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合集下载

1000138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_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_1002

1000138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_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_1002

dt
V Vm
= Km+C
C
因为: X = V C 所以: Vm C dXe = Km+C Vdt
1) C>>Km 时: Vm V CL = C 2) Km>>C 时: CL = Vm V
V Vm C dXe = dt Km+C
Km
3)药物有线性和非线性消除同时存在时:
Vm V
CL =
Km+C
+KV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
邱利焱 博士, 教授
第十一章
内容概要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概述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及参数计算
第一节 概述
一、线性动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
1. 吸收速度为零级或一级 2. 药物分布相很快完成 3. 药物在体内消除属一级速度过程
特征
1. 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的改变。 2.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 3.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4. 药物的体内过程用一级速度过程或线性过程表示。
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点
1. 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 2. 3. 4. 5. 6. AUC与剂量不成正比。 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 药物的消除不呈一级动力学特征, 即消除过程是非线性的。 其它药物可能与其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影响其动力学过程。 药物代谢物组成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3) ΔC/Δt = Vm- ΔC/Δt Km
C中
ΔC/Δt 对(ΔC/Δt)/ C中作图,斜率-Km,截距Vm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1. 引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生物药剂学研究的是生物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和分散度等方面的知识,而药物动力学则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生物药剂学2.1 定义生物药剂学是研究生物药物在制剂中的制备、物理化学特性、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学科。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包括蛋白质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等。

2.2 研究内容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制剂方案:研发适合生物药物的制剂方案,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建立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制剂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稳定性研究:评估药物制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寻找最佳的保存条件。

•分散度研究:研究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度,以及分散度对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影响。

2.3 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生物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制剂方案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储存性,延长药物的有效期。

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保证制剂的质量符合标准,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稳定性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为药物制剂的改进提供依据。

分散度研究可以优化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药物动力学3.1 定义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药物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性。

3.2 研究内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吸收:药物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进入体内的过程,包括口服、注射、吸入等。

•药物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受到药物的蛋白结合率、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代谢反应,包括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

•药物排泄:药物从体内排除的过程,包括肾脏排泄、肝排泄、肠道排泄等。

药物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大作业解析

药物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大作业解析

药物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大作业解析1. 药物动力学概述1.1 定义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PK)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药物动力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药物的体内行为,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2 药物动力学参数药物动力学的主要参数包括:- 吸收速率常数(Ka):表示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

- 分布半衰期(t1/2, d):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速度。

- 代谢速率常数(K metabolism):表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

- 排泄速率常数(K excretion):表示药物从体内排出的速度。

- 总体清除率(Cl):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

2. 生物药剂学概述2.1 定义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可用性,包括药物的溶解、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生物药剂学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药物的制剂和给药方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2 生物药剂学参数生物药剂学的主要参数包括:- 生物利用度(F):表示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C-t曲线):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

-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暴露程度。

3. 大作业内容解析3.1 吸收吸收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口服、注射等给药途径。

影响吸收的因素有药物的溶解度、给药部位的血管丰富程度、药物的脂溶性等。

在大作业中,需要分析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

3.2 分布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包括组织分布和血脑屏障等。

影响分布的因素有药物的脂溶性、蛋白质结合率、体重等。

在大作业中,需要分析药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分布情况,以及如何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以实现靶向治疗。

3.3 代谢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化学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

影响代谢的因素有药物的结构、酶活性、遗传因素等。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实验二家兔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给药与样本采集20170516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实验二家兔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给药与样本采集20170516

