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检验流程图知识
疾控中心检测方法

疾控中心检测方法
疾控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疾病的检测和监测。
1. 分子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疾病的基因组或RNA来确认诊断。
2. 血清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来确定是否感染疾病。
这些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IFA)等。
3. 细菌培养方法:用于检测细菌感染,通过培养细菌样本并观察其生长情况来确认诊断。
4. 快速诊断试剂盒: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试剂盒和快速诊断测试带。
这些试剂盒可以在病患体内或医疗机构中快速进行初步检测。
5. 病毒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存在和复制来确定感染。
这些方法包括电镜、病毒分离和病毒核酸检测等。
6. 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通过研究病原体的基因组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源头。
疾控中心综合运用上述方法,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分析,能够准确诊断和监测疾病,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流程图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流程图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流程图是用于描述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整个过程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式。
通过该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从而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报告工作。
一、流程图概述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疫情监测、病例诊断、报告填写、报告审核、报告上报和数据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流程。
二、疫情监测1. 数据收集:相关机构和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疫情监测所需的数据,包括病例数量、病例特征、病例分布等信息。
2. 数据整理: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报告工作。
三、病例诊断1. 病例筛查: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病例筛查,判断是否为传染病病例。
2. 诊断确认:经过病例筛查后,医疗机构进行病例诊断,确认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
四、报告填写1. 基本信息:报告填写人员根据疫情监测和病例诊断结果,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2. 病例信息:报告填写人员将病例信息填写到报告中,包括病例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病例发生时间等。
3. 病例流行情况:报告填写人员描述病例的流行情况,包括病例的传播途径、传播范围、传播速度等。
五、报告审核1. 报告内容审核:相关机构对填写好的报告进行内容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报告格式审核:相关机构对报告的格式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
六、报告上报1. 上报机构:审核通过的报告将被上报给指定的上级机构,如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
2. 报告方式:报告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进行上报,确保及时传递疫情信息。
七、数据分析1. 数据收集:上级机构收集各个地区上报的疫情报告数据。
2. 数据分析:上级机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病例数量、病例分布、病例趋势等。
3. 结果汇报:上级机构将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报告,以便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
八、流程图示例以下是一个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流程图的示例:```流程图示例:疫情监测 -> 数据收集 -> 数据整理 -> 病例诊断 -> 病例筛查 -> 诊断确认 -> 报告填写 -> 基本信息 -> 病例信息 -> 病例流行情况 -> 报告审核 -> 报告内容审核 -> 报告格式审核 -> 报告上报 -> 上报机构 -> 报告方式 -> 数据分析 -> 数据收集 -> 数据分析 -> 结果汇报```九、总结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流程图是一个清晰地描述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的图形化表示方式。
疾控中心检验流程图

H2S+靛基质-
H2S+靛基质+
尿素-KCN-
尿素-KCN-
赖氨(酸3+6℃±1℃)(40h~赖4氨8h酸) +
H2S-靛基质-
非如左述的各
尿素-KCN- 赖氨(酸36+℃/-±1℃)(18h~2种4h)反应结果
体检查 检查
养检查
心
检验结果登记至登记本及体检表
(体检表) 在在体体检检表表上上填填写写检检查查结结论论及及办办证证建建议议
公
共 卫
办证室
生 科
(符合办证条件)
(不符合办证条件)
打印健康证
建议复查
(发放健康证)
体 (交两张正规照片) 领取健康证 检
人
员
若需复查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 e 抗原检验流程图
9
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检验流程图
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
经常检验的出厂
(水源水若污染严重,可接种 1,0.1,0.01mL)
自来水
水样 10mL
(5 管)
10mL 双料 乳糖蛋白 胨培养液
水样 1mL
(5 管)
10mL 单料 乳糖蛋白 胨培养液
水样 1mL
水样 10mL
9mL 灭 菌 生
(5 管)
理盐水试管
读 取 OD 值 判 断结果
1
甲肝病毒 IgM 抗体检验流程图
被检血清 50μl
阴性对照 50μl 阳性对照 50μl
空白对照
(混匀封板) 洗板 5 次 拍干
(37℃30min)
除空白对照 孔外各加酶 结合物 50μl
新冠病毒检验流程表(20220202-多批)

新冠病毒检验流程表(20220202-多批)概述此文档详细介绍了新冠病毒检验的流程。
通过遵循以下流程,可以有效地进行检验,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流程步骤1. 检验前准备:- 收集和准备所有必要的检验材料和设备。
- 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 记录检验人员的个人信息和检验日期时间。
2. 样本采集:- 采集新冠病毒检测的样本。
- 使用合适的采集工具,并确保采样过程无菌和安全。
- 标记每个样本以便识别。
3. 样本传递:- 将样本妥善保存并及时送至实验室。
- 在样本上标明检验人员的个人信息和检验日期时间。
4. 样本处理:- 实验室技术人员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处理样本。
- 使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样本中的病毒核酸。
- 针对每个样本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以确保追踪。
5. 样本分析:- 在PCR检验仪上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 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 注意记录每个样本的检测结果。
6. 结果分析:- 分析PCR检验仪生成的结果数据。
- 根据结果数据,判断样本是否为阳性、阴性还是无效。
- 记录分析结果并保存相关数据。
7. 结果通知:- 将检验结果通知相关人员,如医生、患者或公共卫生机构。
- 确保及时准确地传达结果信息。
- 跟踪通知的状态和反馈。
8. 结果存档:- 将所有检验结果存档并妥善保管。
- 按照内部规定的时间表进行归档和销毁。
- 确保结果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管理和质控- 检验流程应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 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的检查。
- 及时更新和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要求。
该文档提供了新冠病毒检验的整个流程,包括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样本分析、结果分析、结果通知和结果存档。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步骤,并建立管理和质控措施,可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科传染病快速检测标准操作流程

