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铸造工技术培训讲座(工艺符号)

裂纹、变形
可能是由于铸件冷却过快或应力过大导致, 解决方法是控制冷却速度或减小应力。
05
铸造工技能考核与评价标 准
技能考核内容与方式
铸造工艺理论
考核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理论知 识。
铸造实践技能
考核铸造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铸造设备的操作、铸造 工艺的执行等。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机械制造
航空航天
铸造工艺在机械制造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如生产机床床身、汽缸体、齿轮等复杂零 件。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铸造 工艺可以生产出满足特殊要求的合金铸件 ,如发动机叶片、涡轮等。
汽车制造
艺术铸造
汽车制造中大量采用铸造工艺生产零部件 ,如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等。
艺术铸造是将艺术与铸造技术相结合的一 种特殊工艺,主要用于生产雕塑、纪念碑 、艺术品等具有观赏价值的铸件。
铸造工艺符号含义解析
01
02
03
04
浇注系统符号
表示浇注系统设计,包括内浇 口、直浇道、横浇道等,用于 控制金属液的流动和充填。
冒口符号
表示冒口设计,用于补缩铸件 ,防止缩孔和缩松。
冷铁符号
表示冷铁的位置和形状,用于 加快铸件局部冷却速度,改善
铸件组织。
铸造斜度符号
表示铸件壁面的倾斜程度,用 于保证铸件顺利脱模。
等级划分
将铸造工的技能水平划分为初级、 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对 应不同的技能要求和评价标准。
等级晋升
鼓励铸造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 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实现等级晋升。
技能考核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
实施流程
制定考核计划、发布考核通知、组织报名、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评 定成绩并公布结果。
西周青铜器的铸造与发展

西周青铜器的铸造与发展西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青铜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西周青铜器的铸造与发展,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
本文将从西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器型特点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西周青铜器在中国青铜器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铸造工艺西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主要包括铸模、熔炼、浇铸和后续加工等环节。
在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工匠们掌握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首先是铸模的制作,工匠们使用泥土或蜡烛等材料,在模具上雕刻出精美的纹饰和图案。
然后是熔炼,将铜、锡等金属原料放入熔炉中进行熔化,形成合金液态。
接着是浇铸,将熔化的合金倒入预先制作好的铸模中,待冷却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成型的青铜器。
最后是后续加工,包括打磨、打磨、打磨等工序,使青铜器表面光滑细腻,纹饰清晰。
二、器型特点西周青铜器的器型多样,包括鼎、壶、爵、觚、簋等多种类型。
其中,鼎是西周青铜器中的代表性器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礼仪意义。
鼎是古代贵族社会中的重要礼器,用于祭祀和宴会等场合。
西周时期的鼎多为三足两耳,造型庄重大气,纹饰精美。
除了鼎之外,壶、爵等器型也是西周青铜器中常见的形制,它们在形态上各具特色,在纹饰上也各具千秋。
三、发展历程西周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的西周青铜器延续了商代青铜器的传统,器型简单朴实,纹饰以几何纹为主。
中期的西周青铜器在器型和纹饰上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和繁复化的趋势,工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晚期的西周青铜器则达到了巅峰,器型更加丰富多样,纹饰更加精美繁复,工艺水平达到了顶峰。
西周青铜器在这一时期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所提升,成为中国青铜器史上的重要时期。
总之,西周青铜器的铸造与发展是中国青铜器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艺术表现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西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精湛,器型特点鲜明,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为中国青铜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来源:机械专家网 发布时间:2007-01-20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浓厚。那时的铸造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受陶器的影响很大。中国在公元前513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型鼎,重约270公斤。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产铸铁件。铸铁件的出现,扩大了铸件的应用范围。例如在15~17世纪,德、法等国先后敷设了不少向居民供饮用水的铸铁管道。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铸造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
不同的铸造方法有不同的铸型准备内容。以应用最广泛的砂型铸造为例,铸型准备包括造型材料准备和造型造芯两大项工作。砂型铸造中用来造型造芯的各种原材料,如铸造砂、型砂粘结剂和其他辅料,以及由它们配制成的型砂、芯砂、涂料等统称为造型材料造型材料准备的任务是按照铸件的要求、金属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原砂、粘结剂和辅料,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它们混合成具有一定性能的型砂和芯砂。常用的混砂设备有碾轮式混砂机、逆流式混砂机和叶片沟槽式混砂机。后者是专为混合化学自硬砂设计的,连续混合,速度快。
铸造工厂如何才能具有先进技术水平(1)
来源:机械专家网 发布时间:2007-04-28
Vulcan Engineering, Mount, Peter E, Macler Assoc 等三公司,对高科技铸造工厂应是什么样的状态有新考虑,对制芯、造型、熔化、浇注以及清理精整等工序都有设想,现摘要加以介绍。
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演变

