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复习 简答、名词解释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

1建筑材料:狭义的建筑材料即构成建筑物本身的材料,从地基基础、承重构件,直到地面、墙体、屋面等所用的材料。
广义的建筑材料,除用于建筑物本身的各种材料之外,还包括卫生洁具、采暖及空调设备等器材,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暂设工程。
2标准:是指对重复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的种类繁多,从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角度来看主要是产品标准;工程建设标准)。
3产品标准:它是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4工程建设标准:它是对基本建设中各类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5宏观结构: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毫米级构造状况,包括组成的基本单元形状、结合形态、孔隙大小及数量。
6显微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构造状况。
7微观结构:指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结构。
8体积是指材料占有空间的大小。
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表现出不同的体积,相同组成的材料在不同物理状态下,会具有不同的体积10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V)的质量。
11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V。
=开口+闭口+实体)的质量。
12表观密度材料单位表观体积(V’=实体+闭口)13堆积密度:散粒状材料单位堆积体积(V’。
=开口+闭口+实体+间隙)的质量。
反映散粒堆积的紧密程度及可能的堆放空间。
15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反映材料的致密程度。
16开口孔隙率:是指材料中能被水饱和的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17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其堆集体积中, 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空隙率P,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密程度。
18密实度表示材料体积中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19填充率:指在某堆积体积中,被散粒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

建筑材料
一、名词解释
1、体积密度
2、气硬性胶凝材料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称气硬性胶凝材料。
3、沥青的温度感应性
沥青的粘性和塑性随温度升降而变化的程度。
4、混凝土的碳化
碳化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在潮湿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的过程。
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
空气中CO2气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5、钢材的时效
6、水泥终凝时间
水泥浆的凝结时间有初凝与终凝之分。
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到开始失去塑性的时间,而终凝时间是指从加水到完全失去塑性的时间。
7、欠火石灰
在煅烧过程中,由于石灰石原料的尺寸大或煅烧时窑中温度分布不匀或煅烧时间不足等原因,使得CaCO3不能完全分解,将会生成“欠火石灰”。
欠火石灰中的碳酸钙未完全分解,使用时缺乏粘结力,降低石灰的利用。
建筑材料考试简答和名词解释

建筑材料考试简答和名词解释(一)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1,据混凝土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工程特点选择合理的水泥品种。
2,严格控制水灰比,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
3,选用杂质少,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并尽量采用合理沙率。
4,掺引气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抗冻,抗渗等性能。
5,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搅拌均匀,振捣密实,加强养护,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混凝土质量。
6,采用浸渍处理或用有机材料做防护涂层。
(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
2,粗骨料的品种及质量。
3,养护条件。
4,龄期。
5,外加剂和掺合料。
(三)混凝土的特点1,性能多样,用途广泛,通过调整组成材料的品种及配比,可以制成具有不同物理,力学性能的混凝土以满足不同工程的要求。
2,混凝土在凝结前有良好的塑性,可以浇筑成任意形状,规格的整体结构或构件。
3,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约占80%以上的砂,石骨料,来源十分丰富,符合就地取材和经济的原则。
4,混凝土与钢筋有良好的粘结性,且二者的线膨胀系数基本相同,复合成的钢筋混凝土,能互补优劣,大大拓宽了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5 ,按合理的方法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同钢材,木材相比维修费用低。
6,可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作骨料或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重要参数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及砂率值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经济效益,是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
(五)砌筑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1,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1>流动性 <2>保水性。
2,砂浆的强度和强度等级。
3,砂浆的粘结力。
(六)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共性1,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发展较快。
2,抗软水,抗腐蚀能力强。
3,水热化低。
4,湿热敏感性强,适合蒸汽养护。
5,抗碳化能力差。
6,抗冻性差,耐磨性差。
建筑材料 摘抄 复习笔记 名词解释 简答 全集

1. 五、简答题:1、画出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流程图。
(3分)2.简述低碳钢受拉至拉断经历的四个阶段。
(4分)3.什么是沥青的老化。
