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文化

德国的文化
德国的文化

中德文化差异简介

一、中德文化的思想意识差异

《圣经》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个老人让他的儿子去干活,大儿子说,我今天不想干活,不过后来想想,还是去了;小儿子说,好的,爸爸,我去,不过后来并没有去。究竟是哪个儿子遵从了老人的意思?在西方国家,答案是大儿子。因为不论早晚,只要悔悟了就都是主的信徒。这个故事在东方的阿拉伯被重新诠释:应该像小儿子那样,因为他没有破坏父子间的和谐气氛,究竟他之后有没有去工作,那已经是后话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东方社会注重集体。在西方,孩子一出生,就接受独立的意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样。小孩子被鼓励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家长或者老师有不同的意见会得到表扬。你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就会发现,家长很少会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而有的小不点说起话来已经老气横秋的了,乍听起来还真的有点好笑。不过正因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西方小孩的自我意识很强,独立得也早,基本上超过18岁就纷纷搬出父母家开始独立生活了。而东方人习惯于把自己归到不同的集体中去,家庭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体。人一出生就属于这个集体,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当个人意见和集体意见相左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在东方社会里,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某些场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会破坏和谐的气氛而使事情变成僵局。在这种时候,就要学小儿子那样,这叫缓兵之计。

这种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氛围中往往不易觉察,而在两种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就凸现了出来。一个德国商人,一个月内往返中国三次,洽谈一门生意。中方每次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生意却总落实不下来。这个德国人按捺不住,最后大发脾气扬长而去,宁愿从头开始谈一门新的生意而再不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很明显,其原因是双方都用自己的文化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问题,而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德国人生气的原因是中国这边迟迟不给答复,他觉得是对他的不重视,简直是戏弄他。而中国人大概由于出于礼仪之邦,虽然没有太大兴趣,却不好意思一口回绝。每次德国人来访的时候,都客气地接待,礼貌地表示有兴趣,显得十分热情……德国人的行为,反而显得急功近利,有失风度和礼貌了。

还有个例子是,很多中国学生,刚刚来到德国留学,很不习惯德国的大学制度。因为这里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什么都要自己决定,连校园也是没有围墙、找不到界限的。学生宿舍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课各从各的道来,下课各从各的道走,今天和这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明天又和那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找不到中国大学的那种归属感,连交个朋友都很费劲。那是因为,我们自幼习惯了有人帮我们决定和安排生活,交朋友

也不用操心,反正大家都在同一个班级一呆呆几年,很快就混熟了。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压力太大,不自由,到处有人管着。到了国外,一下子没有了集体,也没有人来管你,反而空虚了起来,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开始怀念起国内的环境来了。

前一个例子讲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碰撞,后一个例子则是从一种文化背景到另一种文化背景所遇到的不适应。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几乎所有初到西方国家的人都会有所感触。所幸,文化是可以学习和接受的,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日渐国际化,在国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在中国,这样的意识还不是很普及,不少人认为,到国外去,或者在国内接触外国人,掌握好外语就能够解决问题。其实,语言只占所有交流信息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大部分的交流信息来源于非语言的交流,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可能在对方眼里产生你意想不到的含义。而要解读这些密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关键。

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二、中德饮食,工作等方面的比较

1.思维模式差异

德国讲话习惯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他们认为中国人的客套都是废话,是兜圈子

2.企业做事风格

德国企业,员工和领导者都习惯按章办事,如果中间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除非情况严重到不可自行解决,否则领导和员工都不会对原有的计划作出改变。

3.工作态度

德国人行为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合乎规矩,遵循条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在工作中,德国人习惯做计划。他们不喜欢开玩笑、闲聊,认为这是对工作的不认真,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德国人会尽力的工作,但下班后就是自己的时间,希望能够独享自己的个人空间,家庭生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希望有别人打扰,包括工作方面的内容也会尽量避免提及。

4.时间观念

与德国人打交道,守时绝对重要,迟到是无法让人接受的(除非真有特殊情况),但提前则被认为是侵犯了对方的时间。德国的商业交易规范非常严谨。商务人士的工作日程一般都安排较满,因此如果只提前很短时间约见对方,一般很难成功。德国人一般不会通过电话安排会见。

5.身份标志

德国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引以为豪,不以展示成功为耻。最能表明身份的标志就是汽车,德国人也常用汽车来评判商业伙伴的成功程度。奔驰、宝马、奥迪是大多数成功人士首

选的驾驶之车。住房的大小和所处的位置也能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6.服饰礼仪

德国人不喜欢服装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洁,穿西装一定要系领带。在赴宴或到剧院看文艺演出时,男士经常穿深色礼服,女士则穿长裙,并略施粉黛。在东部地区,已婚者都带上金质戒指。

7.相见礼仪

德国人比较注重礼节形式。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与熟人朋友和亲人相见时,一般行拥抱礼。在与客人打交道时,总乐于对方称呼他们的头衔,但他们并不喜欢听恭维话。对刚相识者不宜直呼其名。

8.主要禁忌

德国有50%的人信奉基督教,有45%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少数人信奉东正教和犹太教,他们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忌讳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不喜欢他人过问自已私事。

9.饮食文化

相比与中国,德国一日三餐冷食居多。日常饮食颇为简单,但重大宴会时则非常注重礼仪。德国人吃饭是讲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坐的时候身不靠椅背,不往前倾,胳膊不能放在桌子上撑的太开,以免碰到别人。德国人尤其不喜欢劝别人吃或者夹菜给别人。

