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与中国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域,不会延伸到彼此生活、工作的其他领域 中。
三、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
在很多老外看来,朋友意味着彼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思想、兴趣和爱好;对双方而言,
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而绝不是
义务和责任。
中外友谊各自的优缺点
华人朋友,更关心和在意对方、处 处为对方着想、无微不至,甚至为 朋友两肋插刀;而很多老外对待朋 友的态度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中外友谊的换算公式
华人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朋友
北美老外
一般没有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认识的人、经常一起 说上几句话的人
朋友
二、华人朋友的直言不讳
华人朋友之间更直言不讳,朋友之 间更能听到有关个人生活方面的真 话。
老外朋友在生活中赞美有余,而建 议和批评不足。
三、华人朋友的情深意长
留面子VS直言不讳
案例:“没问题”等于“拒绝”
一、中西方面子的比较
中西方的人士都好面子,但是程度和表现方 式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作为华人还是老外,如果你伤了一 个老外的面子,多半只是这个老外怨恨你而 已;但是如果你伤害了一个华人的面子,有 可能导致一个群体怨恨你、你可能会激怒了 一大群认识和不认识、相关和不相关的人们。
¤你去哪儿了,为什么才来? ¤你好像感冒了!多喝水、多穿衣服。 ¤刚才你在给谁打电话? ¤你吃的东西没有营养,别吃了! ¤为什么坐地铁,乘出租车多方便。 ¤你的衣服颜色太艳了! ¤吃点儿吧,对身体有好处! ¤你该减肥了! ¤你太胖/瘦了! ¤你的发型不好看。 ¤天太冷了,多穿衣服。 ¤你显得很疲倦。
写推荐信
学到的工作经验、取得的业绩、
工作中建立的声誉和口碑,是任何雇 主也永远夺不走的,这些才是你我可 以永久依赖的财富。

北欧和中国的工作文化有何不同?

北欧和中国的工作文化有何不同?

北欧和中国的工作文化有何不同?在北欧和中国,工作文化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涉及职场礼仪、管理方式、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时间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不同之处。

一、职场礼仪在北欧国家,人们注重平等和个人尊重,因此在职场中,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互动通常非常平等,彼此之间都非常友好和尊重。

另一方面,在中国,职场礼仪更加正式,管理方式更加不折不扣,员工往往需要遵守更多的规则和规定。

二、管理方式北欧国家通常采用横向领导方式,即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很频繁,公司在决策方面也会征求员工的意见。

在中国,公司通常采用纵向领导方式,决策权集中在较少的人手中。

这也意味着,北欧管理者更关注员工的参与意义,而中国管理者则更注重层级,执行指示。

三、工作价值观工作的意义在北欧国家和中国也有所不同。

北欧国家倾向于将工作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强调工作本身的价值和贡献。

在中国,工作往往被看作是一种获取金钱和地位的手段,重视工作所带来的收入和商品。

四、工作时间在北欧国家,员工通常有很长的假期,工作时间也比中国更短。

工作日和周末的时间等工作时间也更加灵活。

在中国,通常需要工作6天,每天工作时间晚上很晚。

因此,北欧的员工更有时间在生活之外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中国员工因为工作而忙碌的时间更多。

总之,北欧国家和中国的工作文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点。

这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不同国家对工作的价值和控制方式的理解。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文化,并从其中受益。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挪威和中国在北欧文化方面有何异同?

挪威和中国在北欧文化方面有何异同?

