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电图判读指南(二)
儿科儿童心电图分析课件(二)

室上性心律失常(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电图室房性早搏(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 , PAC)心电图特征:1.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形态有一定程度差异2.P´-R间期多正常,也可以延长(房室结干扰现象)。
3.房性早搏的P´波后出现的QRS波群,一般与窦性心律的QRS形态相同。
如房性早搏出现的更早(即联律间期更短),其P´波之后无QRS-T 波群出现,称为未下传的房性早搏。
如房性异位冲动在到达心室时,心室尚处于相对不应期,则将产生宽而畸形的QRS波——为心室内差异传导。
4.代偿间歇多数不完全性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电图室•房性早搏常单个或成对出现(连续二个早搏),也可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即二联律)或每隔二或三个窦性心律出现一次房性早搏(即三或四联律)。
连续三个以上的房性早搏——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早搏可起源于一个异位起搏点,也可起源于多个异位起搏点(联律间期不等,提早的P波形态也不同),为多源性房性早搏。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电图室房性早搏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电图室房性早搏呈二、三联律及未下传心室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电图室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电图室心电图特征:•儿童心率常在180次/分以上;婴儿可达300次/分左右。
•异位P´波形态视激动起源部位而定。
大部分P´波可以辨认,当心率过快时, P´波与T波重叠,而不易辨认。
•心室率常绝对规则。
•心率过快,且持续时间久者,可出现继发性ST-段压低及/或T波倒置。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电图室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电图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电图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房室连接处早搏Premature AV Junctional Contractionc, PJCs•心电图特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与窦性QRS基本相同。
小儿心电图

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静息电位:当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细胞内的电位低于细胞外,以细胞外的 电位为零,细胞内低于此,为负电位
心室肌的静息电位为-80~-90mV
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动作电位:当心肌接受适当的刺激后, 细胞内的负电位消失,短时间内转为 +20~+30mV,再经过几个时相又恢复到 原有的负电位
见于浮肿、肺气肿、心包炎 和心肌病
ST段
自QRS波之终点至T波起点相 连的一段
成人在任何一个导联的ST段 下降都不应超过0.05mV;ST 段上升不超过0.1mV,V1~3 导联可达0.3mV
ST段
小儿: 1.肢体导联: 婴幼儿多见,向上不超过0.1mV,向下偏移 多在0.05mV以内 2.心前导联: 常见于婴幼儿,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下降多 在0.05mV以上,甚至达0.2mV; 年长儿常见上升,上偏幅度多在0.1mV以内
心室内传导阻滞时,心电轴产生偏 移,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右偏, 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左偏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 化。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 结,最先传导至心房,产生 激动,故P波先出现。
根据P波可判断心律、房率 及心房肥大。
P波形态
Ⅰ导联和V6导联总是直立的 aVR导联全部为倒置 Ⅱ、 aVF、 V5导联大多数直立 直立型P波以Ⅱ导联最高 Ⅲ、 aVL 导联变异较大,可直立、倒置、
心率的测量
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 后被60除即可求出。
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 次/分。
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 期的平均值来进行测算。
典型心电图及心电图坐标
小儿心电图特征及正常值PPT课件

小儿P波时限一般较成人短,通常不 超过0.11秒。
QRS波群形态与特点
QRS波群形态
小儿QRS波群形态与成人相似, 但小儿心脏较小,导电系统发育 不完善,因此QRS波群电压相对
较低。
QRS波群时限
小儿QRS波群时限较成人略短, 一般不超过0.08-0.10秒。
Q波
小儿心电图中Q波较常见,但通 常幅度较小,深度不超过同导联
新生儿心率较快,通常为120-160次/分钟。这是由于新 生儿心脏发育尚未完善,需要通过增加心率来适应较高的 代谢需求。
幼儿期
2-3岁的幼儿心率进一步减慢,正常范围为100-120次/分 钟。
婴儿期
随着婴儿的生长,心率逐渐减慢,至1岁左右时,心率约 为110-130次/分钟。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
4-7岁儿童心率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范围为80-100次/分 钟。而8-14岁的儿童心率则与成人相似,为60-100次/分 钟。
室性融合波,完全性代偿间歇。
03
交界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形态与窦性搏动相同,逆行性P'波可位于QRS波
群之前、之中或之后,P'R间期<0.12秒,代偿间歇完全或不完全。
传导阻滞类型及诊断标准
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度、二度和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 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延长,无QRS波 脱漏;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可分为两型,Ⅰ 型(文氏型)表现为PR间期进行性延长, 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Ⅱ型(莫 氏型)表现为PR间期固定,每隔一个或数 个心动周期出现一个或数个心室漏搏;三度 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 立、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病、心肌炎等心脏 疾病可能导致小儿心率异常,
小儿心电图讲解

