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现代化专业群建设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简介 (1)二、建设基础 (1)(一)建设依据 (1)(二)建设条件 (4)三、建设目标 (7)(一)建设思路 (7)(二)建设总体目标 (7)(三)建设具体目标 (8)四、建设内容 (10)(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0)(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5)(三)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7)(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五)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3)(六)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8)(七)专业群建设 (30)五、绩效考核建设进度表 (32)六、资金投入预算和项目建设进度 (58)(一)经费预算 (58)(二)项目建设进度 (61)七、项目预期效果 (61)八、主要保障措施 (6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通信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

本项目的建成,将使学院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机电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市打造西部制造业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设基础(一)建设依据“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机电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剖析:机电一体化技术PPT幻灯片

专业剖析:机电一体化技术PPT幻灯片
专业成立以来,专业教师参与优青教科研基金3项; 学校科研 基金1项;编写了10本专业教材与讲义;有3位青年教师先后完成或 参加了企业践习活动。
机电系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每年安排1~2名教师参加国 内专业培训班;同时,加大专业内部培训,制订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个教师填写了《机电工程系青年教师基本 情况表》。
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有6家签约实习企业, 保证了机电工程系专业实训教学需求。
立达学院申报2012年度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 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获得批准,资金总额440万 。
11
二. 教学基本条件
机电技术应用教学高地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5月向上海市教委提出建设机电技术应用实训 基地的申请,2009年3月获得批准。现有专业实训室9个。建有科学的管理制 度,满足各类实践教学需要,设备利用率高。
课程设置打破学科体系,按岗位能力要求编排教学内容。重视实践课 程体系,用分段式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掌握必要理论的基础上, 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多方面进行实 践技能培养。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待签 待签
14
二. 教学基本条件
3.教材与图书资料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优质图书资料,选用优秀新版教材。 与行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如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机械制图技术、金 属切削加工技术实训、机电一体化控制实训、机床电气控制实训、 模具制造技能实训、专业英语等。
15
三.教学改革与管理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立与实施“以适应企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耒培养学生”的 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

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

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电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产业的需求,因此引入模块化课程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背景介绍中,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的背景要点如下:机电工程领域的知识面广泛,涉及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领域,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难以兼顾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

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应用的环节。

引入模块化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灵活安排课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背景说明了现代教育需求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为后续研究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意义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设计课程,可以更好地梳理课程内容,使得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学生学习更加有序。

采用模块化管理策略可以有效监控和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过于片面,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而模块化课程设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水平,灵活组合各种模块,为他们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促进其全面发展。

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也有助于促进学院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模块化课程设计中,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互相借鉴,促进跨学科的合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科交流合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深入探讨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为机电专业群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机电专业介绍PPT课件

机电专业介绍PPT课件
,并能与时俱进 培养业余兴趣爱好,提高幸福感
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给学生的几点建议 学会与人相处 学会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与否是一个社会能否走向进步、走 向成熟的标志。同样宽容是一个人走向 进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掌握好说话与办事的尺度 学会换位思考
全面学习,提升自身涵养,培养高雅情 操
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人文素质类课程 具体有思修、体育、高数、英语、计算
机文化等
专业课:机械技术类课程,电技术类课 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组成。
实践类课程
1 、机械技术类课程主要有: 《机械制图与测绘》、《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工艺学》、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设备》、 《机械产品精度检测》等。
钻床
铣削过程
1.铸件 2.锻件 3.型材 4.焊接件 5.冲压件 6.粉末冶金件
木模砂型手工造型
金属模砂型机器造型
金属型浇铸法
离心浇铸法 熔模铸造
压力铸造
锻件 模锻
型材 组合毛坯 冲压挤压件
机电专业概况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被国家列为二 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人 才之一,是就业领域最宽的专业。机电 一体化技术是在机、电、自动控制和检 测、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该主 专业主要培养能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 用,并具有初步设计开发能力的中级工 程技术人才。
由于职业教育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因 此对高职毕业生来说,以下岗位是目前 我国比较热门的:
(二)机电专业的就业岗位
1、数控机床操作及维修人员:负责数 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工艺与组织管理以 及维修。
2、机械产品一线的生产人员:主要是指 产品的在线检测与新产品性能实验,仪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