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演变摘要: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艺术史上瑰丽而丰富的一个部分。
在青铜发展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样式的变化备受现代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除了外在的样式纹饰的变化,更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它内在成分的变化,这些冶炼成分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人类的生活状态,和对工具使用的情况,也是自然地质历史演变的重要证据。
这些变化的研究让我们对早起人类文明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也为我们更加了解古代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關键词:青铜器;铜;锡一,青铜液的金属成分在中国古代,天然铜最早被使用。
在商代早期,铜和锡合金青铜可以用火制成。
青铜冶炼过程较为复杂,即选矿先加到熔剂中,然后放进熔炉,烧炭进行冶炼,等待熟化,取精炼的铜液,弃渣,即得到初始铜。
初始铜仍是粗铜,需要精制才能得到纯红铜。
红铜和锡,铅熔化成合金,即青铜。
红铜也是我们生活中所知道的纯铜,早期人类一般从自然界中直接得到自然凝结的铜矿石,或者从铜矿石中提炼孔雀石靑金石等颜色鲜艳的矿石经过焙烧得到金属铜用这种的铜矿石制作的金属器具较软做成的刀具易钝,使用寿命不长,所以人类在大自然中发现了锡金属锡的成分相较于铜更为稳定所以家了锡的红铜更加坚固但是铜和锡的比例是青铜器质量保证的一大前提,太多会使器具过硬过脆,太少器具易软易腐蚀,所以铜锡的比例一直是制作青铜器的关键而加入铅的铜锡合金流动性更强鼎盛时期许多纹饰较为复杂的铜器都有铅的加入。
中国古代青铜器从出现到衰退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近代中国最早的铜器铜刀。
它大约有4800年历史。
它已经测试成分为铸造锡青铜。
这个时期的铸造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结合中国特色的陶瓷铸造工艺使铸造工艺达到高潮。
青铜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一大步。
它经历了无数的演变,真正克服了初期时代易腐,易变形等软弱点,渐渐的成为古代金属器具重要一部分。
二,铸造方法的演变青铜时代的人类发展史最为瑰丽的一页篇章,在中国大陆我们把这一时代分为三个阶段,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是红铜和锡,铅等不同金属混合而成的随着青铜时代的发展历史青铜器得冶炼技术与青铜液的金属成分也在不断的变化,首先我们要介绍其制作过程范铸法和失蜡法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采用了组合铸造法,即后世称为陶艺的铸造工艺。
铸造冶金的基本概念

流程
各种特种铸造工艺的流程略有不 同,但通常都包括模具制作、成
型、脱模和后处理等步骤。
铸造工艺设计
定义
铸造工艺设计是根据铸件的要求和生产条件,制 定合理的铸造工艺方案的过程。
内容
包括模具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冒口设计、冷却 系统设计等。
目的
确保铸件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
04
铸造缺陷与质量控制
铸造冶金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电力、 化工等领域,是制造各种零部件和产品的关键工艺之一。
铸造冶金的应用领域
机械制造业
铸造冶金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广泛,如发 动机缸体、曲轴、齿轮等关键零部件的制 造。
电力和化工行业
铸造冶金在电力和化工行业中用于制造高 温、高压、耐腐蚀的铸件,如锅炉管板、 反应器等。
采用各种检测手段,如金相分析、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对铸件进行全面 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05
铸造冶金的环境影响 与可持续发展
铸造冶金的环境影响
能源消耗
铸造冶金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炭、电力等, 导致碳排放增加,对环境造成压力。
废水排放
铸造冶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可能含有 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 中,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02
铸造材料
铸造用原材料
01
02
03
金属原材料
包括各种纯金属、合金、 废金属等,是铸造生产的 基础。
非金属原材料
如砂、粘土、水玻璃等, 用于制作铸造砂型和砂芯 。
燃料
如焦炭、天然气等,用于 熔炼金属和提供热能。
铸造合金
铸铁
以铁、碳为主要成分,具 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耐腐蚀 性。
铸造技术发展历程

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
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浓厚。
那时的铸造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受陶器的影响很大。
中国在公元前513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型鼎,重约270公斤。
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产铸铁件。
铸铁件的出现,扩大了铸件的应用范围。
例如在15~17世纪,德、法等国先后敷设了不少向居民供饮用水的铸铁管道。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铸造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
进入20世纪,铸造的发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产品技术的进步,要求铸件各种机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时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工业本身和其他工业如化工、仪表等的发展,给铸造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如检测手段的发展,保证了铸件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并给铸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帮助人们深入到金属的微观世界,探查金属结晶的奥秘,研究金属凝固的理论,指导铸造生产。
在这一时期内开发出大量性能优越,品种丰富的新铸造金属材料,如球墨铸铁,能焊接的可锻铸铁,超低碳不锈钢,铝铜、铝硅、铝镁合金,钛基、镍基合金等,并发明了对灰铸铁进行孕育处理的新工艺,使铸件的适应性更为广泛。
50年代以后,出现了湿砂高压造型,化学硬化砂造型和造芯,负压造型以及其他特种铸造、抛丸清理等新工艺,使铸件具有很高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良好的表面光洁度,铸造车间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卫生也大为改善。
20世纪以来铸造业的重大进展中,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和化学硬化砂造型这两项新工艺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两项发明,冲破了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给铸造工艺开辟了新的领域,对提高铸件的竞争能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金属工艺

