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邵阳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制度保障
总结词
政策引领,强化法治
详细描述
邵阳市不断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出台了一 系列的政策文件,如《邵阳市环境保护条 例》、《邵阳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为环保工作提供了政策引领和法律保障 。同时,强化制度保障,加大环境执法力 度,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社会经济效益预测与分析
经济增长
邵阳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将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预计五年内实现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 物排放量下降的目标。
社会效益
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将改善邵阳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环保治理和生态 修复工程的实施,将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水资源可利用量等。
06
规划实施效果预测与分析
环境质量改善效果预测与分析
空气质量改善
邵阳十三五期间将实施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工业污染治理、燃煤污染控制、交 通尾气治理等,预计五年内市区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5% 以上。
水质改善
加强水环境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等工程,预计五年内主要 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
措施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污染防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与措施
目标:到2025年,邵阳市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 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提升 。
措施
实施退化土地修复、矿山生态恢复、水土流失 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存量工业企业扩能升级的暂行政策措施》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存量工业企业扩能升级的暂行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8.22•【字号】邵市政办发〔2024〕13号•【施行日期】2024.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存量工业企业扩能升级的暂行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和部省属驻邵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支持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存量工业企业扩能升级的暂行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8月22日关于支持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存量工业企业扩能升级的暂行政策措施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存量企业扩能升级的决策部署,推进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一批重点存量企业扩能升级。
以推动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为目标,遴选一批重点存量工业企业扩能升级。
重点存量工业企业的遴选按照企业自愿申请、市直相关部门会同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综合评价认定的程序进行。
每年年初遴选企业列入扩能升级计划,申请企业应当是达产一年以上、已实施扩能升级的规模工业企业。
入选企业当年达到以下扩能升级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政策兑现:当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且较上年度增长30%以上;当年利润总额2000万元以上且较上年度增长30%以上;当年企业扩能升级工业投资完成5000万元以上或完成技改投资500万元以上。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排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责任单位均含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再列出)二、强化用地保障。
重点存量工业企业因扩能升级所需新增用地,工业用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国家公布的土地等别相对应最低标准的70%执行。
邵阳县目前经济状况

邵阳县慨况介绍邵阳县属革命老区,是新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退耕还林项目重点县,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偏西,邵阳市南部,资江上游。
地形南高北低,丘陵为主。
农产品主要有水稻、辣椒、柑桔、茶油、花生、百合、黄花、生猪、烤烟等,且矿产资源丰富。
邵阳县历史悠久,名人、名俗、名迹遍布全境,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
一、基本概况邵阳县工业基础较好,农业特色突出,是湖南省粮食、花生、油茶、柑桔、辣椒、烤烟、黄花、生猪、杂交奶牛等商品生产基地。
邵阳县地处东经110°59′~110°40′,北纬26°40′~27°6′。
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东邻邵东、祁东县,南连东安、新宁县,西接武冈、隆回县,北抵新邵县和邵阳市区。
县治塘渡口(邵阳县地图),距邵阳市33.5公里。
全县总人口9195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588人,占总人口 7.2%。
汉族占99.6%,其余主要为回族。
县境东西最长66.7公里,南北最宽64.3公里,全县总面积1992.45平方公里,有耕地68.92万亩,人均0.75亩。
其中水田 49.36万亩,旱土19.56万亩。
人口密度为 461人/平方公里邵阳县隶属长沙郡。
西汉初置昭陵县。
汉元始(公元5年),于今邵东县境内封昭阳侯国。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与昭陵县同属昭陵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昭陵、昭阳县为邵陵、邵阳县。
南朝陈并邵陵于邵阳。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郡,又并夫夷(新宁)、都梁(武冈)两县人邵阳。
移邵阳县治干昭陵故址。
隋末析邵阳置武攸(武冈)唐武德四年(621)又析置邵陵、建兴两县,后复并邵陵人邵阳,并建兴入武冈。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升改他的藩封地邵州为宝庆府,邵阳仍为附郭之县。
元、明、清三朝仍之。
1949年10月,邵阳解放,7月析置邵阳市(县级市)。
1951年11月析县境东北置邵东、新邵县,邵阳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6乡为邵阳县,迁县治于塘渡口,属邵阳专署,1986年属邵阳市。
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龄化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
林探宇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摘 要】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社会保障等将产生重大影 响,需要社会高度关注、积极应对。
1 湖南人口老龄化特点及老龄事业发展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 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 国际上通常把 60 岁 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10%, 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达到 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近年来,我省 人口老龄化呈以下特点: 1.1 老龄人口增速快