挪威和中国在北欧文化方面有何异同?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相似点产生兴趣。

本文就探讨一下挪威和中国在北欧文化方面的异同,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

一、节日文化挪威和中国在节日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挪威,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民庆祝的节日之一。

圣诞节通常在12月24日晚上,也就是圣诞夜,在挪威,圣诞老人被认为是派礼物的人。

此外,挪威的国家日也十分重要。

每年5月17日,挪威人都会举行大型庆祝活动,感受国家的自豪和自尊。

而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民庆祝的节日之一。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到春节,人们就会回家团聚,吃年夜饭,逛庙会。

此外,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也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都会赏月、吃月饼,感受节日的氛围。

二、饮食文化挪威和中国在饮食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挪威,鲑鱼是最出名的菜肴之一。

挪威的海域很广阔,所以鲑鱼是很常见的食材,它们的肉十分鲜美。

此外,在挪威,奶酪也是很受欢迎的食品,挪威边境地区的任何一个农庄甚至都可以自己生产奶酪。

而在中国,饮食文化极其丰富多彩。

从北方的烤鸭、麻辣火锅,到南方的小吃,如肠粉、春卷等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肴。

云南过桥米线、四川烤鱼、江苏扬州炒饭等也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菜”。

此外,在中国,茶文化也是非常鲜明的,人们在喝茶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茶的清香和精神的品味。

三、生活方式挪威和中国在生活方式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挪威,人们注重个人空间,非常热爱户外活动。

挪威的自然环境和美景非常优美,人们喜欢去户外享受阳光、森林和海洋的美丽。

此外,挪威人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注重品质生活,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十分关注。

在中国,人们注重团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人们更倾向于团体活动,如唱歌、跳舞、打球等,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以增进感情。

同时,中国人特别重视教育和知识,积极进取并提升自我,强调创新精神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冬至的中外异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冬至的中外异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冬至的中外异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冬至是一个在中西方都备受重视的节日,虽然在名称、庆祝方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一些差异,但都意味着寒冷季节的终结和新年的开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比较中西方文化在冬至节庆方面的异同之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西方在冬至这一节日的命名和起源上的差异。

在中国,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冬至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冬天的至点”,也就是说,这一天是冬季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中国人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吃汤圆、赏灯等。

在西方,冬至通常被称为“冬至节”或“冬至日”。

它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庆祝活动,而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罗马的节日“Saturnalia”。

尽管起源和命名方式不同,但中西方文化对冬至的关注都体现了人们对光明回归、新生活开始的期望。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中西方在冬至庆祝方式和习俗上的差异。

在中国,冬至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家人会一起吃汤圆,这象征着团圆和圆满。

此外,中国人还爱吃一种叫做“冬至饺子”的食物,这些饺子包裹着各式各样的馅料,寓意着真实和希望。

西方的冬至庆祝方式则更加多样化。

在北欧国家,如瑞典和丹麦,人们会点亮篝火,跳舞,唱歌,庆祝冬至夜的到来。

而在英国,人们会在冬至夜点燃圣诞节的烟囱,这道古老的传统被称为“Yule Log”。

西方人还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分享圣诞礼物、制作圣诞点心和装饰圣诞树。

这些庆祝方式都强调了与亲友的联系和新年的到来。

不仅在庆祝方式上有所差异,中西方在冬至节庆背后的文化意义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冬至被视为一个传统的节气,被赋予了中国人独特的寓意和哲学思考。

除了家庭团聚和吃汤圆这些形式,中国人还会追念祖先、祭祀神明,并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而在西方,冬至被视为圣诞季节的开始,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时刻。

人们装饰房屋,互赠礼物,参加各种节庆活动,表达对爱和和平的向往。

同时,冬至也被用来反思过去的一年,制订新的计划和目标,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北欧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北欧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年级:2010级公共事业管理(民族班)学号:102264015034 姓名:蓝丽北欧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摘要: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

对文化差异的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

所以了解文化差异的表现及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显得非常必要。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的结晶。

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特征。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使得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文化文化意识文化差异前言:近年来,文化差异正在引起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语言文化教育者的普遍关注。

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所以研究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培养人们对文化差异的积极理解的态度,和培养对于不同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交际的技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

1 文化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当他们相遇之时会产生冲击、竞争及失落等反应。

文化差异可能由于宗教界别、种族群体、语言能力、政治立场、社会阶级、性别、民族主义、年龄代沟、文学修养、艺术认知、教育程度等之不同,而产生文化差异。

3 北欧与中国文化差异的背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

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

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丰富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价值观和传统。

