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一)

合集下载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常识积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顿和经典力学1、牛顿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⑴童年时代:1642年牛顿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小村庄,他从小就爱思考,善于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人们的劳动,再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一些发明和创造。

⑵中学时代:他已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

成绩优异,考入剑桥大学。

⑶大学时代:牛顿在剑桥大学期间,除了师从著名学者巴罗教授学习外,还用大量时间自学笛卡尔等人的数学著作,这些著作将牛顿引导到当时数学的最前沿-----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方面。

大学毕业前,他就提出了数学上有名的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这些都为牛顿后来在数学领域做出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⑷黄金时代:1665—1666年,牛顿在家乡居住的两年,是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光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①牛顿在研究了伽利略等人的实验结果后,自己制作了一架折射望远镜,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实验,证明日光即白光由七色光组成,还进一步说明了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②牛顿于1668年设计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用它考察了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③1672年,牛顿在提交给英国皇家学会的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了光的本质是的微粒见解。

这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与波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在大学里,牛顿就已经了解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但他有新的思考,经过反复思考与实验后,他得出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

⑵物理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出版,在这部著作中,他确定了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物体运动三定律。

这是一本重要的力学全书,它用数学表达式的表达方式,把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提出的零散的理论加以科学整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探究】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 的危险”? 【试答】 理解: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 等问题。 应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 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针对训练·强化应用落实】
命题点,达尔文被称材为料生强调物达学尔领文进域化的论牛与牛顿顿力学的共同之处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
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
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分属不同学科,不存在继承关系
A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3.影响 (1)工业生产: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 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2)城市进程: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 (3)世界联系: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1.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 (1)1866年,德意志的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2)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电动机。
D.对人类贪欲的遏制
题干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 互联系不符
5. (与资料不同)下面是三次技术革命的进程关系图。该图反映了 解析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相比,
第三次技术革命时相关产业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而第三次技术
A.三次技术革命彰显科技的魅力 B.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第二次技术革命发展速度最快 D.三次技术革命的领域各不相同

一轮复习: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

一轮复习: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

特 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 直接生产力的速度 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 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 领域间相互渗透, 高度分化又高度综 合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 -发电机、爱迪生-耐用电 灯泡;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 制:内燃机和柴油机;本茨 -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 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开发与发展: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 工业、汽车、造船业等。
主 要 成 就
◆16世纪以来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为其发展奠定了 物质基础并成为主要动力。 (2)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 迫切需要: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自然科学的发 展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 掌握政治权力,他们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 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3)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中世纪前期的漫 长黑夜,自然科学逐渐复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和发展,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 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 (4)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1、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论动 体的电动力学》 2、内容: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 原理。 1916年他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这 被看作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意义: ① 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② 否定 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③ 发展了牛顿力学; ④ 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勇于创新,
实践出真知.
二、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神创论:上帝创世
物种不变
东方:女娲造人
西方:上帝创世说

近现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含中国现代科技

 近现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含中国现代科技
①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合理的说明, 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意义 ②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自然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进入 全面繁荣的时代。 ③具有惊人的预见性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量子论的诞生
背 景 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宏观物体运动规律进行描述 ①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提出量子概念,发表 《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成 ②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就 ③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奥地利、德 国物理学家建立量子力学。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 意 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改变了近代物理学 义 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 革
近现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科学技术
古代科学技术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整体考察 直观感受 近代科学技术 分门别类 科学实验
哲学思辨
科学理论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两者关系 科学与技术相分离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 (15~16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 质基础;文艺复兴等运动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催生求真务 实的科学探究精神;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科学 家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成为重要的因素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两次工业革
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有利于技术发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答案】 D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科学技术也 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不断引进外国先 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4、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促成了知识经济的形成(20c.90s)与发展 (2)带来了工作和生活方式、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3)引起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 (4)信息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5)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3、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它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电3力)的引广起(泛了应人5用们):思发维科电方机式学、的电变自灯化等身; 的延续性和近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原子能产生的影响