国 际 上 常 用 低 龄 (60-69 岁 )、中 龄 (70-79 岁 )、高 龄 (80 岁 以 上 ) 老人比重三个指标,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状况。 2007 年,湖南 省 高龄老人 94.06 万人比 1982 年增加 69.08 万人,25 年增长 276.5%,而 低龄、中龄老人分别增长 75.3%、143.4%,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 低龄老年人口的 3.67 倍。 高龄老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例由 1982 的 6.0%上升到 10.9%,而低龄老人在老年人口中 的 比 例 却 由 64.5%下 降 到 54.5%。 而且,湖南百岁老人增速惊人,1990 年每 10 万老年人口中 仅有 3.56 位百岁老人,2000 年这个比例增加到 7.34, 到 2004 年达到 17.48。 2004 年百岁老人比例是 1990 年的 4.91 倍。 1.3 女性老人多于男性老人
2 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分析

2019年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图]一、湖南省概况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湖南省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 其中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共有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122个县级区划。
403个街道、1138个镇、309个乡、83个民族乡,合计1933个乡级区划。
湖南省行政区划分湖南省行政区划分地级市/自治州下辖县区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长沙县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衡阳市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邵东市岳阳市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湘阴县、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汨罗市、临湘市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津市市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安化县、桃江县、南县、沅江市娄底市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怀化市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洪江管理区湘西土家族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苗族自治州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湖南省经济发展情况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

2 0 0 7 年 .湖南省 6 0 岁以上 老年 人 口由 1 9 9 0 年的 5 2 2 . 5 1 万人增 加到 8 6 6 . 2 2 万人 , 1 7 年净增 3 4 3 . 7 1 万人 , 增长 6 5 . 8 %。 年均增加 2 0 万 人: 6 5岁 以上 老龄人 口也 由 1 9 9 0 年的4 7 2 . 6 6万人 增加到 6 l 1 . 4 4万 人. 净增 1 3 8 . 7 8 万人 . 增长 2 9 . 4 %。 1 7 年湖南省总人 口仅增长 1 1 . 4 %, 老龄人 口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总人 口的增长 幅度 。 2 0 0 8 年. 6 5 岁及以 上的老年人 口为 6 2 0 . 2 6万人 。 占总人 口的比重达 9 . 0 6 % 据统计数据 分析 .全省 6 O岁及以上人 口在 2 0 1 0 年将达到 1 0 0 0万人 . 2 0 2 0年突 破1 5 0 0 万人 。届时 , 湖南省每百人 中将有 2 2 名6 0 岁 以上老年人 。 1 . 2 高龄化趋势 明显 国际上常用低龄 ( 6 O 一 6 9 岁) 、 中龄 ( 7 0 — 7 9 岁) 、 高龄 ( 8 O 岁 以上 ) 老人比重三个指标 , 反映老年人 口的年龄结构状况 。2 0 0 7年 , 湖南 省 高龄老人 9 4 . O 6 万人 比 1 9 8 2 年增 加 6 9 . O 8 万人 . 2 5 年增长 2 7 6 . 5 %. 而 低龄 、 中龄老人分别增长 7 5 . 3 %、 1 4 3 . 4 %, 高龄老年人 口的增 长速度是 低龄老年人 口的 3 . 6 7 倍。高龄老人在老年人口中所 占比例 由 1 9 8 2 的 6 . O %上升到 1 0 . 9 %. 而低龄老人在老年人 口中的比例却 由 6 4 . 5 %下降 到5 4 . 5 %。而且 , 湖南百岁老人增速惊人 , 1 9 9 0 年每 1 0 万老年人 口中 仅有 3 . 5 6 位百岁老人 . 2 0 0 0 年这个 比例增加到 7 . 3 4 .到 2 0 0 4 年达到 1 7 . 4 8 2 0 0 4 年百岁老人 比例是 1 9 9 0 年的 4 . 9 1 倍 1 _ 3 女性老人 多于男性老人 女性 人口预期寿命一般高于男性 , 因此 , 随着增龄 , 女性 老人 比重 将逐渐增大 . 湖南也不例外 。 目 前, 全省低龄老人 ( 6 0 ~ 6 9 岁) 中, 男性 多于女性( 高出 1 0 . 7 4 %) , 但7 0岁以后 , 女性多于男性 ( 高 出1 4 . 5 7 %) , 其中 . 8 0 岁以上 女性老人高 出男性 5 3 . 9 5 % 湖南 历来是性别 比过高 的 省份 . 目 前6 0 岁 以上人 口性 比例总体保持平 衡 . 但是 随着出生人 口性 别 比有效控制 . 女性 老人 比例将会有所增加。 1 . 4 农 村老 龄化重于城镇 湖南农村老龄化 问题突 出. 2 0 0 0 年全省农村 6 0 岁 以上人 口比例 为 l 1 . 8 3 %.高出市和镇 2 . 6 3 和2 . 5 7 个百分点 . 2 0 0 4年差距虽有所缩 小, 但仍然高于城镇 。 农村经济落后 , 大批剩余 劳动力进城务工 、 经商 、 求学 ,使农村老龄化 高于城镇。有专家 指出这种状况将一直 持续到 2 0 4 0 年, 到2 1 世纪后半叶 , 城镇老龄化水平才将超 过农村 , 并逐渐拉 开差距 此外 . 老龄化存在地 区差异 . “ 五普” 显示全省 1 4 个地州市均 进入老龄化 。 其 中有 7 个地 州市老化率超过 全省平均水平 ( 1 1 . 2 0 %) , 湘潭市 ( 1 2 . 6 2 %) 最高 , 岳 阳市 ( 1 0 . 2 2 %) 最低 ; 老年人 口最 多的是邵 阳 市( 7 6 . 8 4 万人) , 最少 的是张家界市 ( 1 7 . 9 5 万人) 。 1 . 5 家庭“ 空巢” 化严重 . 家庭养 老模式受到冲击 2 0 0 7 年. 全省独 居老年人 和老年夫妻单 独生活 的“ 空巢 ” 家庭
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普惠金融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重视,成为了金融业的发展重点之一。
邵阳市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普惠金融业务也在积极开展中。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环境的变化,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在开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一)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目前,邵阳市的普惠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或者相对发达的乡镇地区,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来说,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相对较小。
这也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和益处。
(二)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邵阳市的普惠金融产品主要以传统的贷款、储蓄等为主,对于个性化需求较为强烈的客户来说,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程度还不够,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三)普惠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在邵阳市,虽然普惠金融机构数量较多,但是服务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普惠金融机构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不稳定。
(四)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不完善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普惠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目前邵阳市的普惠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无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各类金融风险。