实验原理
➢ 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一般采用成年和健康的动物。常用动物有小鼠、大鼠、兔 、豚鼠、犬、小型猪和猴等。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 :
1. 首选动物:在考虑与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相关性的前提 下,尽可能选择与毒理学和药效学研究相同的动物。
2. 尽量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进行试验,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 采样获取药代动力学参数。
实验操作
(2)头孢呋辛钠注射液 12.5 mg/mL头孢呋辛钠注射液:取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粉 针1瓶(1.5 g/瓶),用120 mL生理盐水溶解并全部转移至 烧杯中,按25 mg/kg体重(即2 mL/kg,注射液体积(mL )/动物体重(kg))量取药液。该浓度药液适用于25 mg/kg剂量组注射给药。
实验原理
➢ 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的选择原则
所用的给药途径和方式,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一致,也要 兼顾药效学研究和毒理研究的给药途径。 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应设置至少三个剂量组,不同物 种之间可根据体表面积或药物暴露量进行剂量换算。
成人临床推荐剂量500 mg/日
家兔给药剂量=500*0.07/1.5=23 mg/kg
箱中,勿丢弃于垃圾桶; 11. 实验结束处死兔子。
实验操作
灌胃给药
①将免置于固定箱内; ②另一只手开口器插入兔口,而后 翻转几下,使兔舌伸直并固定之; ③另一人将导尿管从开口器中央孔 插入口内,再慢慢插入食管和胃, 深15 ~18 cm。插管时感觉顺利, 动物不挣扎也无呼吸困难出现,表 示导尿管在胃内,为慎重起见,将 导尿管外端插入水中,如有气泡吹 出,表示已误入气管内,应拔出重 插,如未见气泡出现即证实在胃内; ④将药液注入。
实验原理
3. 创新性药物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 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如犬、小型猪或猴 等)。其他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建议首选非啮齿类动 物。在动物选择上,建议采用体外模型比较动物与人代谢 的种属差异性,包括代谢反应类型的差异和代谢产物种类 及量的差异。通过比较,选取与人代谢性质相近的动物进 行非临床药代评价;同时尽可能明确药物代谢的研究对象 (如:原形药物、原形药物与代谢产物、或几个代谢产物 同时作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观察的对象)。 4.经口给药不宜选用兔等食草类动物。本实验仍选择家兔 作为实验动物的原因是:温顺、体型较大便于操作。

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大作业解析

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大作业解析

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大作业解析1. 概述本文档旨在对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大作业进行解析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以及相关数学模型的学科。

在大作业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体内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药物的吸收速率、吸收程度以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作用。

2.2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研究药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分布,以及药物在生物界面上的分布情况。

2.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转化的过程。

我们需要了解药物代谢的途径、酶系统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以便评估药物的代谢速率和代谢产物的活性。

2.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被排除的过程。

我们可以研究药物在肾脏、肝脏和肠道中的排泄途径,以及对药物排泄的影响因素。

3. 生物药剂生物药剂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药物。

在大作业中,我们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解析:3.1 生物药剂的制备技术生物药剂的制备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等方面。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生物药剂制备技术及其原理,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

3.2 生物药剂的药效学生物药剂的药效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我们需要研究生物药剂的靶点、药效、剂量-效应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3.3 生物药剂的临床应用生物药剂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可以探讨不同生物药剂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与传统药物相比的优势和局限性。

4. 总结通过对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大作业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能够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和生物药剂的制备与应用,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2006年12月目录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

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

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生物制剂和药物在体内的活动规律的研究,是制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而生物药剂学则是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的研究。

本文将分别介绍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生物药剂学1.基本概念生物药剂学是研究生物制剂在体内的活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生物制剂是指通过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如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

生物制剂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效力,能够精准地靶向疾病靶点,因此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2.研究方法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试验等。

体外实验主要是通过细胞培养和体外功能测定等方法,研究生物制剂在细胞级别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动物模型实验则是通过建立各种动物模型,研究生物制剂在体内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特性。

临床试验则是通过人体试验,评估生物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3.应用生物制剂在临床药物研发和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以用于癌症治疗、免疫性疾病治疗等;基因治疗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罕见病等。

生物制剂在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稳定性差等。

4.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制剂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生物制剂的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靶向释药系统等。

另外,生物制剂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品种丰富,也将会为生物制剂在临床应用上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二、药物动力学1.基本概念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药物在体内的活动规律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药效学特性,因此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ADME特性,即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等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2006年12月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13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 •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 •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 •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

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

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 •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2006年12月目录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

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

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6. 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考察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亦是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实验报告的格式如下所示:【实验目的及原理】写出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操作】写出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记录各采样时间点及采样的状态,按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全班数据进行综合,求其平均值和标准差。

【讨论】阐述实验原理、实验收获与教训、建议等。

【思考题】回答实验思考题。

每一实验内容逐一按以上顺序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2. 了解溶出度测定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

