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储量核查编写报告内容及注意事项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核实工作的重点1、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
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2、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
3、对于改变矿床工业指标或采用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改变开采对象、改变矿产工业用途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必须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工业指标论证,并对照相应矿种的行业标准确定勘查程度,估算资源储量。
已生产矿山,要按原工业指标和新工业指标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4、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应将矿床开采后开采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作为工作重点。
二、核实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1、现场调查阶段(1)对核实工作范围和勘查工作(或前一次核实工作)范围的叠合情况不清楚。
(2)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未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录、采样。
(3)对采空区边界的勘定不准确或不全面。
(4)对矿区内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的利用不充分,未用全仪器法对采、探矿工程进行实测。
2、报告编写阶段(1)对矿区内探、采矿工程分布及其对矿体的控制情况叙述不清;对历次勘探、核实工作的成果及其可靠程度研究不够。
(2)对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及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未予说明。
(3)对勘查期间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等内容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对矿山生产选矿实际工艺流程、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的介绍比较简单。
(4)对矿床勘查阶段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工程布置原则与矿山开采阶段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工程布置原则混淆不清,从而对实际工程控制间距的认识不够全面,直接导致资源储量类别的划分混乱。
(5)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没有结合委托方提供的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进行,而是纯理论的推算。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细则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细则1. 引言本文旨在介绍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的细则,主要包括核实报告的范围、内容、编写流程、报告格式等方面的要求。
在编写核实报告时,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核实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核实报告的范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矿区范围、矿床类型、矿石品位;2.矿床资源量、储量、品位、赋存条件等基本信息;3.矿床规划开采方案、采矿方法、选矿流程等方面的情况;4.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如废水、废气、废固等处理方法;5.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如采矿安全、工艺安全等方面的情况;6.其他与核实有关的信息。
3. 核实报告的内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在核实报告中,应提供核实的对象、核实的目的、核实的依据等必要信息;2.核实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应当清晰详细;3.评估人员应当对核实对象的基本情况做出介绍;4.核实结果应当给出储量量化数据和储量计算公式;5.针对核实结果的影响,应当提出相应的调整预测建议。
4. 编写流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的流程应当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确定核实的对象、目的和依据;2.其次,组织专家对核实对象进行实地考察、采样分析等工作;3.针对核实结果,进行核查和对比分析;4.编写核实报告,对储量核实结果进行量化和解释说明;5.最后,对报告进行审查、修改和定稿。
5. 报告格式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应当具备以下格式要求:1.稿纸大小为A4,页边距设置为上下左右均为2.5cm;2.核实报告应由封面、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3.核实报告应当通过条理清晰的字句,简洁明了地描述核实对象和核实结果;4.图、表应当分别以“图”、“表”编号;6. 结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的细则是对核实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保障,同时也是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通过准确的核实、科学的预测和开发管理,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源保障。
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各类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核实)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必须遵循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相关国标、规范与各项规定,执行中不能超越,也不能降低要求,否则都属质量低劣。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各类勘查(核实)报告必须通过国土资源部或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评审、认定后,才算完成任务,如何符合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正是今天要交流的内容。
对一份勘查(核实)报告,作为一个评估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正是报告编制人员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
我国自建立部、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简称:(评审中心)》以来,组织评审各类勘查(核实)报告,促使地勘行业和矿山企业执行国标、规范、规定,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现行国标、固体矿产勘查总则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各类矿产行业标准、规范、各项规定,是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现仅对勘查(核实)报告在编制中,应该着重注意并解决处理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第一部份关于报告类型及报告名称方面一、关于报告的分类问题(一)勘查类1、勘查报告:在获得探矿权以后,分别按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提交:预查地质工作总结(或报告);普查、详查、勘探(普终、详终)报告。