-检测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区域和设备进行消毒
9.质量控制
-定期参与室间质评,确保检测质量<br>-记录并分析质控结果,持续改进操作流程
检验科传染病快速检测标准操作流程
步骤
具体内容
1.准备阶段
-确认检测所需材料齐全(试剂盒、采血管、酒精棉、一次性手套等)<br>-检测人员洗手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样本采集
-使用无菌技术采集指尖血或其他规定样本<br>-严格按照采血量和操作规范执行
3.样本处理
-将采集的样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正确处理
4.执行检测
-将处理后的样本加入快速检测试剂盒<br>-观察并在规定时间内判读结果
5.结果判读
-按照说明书标准判读阳性或阴性结果<br>者信息、检测日期、结果等<br>-若有必要,立即报告阳性结果给主管医生或疾控中心
7.废弃物处理
-按照生物安全规定处理废弃物和使用过的器材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一、引言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是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而设计的一种图形化工具。
该流程图涵盖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现疫情、报告疫情、信息采集与分析、应急响应和后续措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的标准格式,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数据。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标准格式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的标准格式分为六个主要环节,分别是发现疫情、报告疫情、信息采集与分析、应急响应、后续措施和评估。
1. 发现疫情发现疫情是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的第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各级医疗机构、监测站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通过日常监测、病例报告和群体调查等方式,发现可能存在的传染病疫情。
数据来源包括疫情报告单、病例报告表、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2. 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是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的第二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医疗机构、监测站点等单位将发现的疫情通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给上级机构。
报告方式包括电话报告、传真报告、电子邮件报告等。
数据包括疫情报告单、病例报告表等。
3. 信息采集与分析信息采集与分析是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的第三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上级机构采集各级报告的疫情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
数据来源包括疫情报告单、病例报告表、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4.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的第四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上级机构根据信息采集与分析的结果,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并下发给各级机构。
应急响应措施包括疫情调查、病例隔离、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等。
5. 后续措施后续措施是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的第五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各级机构根据应急响应的要求,开展后续措施,包括病例追踪、隔离观察、疫苗接种、卫生消毒等。
数据来源包括疫情报告单、病例报告表等。
6. 评估评估是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各级机构对疫情报告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图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图1. 概述该文档旨在介绍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流程图,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流程以下是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流程:2.1. 样本采集与标识在进行检验之前,必须正确采集样本,并进行准确的标识。
样本采集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合适的,并记录样本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日期和时间等)。
2.2. 样本处理与准备采集到样本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准备工作。
可能包括样本离心、分装、稀释等步骤,以确保样本符合检验要求。
2.3. 质量控制样本在进行实际检验之前,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样本的检测。
质量控制样本是已知浓度或状态的样本,用于评估仪器和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与质量控制样本的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可能的误差。
2.4. 检验过程检验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具体实验操作,通常包括样本准备、试剂配制、仪器操作等步骤。
在整个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遵循相关质量控制要求,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5. 结果记录与审核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审核。
操作人员应将结果记录在相关记录表格中,包括样本标识、测量结果和质量控制结果等信息。
同时,在结果审核环节,需要确保结果与质量控制标准相符,并进行必要的纠正和复核。
2.6. 结果报告与解释最后,根据检验结果,制作完整的检验报告。
报告中应包含样本信息、结果、参考范围以及结果的解释等内容,以便医生或患者理解和应用。
3. 总结以上是检验科质量控制的流程图,涵盖了样本采集、处理、质量控制、检验过程、结果记录与审核以及结果报告。
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流程,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检测工作流程图

54
果冻
GB19299-2003果冻卫生标准
不能检测食品添加剂
55
植物蛋白饮料
GB 16322—2003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
不能测脲酶试验、食品添加剂
56
油炸小食品
GB 16565-2003油炸小食品卫生标准
不能检测食品添加剂
57
方便面
GB 17400-2003方便面卫生标准
不能检测食品添加剂
不能检测黄曲霉素B1、食品添加剂
10
食醋
GB 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
不能检测黄曲霉素B1、食品添加剂
11
味精
GB2720-2003味精卫生标准
不能检测食品添加剂
12
食用盐
GB 2721-2003食用盐卫生标准
不能检测食品添加剂
13
熟肉制品
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
不能检复合磷酸盐、苯并(a)芘、食品添加剂
3
水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5009.3-2003
只做第一法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T14769-1993
4
灰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T5009.4-2003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
GB/T14770-1993
第5页共19页
序号
检测产品/类别
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限制范围或说明
不能检测黄曲霉素B1
6
粮食
GB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
只能检铅、镉、汞、无机砷、六六六、滴滴涕、不能检食品添加剂
7
食用植物油
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检验流程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e抗原检验流程图
甲肝病毒IgM抗体检验流程图
转氨酶检验流程图
肠道致病菌培养检验流程图
24h)
注:此流程方法为采用两个稀释度,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培养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培养皿。
食品中志贺氏菌检验流程图
水样中菌落总数检验流程图生活饮用水水源水
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检验流程图
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经常检验的出厂(水源水若污染严重,可接种1,0.1,0.01mL)自来水
(分别转种)
(36℃±℃)(18h~24h)
(36℃±℃)(24h±2h) 公共场所空气中菌落总数检验流程图
公共场所中大肠菌群检验流程图
(36℃±℃)(16~18h)
医疗机构各类物品中菌落总数检验流程图
医疗机构各类物品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验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