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PPT课件
《月光曲》课件(共50张PPT)

辑
修
改 恬静—— 安静
陶醉—— 沉醉
霎时间— 一刹那
幽静——喧闹
恬静——嘈杂
此 处 可 编
辑
修
改
陌生——熟悉
纯熟——生疏
断断续续— 连绵不断
词语注释: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幽静:优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
处
可 以
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十岁时,两耳失
此 处
编 辑
聪,但仍坚持创作。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
可 编 辑
修
修 改
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 改
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
《命运》《田园》《合唱》。贝多芬对音乐的
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
之王”。《月光曲》是贝多芬作于1801年的一
幽静 蜡烛 谱写 失明 陌生
纯熟 此
处
清幽
琴键
微弱
陶醉
可
此
以
处
编
可 编
苏醒 辑
修 改
飞奔
记录
恬静
辑 修 改
yīn
shà
莱茵河 陌生人 盲姑娘 霎时间
lín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填空
( 此 幽静
处
可
以
( 编
辑
清幽
修
改
)的小路 ( 美妙 )的琴声
此
处
月光曲优秀PPT课件

力度运用与情感表达
01
02
03
力度层次
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运 用不同的力度层次,如强 、弱、渐强、渐弱等。
情感传递
通过力度的运用,将音乐 作品中的情感传递给听众 ,引起共鸣。
力度与音色的关系
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音色 的明暗、厚薄,需要根据 音乐表现的要求来调整。
节奏掌握与速度变化
节奏感培养
通过练习和听音乐,培养良好的 节奏感,能够准确地把握各种节
乐曲结构
《命运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以奏鸣曲式为主。第一乐章激昂有力,充满戏剧性;第 二乐章柔美如歌,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乐章为谐谑曲,轻松活泼;第四乐章热 烈欢快,以胜利的主题结束全曲。
欣赏要点
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可以关注贝多芬如何运用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和冲突。同时,注意体会乐曲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对命运的思考。
03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次课堂的演奏实践和互动环节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成果和不足
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布置下次课堂的预习和练习任务。
06
知识拓展:贝多芬其他 著名作品欣赏
《命运交响曲》简介及欣赏
创作背景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04年。据说此曲是贝多芬在经 历耳聋的痛苦挣扎中,用音乐表达出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
月光曲优秀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月光曲背景与作者简介 • 钢琴演奏技巧分析 • 乐曲结构解读 • 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 • 演奏实践与互动环节 • 知识拓展:贝多芬其他著名作品
欣赏
01
月光曲背景与作者简介
贝多芬生平及成就
01
02
23 月光曲课件(共20张PPT)

太穷。
贫穷
善解人意
姑娘:“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随便便说说说说罢了。”
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音乐
默读课文5自然段,找出 第二次对话。
默读课文6—8自然段, 找出第三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
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猜测 肯定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
月亮升起 舒缓
月亮升高 起伏
月光照耀 高昂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 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贝多芬
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作业布置: 课后背诵并默写第9自然段。
遇知音
您弹一首吧。”
懂音乐
贝多芬觉得姑娘是知音,所以他问: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吧。”
再读第9自然段,思考问题:(2分钟)
1.请用“
”画出文中描写事实的语句。
2.请用“~~~”画出兄妹俩听到琴声而产 生联想的语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 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 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 上
起因 同情盲姑娘兄妹俩 经过 为盲姑娘弹曲子 结果 创作《月光曲》
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第一 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
姑娘:“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 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 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那有有多多好好哇哇!!” 热爱
(2024年)第26课《月光曲》PPT课件

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课文解读与赏析•音乐元素及表现技巧•演奏技巧指导与示范•学生自主练习与互动环节•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背景《月光曲》创作背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1801年创作此曲,当时他身处维也纳,夜晚在郊外散步时听到有人弹奏他的钢琴奏鸣曲,寻声而至,发现是一位盲女在弹奏。
贝多芬深受感动,即兴创作了此曲,并命名为《月光曲》。
贝多芬创作此曲时,正值他听力逐渐丧失的艰难时期,但他依然坚持音乐创作,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
《月光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成为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
课程内容与目标课程内容介绍《月光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演奏技巧等;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通过欣赏和演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掌握乐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欣赏、演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运用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乐曲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通过钢琴伴奏、学生演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乐曲的魅力和内涵。
课文解读与赏析课文结构与内容概述结构清晰课文以月光为背景,通过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与月光的互动,构建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内容深刻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思考。
解读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流水,形象地表现出月光的柔和与动态美。
关键语句二“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赏析此句运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上的月光与睡眠相联系,赋予月光以触觉和情感的内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关键语句一“月光如流水般静静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赏析此句既展现了月光的视觉美感,也通过“泻”字传达出月光的轻盈和灵动,富有诗意。
第19课 月光曲 课件(共31张ppt)