2、补充勘查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在原采矿区范围边沿或深部,分别按照详查或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二)核实类1、核实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因资源储量整合、转让、拍卖或为了查明保有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一定的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2、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评估报告:对重要工程、水体、建筑物压覆,禁止开采范围内的资源储量,进行一定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

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试行)(小型及以上规模)关于报告名称:提交的核查类报告:原报告名称+资源储量核查报告为本次报告名称,如《河南省桐柏县安棚碱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核查原勘查类报告一部份:原报告名称+所处原矿区位置(如北部、中段、脉号等)为本次报告名称,如《河南省灵宝市东闯矿区XX号脉金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矿区铁铜矿南矿带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核查区包含多份勘查报告或多份勘查报告的一部份,以核查区名称+资源储量核查报告为本次报告名称。
如《河南灵化集团有限公司桐沟金矿太阳沟秦南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持采矿证的核查报告:采矿证上的名称+资源储量核查报告为本次报告名称,如《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银硐岭铅锌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提交的资源储量报告:特指持采矿证、小小矿规模、未提交过资源储量。
按“河南省XX县XX矿资源储量报告”定名,如《河南省南召县银山沟银山利达铅锌矿资源储量报告》。
报告名称字体要求:仿宋-GB2312小初号,加黑。
报告提交单位:报告编制单位:报告提交日期:报告名称(XX年XX月一XX年XX月)报告编制单位: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审核:报告编写人:报告提交单位:单位负责人:提交单位审核:报告提交日期:1 绪论1.1 目的任务说明委托方及委托编制报告的目的,并阐述矿产地勘查或开发单位,勘查/开采/划定矿区范围许可证号。
依据委托书,结合核查区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明确资源储量核查的具体任务。
1.2 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位置:叙述核查区所处位置方向,依据主管部门委托书或开采部门采矿许可证范围,按顺时针将划定核查区拐点坐标依次列出,说明划定的矿区面积。
交通情况要依据目前交通状况阐述。
附交通位置图,图上要标出矿区位置和国家、省级公路、铁路等。
核查区气候、经济、山川、地形、地貌、最低与最高标高、水系、人口、居民点等自然地理以及工农业、矿业开发等经济概况。
1.3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简述以往各阶段地质工作概况,重点说明核查工作所依据的原勘查(储量)报告的阶段、投入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审批单位、时间、文号及批准储量的级别和数量,并对其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要求及提纲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
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目录1.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1.1 报告摘要 (3)1.2 方法与数据来源 (4)1.2.1 核实方法 (5)1.2.2 数据来源 (6)1.3 项目概述 (7)1.3.1 项目背景 (8)1.3.2 项目目标 (9)2. 资源储量分析 (10)2.1 地质调查 (11)2.1.1 地质概况 (12)2.1.2 地质类型 (13)2.1.3 地质构造 (14)2.2 矿产资源分析 (15)2.2.1 矿床类型 (16)2.2.2 矿石特征 (16)2.2.3 矿产资源量估算 (18)3. 环境影响评价 (20)3.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1)3.1.1 生物多样性影响 (22)3.1.2 水资源影响 (23)3.1.3 土壤质量影响 (25)3.2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26)3.2.1 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27)3.2.2 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8)4. 建议与措施 (29)4.1 建议开发方案 (30)4.1.1 矿山建设规划 (31)4.1.2 环境保护措施 (32)4.2 监管与管理建议 (33)5. 结论与建议 (34)5.1 主要结论 (35)5.2 建议采纳与实施 (36)1.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旨在详细阐述区域内资源储量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确保资源储量的准确性。
本报告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资源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区域内资源储量进行核实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核实工作是在原有资源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地质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对资源储量进行重新评估。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遥感技术等。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对已有数据进行核实,对新发现资源进行初步评价。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区域资源储量进行综合分析。
储量核实报告编制的有关问题

3. 在报告任务中要明确所核实储量的截止 时间。 4. 在自然地理部分要说明周围矿山开采对 本区生产开采的影响程度。 5.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中要按时间先后简述 本矿区以往进行的全部地质勘查工作情 况,包括工作的单位、工作时间、所选 用的勘查方法及手段、投入的主要工作 量(附表)等。
6.对矿山建设所利用的勘查报告(本次核实作为 核实依据的报告)要详细说明报告提交的储量 和报告的审批情况,包括批准机关、时间、文 件、批准储量,其批准文件要作为报告附件。 如果核实区仅为原勘查报告的一部分,要对本 次核实区内原报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和提交的 储量进行分割。 7. 对矿山生产过程中补做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及 成果要进行说明(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质量汇 总表)并作为储量核实的依据。
15.主要附件 1.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2.报告编写单位的勘查资格证(复印件) 3. 原批准储量的审批决议书及储量变动的 有关批复文件(复印件) 4.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矿山初步设计的有关 批复文件(复印件)
16.主要附表 • 矿层(体)储量块段厚度计算表 • 截止(评审基准日)分矿(煤)层块段资源储量 计算表 • 截止(评审基准日)分矿(煤)层(煤类)保有 资源储量汇总表 • 截止评审基准日分煤类保有资源储量分类汇总表 • 截止(评审基准日)动用、保有资源储量汇总表 • 矿井经济效益计算表 • 敏感性分析表