受宗教影响德国人不吃动物血液,不吃不洁之物,不吃无鳞的鱼类等。

10.餐饮礼仪

德国人在宴会上和用餐时,注重以右为上的传统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德国人举办大

型宴会时,一般是在两周前发出请帖,并注明宴会的目的,时间和地点。一生宴会则是在八至十天前发出。他们用餐讲究餐具的质量和齐备。宴请宾客时,桌上摆满酒杯盘子等。他们有个习俗,那就是吃鱼的刀叉不能用来吃别的。

Meine Familie

Meiner Familie wird das Chongqing Diejiang lokalisiert, Meine Familie ist eine warme Familie, in der Familie hat den Vati, Mutter, die jüngere Schwester und I. Der Vati zu mir und zur jüngeren Schwester ist zi emlich streng, gehofft wir, die alle reifen k?nnen, der Vati gibt unsere Liebevergleich Vernunft. Verglich den Vati, Mutter mu? verzeihen sind gewesen viele, haupts?chlich unterrichtet uns, Mutter war sehr leicht, war sehr vorzüglich w?rmen für unsere Lieb e. Meine jüngere Schwester, jetzt 10 Jahre alt, sehr gescheites gutes, unser jeder sch?tzt sie sehr viel. Dank hervorbringen und bemuttert extrem, l??t mich eine Vollst?ndigkeit warme Familie haben.Keine Angelegenheit sp?ter, die Familie k?nnte für immer, wie ich ersch?pfte Zeit konnte Hafen befestigen seien Sie.

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德国文化史课程论文——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马腾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pkumateng@https://www.360docs.net/doc/2f1195443.html,

【摘要】 德国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政策和文化管理体制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对德国文化产业进行了浅显的介绍,并试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德国文化产业文化管理 【正文】 一、德国的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德国的文化产业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当代德国人已不再信守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的文化批判理论。德国文化政策在强调国家对文化扶持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发挥私人部门和私营企业对文化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与英美等国家的高度自由主义市场化的文化政策有所不同,德国文化政策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德国非常重视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把文化当作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德国的城市里到处坐落着保护良好的文化设施和文物古迹,大街上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雕塑,为数众多的博物馆藏品丰富,参观者络绎不绝,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人深刻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三)德国的文化产业管理 与英美等国家实行分权式的文化管理不同,德国实行的是集权式的文化管理。德国的文化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及所属行政部门,其文化体制是由政府机构和以自我管理权为基础的具体文化组织两级组成。1998年,联邦政府为了扩大自己的文化管理权限,成立了文化事务与媒体委员会,联邦文化基金会也由政府直接管理,同时联邦议会也成立了文化事务委员会,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这种高度集权式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克服由于文化产品的过度市场化和商品化所带来的弊端。但是显然,这不利于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同时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分权式的改革,削减政府对文化发展的直接义务和责任,吸引社会各种力量发展文化,已成为德国文化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德国主要文化产业 (一)出版业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出版大国,出版业在德国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掀起了一场出版业的革命,使德国很早就成为欧

德国的饮食文化

德国的饮食文化 德国饮食文化是指德国国内和日耳曼族的饮食习惯。德国由于身处欧洲大陆之中心,饮食文化与内陆地区之物产分布息息相关。整体上德国较为爱好肉类。其中德国人尤其爱吃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例如香肠。相较于欧洲中南部精致饮食,德国的传统饮食普遍较粗犷,但仍具特色;传统菜肴如烤猪肘、烤猪膝[1],常佐以马铃薯泥、酸甜甘蓝食用。另外德国也是世界啤酒生产大国之一。德国人均啤酒消费费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尤以慕尼黑的啤酒节最为知名。 提起德国,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啤酒。的确,德国的啤酒如同汽车、电器、足球一样,举世闻名,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国。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德国的饮食文化有其独特之处,他们在“吃”和“请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丰盛的。在旅馆或政府机关的餐厅,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面包、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品种非常丰富,且色泽鲜亮悦目。面包有精粉的、黑麦的、燕麦的、白面和杂粮掺和的等等。蜂蜜、果酱、奶油、奶酪、牛油等,都装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内,撕去表面软纸,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费。办公室内大多都设有专门煮咖啡和茶的房间,职工在上午10

点和下午4点各有20分钟的喝咖啡或茶的时间,他们同时还要吃一些糕点。这种点缀,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饥饿而过量饮食,是一种科学的“饮食习惯”。 德国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猪排、牛排、烤肉、香肠、生鱼、土豆和汤类等。在德国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担忧,因为酒宴上,德国人互不劝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为。即使喝啤酒,他们也是先问你是否要,若不要绝不会给你送来。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会用面包将盘内的肉末或汤汁蘸着吃尽,绝不浪费。德国的饮食特点是营养丰富,方便省时,文明科学,吃饱吃好。 与"民以食为天"烹饪技术举世闻名的中国相比,德国的饮食不免人觉单调乏味。有人说德国的饭菜无非清煮、白炖加烤制,这同德国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样不讨人喜欢。不过现在如果你去德国,则大可不必为此苦恼了。由于世界各国的美食家云集德国,你在此可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不论是法式、俄式、意大利式,还是日式及中餐等等都能见到。今日德国的餐饮业可说是国际风味大荟萃,而德国菜也已不再如传统的做法,仅仅是白炖猪蹄加酸菜了。现在的德国厨师善于吸收其他外来饮食特色,在博采亚、欧、美众家烹调特色的基础上,也可做也美味可口的佳肴。德国的餐饮业在近几十年中达到很高的水平,从五花八门的冷热饮小吃店、小餐馆、小酒馆到豪华的星级宾馆饭店遍布全国各地,各种风味一应俱全。那诱人的色泽、扑鼻的香味吸引人们一次次掏出钱包,以饱口福。