一、亚洲地区亚洲地区以其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尊重长辈。

在这些国家,家庭关系非常重要,人们尊敬和依赖他们的长辈。

另一方面,南亚国家,如印度和斯里兰卡,拥有丰富多样的宗教和宗教仪式,例如印度教和佛教。

这些国家的人们通常过着宗教性的生活,并且严格遵循传统仪式和习俗。

二、欧洲地区欧洲地区是文化多样性的天堂,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西欧国家,如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以其优雅的艺术、美食和时尚而闻名。

这里的人们注重品味和享受生活。

而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和丹麦,注重平等和社会福利。

在这些国家,人们通常注重环境保护,追求简约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三、非洲地区非洲大陆是多种多样的文化宝库,拥有众多不同的部落和民族。

在北非地区,如埃及和摩洛哥,伊斯兰教是主要宗教,而在南部非洲,如南非和肯尼亚,部落文化仍然占主导地位。

这些地方的人们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并且对他们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有着深深的敬畏之情。

四、美洲地区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

南美洲国家,如巴西、阿根廷和秘鲁,以其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和独特的传统而闻名。

而北美洲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的熔炉,人们来自世界各地,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传统。

五、大洋洲地区大洋洲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国。

这些地方有着独特而受保护的生态环境,其土著人民保持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他们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展示了他们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这些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结起来,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丰富多样,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之处。

通过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彼此,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友谊的发展。

在中国和北欧,消费习惯的差异如何体现?

在中国和北欧,消费习惯的差异如何体现?

在中国和北欧,消费习惯的差异如何体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然而,不同地区消费习惯的差异仍然存在。

就像在中国和北欧这两个地区,人们对于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认识有着很大的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在中国和北欧,消费习惯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消费观念中国和北欧地区的消费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和传统都对消费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人非常珍惜家庭和亲情,因此在消费时会更注重家庭的需求和感受。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礼尚往来、重人情和面子文化也对消费习惯产生了影响。

因此,在中国,人们习惯于在消费时注重他人的感受和自己的形象。

然而,在北欧地区,消费习惯和文化更加注重自由和平等,强调自我实现和舒适感。

因此,在北欧,人们更注重个体的需求和感受,更加自由地消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会过度追求他人的认可和面子。

二、购买方式在中国,人们更加倾向于线下购物。

他们更喜欢去商场、超市等实体店铺购物,产生的体验感更加强烈,可以进行实物检查和比较。

线下购物也更加符合中国人的社交需求,可以约上亲朋好友一同购物,增加社交互动。

而在北欧地区,人们更加倾向于线上购物。

因为北欧地区的居民往往分布稀疏,距离远,线上购物成为了一种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

同时,线上购物也让人们避免了在实体商场中受到销售人员的干扰和对比其他店铺的困扰,更加舒适自如。

三、消费类型在中国,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实用性强、功能丰富的产品。

例如家电、手机等大件商品,是中国人购买力度最大的商品之一。

此外,中国人也喜欢购买有明显品牌标志的产品,这也许与中国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追求有关。

而在北欧地区,人们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可持续性,选择更多的是绿色环保产品、自然食品等。

另外,北欧国家也非常注重公益事业,因此购买自然食品和公益产品也是人们消费的重点之一。

四、消费方式在中国,消费方式非常注重体验,例如旅游、酒店和美食等。

人们更愿意到知名的景区、酒店和餐厅,尝试新的风味和体验留下宝贵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欧与中国文化差异北欧福利国家模式,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巅峰,不仅创造了最好的经济发展,也建成了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注重民生福利,我觉得可以向北欧国家成功的福利国家模式寻求经验。

由于北欧与中国的地理的不同与历史条件的不同,造成了社会习俗,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北欧地区,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5个国家以及法罗群岛,主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附近岛屿。

北欧文化在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古代北欧有着自己神秘色彩的异教文化,如埃塔和萨迦,还有著名的北欧神话传说;另一方面,它又深受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冲撞对北欧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造就了诸如安徒生、易卜生、西贝柳斯、伯格曼等这样的世界级的大师。