和后悔,因此用“随便说说”来宽慰哥哥,实际上她对一张贝多芬音 乐会的入场券是极度渴望的,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从这个“随 便说说”中,我们能感受到盲姑娘的善解人意,也感受到她为生活所 迫而强行压抑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和酸楚。这句话要联系上文中 兄妹俩的对话,反复朗读,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第 8、9 段中描写的景物,哪些是实在的景物?哪些是由音乐引起的 联想?这两段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1.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简单介绍贝多芬,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 个传说。 第二部分(2) :叙述故事的缘起。 第三部分(3—7) :写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8—9) :写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10):写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第20课 月光曲
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各种艺术形式里,月亮都是一个永恒的话 题,除了诗歌,还有绘画,如梵高的《星月夜》,以及音 乐,如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 曲》,去领略贝多芬的《月光曲》背后的故事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初读课文,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钢琴曲《月光曲》创作的经过。
第8段中写到的风吹烛灭,月光照进窗子,是真实的场景。这段景 物描写的作用在于写明了创作 《月光曲》的具体情境。风吹灭了蜡烛 ,屋里只有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是非常美妙 的、富有诗意的情境,它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贝多芬正是从 这样的情境中获得了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第 9 段中写到的大海、月 亮、微云、巨浪等,是兄妹二人由音乐引起的联想。这段景物描写的 作用
《月光曲》精品课件(共21张PPT)

第四段(第8-10节):讲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研读第一部分:
此
处 可 以
思考: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此 处 可 编
编
辑
辑
修 改
修
改
什么是“传说”?怎样理解“谱写”?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学习字词:
此
盲 谱写 著名 幽静 皮鞋 纯熟 琴键 陶醉
处
可
此 处
以
可 编
编
辑
辑
修 改
修
改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此
处 可
本文主要写的是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此处
以
可 编
编 辑
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辑修 改
修
改 听到了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
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全文课件均可编辑修改,下载后打开本PPT的母版 里面另含3套原创母版与图标 可以更换修改使用
结构梳理:
此
处 第一段(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可
此 处
23.《月光曲》课件(共21张PPT)

两个人影 断断续续的琴声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
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
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
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
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
说说罢了。” 语言描写
真诚感人
哥哥 ——关心妹妹、心中内疚
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 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 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 是贝多芬先生吧?”
“弹得多纯熟”是赞叹弹奏技巧高超。
“感情多深”是赞叹情感表现得充分。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后又弹一曲?
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比喻
景 —— 一所茅屋 烛光熄灭 清幽 月光照进窗子,披上银纱
情 ——兄妹情深
对音乐艺术 的无限向往
贝多芬的 创作灵感
你从语段中感受到了哪些“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 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想想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3
探究指导一
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
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 的同情和关爱。
展开想象,进入情境。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
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
23《月光曲》课件(共24张PPT).ppt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思考:再读一读兄妹俩的对话,说说你从中体会 到了什么?
“那有多好哇”是盲姑娘发自内心的感慨,说明她十分热 爱音乐,但音乐会入场券太贵了,为了宽慰哥哥,她随即 说只是“随便说说”。说明了盲姑娘既热爱音乐又善解人 意。
积累词语
近义词 美妙——美好 微弱——微小 清秀——秀气(清丽) 反义词 微弱——强烈 纯熟——生疏 幽静——喧闹(嘈杂)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 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 传奇故事。
初读课文 朗读、地点、人物、事件, 自然引起下文。
关注词语: 夜晚 断断续续 茅屋 他的曲子
看到这些词语,思考:如果你是贝多芬,你 有什么想法?
• 断断续续:琴弹得很不熟练 • 他的曲子: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师生承接读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 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 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通过兄妹俩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n兄妹俩很贫穷; n妹妹只是听过这曲目,所以弹奏不好; n妹妹渴望听一次贝多芬弹奏乐曲; n兄妹俩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手足情深
人物:贝多芬、穷兄妹
贝多芬为穷兄妹弹奏曲子。
学习提示: 默读第3-6自然段, 思考:贝多芬为什么为盲姑娘弹奏乐曲。
贝多芬被兄妹俩感动,主动为小姑娘 演奏乐曲。
人物:贝多芬、穷兄妹
贝多芬为穷兄妹弹奏曲子。
• 多纯熟哇:赞叹弹奏技巧的高超 • 感情多深哪:赞叹情感表现得充分 • 表现了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程度之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 品读课文
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练 习有感情地朗读。
(温馨提示:注意朗读方法、课文情境)
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动 人的“传说”吗?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 人+事+结果
学习目标
1.说一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经过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 的变化 。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现实,哪些是 联想,体会两者相结合的作用。
3.感受音乐的魅力及贝多芬博大高 尚的情怀。
活动一: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课文,画出生字生词。
(4分钟,完成即坐好,前三组加分)
活动三: 研读课文
为什么贝多芬能创作出《月光 曲》呢?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
活动三: 拓展训练
.
听完《月光曲》,说一说你联想 到了什么?
穿越时空,用心倾听
作业:
1.在文中找到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 什么喜欢,写到句子旁边(做批注)。
2.背诵第九段。
3.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整理到积累 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