德国企业文化分析报告考察

德国企业文化分析报告考察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掌控着企业的命运,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企业文化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一定有着优秀的文化基因,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0xx年9月16日至29日,中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期理论进修班赴德国考察,先后考察了联邦航空航天协会、钢铁工业联合会、波茨坦工商联合会、汉堡空客公司、蒂森克虏伯vdm公司等社会团体和企业,对德国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现将我们的收获和体会汇报如下: 德国是欧洲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诸如西门子、克虏伯、奔驰、大众等众多的世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国制造”成为“精品制造”的代名词。通过考察和学习,我们对德国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德国企业文化的形成 德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密切相关。首先,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带来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对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德国强调依法治国、注重法制教育、强调法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建立注重诚信、遵守法律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再次,宗教主张的博爱、平等、勤劳、节约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此外,日尔曼民族长期形成的讲究信用、严谨、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使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种严谨细致的作风,体现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问题的认真态度。这几个方面的结合,形成了德国企业冷静、理智和近乎保守的认真、刻板、规范的文化传统。 二、德国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精品文化。德国企业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已深入人心,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的心中。德国企业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细化到每个环节,追求完美。他们认为没有物廉价美的产品,只有精品和次品。他们的许多产品都是以精取胜,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比如双立人刀具,成为德国观光客必带的纪念品。二是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德国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并特别注重对技术员工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技术精湛的操作工。德国企业培训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员工认同企

德国人商务谈判的特点

德国人商务谈判的特点 1、法制观念 德国属于西力国家阵营,经过上百午的发展,法制已经非常完各。人民具各了浓厚的法律意识。德国谈判代表小愿意纠缠于情理内容,通常坚持公事公办原则。他们比较注重法制内容的沟通和谈判,期颐双力共同遵照相关的合同条款来约束合同双力。德国是讲究法制的国家,人们认为仅有法律使得谈判和商务活动变得更加正规和公正。 2、二、非语言交流 在开展跨文化沟通时,非语言交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非语言沟通的比重非常大。但是不同国家的谈判者在理解非语言交流力而的倾向和能力是不一样的。与语言交流不同的是,非语言信号是潜在的、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谈判者很难控制和掌握这些内容。所以,不同国家的谈判者要把握和理解谈判对手与本国人在非语言交流力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效地进行非语言信息的交流,这在商务谈判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冶如其分地进行目光接触是人们学会时间最长的行为之一。相关研究揭示,人们在发言以及倾听时的眼神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德国谈判者在发言过程都不会长时间地、直接地进行目光接触。但是,在谈话过程中更喜欢把脸扭转到一边,仅仅是不时回头观看,这是为了接触到听者的眼神。然而,在倾听过程中,基本上都会直接地不变地进行目光接触,这就表示他们在仔细倾听谈话。 三、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性格与谈判风格 语言是卓有成效的交流工具,可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图,同时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还传递了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和长久积累的价值观。从这种层而来看,语言的差别也带来了人们思维力式的差别,而且必定受到母文化的影响。 德国人在交流过程中喜欢简洁、高效以及直接等特色,讲话十分清楚、不存在模棱两可现象。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德国代表通常都会很直截了当地表达己力的要求和疑虑。在谈判之前,德国代表通常会精准其安排谈判计划、各人员的具体任务和项目的全部管理工作等。在谈判过程中,德国人很喜欢带有具体、详细事实为依据的精准陈述,非常关注物之间存在的固有逻辑,关注具体超过来了关注整体。德国谈判代表可能会仔细地研究了全部细节,且确定满意后才和对力签署合同。 四、时间观念 “时间就是金钱”是德国人所崇尚的格言之一。德国人在商务活动中比较注重准时,将其视为最基本的礼貌和礼节,也可以体现出对力的责任感。此外,德国人热衷于制作各类时间规划,确定好相关议程,并根据相关计划行动,逐个破解问题。 五、结语 在上文分析出可以看出,受到语言差别、民族性格与谈判风格、时间观念、非语言交流以及法制观念的影响,不同在商务谈判过程中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

德国的文化

中德文化差异简介 一、中德文化的思想意识差异 《圣经》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个老人让他的儿子去干活,大儿子说,我今天不想干活,不过后来想想,还是去了;小儿子说,好的,爸爸,我去,不过后来并没有去。究竟是哪个儿子遵从了老人的意思?在西方国家,答案是大儿子。因为不论早晚,只要悔悟了就都是主的信徒。这个故事在东方的阿拉伯被重新诠释:应该像小儿子那样,因为他没有破坏父子间的和谐气氛,究竟他之后有没有去工作,那已经是后话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东方社会注重集体。在西方,孩子一出生,就接受独立的意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样。小孩子被鼓励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家长或者老师有不同的意见会得到表扬。你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就会发现,家长很少会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而有的小不点说起话来已经老气横秋的了,乍听起来还真的有点好笑。不过正因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西方小孩的自我意识很强,独立得也早,基本上超过18岁就纷纷搬出父母家开始独立生活了。而东方人习惯于把自己归到不同的集体中去,家庭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体。人一出生就属于这个集体,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当个人意见和集体意见相左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在东方社会里,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某些场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会破坏和谐的气氛而使事情变成僵局。在这种时候,就要学小儿子那样,这叫缓兵之计。 这种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氛围中往往不易觉察,而在两种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就凸现了出来。一个德国商人,一个月内往返中国三次,洽谈一门生意。中方每次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生意却总落实不下来。这个德国人按捺不住,最后大发脾气扬长而去,宁愿从头开始谈一门新的生意而再不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很明显,其原因是双方都用自己的文化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问题,而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德国人生气的原因是中国这边迟迟不给答复,他觉得是对他的不重视,简直是戏弄他。而中国人大概由于出于礼仪之邦,虽然没有太大兴趣,却不好意思一口回绝。每次德国人来访的时候,都客气地接待,礼貌地表示有兴趣,显得十分热情……德国人的行为,反而显得急功近利,有失风度和礼貌了。 还有个例子是,很多中国学生,刚刚来到德国留学,很不习惯德国的大学制度。因为这里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什么都要自己决定,连校园也是没有围墙、找不到界限的。学生宿舍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课各从各的道来,下课各从各的道走,今天和这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明天又和那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找不到中国大学的那种归属感,连交个朋友都很费劲。那是因为,我们自幼习惯了有人帮我们决定和安排生活,交朋友