一、完善的监督体系,廉政之本北欧国家有着完善的监督体系,造就了廉政,形成了积极的廉政文化北欧国家的社会廉政为整个国际社会所认同。

究其原因,除了有优厚的福利侍遇和完备的制度及监督体系外,更因为其具有积极健康的廉政文化。

“崇廉忌贪”在北欧国家廉政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北欧国家通过长期的廉政教育,营造了一个全社会都崇尚廉政而痛恨贪婪的浓厚氛围,民众痛恨受贿、侵吞社会财富、结党营私等行为甚于盗窃、抢劫,认为其卑鄙肮脏之极,这种行为甚至会遭到当面唾骂和侮辱,真可谓千夫所指,毫无存在空间2002年5月,芬兰《晚报》披露,文化部长苏维·林登利用职务之便批准为其拥有股份的一家高尔夫公司提供了l7万欧元的政府赞助,因此其遭到民众唾骂并被迫辞去职务。

在北欧国家,官员“为民”、“务实”已蔚然成风,追求工作绩效是第一要务,在他们看来,晋升的唯一渠道是“干”而绝不是“跑”。

北欧的廉政文化丰富多彩,远不止这些,却都那么名副其实。

他们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排解民忧,与民同乐。

品味北欧廉政文化,让我明白,不论在哪个位子上,手中的权都是人民给的,都应该是人民的公仆。

如此思想,就不会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更不会重蹈“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悲惨的晚年”的覆辙,就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福利与保障制度一高利贷,高福利由于自己环境。

历史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在当代经济,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表现出相当强的一面的同一性,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

其中,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高利贷,高福利”而著称于世,在西方国家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他们以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为基本原则这个核心。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芬兰等北欧国家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套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广泛,包括教育资助、免费医疗、失业救济、老人照料、养老金支付、残疾人救助、单亲父母津贴、家庭和儿童保护等方方面面,十分细致周到,可以说在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下,居民从“摇篮”到“坟墓”都会得到国家的关照,都由政府给予基本的保障。

芬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宗旨,是建立起高水平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全体国民的利益,每一个公民,包括国内原有居民和满足居住年限等有关规定要求的外来移民,都有权利享受相关的社会保障待遇。

二是保证公民平等,不依种族、阶级、阶层、性别的不同而区别对待,高收入者、低收入者以及无收入者均被融入同样的福利体系之中。

三是注重个人的权利,每一项资助或者服务,甚至是对家庭的帮助,也具体到每一个个人。

“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北欧国家社会保障工作的最通俗目标,在这个目标下,现有居民无论是否曾被雇佣,达到一定年龄均可领取养老金;每个家庭都能得到政府提供的育儿津贴,以减轻他们抚养孩子的负担;所有居民无论收入状况、社会地位及其他情况有何不同,均可得到尽可能好的医疗服务。

体现在养老金、医疗保健等社会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

对于中国来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也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一、社会救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城镇下岗职工生活补贴、农村定期定量救济;二、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工商保险、生育保险;三、商业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近年来对于农村低保户、贫困学生、救灾等方面更是加大力度保障,也不断再加强民生地建设。

而不同于北欧国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生产力不发达,物质基础相对薄弱,在全社会范围内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二院社会结构,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物质资源相对少社会民族基础仍然薄弱。

这些问题存在给我国建立全民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严重的制约。

三、城市建设注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北欧文化在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古代北欧有着自己的宗教文化,还有著名的北欧神话传说;另一方面,它又深受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冲撞和交流对北欧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造就了诸如安徒生、易卜生、西贝柳斯、伯格曼等世界级的文化艺术大师。

北欧非常注重保护和挖掘自己独特和绚烂的民族文化。

据资料,斯德哥尔摩市有64座博物馆、85座图书馆、26家剧院,北欧博物馆是瑞典最大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收藏、保护、陈列的物品150多万件;赫尔辛基市有63座博物馆、57座图书馆和10多家音乐厅、歌剧院,每年都定期举办“西贝柳斯节”等多种艺术节和艺术比赛。