中国的金属工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金属工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其精湛的金属工艺技艺而自豪。
本文将介绍中国金属工艺的发展历程、代表性工艺品以及对现代金属工艺的影响。
一、发展历程中国金属工艺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金属工艺的代表性作品,其制作过程需要精湛的铸造技术和精细的加工工艺。
周代是中国青铜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大盂鼎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金属工艺逐渐发展并融合了多种不同的工艺技术。
汉代的铜镜、汉钱等作品展示了中国金属工艺在造型设计上的创新。
唐代的铜雕工艺达到巅峰,出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铜雕作品。
宋代是中国金属工艺的又一个重要阶段,铜制佛像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元代时期,金属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铸造技术更趋成熟,人们开始注重工艺品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明清时期,中国的金属工艺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铜制炉、铜铸门、铜器等各式工艺品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工艺师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打破传统技艺的界限,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二、代表性工艺品1. 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金属工艺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水平。
青铜器包括鼎、爵、盘、觚等,制作过程复杂精细,金属材料考究,造型优美大气。
其中最为著名的青铜器包括司母戊鼎、大盂鼎等,这些作品无论在雕工还是铸造工艺方面都展现出了中国金属工艺的精湛技艺。
2. 铜雕铜雕是中国金属工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唐代的铜雕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如《骏马图》等。
明代的铜雕更是达到了巅峰,工艺师们将铜雕与绘画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杰作。
3. 铜镜中国古代的铜镜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外观而闻名于世。
汉代的铜镜在造型上进行了创新,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花纹和图案。
明代时期,铜镜的制作更加精湛,不仅在设计上更加细腻,还出现了一些兼具镜子和摆件功能的铜镜。
铝合金铸造工艺