炸药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1972年美重组DNA生
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等
高新技术
3、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先进 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中,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 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救亡图存运动高 涨
二、生物学的发展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意义
1、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在欧洲引起思想震动,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 思想武器
3、影响了近代中国思想界,成为近代中国进行 民族独立斗争的思想武器之一 (《天演论》)
4、由此发展而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 家进行经济兼并、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
三、生产力领域的三次革命
四、总结
1、近代科学的发展历程
(1)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 成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脉络整理与分析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脉络整理与分析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脉络整理与分析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近代科技引进与传播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中国科技面临外来技术入侵的挑战,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进入中国。

洋务运动和新式教育改革成为推进科技改革的重要措施。

此期间,近代化工厂、电报、火车等技术被引入中国。

2. 科技振兴与民族意识觉醒阶段(20世纪10年代-4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开始出现自主创新的迹象。

中国科学社团和科学机构相继成立,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脱颖而出。

此期间,中国有了自己的科学期刊、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社等。

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和科研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在这个阶段,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4. 对外开放与现代科技创新阶段(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中国科技企业开始崛起,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兴起。

中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经历了从外来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历程。

在不同阶段,政府的科技政策和国家战略起到了推动作用。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发展。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从 蒸 汽 机 到 互 联 网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次 第
项目
第一次工 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 英国,从发明和 使用机器开始到 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 业(棉纺织)部 门,发明机器者 大多是具有实践 经验的工人和技 师; 3大机器生产 代替工场手工业
第二次工 第三次工业 业革命 革命
1有坚实的科学基 础,科学开始与工 业生产紧密结合, 与技术结合。 2同时在几个国家 发生,规模广泛, 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 一次工业革命交叉 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 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 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 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 域间相互渗透,高度 分化又高度综合
(2008年广东单科21)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 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C.爱因斯坦 B.达尔文 D.伽利略
(2009安徽文综高考)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 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 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 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说”和伽利略的论证(望远镜) 物理学: 16C末17C初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近代自 17C牛顿经典力学(三大定律、万有引力) 然科学 20C初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 的主要 生物学: 19C初细胞学说、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成就 19C中期达尔文进化论 蒸汽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蒸汽机 电气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 信息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
3、比较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 中国古代科技 重经验 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自 然现象的直接描述,缺乏理 论探索。(属应用科学) 重实用(实用性强)、技术 化倾向严重。 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需要 西方近代科技 重实验 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密逻辑体 系相结合。(属理论科学) 重理论、重分析(从理论高度 概括分析)、形成近代科学研 究方法。 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条件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劳动力-圈地运动;技术-工匠、技师的发明制造;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政治保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畴内确立;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资金-资本的积存和对殖民地的掠夺;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创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显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政治保证-资本主义进展相对稳固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展;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进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进展经济的要求〕要紧成就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克隆普顿-骡机〔1779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电讯事业的进展:贝尔-、马可尼-无线电报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电子运算机的应用〔1946年美国电子运算机产生、1964年美国集成电路运算机问世等〕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等高新技术。

特点第一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体会的工人和技师;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推动生产力的进展;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进展迅速;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截了当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要点精析1、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与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分布: 必修三 专题七 第一、二、三课 P116—P124
《创新设计》
P219-224
考情分析(近五年全国卷)
模块
命题视角
思想 文化
(2019·全国Ⅱ,42)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相对论量子论,信 息技术 (2017·全国Ⅱ,42)考查近现代以来科技对日常生活的作用
考频
4年 4考
思想 (2014·全国Ⅰ,40)考查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
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从成就上: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于世界。
【重难点突破4】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不同
角度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
背景条件
研究领域
研究方法
影响
比较类历史试题解题思路
①明确比较对象和比较方向。 ②找准比较角度。
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 联系的重要思想。
意义?
①研究对象: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②认识: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③现代物理学:相对论与量子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 框架。
问题探究:从近代物理学发展到现代物理 学,发生了哪些变化?
1.对象:从宏观到微观; 2.空间:从绝对到相对; 3.速度:从匀速到变速。
【重难点突破1】牛顿的成就以及与前人研究成果的联系?
材料二:牛顿曾谦逊地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 在巨人们的肩上。”
—— “巨人肩上的思索” (1)据材料概括牛顿成功的条件并指出牛顿的成就与前人研究成果的 联系。
牛顿成功的条件:前人基础(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
联系:继承和发展(近代科学在否定中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综合中 发展。 )
【重难点突破1】牛顿的成就以及与前人研究成果的联系?
材料一: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 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 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 (1)牛顿捡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
(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 和反作用定律。)