美国文化VS德国文化

German culture VS American culture 蒋开芳学号:2 Germany I grew up with a dream to have a further study in Germany, although I have heard a lots of assessment about German, such as inflexibility, stiffness and so on、However, I do believe that they even have known nothing authentically about Germany, while I have not went to Germany yet, but I’ve already gathered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Germany from all kind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 and communication website、There are some reasons why I’m interested in Germany and it’s easier for me to adapt、 First of all, I’d like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education that I have known、It’s quite different from our country that their higher educati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ir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is not to invest or money,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 revolutionary idea、 Secondly, it’s a nation of economy, modesty, and caution, while these features were interpreted as conservative and stiffness、There are some examples to explain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Example 1: We can often see a sign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which marks the completion time、In Germany, almost all of the projects will be finished as the sign marks、

德国企业文化特点

德国企业文化特点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制造和德国标准通常代表着高品质,是消费者可以完全信赖的。在这方面,就连一向以高品质取胜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风。对于这种现象,日本经济学家进行了潜心的研究。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日本经济学家认为,德国企业的高质量产品主要取决于德国企业的高质量的文化。与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相比,德国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缩短工时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30年中,德国工人的工时已经减少了500小时。在工资和工时关系上,德国是工资不断上升、工时逐渐减少;日本尽管工资高,但工时却相当长;英国、美国虽然工时也在减少,但远不如德国明显。 2.高附加值经营 比较日本和德国两国的贸易品种单价就可以发现,在机器设备和汽车方面,两国价格相差2至4倍。日本出口的往往是大路货,而其他国家从德国买入的却是清一色的高级产品。德国的实践证明,高附加值经营的关键是高度专业性,促其形成的因素有文化、国民性、思维方法等。具体体现在管理上,就形成了德国特有的技师制度。具体体现在研究开发上,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领域,从而产生非凡的独创性和独特性。技师制度和研究开发中的独创性是德国企业通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这也是德国经济持久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3.双重教育培训制度 在教育培训制度方面,德国通常实行双重教育培训系统,形成学校教育和工厂企业教育培训双重机构。德国教育系统的特色十分鲜明,有七至八成的学生在十五六岁时就已区分各自的主攻方向,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努力目标。由此产生的高度专业性也就成为德国工匠卓越技术的源泉。从世界范围来看,技师制度的确是德国特有的一项制度。以小汽车为例,组装完成的汽车从生产线上出来时,技师就上场工作了。整个装配工作的三分之一是由德才兼备的

浅析德国文化与商务谈判风格

浅析德国文化与商务谈判风格摘要:德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度和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严格、谨慎、缜密的处事的作风,这些对当今活跃在世界经济交往中的商务谈判专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谈判风格的理解程度的深浅将会直接影响到商务谈判最终的成败。因此,了解各国文化对于营造良好的谈判氛围、为谈判谋略的运筹提供依据十分重要。以下从从谈判前、谈判中、谈判后三个方面对德国文化与其谈判风格进行简短分析,为中德商务谈判人员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德国文化商务谈判风格 任何一个民族都深深植根于自己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无论他是否意识到,是否承认,他都会受到本民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他们的世界观,并由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处事方式,表现该民族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共同气度和作风。德国人一向以严谨著称。以做面包为例,德国人不仅会准备好所有做面包的原料,还会严格按照食谱上的步骤进行,甚至用天平来称面粉、食盐等原料以保证面包的美味和质量,力求完美。这种由文化特征所决定的性格在商务谈判方面也得以体现,其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谈判前

考虑问题周到,思维缜密,计划性强。德国人的谈判特点是准备工作做得完美无缺,喜欢明确表示他希望做成的交易,准确地确定交易的形式,详细规定谈判中的议题,然后准备一份涉及所有议题的报价表。德国人的思维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在谈判前往往准备得很充分,很周到,很具体。他们不仅要调查和研究你要购买或销售的产品,而月还要仔细研究你的公司。你能否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商业伙伴。如果你同德国人做生意, 你应在德国人报价之前就进行摸底,并且陈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如果洽谈对手的思维混乱,往往引起他们的反感和不满。如某个合资项目的谈判,德方按我方提出的问题(该问题性质分类复杂,逻辑不清楚)。一次、二次地回答,而双方的观点仍未能条理化,德国人就开始抱怨我方:“意思不明,组织无效率。他们当面不悦、背后发牢骚,使谈判进展缓慢。 二谈判中 1 十分讲求效率 德国人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讲究效率的声誉。德国人认为:“研究研究”、“考虑考虑”、“过段时间再说”等拖拖拉拉的行为,对一个谈判者和生意人来说简直是耻辱。他们的座右铭是“马上解决”。在优秀的德国人的办公桌上,看不到搁了很久又悬而未决的文件。他们认为判断一个谈判者是否有能力的办法很简单,只要看看他桌上的文件是否快速有效地处理了。如果文件积了一大堆,大多是“待调查”、