和应用
铝02合金铸造工艺的分类及
特点
重力铸造工艺及特点
重力铸造工艺是将熔融铝倒入模具中,依靠重力作 用使铝液充满模具并凝固成型的一种工艺
• 重力铸造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适 用于中小型铸件的生产 • 重力铸造工艺对模具的要求较低,模 具使用寿命较长
学性能
• 挤压铸造工艺适用于对力学性能要求 较高的铸件生产,如汽车制造领域的零 部件 • 挤压铸造工艺对模具和挤压设备的要 求较高,投资成本较大
铝03合金铸造工艺的主要原
材料与辅助材料
铝合金铸造原料的选择及特点
铝合金铸造原料主要包括铝合金锭、合金元素、精炼剂等
• 铝合金锭是铝合金铸造的主要原料,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铝合 金牌号 • 合金元素用于调整铝合金的成分,改善其性能,如镁、硅、铜等 • 精炼剂用于改善铝合金熔炼过程中的气体含量和杂质含量,提高铸件的质量
铝合金铸造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铸件的形状、尺寸、壁厚等因素
• 模具设计应满足铸件的成型要求,保证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 模具设计应考虑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确保铸件的质量
铝合金铸造工具的种类及用途
铝合金铸造工具主要包括铸造工具、测量工具、清理工具等
• 铸造工具用于成型铝合金铸件,如压铸工具、重力铸造工具、低压铸造工具等 • 测量工具用于检测铸件的尺寸、形状、质量等,如卡尺、千分尺、投影仪等 • 清理工具用于清理铸件表面的杂质、氧化皮等,如砂轮机、抛光机、喷砂机等
其他铝合金铸造工艺及特点
真空铸造工艺:在真空条件下进行铸造,可以降低 熔融铝中的气体含量,提高铸件的质量
• 真空铸造工艺适用于对气密性要求较 高的铸件生产,如航空航天领域的零部 件 • 真空铸造工艺对设备要求较高,投资 成本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Newmaker
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
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浓厚。
那时的铸造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受陶器的影响很大。
中国在公元前513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型鼎,重约270公斤。
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产铸铁件。
铸铁件的出现,扩大了铸件的应用范围。
例如在15~17世纪,德、法等国先后敷设了不少向居民供饮用水的铸铁管道。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铸造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
进入20世纪,铸造的发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产品技术的进步,要求铸件各种机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时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工业本身和其他工业如化工、仪表等的发展,给铸造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如检测手段的发展,保证了铸件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并给铸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帮助人们深入到金属的微观世界,探查金属结晶的奥秘,研究金属凝固的理论,指导铸造生产。
在这一时期内开发出大量性能优越,品种丰富的新铸造金属材料,如球墨铸铁,能焊接的可锻铸铁,超低碳不锈钢,铝铜、铝硅、铝镁合金,钛基、镍基合金等,并发明了对灰铸铁进行孕育处理的新工艺,使铸件的适应性更为广泛。
50年代以后,出现了湿砂高压造型,化学硬化砂造型和造芯,负压造型以及其他特种铸造、抛丸清理等新工艺,使铸件具有很高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良好的表面光洁度,铸造车间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卫生也大为改善。
20世纪以来铸造业的重大进展中,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和化学硬化砂造型这两项新工艺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两项发明,冲破了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给铸造工艺开辟了新的领域,对提高铸件的竞争能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铸造一般按造型方法来分类,习惯上分为普通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化学硬化砂型三类。
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天然矿产砂石作为主要造型材料,如熔模铸造、壳型铸造、负压铸造、泥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一类以金属作为主要铸型材料,如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连
续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等。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
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金属熔炼不仅仅是单纯的熔化,还包括冶炼过程,使浇进铸型的金属,在温度、化学成分和纯净度方面都符合预期要求。
为此,在熔炼过程中要进行以控制质量为目的的各种检查测试,液态金属在达到各项规定指标后方能允许浇注。
有时,为了达到更高要求,金属液在出炉后还要经炉外处理,如脱硫、真空脱气、炉外精炼、孕育或变质处理等。
熔炼金属常用的设备有冲天炉、电弧炉、感应炉、电阻炉、反射炉等。
不同的铸造方法有不同的铸型准备内容。
以应用最广泛的砂型铸造为例,铸型准备包括造型材料准备和造型造芯两大项工作。
砂型铸造中用来造型造芯的各种原材料,如铸造砂、型砂粘结剂和其他辅料,以及由它们配制成的型砂、芯砂、涂料等统称为造型材料造型材料准备的任务是按照铸件的要求、金属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原砂、粘结剂和辅料,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它们混合成具有一定性能的型砂和芯砂。
常用的混砂设备有碾轮式混砂机、逆流式混砂机和叶片沟槽式混砂机。
后者是专为混合化学自硬砂设计的,连续混合,速度快。
造型造芯是根据铸造工艺要求,在确定好造型方法,准备好造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铸件的精度和全部生产过程的经济效果,主要取决于这道工序。
在很多现代化的铸造车间里,造型造芯都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化。
常用的砂型造型造芯设备有高、中、低压造型机、抛砂机、无箱射压造型机、射芯机、冷和热芯盒机等。
铸件自浇注冷却的铸型中取出后,有浇口、冒口及金属毛刺披缝,砂型铸造的铸件还粘附着砂子,因此必须经过清理工序。
进行这种工作的设备有抛丸机、浇口冒口切割机等。
砂型铸件落砂清理是劳动条件较差的一道工序,所以在选择造型方法时,应尽量考虑到为落砂清理创造方便条件。
有些铸件因特殊要求,还要经铸件后处理,如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粗加工等。
铸造是比较经济的毛坯成形方法,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
经济性。
如汽车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船舶螺旋桨以及精致的艺术品等。
有些难以切削的零件,如燃汽轮机的镍基合金零件不用铸造方法无法成形。
另外,铸造的零件尺寸和重量的适应范围很宽,金属种类几乎不受限制;零件在具有一般机械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耐磨、耐腐蚀、吸震等综合性能,是其他金属成形方法如锻、轧、焊、冲等所做不到的。
因此在机器制造业中用铸造方法生产的毛坯零件,在数量和吨位上迄今仍是最多的。
铸造生产有与其他工艺不同的特点,主要是适应性广、需用材料和设备多、污染环境。
铸造生产会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比起其他机械制造工艺来更为严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铸造产品发展的趋势是要求铸件有更好的综合性能,更高的精度,更少的余量和更光洁的表面。
此外,节能的要求和社会对恢复自然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为适应这些要求,新的铸造合金将得到开发,冶炼新工艺和新设备将相应出现。
铸造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将更多地向柔性生产方面发展,以扩大对不同批量和多品种生产的适应性。
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新技术将会得到优先发展,少产生或不产生污染的新工艺新设备将首先受到重视。
质量控制技术在各道工序的检测和应力测定等方面,将有新的发展。
铸造工作者在电子技术和测试手段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将对金属结晶凝固和型砂紧实等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研究提高铸件性能和内部质量的有效途径。
机器人和电子计算机在铸造生产和管理领域里的应用,也将日益广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