P—R间期:
QRS波: 心电轴
正常
左偏
右偏
异 常 Q 波
ST段
ST段的变化
T波
Q-T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 随心率变化而变化。 Q-T=kR-R
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方向 大都与T波一致,较T波低。
★读图 图1:1岁3个月
图4:伪差
图5:伪差
临床意义:感染、心脏疾患、缺氧窒息、 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导管、药物、电解质等 均可引起早搏。
良性和病理性早搏的区别:
病理意义的早搏的特点:1、频发性和 连续性的尤其是连续三个以上的早搏重复 出现(称为速)。2、多形性早搏。3、QRS 波宽大畸形特别显著或呈低电压。4、同时 合并其它的心电图改变。如ST-T改变、Q-T 间期延长、传导阻滞等。5、各种类型早搏 同时存在。6、运动试验阳性。7、联律间 期不等或提前的早,出现R on T现象。
★心动过速
1.室上性心动过速:
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 房室折返 房内折返 窦房结折返
自律性增高性பைடு நூலகம்上性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①窦性心动过速:较困难。有几点供参考:a.窦性心 律略慢b.心律不是绝对匀齐,如果连续听诊数分钟, 每分钟的差别可在10-15次以上。C.无突发突止。
②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
包括终止发作和预防发作两方面。
⑴终止发作:应根据病因、心动能及心律失 常的机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及药物,注意消除病因 和纠正血液动力学。
①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按压颈动脉窦、屏 气、冰袋、升压药等。按压颈动脉窦时可左右交 替进行不可同时按压每次5-10秒,大的儿童可用 屏气10-15秒。
② 药 物 : 心 律 平 1 - 1 . 5 mg/kg+10% 葡 萄 糖 液 10ml,缓慢注入,如无效可重复,最多不超过3 次。有心功能不全及传导阻滞者禁用。异搏定: 对 房 室 结 有 明 显 抑 制 作 用 0 . 1 - 0 . 2 mg/kg, 每 次 <3mg,并发心衰低血压及传导阻滞者禁忌,严禁与 β受体阻滞剂合用。 ATP:快速静注有强烈兴奋 迷走神经作用。0.04-0.05mg/kg,2秒内快速注 射,3-5分可加倍剂量重复1-2次。有传导阻滞及 窦房结功能不全慎用。洋地黄:伴心衰时可做为 首选,起效慢。
小儿心电图

4、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者
表现为右室肥厚为主的图形:V3R、V1导 联呈R型或qR型,T波倒置,V5、V6导联 呈rs型,往往无q波,T波正常。
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和
各种严重心律失常。T波低平或 倒置、QRS低电压最为常见。
T波改变
原因是心肌炎症病变导致了心肌细胞的 复极异常。 以左胸导联的T波低平或倒置诊断价值较 高。
0.08-0.125 0.08-0.12 0.085-0.12 0.08-0.12 0.08-0.14 0.08-0.11 0.08-0.13 0.10 0.10-0.12 0.11
0.10-0.14 0.09-0.13 0.10-0.14 0.09-0.14
<70 1-3y
70-90 0.11-0.13
P波
P波时间较成人短,电压低,波形不一。 1、时限:2岁以下不超过0.08s,儿童不超 过0.09s。 2、振幅:各导联一般不超过0.25mv。 3、形态:圆钝形,Ⅰ、Ⅱ、aVF、V3-V6 均为直立,Ⅲ、aVL、V3R、V1可直立、双 向或倒置,aVR倒置。 4、P-R间期:正常为0.08-0.18s。
室间隔缺损(VSD)
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 类型。
心电图表现:根据缺损的大小、分流量 多少和肺动脉压力情况可有不同的心电 图改变。
1、小型缺损
心电图可正常,少数病例可见V1呈rsR’型。
2、中型缺损
表现为左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图形。
3、大型缺损或伴有轻度肺动脉高 压者
表现为双侧心室肥厚图形。
右房增大
1、P波高尖,Ⅱ、Ⅲ、aVF导联明显,P波振幅 >0.25mv。 2、P波时间可以正常。
新生儿心电图精要PPT课件