德国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曾经是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家。曾经经历二次世界大战,今今天它又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后历经沧桑却从新崛起,迅速发展,这些都源于德意志民族在各个时代文化的发展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的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 文化就是指人类的确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这些集中体现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信念、思维方式、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研究方式、处世态度。通过这砦来影响每个人的信仰、理想、价值、人格、认识等。由此我们看出,社会的真正核心是文化,更确切地说是人们内在心灵世界的人文精神。一个民族文化的确立,先有民族精神的孕育,然后有一种宗教信仰或哲学运动的产生,在这过程中使用社会上的每个人的思想或得更新,从而在生活工作中改变社会的面貌。从大的方面讲,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与自觉能动性取决于文化这一核心,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文化。 德国之所以在起伏的历史中沉浮不定,其中的文化的影响使其深刻的。首先,路德的宗教改革体现了现代精神。他强调个人的人格至上,以每个人的良心来指导个人的行动。这一点使个人从当时的宗教盲从,宗教压迫是解脱出来,使教徒可以去怀疑,去思考,让他们更具理性化。这一点从路德教的教义中有所体现。信仰不靠盲从,而与内心求知冲动怀疑联系在一起,爱因斯坦之所以提出相对论,就与他的怀疑精神密不可分。正是他敢干向牛顿力学体系提出怀疑,经过自己的潜心研究才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路德教对德意志民族的影响从爱因期坦身上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今,社会上总是说我们国家缺乏创造力,深究其中原因,有些人提出提高国民素质,多培养高级人才,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对需要改变的东西并没有多大改观,其实要增强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是要从最核心的文化上着手。并不是说我们也来办一个路德教就够了。这些关键在于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才能是这些有根本性的改变。 在教育方面,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虽然在战争中败给了拿破仑,自己的半壁江山也被他人占有,并且有巨额的战争赔款,但他在这种服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力主办大学。他曾经说过:“这企图家必须用它的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上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穷的最好手段。”这一点恰好与抗战时期延安的情况相似。当时共产党刚完成万里长征,在延安这样艰苦环境中办起了延安抗大,并且一次次的掀起学习浪潮,使延安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不仅融和了各个层次的人,而且为抗战和解放战争乃至建国后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文化环境方面,国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用其宽松的政治环境,无论这位学者的观点是这样还是那样,只要其理论言之成理,就有一席之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气氛。有交流有碰撞的思想才是有活力的思想。因此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层出不穷,理性化的领导阶层,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这也正是德国在二战后能够从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所在。 出生在德国的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能不说是德国文化的又一贡献。马克思

德国文化特点

随着国际间贸易额的迅速增加、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外来因素对德国商业的影响也不断加强。德国东西文化逐渐融合,参与国际合作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德国商界在文化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但和其他成功国家一样,德国人坚信他们做事的方法是最好的。因此,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在德国经商是一种挑战。外国投资者应掌握与德国人交往的相关知识,接受他们的特有行为,避免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他们的工作1.时间观念 与德国人打交道,守时绝对重要,迟到是无法让人接受的(除非真有特殊情况),但提前则被认为是侵犯了对方的时间。 德国的商业交易规范非常严谨。商务人士的工作日程一般都安排较满,因此如果只提前很短时间约见对方,一般很难成功。德国人一般不会通过电话安排会见。德国人希望很有把握地了解要发生地事情,以此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 德国人认为,守时也是可靠、讲信誉的表现。工作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旦确定了截止日期,只有在由于环境因素而使工作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下才可更改。 2.语言特点 准确是德语的特点之一。德语结构严谨,有很多规定句子结构的语法规则,这很自然在德语的表达模式上反映出来。 德国人经常用“不得不”、“必须”等词汇,容易给人留下发号施令的印象,实际上这正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的表现。 德语中还有更多的词汇,需要外国人详细了解其使用环境和习惯用法,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3.交流障碍 人们经常会觉得德国人冷漠疏远,难以交往,实际上并非如此。外国投资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了解德国人。德国人重视个人空间,工作和生活界限分明。对于进入他们生活的陌生人,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接触和了解,然后才慢慢寻找各种方式接近对方。如果陌生人想尽快地和他们建立较紧密的关系,他们会感觉受到威胁,因此避而不理。德国人发展人际关系的方式可以比喻为波萝,即像波萝一样有着坚硬的外壳,要进到里面需要花一定时间,但却有着友好而丰富的内心。 幽默在德国商业中经常被视为不合时宜,对待生意一定要严肃,会议一定要正式。但工作之余,德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喜欢享受欢声笑语。 承认个人空间关系到礼仪和地位。办公室的门经常是关着的,这并不是说任何人不得进去,而只是表示希望自己的工作不被打扰。他人进门前要敲门。管理人员一般会让来访的客人在秘书的办公室等候。一个人在管理层的重要性可以从办公室的大小和位置来判断。 4.身份标志 德国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引以为豪,不以展示成功为耻。最能表明身份的标志就是汽车,德国人也常用汽车来评判商业伙伴的成功程度。奔驰、宝马、奥迪是大多数成功人士首选的驾驶之车。 住房的大小和所处的位置也能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度假的去处就不是那么重要的标志了。

