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文化知识竞赛题

合集下载

关中民俗文化知识竞赛题

关中民俗文化知识竞赛题

关中民俗文化知识竞赛题1 陕西人习惯把春节叫(过年)。

2 在腊月农历(12)月的(28、29),家家户户都要蒸好足够的(年馍)和包子,为过年做好准备。

3 在过年的同时,还要擀出足够年节期间吃的(面),做好(臊子)。

4 (年馍),也叫花馍或(面花),就是用面做成老虎、小鸟、鱼……的形状,或者在馍上点上(红)色,有(吉祥如意)的意思。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题为《元日》的是描写的是(年终岁首,家家户户过年时的热闹)场景。

6 花馍和包子首先会来祭奠(各路神仙)和(故去的老人),同时也是过年走亲戚必备的(礼物)。

7 姑娘回娘家拜年往往会比一比谁家的(花馍)、(包子)蒸得好。

8 除蒸馍之外,关中地区过年的另一件大事就是(祭祖访亲)。

9 年(三十)天黑之前,各家各户的子孙都要去(上坟),恭请祖先回家,通常要在家里的(正厅)设立(香案),摆上祖宗牌位和各种贡品,然后点蜡,(上香)、(跪拜)。

10 (正月初一)家中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

11 在关中这些秀美的景色中,最有名的(八)处景观,合称为“(关中八景)”,分别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12 而位于陕西省境内,关中平原南侧的(秦岭),东西绵延千里,像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华大地中央,是名副其实的“华夏龙脉”。

13 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关中平原上的(渭河),则称得上是三秦儿女的另一条母亲河。

14 (灞水)、浐水,(泾水)、渭水,还有(沣)、滈、(潦)、潏四水……奔突涌动的八水各自流动,流向不一,在西安城四周穿流,所以便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

15 关中八大怪有:(凳子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辣子一道菜)、(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秦腔吼起来)。

16 过年几种用品是绝对少不了的:比如庆贺时用的烟火、花炮等;布置环境用的红纸(写对联、春条幅)和门神、年画等。

关于传统习俗知识的单选题100题(附答案)

关于传统习俗知识的单选题100题(附答案)

以下是关于传统习俗知识的单选题100题(附答案):1.春节传统习俗中,以下哪个不是“贴春联”的寓意?A.迎接财神B.驱邪避灾C.增加喜庆氛围D.表达美好愿望答案:A。

2.在传统婚俗中,新娘盖头最初的作用是什么?A.遮羞B.辟邪C.防止新郎提前看到新娘长相D.遵循古老仪式答案:B。

3.清明节扫墓的主要意义是什么?A.纪念祖先,表达追思B.祈求祖先保佑C.完成家族任务D.遵循节日规定答案:A。

4.端午节吃粽子最初是为了纪念谁?A.屈原B.伍子胥C.曹娥D.介子推答案:A。

5.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与下列哪个神话传说有关?A.嫦娥奔月B.牛郎织女C.后羿射日D.女娲补天答案:A。

6.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避灾祈福B.欣赏秋景C.锻炼身体D.寻找神仙答案:D。

7.在传统习俗中,除夕守岁的含义是什么?A.驱赶年兽B.迎接新年,为父母祈福长寿C.熬夜娱乐D.防止小偷入室答案:B。

8.传统的成人礼中,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分别象征着什么?A.男子可以娶妻,女子可以嫁人B.男子成年可以承担社会责任,女子成年可以谈婚论嫁C.男子可以参军,女子可以做家务D.男子可以继承家业,女子可以刺绣答案:B。

9.传统习俗中,小孩满月时送红鸡蛋的寓意是什么?A.祝福孩子健康成长,红红火火B.庆祝家族添丁C.告知亲友孩子性别D.表示孩子运气好答案:A。

10.传统葬礼中,披麻戴孝的主要意义是?A.表示悲伤B.遵循古老传统C.显示家族地位D.对逝者的敬重和追思答案:D。

11.传统习俗中,腊月二十三祭灶神是希望灶神做什么?A.保佑家庭平安B.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C.带来财富D.保佑灶火旺盛答案:B。

12.在一些地方的传统婚礼中,跨火盆的寓意是什么?A.烧去霉运B.婚后生活红红火火C.检验新娘胆量D.一种仪式表演答案:A。

13.寒食节禁火的最初目的是什么?A.纪念介子推B.防止火灾C.节约燃料D.一种宗教仪式答案:A。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屈原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在中国民间,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A. 立春B. 雨水C. 立夏D. 立冬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A. 剪纸B. 皮影戏C. 京剧D. 油画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为________。

答案:乞巧节2.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________节。

答案:扫墓3.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________。

答案:吃元宵4.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________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答案:许仙5.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________。