二、对策研究针对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网点,设立银行网点或者金融服务站点,向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延伸普惠金融服务,从而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针对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推出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如小额信贷、移动支付等,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针对普惠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普惠金融机构的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人才,提升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邵市政办发〔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1日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湖南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立足邵阳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在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增长动力减弱、保障支出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发展有作为、聚力民生有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基本完成了“十三五”时期人社事业发展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了人社力量。
(一)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实现局势总体稳定。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做好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坚决扛牢稳就业保民生政治责任,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商学院邵阳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学生姓名___帅俊李丹东院系名称_工商管理_专业名称_人力资源管理_班级_1101班_学号_110240047_指导老师__匡玉梅完成时间__2012 4 20目录一.邵阳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口问题1.邵阳市的人口基数过大2.邵阳市的人口素质过低3.邵阳市的人口结构不合理二.邵阳所面对的人口问题对其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人口基数过大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2.人口素质过低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3.人口结构不合理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三.针对发展过程中的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1.解决人口数量大问题的对策2.解决人口素质偏低问题的对策3.解决人口结构不合理的对策邵阳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摘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问题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人口问题内涵广泛,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等。
不同的人口因素对经济的发展有所不同。
例如,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辐射能力,也是一个城市发展规模的标志,影响一个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公共服务的规模,消费需求增长,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消耗。
又如,人口质量是一个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发展道路和模式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质量。
因此,人口质量也对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的影响。
本文立足于2000年到2010年邵阳人口发展及其变化,分析邵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为邵阳发展中解决好人口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我相信,邵阳经济发展中如果解决好了人口问题,一个全面小康的邵阳,一个高度物质文明的邵阳在不久以后将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人口问题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性别比人口老龄化解决措施一.邵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人口问题: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数量多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邵阳常住人口数量为6963619人,占湖南省总人口数11%左右,是湖南省人口第一大市。
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邵阳人口总量为7927565人,占全省10.4%左右。
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当中,邵阳人口一共增加699224人。
平均年增长率在1%以下。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邵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很低的情况下,由于其人口基数较大,所以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还是比较多。
2.教育事业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人口素质低,高素质人才稀少A.教育人口总体情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邵阳市2000年总人口数位696.36万人,其中受教育人口为603.32万人,比1990年受教育人口475.24万人,增加了近130万人,比重也从90年的71.75%提高到2000年的86.84%,根据最新数据到2010年邵阳受教育人口为6150818人,所占比为87%。
1990 2000 2010年邵阳市受教育人口及其增长情况年份总人口受教育人口受教育人口比重1990年662.35万人475.24万人71.75%2000年696.36万人603.32万人86.84%2010年707.17万人615.2万人87.10%B.每十万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口情况2000年邵阳每十万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凭的为11634人,到2010年邵阳每十万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凭的为18586人。
高文化层次的人口群体有比较大的扩大。
C.同时期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邵阳的教育事业在最近十年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速度还比较慢,与湖南相对发达的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
人口的整体素质还很差。
2000年湖南部分市州每十万人口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数量地区别高中中专大专本科以上长沙10378 4850 4745 3560株洲8783 3881 2720 1166湘潭9914 3635 2738 1924邵阳8501 2303 1506 323衡阳7247 2697 1758 640娄底8600 3016 1791 4882000年湖南部分市州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地区别平均受教育年龄文盲率长沙8.81 0.78%株洲7.99 1.75%湘潭8.39 1.15%邵阳7.69 3.24%衡阳7.75 2.83%娄底7.73 2.33%3.人口性别比不平衡总人口性别比反应的是人口总体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通常表示为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它的数值正常变化国际标准为95-105之间。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邵阳2000年人口性别比为109.88,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108.86.。
而最近的六普显示,这一比例也高达107.95。
也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
可见邵阳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的现象在湖南省是较为严重的。
4.人口年龄比不合理,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国内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10%,国际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来衡量老龄型社会标准。