(3分)2. 四、名词解释:1、孔隙率:2 Q255-A-b3、凝结时间:4、砂率:5、混凝土的粘聚性:6 屈强比7 比强度8 吸水性;吸湿性9 初凝;终凝时间10 材料的耐水性11 混凝土的“浮浆”12 墙体五、问答、计算1、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有哪些?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哪几步?(5分)3、SBS?4、水泥的腐蚀有那些?5、25Cr2Ni4WA?3.四、名词解释:1、密实度2、材料强度:3、材料耐久性:4、混凝土工作性:5、泌水;离析6, 混凝土7 水泥的初凝,终凝;8 耐水性浮浆9 弹性,塑性10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四、问答、计算:1、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及混凝土和易性、强度的因素各有哪些?2、混凝土配合比的四原则是什么,确定的原则有那些?3、墙体材料按燃烧性分几个级别,各级别要求是什么?4 水泥的验收检验有何规定?5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什么?指标如何规定?6 建筑钢材大分几类?7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有那些?单独与水作用有那些特征?8 有一个直径d=10mm,L=100mm的低碳钢试样,拉绅试验时测得L1=125mm求伸长率9 三级防水的标准;10 钢材的可焊性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11什么是钢材的锈蚀?如何防治;4.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抵抗破坏力的能力。
2、外加剂:在混凝土加入除胶凝材料,组细骨料和水以外的掺量不大于5%能按要求明显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
3、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便于施工操作,能够获得结构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四、改错题(共25分)1、什么叫水泥的体积安全性?不良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8分)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称为水泥的体积安全性。
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使水泥制品或混凝土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建筑物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2、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8分)影响因素有:a水泥,水,外加剂,骨料b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风速c时间措施:a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减加水泥的用量b通过实验使用合理的砂率c改变沙或石子的连续级配d改变砂和石子的粒径e掺外加剂f具体的环境条件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3、评价钢材技术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9分)主要性能: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硬度、工艺性能、冷弯性能、可焊性、耐久性、冷拉性能五、计算题(10分)已知某混凝土的实验配合比1:2.31:4.29,1m3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为320Kg,水灰之比为0.60,砂的含水率为3%,石子的含水率为2%。
(word版)《建筑材料》知识点归纳,文档

建筑材料一、名词解释1.晶体:晶体结构是有一定结晶形状的固体。
2.玻璃体:玻璃体结构是①无固定形状的物质,其②粒子的排列是没有规律的。
3.胶体:胶体是极其微小的粒子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结构。
4.密实度:是指材料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5.孔隙率:是指在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6.填充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7.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8.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到达饱和状态下吸入水的质量与材料在枯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
9.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收水分后水分占有的体积占枯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数。
10.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性质。
用含水率Ww表示。
11.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用软化系数Kp表示。
12.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的性质。
可用抗渗等级P表示。
13.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的状态下,能够经受屡次冻融循环的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不显著降低〔不大于25%〕、质量不显著减少〔不大于5%〕的性质。
用抗冻等级F表示。
14.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15.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是用来评价材料是否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16.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变形完全消失并恢复到变形前的形状尺寸的性质,这种变形被称作弹性变形〔可恢复变形〕。
17.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仍保持或局部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纹的性质,这种变形被称作塑性变形〔永久变形〕。
18.脆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到达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而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
19.韧性:是指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并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20.硬度:是指材料外表抵抗其他较硬构件压入或刻划的能力。
建筑材料 名词解释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1.混凝土的碳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的条件下)作用生成碳酸钙的过程。
2.亲水性:材料表面可使水铺展开的性质(或材料表面可被水润湿的性质或润湿角度小于等于90°)。
其实质是材料对水分子的吸附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
3.碱骨料反应:水泥(或水泥石)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或活性碳酸盐石)发生反应,在骨料表面生成复杂的碱硅酸凝胶(或水镁石等),吸水膨胀,使混凝土开裂破坏。
4.纤维增强塑料(聚合物基纤维增强材料):以树脂(聚合物、塑料)为基体,以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