二、实验提示片剂溶出度是指片剂主药在体外协助适当装置于适宜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测定溶出度的依据是Noyes-Whitney的扩散理论,近年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表明,难溶性药物的片剂,崩解时限不能作为判断难溶性药物片剂吸收的指示,因为片剂崩解后的粉粒还不能直接被机体所吸收,溶解是吸收的主要过程,溶解度小于0.1~1mg/mL的药物,其体内吸收常受其溶出速度的影响。

溶出速度除与药物的晶型、粒经大小有关外,还与制剂的生产工艺、辅料、储存条件等有关。

所以为了控制这些片剂的质量,需测定血药浓度或尿药浓度,对于一些体外溶出度与体内血药浓度有相关性的药物,则可测定其主药成分的体外溶出度作为控制该片剂质量的一项指标。

本实验以对乙酰氨基酚片为样品,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

原理:对乙酰氨基酚在溶出介质中,在257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测定其在257nm的吸收度(A),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其对应浓度。

三、实验内容1. 测出比较法的A值,用A-W表示,作对照品。

取样品10片,精密称定,计算平均片重W,将称定的片子研细,再精密称取相当于W的量,加约600mL溶出介质(稀盐酸24mL加水至1000mL),水浴(40℃~50℃)中搅伴溶解,冷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介质至足量,摇匀,过滤,精密吸取滤液1mL置50mL容量瓶中,加入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0mL,摇匀,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IV A),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值,用A-W表示。

2.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A.仪器准备转篮是用40目不锈钢制成的圆筒,高3.66cm,直径2.5cm,顶部通过金属棒连接于变速小马达上。

转篮悬吊于盛有溶媒的容器中,距溶出杯底 2.5cm,使用前安装就绪,开动电机空转,检查电路是否畅通,有无异常噪音,转篮的转动是否平稳,加热恒温装置及变速装置是否正常,如一切符合要求,就可以开始测定样品。

B. 测定方法取溶出介质(稀盐酸24mL加水至1000mL)1000mL,加热至37℃,置溶出杯中,调节转篮转速为100转/分,将精密称定重量的药片一片(W)放在转篮内,以溶出介质接触药片时为零时刻开始计时,然后按2、5、10、15、20、30分钟定时取样,取样位置固定在转篮上端液面中间、距离杯壁1cm处,每次取样5mL,将样品液过滤,吸取滤液1mL,余按实验内容1,测出比较法A值项下,自“置50mL容量瓶……”始,依法测定规定时间药片溶出的A值,以As 表示。

注:(1)对所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应预先检查其是否运转正常,并检查温度的控制,转速等是否精确、升降转篮是否灵活等。

(2)溶出方法分转篮法、桨法和小杯法三种。

本实验选用转篮法,转篮的尺寸和结构应符合药典规定。

(3)每次取出样品液后,应同时补充相同体积的空白溶液。

(4)根据药典规定,应同时测定6片的溶出度,鉴于实验时间限制,每实验组仅要求完成1片的测试。

四、测定结果与数据处理No. 1 2 3 4 5 6取样时间(min) 2 5 10 15 20 30 AsAw累计溶出51. 每片测定结果记录Aw=溶出度的计算累计溶出%= ?????2. 用普通坐标纸作图求t50以累计溶出百分比对溶出时间逐一描点,用图估法拟合-平滑曲线,过累计溶出百分比50%处引一与t轴平行的直线,与溶出曲线相交于A,过A点向t轴引垂线交于t1,此t1即为t50,此值供方差分析用。

3. 用威布尔分布概率求t50,t d和m三个参数从上面所作溶出曲线所见,累计溶出百分比对相应时间各数据在一般直角坐标纸上作图,并不成直线关系,但可将累计溶出百分比与时间的关系看作统计学上的概率分布函数,用威布尔概率纸使之直线化,从图上即可极为方便的找到t50(溶解50%所需时间),t d(溶解63.2%所需时间)及m (斜率)三个参数,在威布尔概率纸作图的基本步骤如下:A. 以F(t)尺代替累计溶出百分比,t尺为释放时间,用原数据描点,若各点基本上呈直线分布,则可直接拟合一条直线,尤其注意照顾F(t)在30%至70%范围内的点,使之优先贴近该直线。