邵阳到2000年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为76.8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1%,到2010年65岁老人比例占9.8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9个百分点。
并且邵阳老年呈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老年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加快,比重上升。
2000年邵阳低龄,中龄,高龄老人的比重分别为59.94%,31.42%,8.59%。
虽然低龄老人的比重最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事业的发展,低龄老人的比重将不断下降。
中,高老龄老人所占比例将不断提高。
二.邵阳人口问题对邵阳经济发展的影响1.人口基数过大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很久以前经济学家就开始关注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因一方面试人口的绝对增长。
但是邵阳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由于邵阳的人口基数过大,即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比较低的情况下,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也较为大,而人口数量的过多增长,以及人口基数过大减缓了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均GDP的水平。
据统计2010年邵阳GDP730为亿元,人均GDP为10327元。
排湖南省各州市的倒数第二位,于湖南省人均GDP24210元相比较,差距甚远。
由于邵阳人口数量很大,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经济资源有限量的情况下,用于人口生活消费的量与用于投资的量成反比,大部分经济资源被新增人口所消费掉了,资本积累量会变少,及投入不足,扩大再生产带来困难,反过来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实力变弱。
根据湖南省的人口预测,邵阳市的人口数量到2025年才能停止增长,也就意味着邵阳市的人口总量在未来的十几年还将不断扩大,所以人口基数较大,每年新增人口多所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2.人口素质过低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大的一种生产力即革命本身。
因此人口素质的高低将直接作用于社会生产力,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经过前面的比较,邵阳市近年来在人口素质上有一定的提高,但与其他州市相比,尚有巨大的差异。
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是邵阳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这种落后的教育说平,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与邵阳市要大力发展科技能力和生产力严重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其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严重阻碍了邵阳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010年湖南各州市每十万人口受教育数量及人均GDP比较地区别受教育人口数量人均GDP长沙91945 64511株洲90142 33065湘潭91194 32527邵阳86638 10327衡阳88085 19889娄底87220 17982省平均88089 242103.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给邵阳经济带来的影响邵阳市的人口性别比过大,男性人口过多,而女性人口过少,将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而不安的的社会因素一方面不能为邵阳市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会加大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成本。
在财政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政府用于管理的费用较多,必然会减少对发展经济的投资。
所以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加重了邵阳市的社会管理成本,减少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投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4.人口年龄比不合理,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给邵阳经济带来的影响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来看,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比较慢,是逐步到来的。
而邵阳市的的情况却有所不同,邵阳市的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注定邵阳市的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发展快,出现未富先老的情况,而这快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将给邵阳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这影响可以归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被抚养的老年人口增加,直接导致社会的抚养系数升高,劳动人口的负担加重。
1990年邵阳每7.36个工作年龄人口抚养一个老人,到2000年每5.95个劳动人口抚养一个老人,2010年下降到4.23个劳动人口抚养一个老人。
这一数据说明劳动人口除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进行生产劳动外,还要负担更多的老年人口生存的费用。
劳动人口负担的增加必然会降低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无疑会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
第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高龄老人增长数度加快,需要社会赡养的老人越来越多,退休费,福利费用随之增加,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这给当地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从而影响其经济增长速度。
三.针对发展过程中的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1)解决人口数量大问题的对策1.坚定不移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
7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邵阳市根据我国政策制定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人口高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36.46‰和10.78‰分别下降到2000年8.7‰-0.07‰。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实现了人口类型转变,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
与此同时,应当看到,全市的人口类型转变是在经济不发达情况下,靠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取得的。
强行进入低生育水平,这种低生育水平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任何思想上的松懈,工作中的失误和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将造成生育率的反弹。
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的任务更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三规”,用依法管理来解决人口问题。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管理是解决好新时期人口问题,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有效解决好人口问题,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实施依法管理人口问题,首先必须加强法制宣传。
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法制宣传和“四五”普法内容,广泛组织各级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活动,增强干部依法管理人口意识和群众自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