5.乳化沥青:沥青微粒均匀分散在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所得到的稳定的乳液称为乳化沥青。
6.吸水性: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入水分的能力为吸水性。
7.比强度:单位体积质量的材料强度。
8.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拌和水量。
9.混凝土砂率: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10.碳素结构钢的牌号Q235B.F:屈服强度为235MPa的B级沸腾钢。
11.沥青的针入度:标准针以规定的试验方法贯入到沥青内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1度)来表示。
(针入度指沥青材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以规定质量的标准针经过规定时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
)12.气硬性凝胶材料:凝胶材料的一种,是是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能保持和继续发展强度的材料。
13.合理砂率:在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坍落度达到最大的砂率。
14.混凝土徐变: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除产生瞬间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外,还会产生随时间而增长的非弹性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徐变。
15.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16.孔隙率(P):只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Vp)占材料总体积(Vo)的百分率。
17.混凝土和易性:指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一种综合性能。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考试专用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考试专用建筑材料名词解释考试专用1.绿色建材:也称为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健康建材,它是指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大量采用工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及农植物秸秆,所生产的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保和人体健康的建材。
2.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国外通称为波特兰水泥。
3.标准稠度用水量:由于加水量的多少,对于水泥一些技术性质的测定值影响很大,因此在测定这些性质时,必须在一个规定的稠度下进行,这个规定的稠度称为标准稠度。
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的拌和水量占水泥重量的百分率称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4.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又称为混凝土的工作性,是指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中易于操作,并能保持均匀不发生离析的性能。
同时和易性是混凝土在施工操作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个方面的性能。
5.干粉砂浆:又称干混砂浆、干拌砂浆或干粉料,是将干粉状的骨料(砂子)、胶凝材料、化学添加剂等材料均匀混合,通过计算机计量控制、机械化生产,产品可以散装运到现场,作业时只需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即可直接使用的新型砂浆。
6.分层度:砂浆拌和物中的骨料因自重下沉时,水分相对要离析而上升,造成上下层稠度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分层度。
7.时效:随着时间的延续,钢材的强度、硬度逐渐提高,塑性、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时效。
8.石油沥青的老化:石油沥青中各组分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组分之间会发生不断的演变,其中,油分、树脂逐渐减少,地沥青质等固体组分逐渐增多,从而使得石油沥青脆性增加,塑性、粘结力降低,这种演变过程称为石油沥青的“老化”。
9.木材纤维饱和点:当自由水蒸发完毕,吸附水仍处于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称为木材纤维饱和点,它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的转折点。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40题)2.材料的表观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即整体材料的外观体积。
3.材料的表观密度:俗称“容量”,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4.材料的堆积密度: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5.抗渗等级:用标准方法进行透水试验时,材料标准试件在透水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并以字母P及可承受的水压力(以0.1MPA为单位)来表示抗渗等级6.材料的耐久性: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受各种内在或外来自然因素及有害介质的作用时,能长久地保持其性能的性质7.碳素钢:化学成分主要是铁,其次是碳,故也称铁——碳合金。
其含碳量为0.02%~2.06%。
此外尚含有极少量的硅。
锰和微量的硫,磷等元素8.抗拉性能:是建筑钢材最重要的技术性质,其技术指标为由拉力试验测定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9.冷弯性能:指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是钢材的重要工艺性能10.熟化:工地上使用石灰时,通常将生石灰加水,使之消解为消(熟)石灰——氢氧化钙11.石灰砂浆:是将石灰膏,砂加水拌制而成,按其用途,分为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12.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13.水泥浆的水灰比:指水泥浆中水与水泥的质量比14.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20~70%的粒化高炉渣及适量石膏混合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15.混凝土: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材料16.细骨料: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砂)17.粗骨料: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为粗骨料(卵石和碎石)18. 和易性: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并能获致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能,包括有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19.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版的性能20.粘聚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产生分层和商析的性能21.保水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得保水能力,不致于产生严重泌水的性能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23.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工程石料:50+2mm立方体,50+2mm圆柱体;桥梁工程石料:70+2mm立方体。