答案:角色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答案: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2. 请简述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习俗包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请简述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答案: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习俗包括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4. 请简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屈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人们放松身心、增进感情的重要时刻。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判断题,每题 1 分,共20分)1.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 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 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福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 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 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 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 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 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 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 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 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 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2.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民俗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民俗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民俗历史知识竞赛题目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俗历史知识竞赛题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民俗历史知识竞赛题目一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D)A.春节元宵清明端午B.春节清明七夕中秋C.春节端午重阳腊八D.春节清明端午中秋2.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和文化意义。

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B)A.农事生产B.宗教信仰C.神话传说D.名人故事3.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常把这一天叫做元旦。

元者始也,旦者晨也。

直到中国开始废除农历,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A)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胜利D.新中国成立4.起初,由于各个朝代历法不一样,一年之首的日子也不一样。

汉武帝时期,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太初历》以的历法为基础,固定以孟春之月即一年的第一个月为正月,以后自汉朝到清末,历代都在沿用了。

(A)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5. 我们习惯把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可本来应当念成正大光明的“正”,却读成了“征”,据说这是念熟了,也就一直沿传到了后世。

(C)A.商汤B.周文王C.秦始皇D.汉武帝民俗历史知识竞赛题目二6.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B)A.元宵B.麦芽糖C.腊八粥D.饺子7.传说天帝怕妖魔鬼怪到人间作祟,派了两名神将神荼(读作“伸舒”)和郁垒(读作“郁律”)把住从仙山到人间的天然大门。

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用桃木刻上这两位神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去灾压邪。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世代相传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制度等等各方面,那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10、中国第一长洞是:D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A笙 B笛 C萧 D芦笙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A 5个B 6个C 7个D 8个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老式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有一种老式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一般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C腊八粥D饺子2、一种特殊旳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旳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旳是:(A)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铜鼎3、中华民族旳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旳道路?(B)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旳“三秋”是指:(C)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6、我们常说旳“鸿雁传书”源自于如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中文称作:BA隶书 B小篆C楷书 D行书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旳神圣领土,祖国大陆旳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旳是:B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10、中国第一长洞是:DA王屋山洞B赤城山洞C青城山洞D双河洞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 B 甘肃C陕西D山东13、苗族旳老式乐器是:DA笙B笛C萧D芦笙14、七夕节,中国人一般吃什么?B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旳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种叫巾帼旳女子旳典故 D源于一种叫巾帼旳地方16、蒙古族旳那达慕大会是在:AA丰收年景旳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17、中国所有旳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种语系?AA 5个B6个C 7个D 8个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A黄色B紫色C红色D蓝色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D70岁20、我国是茶叶旳家乡,绿茶是最古老旳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旳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旳绿茶?D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旳艺术,我国旳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明显旳位置,其中“中岳”指旳是:D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 铜鼎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10、中国第一长洞是:DA王屋山洞B赤城山洞C青城山洞D双河洞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B 甘肃C陕西D山东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A笙B笛C萧D芦笙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A 5个B 6个C 7个D 8个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A黄色B 紫色C红色D蓝色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中民俗文化知识竞赛题
1 陕西人习惯把春节叫(过年)。

2 在腊月农历(12)月的(28、29),家家户户都要蒸好足够的(年馍)和包子,为过年做好准备。

3 在过年的同时,还要擀出足够年节期间吃的(面),做好(臊子)。

4 (年馍),也叫花馍或(面花),就是用面做成老虎、小鸟、鱼……的形状,或者在馍上点上(红)色,有(吉祥如意)的意思。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题为《元日》的是描写的是(年终岁首,家家户户过年时的热闹)场景。

6 花馍和包子首先会来祭奠(各路神仙)和(故去的老人),同时也是过年走亲戚必备的(礼物)。

7 姑娘回娘家拜年往往会比一比谁家的(花馍)、(包子)蒸得好。

8 除蒸馍之外,关中地区过年的另一件大事就是(祭祖访亲)。

9 年(三十)天黑之前,各家各户的子孙都要去(上坟),恭请祖先回家,通常要在家里的(正厅)设立(香案),摆上祖宗牌位和各种贡品,然后点蜡,(上香)、(跪拜)。

10 (正月初一)家中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

11 在关中这些秀美的景色中,最有名的(八)处景观,合称为“(关中八景)”,分别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12 而位于陕西省境内,关中平原南侧的(秦岭),东西绵延千里,像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华大地中央,是名副其实的“华夏龙脉”。

13 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关中平原上的(渭河),则称得上是三秦儿女的另一条母亲河。

14 (灞水)、浐水,(泾水)、渭水,还有(沣)、滈、(潦)、潏四水……奔突涌动的八水各自流动,流向不一,在西安城四周穿流,所以便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

15 关中八大怪有:(凳子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辣子一道菜)、(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秦腔吼起来)。