伺服系统
总结词
伺服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精确控制的重要部 分。
详细描述
伺服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精确控制的关键部 分之一,它能够根据控制信号调整执行机构的运动轨 迹和位置,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伺服 系统通常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和控制器等组成, 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在机电一 体化系统中,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精确控制 的场合,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0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
01
人工智能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智能化决策和 控制能力,提高系统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02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优化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和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3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故障诊断和预测,提高机 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位、稳定运行以及节能降耗等目标。
系统总体技术
总结词
系统总体技术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整体协 调和优化的关键,涉及系统总体设计、集成 与优化等方面的技术。
详细描述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系统总体技术主要用 于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体协调和优 化,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它涉及到系 统总体设计、模块化设计、可维护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等方面。通过系统总体技术,可 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协调,提高系统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智能家居等 。
详细描述:在制造业中,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典型应用,通过引入计算机数控系统,实现了高精度、 高效率的加工。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用 于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此外,机器人技术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 用之一,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搬运、装配、检测等环节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智能家居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 理,提高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

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

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机电专业群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课程设置通常是按照学科进行划分,而现实中的问题往往是跨学科的,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来解决。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机电专业群开始探索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

模块化课程是将传统完整的课程拆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教学单元,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组合和排列。

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更好地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成为了机电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机电专业群的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内容结束】1.2 问题阐述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问题的核心在于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课程内容通常是固定的,学生必须按照设定的课程进度和内容进行学习,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定制课程。

传统的课程体系也存在课程内容过时、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如何通过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实现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在当前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管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片面和僵化,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附表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与预期效果一览表(在最后)一、项目组负责人:张海筹(机电工程系主任、教授、高级工程师)戴开发(华菱涟钢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专业建设的意义(一)行业背景分析1、国家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国民经济与社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目前我国装备工业在总体规模上居世界第四位。

装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长三角主要城市都把现代制造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

在全国装备工业10大行业中,农机制造业产值列第三位。

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有利于农机产业快速发展。

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化促进法》,中央把农机购置补贴作为一项政策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

6年来,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加大,由当初7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6年翻了近8番,实施范围由66个县拓宽到所有的农牧业县,在增加农机装备总量、优化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受惠区域的越来越广,受补贴产品越来越多,已经成为拉动农机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力量,必将促进农机产业进一步快速增长。

据专家预计,未来国内农机市场将强劲增长。

从工业总产值看,2004年~2008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分别为900亿元、1084亿元、1316.7亿元、1517.5亿元和1910亿元,年均增长20.7%,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

2009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按此发展速度,预计到2015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将超过2600亿元,比2008年增长31%;2020年将达到3300亿元,比2008增长73%。

从农业机械化水平看,目前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40%左右,按照国家2015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2020年超过70%的要求,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比2008年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农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它在机电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专业群建设尤为突出。

本方案旨在通过专业群建设,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水平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机电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方案内容1. 专业群建设(1)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控制技术等专业。

(2)加强专业群内部交流,建立共同的知识体系,促进跨学科交叉,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3)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合作进行技术交流与研究,提高专业群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 人才培养(1)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3)建立行业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和先进设备。

3. 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学术氛围。

(2)加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4. 社会服务与产业发展(1)积极开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撑服务。

(2)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专业群建设的高效实施。

(3)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关注度,不断扩大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影响力。

预期成果经过专业群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将取得以下成果:(1)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内提升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大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机电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能排除常用机电设备的电气故障
设备维修工艺、数控原理与系统、电工上岗证
配线与安装
能按图要求安装带PLC的设备,熟悉工厂动力配电系统,能按图纸独立进行电器 箱制作、装配
PLC技术、机床电气控制、电工电子、气动液压技术
高级电气维 修技工
5
一、专业群概念
现代化的概念
信息化 01 最终达到数据共享、管理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目标
国际化 02 要求加强与各国的教育交流,具有教育国际交流的能力
终身化 03 要求具有终生教育的体制和条件
个性化 04 多样化 强调要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
6
一、专业群概念
有利于引导院校确 立专业发展方向和 重点,提高专业建
调研方法及内容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以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确定专业群结构
产 业 链 分 析
装备制造产业链、技术链、服务链示意图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以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确定专业群结构
核 心 专 业 确 定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和技术链对接示意图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64.5 64.5
64.5
40
50 40 40 50 46 48 48 50 40
需要 比例(%)
三、机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机电类专业群的职业能力解析
课程设置分析
职业岗位 工作任务
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拟设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图及CAD技术电工电子技
机电设备装 配与调试工
机电设备 安装调试
机械制图及CAD技术、机械知识
机电设备维 护与维修工
机电设备维修
-具掌备握系典统型测设试备与系故统障的诊结断构、原维理修知的识基,本掌能握力设,备能系完统成的机电电气设、备气的液基控本制维原护理工知作识,机力 艺械电知子识和、接液口压技与术气、动传技感术器、与单伺片服机技及术P、L设C技备术维、修电工
50 40 40 50 46 48 48
需要 比例(%)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机电类专业群的职业能力解析
从业人员分析--机电类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