磨耗率是指粗集料抵抗撞击、边缘剪切、摩擦等联合作用的作用的能力。
空隙率反映了集料的颗粒间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作为控制混凝土中集料级配与计算混凝土沙率是的重要依据。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是衡量石料力学性能的指标,评定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适用性。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
用高磨光值石料铺路,可以提高路表的抗滑能力。
冲击值反映石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
磨耗值用于确定石料抵抗表面磨损的能力。
该值越大,抗磨损能力越差。
石灰属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
生产石灰的主要原料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矿物、天然岩石,常用石灰石、白云石。
生石灰的主要成份为氧化钙。
熟石灰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钙。
石灰的消化:生石灰加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
石灰的硬化:结晶作用,石灰浆在使用过程中,因游离水分逐渐蒸发和被砌体吸收,是熟石灰溶液饱和而逐渐结晶析出,促进石灰浆体的硬化。
碳化作用,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煤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硅酸盐水泥孰料: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制成主要矿物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
石膏的作用:为了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水泥中掺有适量的石膏,因此石膏也成水泥的缓凝剂。
主要是控制C3A的水化反应的速度。
急凝或闪凝:在没有石膏或石膏数量不住的情况下,在水泥水化早期,铝酸钙与水的反映速度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即生成大量薄片状水化铝酸钙晶体,这些晶体造成水泥浆整体过早凝结的现象。
(产物为晶体或凝胶)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密度,细度,凝结时间,体坚定性,强度,水热化,不溶物和碱含量。
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水泥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水化反应越快越充分,早期和后期强度都较高,但在空气中的硬化收缩也较大,成本也高。
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是指从加水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要的时间。
(不小于45min);终凝时间是指从加水起至水泥净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时间。
(不大于390min)。
体积安定性:水泥浆体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不良因素:孰料中所含的游离的氧化钙、游离的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膏过多。
水泥强度分为:42.5、42.5R、52.5、52.5R、62.5、62.5R。
硅酸盐水泥的腐蚀:原因是水泥石中含有易受腐蚀的成分,即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等;水泥石不密实,内部含有大量的毛细孔隙。
常见的腐蚀类型: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酸类腐蚀(溶解性腐蚀),盐类腐蚀,强碱的腐蚀。
防止水泥石腐蚀的措施:根据工程的环境特点,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或适当掺加混合材料,减少可腐蚀物质的浓度,防止或延缓水泥的腐蚀;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降低孔隙率;在水泥石结构的表面设置保护层,隔绝腐蚀介质与水泥石的联系。
活性混合材料:常温下能遇氢氧化钙和水反应的混合材料;主要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
用于改善水泥的某种性能、调节水泥浓度等级、降低水热化和成本,增加水泥产量。
非活性混合材料:常温下不与遇氢氧化钙和水反应的混合材料;主要有石灰石、石英砂及矿渣。
作用是调节水泥强度等级,降低水热化,增加水泥产量,降低水泥成本。
用量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孰料与石膏的总质量在80~95%,惨活性混合材料是,最大掺量不得超过20%;非活性混合材料,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10%。
硅酸盐水泥:快凝、早强、高强;抗冻性好;水化热高;耐腐蚀性差;耐热性差;抗碳化性好;干缩小;耐磨性好。
普通水泥:前期强度较高;抗冻性较好;;水化热较大;耐热性、耐腐蚀差。
矿渣水泥: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快;强度发展对养护温湿度敏感;水化热较低;耐腐蚀性较好;耐热性较强。
火山灰水泥:流动性较好;干缩较小,抗裂性较好;其他同矿渣水泥。
复合水泥:耐腐蚀性好;水化热小;抗冻性较好;干缩较小;抗碳化性较差。
道路水泥孰料的矿物组成:与普通水泥相比,一般适当提高C3S和C4AF含量,C4AF的脆性小,体积收缩最小,提高C4AF的含量,对提高水泥的抗折强度及耐磨性有利。
快硬水泥的孰料矿物组成: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含量有所提高;水泥掺加量适当增加,水泥粉磨细度提高。
混凝土:指用胶凝材料将组细集料胶结为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的总成。
水泥混凝土中,砂石集料起到骨架、填充和体积稳定作用;水泥浆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起填充、包裹、润滑作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起胶结作用。
水泥与混凝土配制关系: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关系;如果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混泥土,回事水泥用量过高,造成水化热增大、收缩增大等不利影响,且不经济;如果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会使水泥用量偏少,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密实度等性质,可考虑掺入一定量的混合材。