这些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承担着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播当代杰出文化和普及文化艺术知识的重任,大多免费向公众开放。

同时,城市建筑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尽可能地将自身的历史文化风貌完整地保存下来。

对于文物级的古老建筑,即便是断墙残壁,也是丝毫不能动的。

斯德哥尔摩皇后岛上的王宫行院始建于1746年,行院内的数十栋王室建筑和附近150多栋草顶民房,至今还保存的非常完好。

北欧国家的新建建筑还必须与周边的建筑群相协调,斯德哥尔摩市区中心商业大道新开发的居民区,仍采用20年代风格,如果不是居民楼里现代化的电梯和细部装饰,没人会想到这些房子是刚刚竣工的。

大街上,无论是气势恢弘的市政厅、风格别具的教堂、清幽典雅的古老广场,还是坐落在小巷中淳朴淡然的名人故居,给人以既是在观看凝固历史、又是在欣赏艺术精品的感觉。

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文化的一部分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北欧国家平均每年有五、六个月的极昼极夜现象,地质气象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环境却较为秀丽。

芬兰的森林覆盖率达70%多,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挪威海岸线长,绿树成林,溪流瀑布,与城市建设交相辉映。

冰岛蓝湖是全世界著名的地热温泉,位于一片荒芜的黑色火山溶岩之间,湖水和水里生长的藻类都呈宝石蓝色。

北欧城市风光旖旎、自然和谐。

冰岛可耕地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但雷克雅未克市区内到处是翠绿的树林、如茵的草坪、盛开的玫瑰。

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得益于先天的造化,更得益于后天的保护。

丹麦重视无污染能源的利用,在首都哥本哈根,很多人家都有汽车,但他们更多的还是选择骑自行车。

据介绍,丹麦有540多万人口,却有1000万辆自行车。

哥本哈根号称“环保之都”,城区有350多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路,2000多辆自行车摆在150多个固定场所,供人们免费使用。

北欧都很重视环保教育。

从家庭、幼儿园到学校,环保教育环环相扣,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已经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放在街边的垃圾箱上标明垃圾分类投放,市民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分拣后投放。

大街小巷很少见到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乱丢垃圾现象。

公共场所和宾馆、酒店到处贴着禁烟标志,吸烟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而我国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城市美化,一些城市的确是长大了,变得更富现代气息了。

然而,千城一面的城区布局,毫无地方特色的高层建筑物,历史文化逐步被淹没,我们国家有自己的国情,正处于发展中,要达到北欧国家的环保水平目前还不可能做得到。

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家都没什么环保意识,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造成了生态环境和历史遗产的破坏,近几年以来国家和人民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加强生态旅游的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大片的土地退耕还林,,“十一五”时期我国继续强化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

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借鉴北欧等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重视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我国的环保事业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起点。

四、节约意识成为社会文化、公德的重要部分北欧五国都属欧洲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

五国立足于本国资源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产生了象芬兰的诺基亚、瑞典的爱立信等富有创造力的世界品牌,享誉全球。

各国十分重视节约。

居民建筑方便、实用、节能。

居住的星级宾馆、酒店,占地面积紧凑,没有豪华门面和大堂,也没有华丽的外装饰;室内陈设简洁、实用、干净,家具显然已使用不少年头,不配一次性的洗涮用品和拖鞋,自来水被告知已达标,可以直接饮用,厕所座便器的水箱埋在墙内,毛巾架和取暖器合二为一。

这与我们国内的宾馆形成鲜明的对照。

据报道,我国现有一万多家星级宾馆,每天浪费的一次性用品多达千万元计。

发达国家对资源的珍惜和利用,使我们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感性认识。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小事”做起!总结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在政治,社会保障制度,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人民的意识等方面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都朝着社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

中国应该借鉴,和吸收北欧文化,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深刻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