德国的企业文化

德国的企业文化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制造和德国标准通常代表着高品质和高标准,诸如大众、西门子、阿迪达斯、戴姆勒等无一不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德国产品是大众普遍认同的值得信赖的产品。而德国企业的高质量产品主要取决德国企业的高质量的精神文化。 那么德国的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文化精神使得德国企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呢?据调查分析,德国企业文化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首先,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必然与该国的传统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德国当然也不例外,实际上德国的企业文化受欧洲文化价值观影响很深。例如受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带来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的影响,德国企业十分注重和谐与平等。在德国企业里上司跟下属的关系并不是像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那样有明显的上下等级关系,老板具有绝对的决策权;而是很平等的像朋友一样的上司跟下属关系。老板跟下属交代任务时首先会很礼貌地询问员工是否有时间,得到肯定答复以后才会继续交代任务而不是像一些国家的公司老板那样是不容置疑的吩咐和命令。德国企业员工之间也十分注重彼此关系的融洽,在合作时始终保持礼貌和理智,遇到分歧时双方会先冷静,然后阐述各自的观点,双方共同研究分析,得出最佳结论。在德国企业里几乎见不到团队成员因为分歧而大闹甚至大打出手的景象。此外,德国企业领导体制是议决制,对企业重大问题,必须是董事会的所有人员都同意才可以决策,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谐与平等。另外德国注重法制的观念是德国企业自觉讲究诚信、遵纪守法的主要原因。宗教主张的博爱、平等、勤俭、节制等价值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德国企业文化的第二大特点是: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德国企业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例如,许多德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许多培训点,不仅培训新进公司的人员成为熟练工人,同时也培训熟练技术人员学习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知识技能,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些公司,奉行“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培训而提高的”的原则,因此,他们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注重员工的培训,坚持“自己培养和造就人才”。一些公司也特别重视对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他们聘用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特别是面

德国商务礼仪

德国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 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面积35.69万平方公里,人口7860万。德语是公用语,英语 只在旅馆行得通。 德国还是世界四大食品出口国之一,其中酒远销140多个国家。德国人喝酒也是世界 有名的,他们有个规矩,吃饭时应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要是反过来就认为是有损健康的。世界上喝酒最多的是欧洲人,而在欧洲人中又首推德国人。 德国人一般早晨起得比较早,早晨7点左右,大街上就已熙熙攘攘,人们忙着购买食品。他们还比较注意购置家俱、布置家以及衣着的享受。他们平时还是较节约的,但在一 年一度的旅行期间,则希望尽可能地享受一番。 德国商人的礼俗,宜穿着背心三件式西。往访北部,戴帽子更佳。当地可快印英、德 文对照名。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不宜订约约会。营业时间,每周5天工作日,通 常早晨9时至下午5时,中间有1小时午餐时间,一些商店星期六开业,银行周未都休息。8月份是多数工、企业的夏季休时间。 交谈时尽量说德语,或携同译员同往。商人多半会说一些英语,但使用德语会令对方 高兴,尽量以握手为礼,绝不多。握手要用右手,伸手动作要大方。称呼对方多多合用 “先生”、“女士”等关。如果对方身份高,须得他先伸手,在于之握手。对方多半为你穿、脱外套,不妨接受,再说声“谢谢”(Danke)。有机会,也替他或其他人穿脱外套。 德国商人不愿浪费时间,所以宜先熟悉问题,单刀直入。如果你就邀到德国人家中作客,通常宜带鲜花去,鲜花是送女主人的最好礼物,但必须要单数,5朵或7朵可。送就 送鲜花。据德国花卉进口批发商分会统计,该国花卉市场每年内销总额达60亿马克,每 人平均支出110马克。而全世界花卉年消费总值约300亿马克,德国占了20%多,堪称世 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在五彩缤纷的万花丛中,德国人尤其喜欢矢车菊,视它为国花。白 鹳是德国的国鸟。白鹳是候鸟,喜欢在屋顶或高大的树上筑巢。当地人把白鹳筑巢看成吉 祥之兆。 应邀到德国人家中作客,千万别带葡萄酒去。因为此举足以显示你认为主人对选酒品 味不够好。威士忌酒可以作礼物。餐后,喝完咖啡如果桌上根本没有烟灰,那就忍着,别吸。德国人甚至从国家意识出发,视浪费为“罪恶”,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 都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 德国人的口味较重,偏油,主食以肉类为主。他们烹调肉食的方法,有红烧、煎、煮、清蒸,还有特制的汤等,德国人的口味较重,偏油腻,主食以肉类为主。他们一天的主餐 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为炖的或煮的肉类,其肉食品以羊肉、猪肉、鸡、鸭为主,但是,他们大多数人是不爱吃鱼,只有北部沿海地区少数居民才吃鱼。他们还爱吃马铃薯、

最新-德国企业文化分析报告考察1 精品

德国企业文化分析报告考察 德国企业文化分析报告考察德国是欧洲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诸如西门子、克虏伯、奔驰、大众等众多的世界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国制造成为精品制造的代名词。 通过考察和学习,我们对德国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德国企业文化的形成德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密切相关。 首先,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带来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对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德国强调依法治国、注重法制教育、强调法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建立注重诚信、遵守法律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 再次,宗教主张的博爱、平等、勤劳、节约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此外,日尔曼民族长期形成的讲究信用、严谨、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使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种严谨细致的作风,体现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问题的认真态度。 这几个方面的结合,形成了德国企业冷静、理智和近乎保守的认真、刻板、规范的文化传统。 二、德国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精品文化。 德国企业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已深入人心,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的心中。 德国企业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细化到每个环节,追求完美。 他们认为没有物廉价美的产品,只有精品和次品。 他们的许多产品都是以精取胜,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比如双立人刀具,成为德国观光客必带的纪念品。 二是高度重视员工培训。