业 文
(一)民族国家逐步建立 (宗教改革)

的 三、政治方面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英、美、法—选修二)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高2017级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 --- 18世纪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
课时1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一)
经 典
物理运动三大 定律
加速度定律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力学体系及数学、天文学
方面的研究成果记载在他的科学巨 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经典力学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牛顿三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 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②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③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 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经济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积极 政治 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格 局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 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消 生活

带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重难点突破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
【解析】题干材料说的是火车的出现使得英国立法决定全国的时间标准, 所以人们生活就不再根据自然条件而是根据人为条件来进行,从而受制于 国家统一规定的格林尼治时间,故选B。
【知识结构梳理】
要求: 1、利用教材,将本考点知识结构梳
理在积累本上。 2、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大胆表达自
己对教材的理解。 3、学生展示,教师或学生点评。 4、时间:3分钟
显性角度按题干要求;隐性角度按事物要素或按材料信息; ③组织答案。
要有提示语,要有体现异同的程度副词,如:都、由…到…、更等; ※解题时比较点要一一对应,而不能把甲事物写一段乙事物写一段)
(一)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力学观: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 会静止。
伽利略: 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阻碍,它将速度 保持不变地持续运动下去。 突出成就:创立自由落体定律
知识梳理2:
(二)经典力学的建立者——牛顿
惯性定律
蒸汽工厂
1649年被送上断头台的查 理一世
伏尔泰
拉马克
材料二:达尔文“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在达尔文的自传中,他这样总结
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爱好科学──不厌深思──勤勉观察和收集资料
──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达尔文日记》
(2)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经济: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和教会势力; 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基础:林耐、拉马克等科学家们的成就为其奠定基础; 个人素养:达尔文具有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等科学精神。
材料三 1896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指出:生物不断在“变”、不断在进 化,社会也是如此。既然人力可“与天争胜”而终“胜天”,只要人治日新、 变法图强,国家就可永存,种族就可不坠。因此,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可 能,而且3.刻政不治容:缓推!动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重难点突破2】
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否定)是一种 大智慧,敢于质疑。
【考纲及复习目标】

考纲
1.生物学:进化论; 2.物理学:经典力学 量子论;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 地位;感受牛顿等科学家不迷信权威、为科学和真理不断探索创新的进 取精神。 2.知道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并理解其作用,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 问题上的分歧; 3.了解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有关史实;
4年
文化
们出现的背景、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4考
方面 (2015·全国Ⅰ,41)考查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
【预习检测】
1、.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 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 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 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知识梳理1:
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经济、科学等方面概括经典力
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背景
(一)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神学统治。 (二)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三)科学:欧洲自然科学的进步奠定基础。
知识梳理2:
二、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B.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C.奥地利、德国物理学家:建立量子力学 (2)意义:(1)对象转变: 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影响广泛: 比如电脑、电视、手机、核能、电子显微镜、 激光、核磁共振等都依赖于量子论。
2.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匀速运动体系)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
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的运动速度的 变化而变化。
依据下列材料,归纳进化论的影响。
材料一 达尔文的进化论给已经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它证 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 物。(1.P思12想8:)否定了神创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 “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 立了2物.科种学的:变把异发性展和变承化续思性想引入—生—物列界宁,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知识梳理3:
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 ①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③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 现) ④冲击神学理论,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科学支持。
【基础知识梳理】
1.量子论
(1)发展历程 ①创立: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标志量子论诞生 ②发展: A.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知识梳理3:
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意义 结合必修三P121,概括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意义。
理论的综合: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 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实践的验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准确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 扁平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根据这一定律,人们还发现了海王 星、冥王星。
2.达尔文的进化论 长 颈 鹿 的 进 化
(1)内容
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