电 类 专
( 问 卷
业共
岗 位
份 )


62
100
96.8 80.6
80.6 74.2 77.4 77.4 80.6
62 64.5 60
02 课程体系建设 05 师资团队建设
03 实训体系建设
06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
专业群建设的要素
二、专业群建设
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解析
一级指标6个
江苏省职业 学校现代化 专业群建设
标准
三年制中职 五年制高职
二级指标17个
三级必备指标11个 三级普通指标41个
一级指标6个 二级指标17个
具备有关机电设备的基础知识,能对常用机电设备进行操作,能阅读机电设备系 术、单片机技术、接口技术、PLC技术、气动液压技
统结构和电气原理图纸,具备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的基本能力
术、机床电气控制、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数控原理
与系统、机电设备安装工或维修电工考工技能训练
机电设备验收 熟悉机电设备图纸及有关设计依据,熟悉机电设备验收标准、规范
机电设备维护 能完成机电设备的基本维护保养工作
机械知识-传感与检测技术、气动液压技术
电气设备 故障检修
能阅读设备系统结构和电气原理图纸,掌握设备系统的电气、气液控制原理知识,机械制图及CAD技术、电工电子和接口技术、单片机
熟悉单片机与PLC原理及应用知识,熟悉PLC维护,略懂机械气液系统原理,熟 及PLC技术、气动液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从业人员分析

人问
文 素
卷 共
养份

62
100
62
64.5
40
96.8
60
80.6
50
64.5
40
64.5
40
80.6
50
需要 比例(%)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机电类专业群的职业能力解析
从业人员分析

能问
力 要
卷 共
求份

62
100
62
64.5
40
96.8
60
80.6
50
64.5
40
二、专业群建设
机电类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王稼伟 2016年7月
目录
一、专业群概念 二、专业群建设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2
一、专业群概念
专业群概念 形成的背景
3
一、专业群概念
专业群发展历史沿革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提出
高职启动
江苏 中职启动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设整体效益
有利于形成 专业集群优 势,增强市 场适应性
有利于节约 投资,形成实 践教学优势
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有利于形成 师资队伍优 势,增强专 业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复合 型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人的全面发
展能力
有利于形成专业 品牌优势,彰显 学校办学特色
7
二、专业群建设
01 人才培养体制建设 04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64.5
40
80.6
50
需要 比例(%)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机电类专业群的职业能力解析
从业人员分析--机电类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

电 类
( 问
岗卷
位共
知 识
份 )


62
100 96.8
80.6
80.6 74.2 77.4 77.4
62 64.5 60
64.5 64.5
40
机电类专业群的职业能力解析
在对江苏省70余家加工制造行业相关企业进行 访谈、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等调研中发现,机电 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都希望专业对口,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机电类专业群的职业能力解析
三级必备指标12个
三级普通指标46个
二、专业群建设
三级必备指标11个(五年制高职 12个)必须全部达标,三级普通 指标不达标数少于5个,方能达到 省现代化专业群评选的基本标准。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根据服务面向,规划专业群
专业群规划调 研范围
三、机电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根据服务面向,规划专业群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
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4
一、专业群概念
专业群:
指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 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 心,加上若干个属于相同或相近 专业群的主要特征 专业技术门类的专业或专业方向 组成的专业集群。
专业基础相同 技术领域相近 工作岗位相关 教学资源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