的规定。
d、Jv与Kv对照应符合表14.2-4的规定。
岩石坚硬程度表14.2-2
a、有地下水;
b、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c、存在表14.2-5所列高初始应力现象。
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BQ修正,并以修正后的[BQ]值按表14.2-1确定围岩质量级别。
3)高初始应力地区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可按表14.2-5的规定,判定其应力情况。
高初始应力区岩体开挖时主要现象表14.2-5
铁路隧道围岩分类,见表14.2-10和表14.2-11。
铁路隧道围岩分类表14.2-10
注:1、层状岩层的层厚划分;厚层:大于0.5m;中厚层:0.1~0.5m;薄层:小于0.1m;
2、风化作用对围岩分类的影响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结构完整状态方面:当风化作用使岩体结构松散、破碎、软硬不一时,应结合因风化作用造成的各种状况,综合考虑确定围岩的结构完整状态;岩石类别方面;当风化作用使岩石成分改变,强度降低时,应按风化后之强度确定岩石类别;
3、遇有地下水时,可按下列原则调整围岩类别:在Ⅵ类围岩或属于V类的硬质岩中,一般地下水对其稳定影响不大,可不考虑降低;在Ⅳ类围岩或属于V类的软质岩石,应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和危害程度调整围岩类别,当地下水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局部坍塌或软化软弱面时,可酌情降低1级;Ⅲ类、Ⅱ类围岩已成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中并有黏性土充填物。
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可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判断其对围岩的危害程度,适当降低1~2级;在Ⅰ类围岩中,分类已考虑了一般含水情况的影响,但在特殊含水地层(如处于饱水状态或具有较大承压水流时)需另作处理;
4、本表中“类别”和“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栏,适用于单线、双线和多线隧道,但不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的围岩(如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对隧道围岩的直接观察和量测、试验结果,进一步判定坑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核定岩层构造、岩性及地下水情况。
当发现设计文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应及时修改围岩类别,并变更衬砌设计。
确定荷载和进行隧道结构计算所需要的围岩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宜通过勘探和试验手段取得。
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应用工程类比法参照表14.2-12所列数值选用,但应在施工中加以验证。
各类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表14.2-12
注:本表数值不包括黄土地层。
3.公路隧道围岩分类
《公路工程地质岩勘察规范》(JTJ064—98)隧道围岩划分为Ⅰ~Ⅵ类。
其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与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见表14.2-13。
1)围岩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a、岩石等级划分
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依岩性、物理力学指标、耐风化能力及建筑材料的要求,划分为硬质岩石及软质岩石两级,又依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b与工程的关系分为四种,其标准及代表性岩石见表14.2-14。
隧道围岩分类表14.2-13
c、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的划分见表14.2-16
d、层状岩层的层厚划分:厚层:大于0.5m;中层:0.1m~0.5m;薄层:小于0.1m。
e、风化作用对围岩分类的影响:
结构完整状态方面:当风化作用使岩体结构松散、破碎、软硬不一时,应结合因风化作用造成的各种状况,综合考虑确定围岩的结构完整状态。
岩石等级方面:当风化作用使岩石成分改变,强度降低时,应按风化后之强度确定岩石等级。
f、遇有地下水时,可按下列原则调整围岩类别:
在Ⅵ类围岩或属于V类的硬质岩石中,一般地下水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不考虑降低。
在Ⅵ类围岩或属于V类的软质岩石,应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和危害程度调整围岩类别。
当地下水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局部坍塌或软化软弱面时,可酌情降低1级。
岩石等级划分表14.2-14
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等级划分表14.2-15
围岩节理发育程度划分表14.2-16
注:Ⅲ类、Ⅱ类围岩已成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中并有黏性土充填物,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可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判断其对围岩的危害程度,适当降低l~2级。
在Ⅰ类围岩中,分类中已考虑了一般含水地质情况的影响,但在特殊含水地层(如处于饱水状态或具有较大承压水流时),需另作处理。
2)表14.2-13中“类别”和“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栏,适用于单、双车道公路隧道,但不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的围岩(如膨胀性盐岩、多年冻土等)。
3)按弹性波速划分隧道围岩分类,见表14.2-17。
隧道围岩分类表14.2-17
(4)水利水电围岩分类
1)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应以控制围岩稳定的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和主要结构面产状五项因素之和的总评分为基本判据,围岩强度应力比为限定判据,并应符合表14.2-18的规定。
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14.2-18
部会产生塑性变形,不支护可能产生塌方或变形破坏,完整的较软岩,可能暂时稳定度为20~25m时,并浇筑混凝土衬砌
Ⅳ不稳定。
围岩自稳时间很短,规
模较大的各种变形和破坏都可
能发生
45≥T≥25>2
喷混凝土、系统锚杆加钢筋网,并
浇筑混凝土衬砌
Ⅴ极不稳定,围岩不能自稳,变形
破坏严重
T≤25
注:Ⅱ、Ⅲ、Ⅳ类围岩,当其强度应力比小于本表规定时,围岩类别宜相应降低一级。
2)围岩强度应力比S可根据下式求得:
式中:Rb—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Kv—岩体完整性系数;
σm—围岩的最大主应力(Mpa)。
3)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中五项因素的评分应符合下列标准:
a、岩石强度的评分应符合表14.2-19的规定。
岩石强度评分合表14.2-19
岩质类别
硬质岩软质岩
坚硬岩中硬岩较软岩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 b (MPa)
R b>6060≥R b>3030≥R b>1515≥R b>5岩石强度评分A30~2020~1010~55~0
注:1、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100MPa时,岩石强度的评分为30:
2、当岩体完整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小于5时,岩石强度评分大于20的,按20评分。
b、岩体完整程度的评分应符合表14.2-20规定。
岩石完整强度评分表14.2-20
岩体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完整性差较破碎破碎岩体完整性系
数Kv
Kv>0.750.75≥Kv>0.550.55≥Kv>0.350.35≥Kv>0.15Kv<0.15
岩体完整性评分B 硬质
岩
40~3030~2222~1414~6<6软质
岩
25~1919~1414~99~4<4
注:1、当60MPa≥Rb>30MPa,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65时,按65评分;
2、当30MPa≥Rb >15MPa,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55时,按55评分;
3、当15MPa≥Rb>5MPa,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40时,,按40评分;
4、当Rb≤5MPa,属特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下参加评分
c、结构面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14.2-21的规定。
d、地下水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14.2-22的规定。
e、主要结构面产状的评分应符合表14.2-23的规定。
4)本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不适用于埋深小于2倍洞径或跨度的地下洞室和特殊土、喀斯特洞穴发育地段的地下洞室。
5)大跨度地下洞室围岩的分类除采用本分类外,尚应采用其他有关国家标准综合评定。
对国际合作的工程还可采用国际通用的围岩分类对比使用。
结构面状态评分表14.2-21
注:1、结构面的延伸长度小于3m时,硬质岩、较软岩的结构面状态评分别加3分,软岩加2分:
结构面延伸长度大于10m时,硬质岩、较软岩减3分,软岩减2分;
2、当结构面张开度大于10mm,无充填时,结构面状态的评分为零。
地下水评分表14.2-22
注:基本因素评分T/系前述岩石强度评分A、岩体完整性评分B和结构面状态评分C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