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写人叙事类文言文——人物篇(学生版)--初一语文智康一对一讲义
描写人物的文言文

描写人物的文言文1. 描写人物的文言文(含译文)1.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2.2. 写人的文言文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化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
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助考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桷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梧藤:梧州、藤州。
④鬻(yù):卖。
⑤觕(cū):同“粗”。
⑥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解衣欲睡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尔尚欲咀嚼耶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初中语文六篇叙事类文言文精讲

•
明确: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 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
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
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
二见 病在肌肤 益深 不应、又不悦
三见 病在肠胃 益深 又不应、又不悦
四见 (病在骨髓)无奈 故使人问 哼!
(望)
何也
对症下药
腠理
肌肤 肠胃 骨髓
汤熨之所及也 针石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是以无请
内容理解:
• 1、文章内容: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 故事。
之
战
战后总结 驰之 “下视其辙
夫大国/难测也/惧 术
(追击) 登轼而望之”后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战前
远
战中
谋
战后
一介草民要参与战事 懂得政治上取信于民 表现爱国热情政治远见
懂得观察敌情抓住战机 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能够分析胜利原因 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战前庄公寄希望于近臣和神灵身上 说明他政治上无能
2、陈胜在起义初期做了哪几件事?这表明他有 怎样的远略?
(1)“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为未来的 指挥中心建立一个战略后方; (2)自己率兵占陈作为西进攻秦的指挥中心; (3)建立政权,提出复兴楚国的战略口号。
他的战略目标是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3、陈胜的思想性格:
——足智多谋,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8文言文的人物形象分析(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7.文言文分析人物形象【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解题技巧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
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
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
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
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
【答题方法】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
3.答题格式:从……(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个……的人(他具有……的品质或精神)。
【课堂练习】文言文阅读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1.给加点词注音。
当极明邪.( )譬.如(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徐孺子年.九年( )(2)尝.月下戏( )(3)若.令月中无物( )(4)无此.必不明( )3.从文中可以看出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②尽之,遂辞③归。
秦青弗止。
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⑦行云。
薛谭乃谢⑧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编者加。
讴:唱歌。
②谓:认为。
③辞:告别。
④饯:饯行。
⑤衢:大路。
⑥节:节拍。
⑦遏:挡住。
⑧谢:认错。
1.用学过的方法读懂故事,再判断下列说法。
(1)故事中的秦青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 )(2)故事中的薛谭一开始就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 )(3)为了表现秦青歌唱技艺高超,文中“响遏行云”用了夸张的说法。
( )(4)联系上下义,“薛谭乃谢求反”中的“反”应该同“返”。
( )(5)“末穷青之技”与“自谓尽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文言文复习:写人叙事类

文言文阅读:写人叙事类学习目标:1、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会分析人物的特征。
(说明:关于实词的理解、虚词的用法、句子的翻译、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等,每一种文言文中都会考查到,所以,这里只列举了写人叙事类文言文专有的题型。
)活动方案:活动1: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醒:其实,不管是什么内容的文言文,只要理解了大意,再完成简答题时,就等同于在做现代文阅读理解。
A、阅读文言文时如何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呢?⑴略读全文,猜测文章大意。
中考文言文的选材一般都较为短小,并且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通过略读我们完全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打下一个基础。
⑵精读全文,落实词句含义。
猜测了文章的大意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落实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全文,进一步落实开始获得的整体印象。
⑶研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
在研读阶段,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脱离“语境”,凭空猜想;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拔高文章的主旨。
B、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1)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
(例:《曹刿论战》中,写了与曹刿有关的这样几件事:曹刿与乡下人的一次对话、曹刿与鲁庄公的战前对话、曹刿的战时指挥、曹刿与鲁庄公战后的对话,从这几件事中,我们能看出曹刿关心国家大事、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
)(2)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考点:①运用了什么手法?②有什么作用?(或这些描写用意是什么?)①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描写;(正面、侧面、细节描写)②作用:这些手法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 精神品质等。
活动2:技法指津(自主思考完成,再对照题下解析,领悟解题技法)例1: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人物故事类文言文复习(7篇)

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也很大,而且文武双全, 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 为卖油翁指出的道理他辩驳不倒,因此只得“笑而遣 之”。他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 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 是有所领悟、惭愧的笑,也是自我解嘲、尴尬的笑, 自是“传神之笔”。
陈太丘 陈寔(shí) 元方 陈纪
陈寔的长子
1、“君”“尊君”“家君” 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
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问题研究: 其他敬称和谦称 。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 ③陛下④令尊⑤寡 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这一则重在表现元方什么特 点?
1. 懂得为人道理(知书达理); 2. 聪敏过人。
6、作者写此文,意 图是什么?
1. 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 “信”和“礼”的重要 性。
2. 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 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下列人物是 什么关系?
1. 谢安是谢朗和谢道韫的 2. 王羲之是王凝之的 3. 谢道韫是王羲之的
叔叔 父亲 儿媳
谢太傅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
是“大笑乐”而已;作者也没有表态。那 么作者赞赏哪个呢?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 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 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 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 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4、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讲义Word版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世说新语》阅读训练题1、本文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著的《世说新语》一书。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谈论诗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俄而..(高兴的样子)..(不久,一会儿)雪骤.(急速、大)欣然何.(什么)所似.(像)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凭借)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华海建明英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偕()易( )妻子()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4。
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3)为师: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