粗集料最大粒径要求: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够贱最小截面尺寸的1/4,同事不得大于钢筋净间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体,不得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大于40mm。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又称为工作性,指起易于搅拌、运输、浇捣成型,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意向综合技术性能。
和易性包括: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
流动性是拌合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难以程度;黏举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在产生、运输、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产生分层和离析现象;保水性是拌合物不产生严重泌水现象、保持水分的能力。
和易性的测量:坍落度法(单位:mm);维勃稠度试验(单位:s)。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单位用水量;浆集比;水灰比;砂率。
固定用水量定则:在元裁量品质确定那个的条件下,单位用水量一旦选定,单位水泥用量增减50~100Kg/m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坍落度)基本操持不变。
普通混你国土配合比设计:可以通过固定用水量保证混凝土坍落度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水泥用量,即调整水灰比,来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也就是可以配制出坍落度相近而强度不同的混泥土。
砂率的影响:砂率减小,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均下降,易产生泌水、离析和流浆现象。
砂率增大,黏聚性保水性增加;但砂率过大,当水泥浆不足以包裹集料表面时,则黏聚性反而下降。
合理砂率:合理砂率是指砂子在填满石子间的空隙后有一定的富余量,能在石子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一减少粗集料间的摩擦阻力,是混凝土流动性达到最大值;或者在保持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是水泥用量为最小值。
混凝土和易性的调整和改善措施:当混凝土流动性小余设计要求是,为了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能单独加水,必须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用量: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可在砂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砂石用量;改善集料级配,既可增加混凝土流动性,也能改善黏举性性;掺减水剂或引气剂,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最有效措施;尽可能选用最优砂率(当黏举性不足时可适当增大砂率)。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混凝土中具有95%强度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其是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内因主要有水泥强度、水灰比和集料质量;外因有施工条件、养护温度、湿度、龄期、实验条件和外加剂等。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尽可能降低水灰比,或采用于硬性混凝土;采用优质砂石集料,选着合理砂率;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确保搅拌均匀性和振捣密实性,加强施工管理。
改善养护条件,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必要时可采用湿热处理,提高早期强度;掺入减水剂或早强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或早期强度;掺硅灰或超细渣粉等矿物外掺剂也是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有效措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项基本要求: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满足设计的强度等级,并具有95%的保证率;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经济合理,最大限度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3个基本参数:水灰比: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确定;单位用水量:根据坍落度要求和粗集料品种、最大粒径确定;砂率:砂子的用量填满狮子的空隙旅游富余。
砂浆流动性:也称稠度,是指其在重力或歪理作用下流动的性质。
砂浆保水性:是指新拌砂浆在停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水分的能力,也即各组成材料是否容易分离的性能。
用分层度仪测定,以分层度表示。
沥青的四大成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沥青胶体的结构分类:溶胶型结构(具有良好的黏结性,但温度敏感性较强);溶—凝胶型结构(比溶胶型沥青稳定,黏结性和感温性都较好,具有黏弹性,和触变性);凝胶型结构(弹性好,温度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触变现象)。
沥青路用性能:黏滞性;低温性能;感温性。
针入度是在规定温度下测定沥青的条件粘度,而软化点则是沥青达到规定条件黏度时的温度。
所以软化点既是反映沥青材料热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条件黏度的一种量度。
延性:沥青的延性指当其受外力的拉伸作用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力,是沥青内聚力的衡量。
当沥青化学组分不协调,接哦体结构不均匀,含蜡量增加,都会使沥青延度值相妒降低。
脆点:是从诶昂沥青在低温不引起破坏时的温度。
针入度指数:是应用针入度和软化点的实验结果来表征沥青感温性的指标。
同时也可采用针入度指数来判别沥青的胶体结构状态。
沥青老化:特征针入度变小、软化点增大、延度减小、脆点上升;成分沥青质明显增加,饱和分、芳香分含量变化不大,胶质含量有所降低;结构溶胶向溶凝胶转化,溶凝胶向凝胶转化;流变性质黏度和复合流动度有很大变化。
酸碱理论:沥青与碱性石料之间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而与酸性石料黏附性不好,易在水的作用下剥落。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测验方法为马歇尔实验法(流值FL,mm)或三轴试验。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实验、浸水劈裂强度实验、浸水抗压强度实验等。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征参数:油石比(P a)是沥青质量与矿料质量的比,以百分数计;沥青饱和度(VFA)是压实沥青混合料时间内沥青部分的体积占矿料骨架以外的空隙部分体积的百分率,又称沥青填隙率。
钢材的技术性能:力学性能(抗拉性能,冲击韧性,耐疲劳性,硬度)工艺性能(冷弯性能,焊接性能)。
化学成分对刚才技术性能的影响:碳(刚才强度和硬度相应提高,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硅(提高强度和硬度);猛(提高强度和硬度,过高会降低塑性、韧性和可焊性);钛(提高强度和韧性);硫(降低干的强度和疲劳强度);磷氮(增加钢材强度和耐腐蚀性,但却显著增大钢的冷脆性);氧(显著降低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增大时效敏感性);氢(降低钢的塑性、韧性,使钢变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