德国BLG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

具有127年历史的德国blg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精髓是以人为本,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对职工的在职培训是其成功的秘诀。 blg公司强调高效率的网络信息,公司每天都要告诉员工在接受到的众多信息中哪些是最重要的信息。公司内部办的报纸、杂志、运动会以及有些特殊员工在各子公司的岗位间流动都是信息交流的有效手段。 blg公司对青年员工有严格的训练体系。青年员工经验少,刚从大学毕业,但公司会信任他们,交给他们一些重要的工作。对每位员工每年都有目标责任制,给员工一定的权利、一定的机会、适当的帮助和管理,使之达到每年合同中的目标。 blg公司给员工好的工作和待遇,一份优厚工资和资金必不可少,使之不愿意放弃这份工作。公司有一套先进的人事管理制度。如有员工离开,要仔细了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离开。”员工满意是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员工都有一份自豪感,成为blg的一员是一种自豪和骄傲。””要让员工有责任心。工作时间过长人们会有厌恶情绪,可隔一段时间,我们会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工作,调换并满足他们。””在blg团队精神很重要,但团队精神不等于大家在一起干活。要使职工明白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 在blg公司以人为本被解释为:”在内部以员工为本;在外部以客户为本,如保证物品到达用户手中时是完美无缺的,同时给客户提供包装箱的回收服务。我们还让员工知道环保是必不可少的。” 核心知识点: 一、如何判断你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 如何判断你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不是那些贴在墙上的标语,还是员工手册上的行为守则,还是你们老板天天讲的那些精神激励讲话。或者这是你们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又有可能这完全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假象,企业文化的显性部分很容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核心的内容,即企业内容对于各种事物及矛盾的真正看法就不是那么直接和明了的。 你可以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它可以帮助你分析所在企业文化的实际内容。 l 在企业中,任何人都能问问题还是只有某些人有权利提问? l 企业是鼓励人们犯错误还是不允许人们出现错误? l 人们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做工作还是采取一种消极的心态来处理工作? l 人们是否相互尊重?个人能否要求帮助并且从其它同事得到帮助? l 你是否对公司的创造的成绩而感到骄傲?

德国饮食文化介绍

德式西餐 德国以其拥有世界上种类最繁多的香肠而闻名,每餐必有啤酒或白葡萄酒。德国菜的特点是甜食、酸食和奶制品较多,生菜品种多样,酸椰菜烩猪肘、黑啤烩牛肉就是德式的代表菜肴。德国人对饮食并不讲究,喜吃水果、奶酪、香肠、酸椰菜、土豆沙拉等,不求浮华,只求实惠营养,首先发明自助快餐。德国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节大约要消耗掉100万公升啤酒。 因为要吃得温文而雅,又要讲究情调气氛,所以西餐最适宜小资的情侣们来用餐。一些深圳经营西餐的老板本身就很小资,他们的西餐厅也尽显小资本色。在这样的小资西餐厅里用餐,你可以预先设计———上什么菜、放什么背景音乐、摆什么台布、插什么花束、大屏幕投影仪放一段什么片子;你可以提要求———点上温馨的烛火、留下纪念的照片、让侍者适时为她(他)送上你预先准备好的惊喜礼物……无论是节日还是平常的傍晚,西餐厅里总有你演绎不尽的花样年华。 德国美食 【美食篇】啤酒的国度 坐在具有传统特色的古堡式餐馆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酱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马铃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 有人说天堂里最好的厨师是法国人,地狱里最好的厨师是德国人。此话虽过于夸张,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国人不会吃的事实。德国人讲求营养,而不是烹调艺术,所以有人说德国的饭菜无非清煮、白炖加烤制。不过今日德国的餐饮业可以说是同际风味大荟萃,在此可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德国菜也己不仅仅是白炖猪肘子加酸菜了。现在的德国厨师善于吸收其他外来饮食特色,在博采亚、欧、美众家烹调特色的基础上,也可做出美味可口佳肴。但是说到能标志德国,就不能不提香肠和啤酒等这类德国饮食了。 香肠 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猪肉喝啤酒。德国人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红肠、香肠及火腿,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并且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销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干掉它。 德国香肠的种类多样举世皆知,主要的原料从猪肉、牛肉到蔬菜或动物内脏都有,也经常搭配各类香料而制作成风味独特的地方口味,所以,大家会发现多数的香肠会以地区来命名,例如: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维也纳香肠(Wiener)、纽伦香肠堡(Nürnberger)等......在吃法上,德国香肠也呈现出多样化,不仅可以水煮、油煎或烧烤,同时也可以做成沙拉、煮汤、或直接生吃。

德国文化及风俗

德国的人文文化 人口 8237万(2001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还有少数丹麦人、吉卜赛人和索布族人。有750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9%。通用德语。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文化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和贡特?格拉斯分别于1972年和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有3000多座博物馆,收藏内容十分丰富。此外,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法兰克福和莱比锡是德国图书出版业中心。德国图书出版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 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著名大学有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 德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是在商务上还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国人注重准时。德国人重视商业信誉,一般不轻易更换合作伙伴。 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普及。教师为终身公职人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德国企业文化