B. 若各点排布呈曲线状,则沿曲线趋势延伸,与t尺交点的数值作为α的初步估计值,以F(t)对t -α再作图,若所得各点的排列接近直线,则拟合成直线,若F(t)对t-α作图仍为一曲线,则可用类似的方法反复修改,直至作得一直线为止。

C. 在F(t)对t(或F(t)对t-α)所作图上拟合一直线,有X=1和Y轴的交点(称m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该平行线和Y轴交点在Y尺上投影点的读数即为m值(取绝对值)。

D. 所拟合的直线与X轴的交点在t尺上投影点的读数即为η=β/m的估计数,本实验中称为t d 值(溶出63.2%所需时间);与溶出50%的交点在t尺上的投影点的读数即为t50。

E. 用威布尔概率纸求出t50,t d和m三个参数后,可利用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数理统计法来评定同类产品不同批号或不同厂家的片剂质量;另外,还可以评定同一产品体内、体外的相关程度。

4. 用溶出参数作方差分析将两个批号共八片,按本实验方法测得的累计溶出百分比共八组数据,经威布尔概率纸作图得八条直线,由图中求出t50,t d和m值,将所得参数列表如下,供方差分析用。

思考题:检查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有何意义? 哪些种类的制剂需检查溶出度?t 50组间 组内 合计t d 组间 组内 合计m 组间 组内 合计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掌握用尿药速率法求算体内药动学参数;2. 通过实验掌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一般研究方法;3. 通过测定求出水杨酸钠的生物半衰期。

二、实验原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一定相关性。

药物在体内的速度过程变化规律及生物利用度等相关参数的提取,要通过实验采用血药浓度法、尿药浓度法或唾液药物浓度法等方法获得。

在多数情况下,尿药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定量分析精密度好,测定方法较易建立,且取样方便,可免除受试者多次抽血的痛苦。

因此,在体内药物大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出的条件下,通常可用尿药法提取消除速度常数、生物半衰期等动力学参数。

生物利用度反应药物在体内被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它可分为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绝对生物利用度。

当药物的口服制剂与静脉注射剂相比较,可求算绝对生物利用度;与其他制剂相比较,可求算相对生物利用度。

本实验采用口服真溶液剂为参比,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三、实验方法1. 绘制水杨酸钠标准曲线精密称取干燥恒重的水杨酸钠0.5g,置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各精密吸取此溶液1.5、2.5、3.5、4.5、5.5mL分别置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分别为0.15、0.25、0.35、0.45、0.55mg/mL的标准溶液。

取干燥洁净的带塞玻璃试管5支,分别精密吸取以上各溶液的水杨酸钠标准溶液1mL于试管中,再分别加入Fe(NO3)3试管5mL,混合均匀,用72-100型分光光度计于54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测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吸收度对标准溶液浓度的回归方程,即为标准直线。

参比液以蒸馏水1mL代替标准液。

2. 测定生物利用度A. 实验方法I.选择受试者的条件II.对受试者的要求a)服药前48小时开始,不吃任何含水杨酸盐类食物。

b)小便应按规定收集完全,不得损失,并保持尿样不污染。

在收集尿样期间内不作剧烈运动。

c)早晨收集空白尿,空腹时口服水杨酸钠片0.6g,对照组口服相当于0.6g的水杨酸钠真溶液。

d)按以下时间喝水和收集尿样,并记录排尿量:服药当天:7:30 喝水150mL7:55 小便(收空白尿)8:00 用250mL温开水吞服0.3g/片的水杨酸钠片两片8:30 收集尿样9:00 收集尿样10:00 收集尿样喝水200mL12:00 收集尿样喝水150mL14:00 收集尿样喝水100mL16:00收集尿样喝水100mL18:00收集尿样20:00收集尿样喝水100mL22:00收集尿样第二天8:00收集尿样22:00收集尿样每次收集尿样的时间必须小便一次,在上一次收集尿样后所排出的小便,均要收集完全,作为下一个时间尿样,每次收尿容器必须洗净,用蒸馏水清洗,沥干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