8.质量评述主要是评述以往地质工作和矿山地质工 作的质量,要实事求是进行评述。特别对其中存 在问题要客观指出,如本次核实解决的或未解决 的都要说明,解决的要说明解决方法。 9.要说明矿山开采情况,其中主要包括: (1)矿山设计建设情况:简述矿山设计建设单 位、设计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采方式、 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流程、水平及采区划 分、产品方案等内容。 (2) 矿山生产情况:阐明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生产概况、累计采取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附历年开采量损失量表(如是煤矿要分煤种)。
(完整word)储量核实报告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编写单位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查人:单位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报告提交单位:目录1 前言 (3)1.1 概况 (3)1。
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5)1。
3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6)1.4本次工作概况 (9)1。
5特别情况说明 (11)2 工作区地质 (12)2。
1矿床特征 (13)2.2矿体特征 (15)2.3矿石质量 (16)2.3。
1矿石物质组成 (17)2。
3。
2矿石化学成分 (17)2。
3.3矿石风(氧)化特征 (17)2.4矿石类型和品级 (18)2。
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19)2.5矿床共(伴)生矿产 (19)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1)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5)4。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5)4.2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6)4。
3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6)4.4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变化、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 (27)4。
5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27)5 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8)5。
1生产勘探(探矿)方法、工程布置原则 (28)5.2生产勘探(探矿)工程质量评述 (29)5。
3生产勘探(探矿)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30)5.4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 (30)5。
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质量评述 (31)5.6探采对比 (32)5.6。
1构造 (32)5。
6。
2矿体(层)特征 (33)5.6.3开采技术条件 (33)5.6。
4勘查工作 (33)6 资源量估算 (35)6.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35)6。
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35)6.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36)6。
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37)6。
5矿体圈定原则 (37)6.6采空区边界的圈定 (39)6.7块段划分 (39)6.8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40)6.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40)6。
10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报告内容及注意事项…………(略)成果编制(按本项目提供的数据模型进行)按照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制报告、附表和附图。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及图表,要求印制纸制成果和提交电子文本:报告采用Word 格式,附表和图件属性表采用Word 或EXCEL格式,附图采用MapGis格式。
1. 编写矿区储量核查报告参考附录一的编写提纲编写。
该提纲为了保持报告的完整性,涉及内容比较全面。
但编写时要突出重点,对前人的工作成果只简要叙述其结论性成果,重点是本次核查工作的内容和成果要详细叙述。
2. 编制报告附图附图图件为MAPGIS格式,并带属性表。
纸质成果图件需要矢量化。
(1)修改、完善核查矿区平面套合图(包括地形图层、地质图层、勘查程度(上表矿区)图层、核查区范围图层、矿权图层、探矿工程图层、开采前矿体边界轮廓图层、核查矿体边界轮廓图层),定稿。
(2)完成核查矿区采掘工程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含探矿工程图层、采矿工程图层、采矿权图层、采空区图层、核查矿体边界轮廓图层、压覆图层、热毒、水淹区等图层),在前面已基本完成,修改定稿。
(3)完成核查矿区开采前资源储量估算图,在前面已基本完成,修改定稿。
(4)完成核查矿区资源储量估算图。
在核查矿区开采前资源储量估算图上,将采矿权范围用开采块段臵换,形成核查矿区资源储量估算图(资源储量垂直纵投影图或资源储量水平投影分布图)。
储量估算图上应标示采矿权界限、截至2007年底的采空区、开采块段及压覆界限等。
缓倾斜矿体在进行水平投影编制储量估算图时,选用矿体底板线(如煤炭)或矿体厚度的中线进行投影,否则会造成块段在投影图上的重叠。
陡倾斜矿体,在编制垂直纵投影图的同时,还要编制各矿体外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一般反映在套合图中),以便确立其与压覆、采矿权的平面关系。
(5)核查矿区代表性勘探线剖面图或中段平面图,为核查后图件,图上应反映采矿权及2007年底采空区等。
(6)根据软件,绘制核查矿区品位-吨位曲线图和矿区成本-吨位曲线图。
(7)其他图件。
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增加。
不同类型的核查矿区,其附图有一定差异:(1)从未开采矿区:其开采前资源储量估算图即是最终储量估算图,核查矿区平面套合图上没有采矿权图层,没有核查矿区采掘工程图等。
(2)曾经开采矿区:需要在开采前资源储量估算图基础上对老采场和老采空区进行确定,形成最终储量估算图;其核查矿区平面套合图上没有采矿权图层;没有核查矿区采掘工程图。
(3)其他3类正在开采上表矿区:各类图件要求齐全。
(4)正在开采未上表矿区:图、表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
3. 报告附表WORD或EXCEL格式均可。
(1)核查矿区地质资料目录一览表,在前面已基本完成,检查定稿;(2)核查矿区块段资源储量分割对比表,在前面已基本完成,检查定稿;(3)核查矿区矿体资源储量利用情况统计表,在前面已基本完成,检查定稿;(4)核查矿区资源储量统计汇总表,在前面已基本完成,检查定稿;(5)其他表格。
4. 图件属性表MAPGIS格式图件的属性表为EXCEL(或WORD转EXCEL)格式转ACCESS格式。
(1)核查矿区属性表:根据核查矿区资源储量统计汇总表整理完成;(2)核查矿区原上表矿区属性表:从储量库导出;(3)核查矿区采矿权属性表:从矿权库导出;(4)核查矿区矿体资源储量利用情况属性表:根据核查矿区矿体资源储量利用情况统计表整理形成,储量估算图上每个矿体的证内保有资源储量区、证内采空区、证内压覆区和证外保有资源储量区、证外采空区、证外压覆区均单独挂属性表。
5. 数据库(1)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库;(2)修正后的矿区(含矿区范围内各矿山)资源储量登记书和软盘。
附录一:矿区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1. 前言1.1 概况阐述项目来源、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
说明矿区编号、矿区的行政管辖、位臵(位于县城方位、直距)和交通情况。
相邻矿区的名称、相对位臵和边界。
矿区边界拐点号和坐标及面积(采用表的形式,坐标包括经纬坐标和对应直角坐标)。
矿区内包含的各采矿权和探矿权名称及边界拐点号、坐标、采矿标高、面积(采用表的形式,坐标包括经纬坐标和对应直角坐标)。
1.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简述工作区本次核查前历次矿产地质勘查、矿山生产勘查、储量核查检测等有关储量地质工作的时间、单位、范围、对象、地质工作程度(或资源储量核实)、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