16 过年几种用品是绝对少不了的:比如庆贺时用的烟火、花炮等;布置环境用的红纸(写对联、春条幅)和门神、年画等。

17 家家户户供奉起(祖宗牌位),贴上(门神)、(年画)、(窗花)。

大门、小门都贴上(春联),满院张贴(春条)、(春语),还在大门前挂上一对红灯,贴上赤火并贴絮子。

18 (三国)时期的(关羽)和(张飞)也曾被尊为门神。

19、(隋)代,(秦琼)(敬德)的故事逐渐深入人心,其门神的地位得以固定下来。

20、农村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21、人们祭灶送灶王爷,以求来年(丰衣足食)。

22、过罢小年,就开始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豆腐),买(蔬菜),准备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

23、由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从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关中家家户户都要蒸好几笼(白面馍馍),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以后。

24、在年节前的几天时间里,乡镇的集市也格外热闹,人们从十里八村赶往那里,为一家老小添置新的(衣帽鞋袜)、买(对联)、(年画)、(门神)、(爆竹),准备过年礼仪用的(麻纸)、(白酒)、(灯烛),热闹的气氛浓得化都化不开。

25、大年前两天要(扫舍),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得打扫得干干净净,糊(新窗纸),贴(红窗花),门上、墙上、箱柜上还要贴上大大小小、色彩明艳的(福)字。

26、年三十早晨,家家门上贴(对联)、贴(门神),除夕夜则户户明灯高照,包(饺子)、放(爆竹),全家人一起(守夜)辞旧迎新,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27、过年期间,人们相互送礼(拜年)走亲戚,孩子们收到(压岁钱)。

28、按照关中的习俗,大年初一这天要(串朋友),(初二至初五)小辈给长辈拜年,(初六至十五前),长辈给小辈“回节”,当舅舅的要在正月十五以前给外甥送(灯笼)。

29、为庆祝一年的五谷丰收、牛羊满圈,从(初十)起,各乡村开始组织锣鼓秧歌、演戏唱曲、(舞狮子)、(耍旱船)、(踩高跷)等娱乐活动,热闹劲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过大年以后。

30、正月十二开始的春节(庙会)也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凡去庙会的人都有所求,有所取,有所看,有所玩,有所乐,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内容。

31、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过去的童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32、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讲,年前大扫除的重点,是(擦玻璃)。

33、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34、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饺的原名叫(角)。

在年三十晚上吃饺子,一是取其谐音,(更岁交子),辞旧迎新。

二是取其吉形,因饺子酷似元宝,喻(招财进宝)
35、民间传说,朱元璋当年用“福”字做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其中有户人
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马皇后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

36、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对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装点一新。

将春联贴在楼房的(门口),也别有情趣。

37、民间(拜年)形式多样,如走(亲戚),(初一)必须到父母家拜年,其他近亲则不限前后。

如今拜年的(时间)已经很灵活,只是(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祝词还保留至今。

38、每逢春节,长者往往要给晚辈们(压岁)钱,它预示着镇岁、(祛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39、关于鞭炮,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

后来(驱鬼)的成分逐渐淡化。

很多城市放鞭炮已经解禁,人们可以在(爆竹)声声中辞旧迎新,祝愿(万事如意)。

40、大年初一为(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人们黎明即起,(敬神)、祭祖,吃饺子或(臊子面),这顿饭吃得特别早,饺子中有一两个提前包上铜钱、银币、(硬币),谁吃上了它,表示谁的(福份大)。

41、腊月二十五以后,关中韩城、合阳一带人们便开始做肉菜、蒸馍、捏过年饺子了。

42、年馍蒸的很多,一般蒸馍、碎馍、(花卷)、(包子)、各种花馍(鸟、鱼、虫、兽等)、礼馍、献贴等。

它形成民间饮食面花艺术的画廓。

尤以合阳、华县、澄县为著名。

43、蒸年馍这天,一般不能来外人,万一有人无意进门,主妇立即会感到(惊慌失色),心神不安。

必须给灶堂里(添把柴禾),或燎一撮盐,不然"鬼"会把馍捏住了。

万一馍蒸坏了,还要送鬼之后再蒸。

这样做,可以消灾避难,(逢凶化吉)。

44、大年初一讲究(不出门),不能走亲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

45、初十到正月十五,称为(“追节”),舅舅要带着灯笼和自家用面蒸的鱼到外甥家,给外甥(“送灯”)。

46、正月十四晚上,有新媳妇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馍)摆出来看。

47、此外,关中还有个风俗“送娃”,就是村中年轻的媳妇穿着(老太太的服装),到每一个当年结婚的青年人家中,送去一个用面粉做的(“娃娃”),然后说一些(来年生贵子)等等的话。

48、正月十六夜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

讲究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