西门子、舍弗勒、大众、毅结特、妮维雅……随着这些德国当代商业航母全面驶入中国,德意志精神与文化也逐渐在我们面前撩开面纱。近日,15家德企走进复旦管理学院,参加复旦—汉堡大学国际经贸双学位硕士项目校友会暨德企招聘会,他们不仅带来众多岗位,还现场传授德企入门真经。 对高级人才求贤若渴 刚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小郑在招聘会现场接到两家企业的邀请,“月薪都在1万元左右。” 小郑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并拿到机械专业的硕士学位,他说:“今天能受到德国企业的认可,可能跟在当地发动机厂的实习经历有关。” 毅结特紧固件系统(太仓)有限公司推出销售、管理、技术等众多岗位,但公司工业部的一个销售工程师岗位却少人问津。这个岗位的要求描述多达8行文字:“该岗位主要从事客户开发和维护、项目跟踪、技术支持、完成销售任务等工作。要求具有工科背景,机械、汽车、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德语流利,丰富的销售经验(3年以上),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据介绍,这类人才本就十分稀缺,加上德企的一些特殊要求,更显一将难求。 英文、德文并重 在德企工作并不要求你必须会说德语,英语却是必不可少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曹韶军先生介绍,在公司内部英语是主要的交流工具,会说流利的英语,就可在德企沟通无阻碍。但如果想做到企业中高层,比如进入西门子中国区管理委员会或者董事会,德语水平则显出其重要性。流利的德语不仅更有利于沟通,也能在心理上让德方高层觉得更加亲切,更重要的是掌握德语是了解德国企业文化、具备跨文化管理能力的表现。 强调沟通协调能力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注意到所有的岗位要求中都有一条: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毅结特紧固件系统(太仓)有限公司陈小姐介绍,要想在德企获得升迁,沟通协调能力格外重要。中德员工经常一起搞活动,喝酒、狂欢、了解彼此的文化,这是德国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团队感觉。 另外,要想成为管理者,就必须获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除了让人佩服的专业水平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后盾。德国人固执、传统、规范,且注重过程,这种思维模式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的操作上,也渗透在人员管理的方式中。要取得德国上司的完全信任,需要一个漫长的沟通过程。德国管理者要在这个过程中考察员工是否真的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了,而一旦他们肯定了一名员工,委以重任或者给予升职皆有可能。 严谨的管理培训生计划 没有经验的应届生想进入德企也有通路,很多德国企业提供完善的管理培训生计划。舍弗勒集团就是其中一家。

谈澳大利亚的商务文化

[摘要]本英国留学生论文文章主要是介绍澳大利亚的商务文化。商务文化作为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内涵要素和重要支撑,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样是英语国家,澳大利亚的商务文化背景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英语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撰写该《商务文化习惯与亚文化认知》之澳大利亚篇的过程中得到了旅居澳大利亚南部城市的Lily Sudtks女士的大力帮助,特别是关于澳大利亚的一些地方独有的文化表现,风情和习俗,都给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此表示感谢。在此之前我发表了三篇内容为商务文化新解的文章,介绍了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商务文化。而本篇是介绍澳大利亚的商务文化。由于澳大利亚独特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国家多元文化,特别是在土著文化的保护方面,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难以比拟的。 一、澳大利亚商务文化大环境简介(一)多样文化背景构成的澳大利亚1.澳大利亚的独特历史早在4万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于澳大利亚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据有关史料记载, 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Vaez de Torres)的船只驶过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之间的海峡;同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的杜伊夫根号(Duyfken)涉足过澳大利亚并且是首次有记载的外来人在澳大利亚的真正登陆。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是英国的属土。1788年1月26日,英国首批移民抵澳,开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澳大利亚国庆日。1900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不列颠自治领条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区改为州,成立澳大利亚联邦。1931年,澳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1986年,英议会通过“与澳大利亚关系法”,澳获得完全立法权和司法终审权。最早,澳大利亚只是英国政府作为一个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抵达澳大利亚的园林湾(BotanyBay),当中包括736名囚犯。八天之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PortJackson)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个地方后来人口不断增长而成为澳大利亚现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个名字的来由,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sydney)。现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亚的国庆日。1790年,第一批来自英国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亚,以悉尼为中心,逐步向内陆发展,至1803年,殖民区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亚。初期的殖民地仅赖以农业生存,其后便利用天然条件发展畜牧业。至1819年,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已有了较大发展。当时的麦卡瑟船长与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亚最早的螺角羊。他们牧场的羊群总数达6000头。殖民地生产的羊毛不仅自给,而且向英国出口,为澳大利亚换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已很发达,羊只存栏总数达1800万头,当时英国进口羊毛总量的一半以上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已取代德国汉堡,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2.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和人口情况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它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约3?67万公里。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占大洋洲的绝大部分,虽四面环水,沙漠和半沙漠却占全国面积的35%。全国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个地区。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拨2230米,最长河流墨尔本河长1745公里。中部的埃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2米。在东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北部属热带,大部分属温带。年平均气温北部27℃,南部14℃,内陆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部山区500—1200毫米。人口2023万,其中70%是英国及爱尔兰后裔, 18%为欧洲其他国家后裔,亚裔占6%,土著居民约占2?3%。居民中大多数信奉基督教。澳大利亚的通用语言为英语。行政区划:澳大利亚全国分为6个州和两个地区。各州有自己的议会、政府、州督和州总理。6个州是: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两个地区是:北部地方、首都直辖区。3.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因此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文化的必然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