1.3 矿区内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等。
建议以矿山开采情况表、矿山核实情况表、矿山储量动态监督情况表等表格的形式表示。
1.4 本次工作情况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入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全矿区资源储量)等。
说明工作单位、勘查资质证书号、项目负责人、参与项目的技术人员等。
1.5 特别情况说明如果有些情况在上述没有包括而特别需要说明的,在此处特别说明。
2. 矿区地质简述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臵、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况。
2.1 矿床特征说明矿床成因类型,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等。
2.2 矿体(层)特征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
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臵、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及变化。
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
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
2.3 矿石质量2.3.1矿石物质组成简述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
2.3.2矿石化学成分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
2.3.3矿石风(氧)化特征简述矿石风(氧)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
2.4 矿石类型和品级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数量及比例。
2.5 矿体(层)围岩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以及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2.6 矿床共(伴)生矿产简叙共(伴)生矿产种类,结合新成果说明各组分含量、总量,矿山对共(伴)生矿产利用情况,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
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未利用矿区要简要叙述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
勘查完成后又进行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矿区应叙述新成果。
已开采矿区应简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
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1 水文地质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4.2 工程地质条件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井巷和采区揭露的工程地质情况、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4.3 环境地质条件简述矿区环境地质现状,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叙述矿山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4.4 对煤矿矿山,简述煤层瓦斯突出可能性、煤的自燃趋势以及煤尘爆炸性。
5. 矿区开发利用情况6. 核查工作及质量评述6.1叙述本次核查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
6.2资料收集情况及对资料可靠性评述。
6.3对本次核查的实测资料的手段、方法、合理性及质量进行评述。
7. 资源储量估算7.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说明本次核查工作所采用的工业指标及依据。
7.2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拐点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度)、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臵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等,分别估算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7.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说明核查的方法,对已进行过勘查的矿区延用原勘查报告的估算方法,未进行勘查的矿区则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复杂程度等来确定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同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7.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的原则叙述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块段或剖面平均厚度、品位、面积、体重和矿体(层)平均品位及各种校正系数(含矿率、荒料率、岩溶率)等参数的确定原则。
7.5 矿体(层)圈定原则对新发现的矿体和矿体变化块段,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体(层)变化规律,分别叙述单工程矿体(层)圈定和工程间矿体(层)连接、内(有限)外(无限)推断原则。
7.6 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7.7 块段划分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注: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臵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
7.8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根据矿体(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
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及空间分布。
7.9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说明矿区截至××××年××月底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
同时列表反映采矿许可证范围内、外各矿体(层)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
7.10 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估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并说明其综合利用情况。
7.11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7.12 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进行资源储量结果对比,阐明资源储量变化,对已上表的资源储量进行准确的扣减,避免重复统计,同时分析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
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或者虽未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但已上表的资源储量(以下简称最近报告)。
应用关系图说明本次核查范围与最近报告范围的关系,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含矿石量、品位、金属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8. 矿山经济技术评价简述各矿山的实际生产能力、产品方案、年产量、年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年销售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