高心电图质量。
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电极放置准确
根据新生儿体型和心电图检查要求,正确放置电极,确保电极与 皮肤紧密接触。
避免患儿哭闹
在检查过程中,尽量保持新生儿安静,避免哭闹导致心电图波形 紊乱。
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在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面色等反应,如有异常 及时处理。
检查后结果解读与报告书写规范
波形识别
一个完整的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 化,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位变化,U波则可能与心室后继电 位有关。
正常新生儿心电图表现
心率
新生儿心率较快,正常范 围为120-160次/分。
P波
新生儿P波振幅较小,时限 较宽,一般不超过0.11秒 。
QRS波群
新生儿QRS波群时限较窄 ,一般不超过0.08秒。
T波
新生儿T波振幅较高,时限 较宽,可呈双峰或倒置。
QT间期
新生儿QT间期相对较长, 但校正QT间期(QTc)应 在正常范围内。
常见新生儿心电图异常表现
03
及诊断
窦性心律失常
01 窦性心动过速
新生儿心率持续超过正常范围,常见于发热、贫 血、感染、休克等病理情况。
新生儿心电图精要
汇报人:xxx
2024-01-24
目录
• 新生儿心电图概述 • 新生儿心电图基础知识 • 常见新生儿心电图异常表现及诊断 • 新生儿心电图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目录
• 新生儿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及操作 规范
• 总结与展望
01
新生儿心电图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新生儿心电图是记录新生儿心脏电活动随时间变化的图 形,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 变化。
手把手教你读心电图(图解)

快速读懂心电图简化记忆----强化记忆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 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快速目测判断心电图的经验白话心电图只为帮助考生克服对心电图学习的畏难情绪,迅速通过考试,所以难免有所简化。
本篇内容与学术无关。
内容正在更新中1、正常心电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次/分之间。
新生儿心电图判读指南

P波,婴儿出现心房长大或非窦性起搏来源时,可见异样P波。
异位心房节律多来自于低位右房(P电轴为0~-90b)、高位左房(+90b~+180b)或低位左房(+180b~+270b)。
右房长大和(或)肥厚,可致使P波时限正常而电压增高,P波轴通常正常,在ò导联最容易发觉。
左房长大和(或)肥厚,可致使P波在V1导联的负向波时限和振幅增加(通常认可的时限为>40 ms,振幅为mV)。
左房长大也致使P波切迹在ò导联增宽,但非特异。
异样P波的诊断检查:有异样P波指征时,应进行超声心动图助诊。
1. 房室传导房性心动过速时,频率超过300次/min仍可见房室结按1B1传导。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完全(ób)房室传导阻滞,意味着激动完全不能从心房传到心室,ECG显示,正常心房激动和较慢规则QRS综合波。
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可在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时见到。
1/(15 000~20 000)新生儿有孤立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新生儿孤立房室传导阻滞与母亲结缔组织病的关系已被肯定,且认为与抗Ro/SSA和La/SSB抗体相关,几乎所有患儿母亲体内都有循环抗体。
然而,仅2%~5%确诊有该抗体母亲所生的第一个小孩患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新生儿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生后的前3个月。
继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在新生儿极少,主要源于病毒性心肌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等感染或与肿瘤相关。
?b和òb房室传导阻滞新生儿可见?b或òb房室传导阻滞。
有关于生后进行性发展成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或不伴有抗体介导传导紊乱的文献报道。
其长QT综合征偶可合并房室传导损害,多为2B1房室传导阻滞。
这类新生儿可出现功能性房室传导阻滞,常显示心房率很快而P波重叠于显著延长的T波之上。
有例证证明,阻滞位置在希氏束以下的希氏-普肯耶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心电图判读指南(二)
作者:魏丽, 周同甫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成都,610041
刊名: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ELECTRONIC VERSION)
年,卷(期):2009,5(1)
1.Schwartz PJ.Garson A Jr.Paul T.魏丽.周同甫新生儿心电图判读指南(一)[期刊论文]-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4(6)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会.Audiology Division,Chinese Otorhinolaryngog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ltion,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g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1)
3.赵冬莹.谢利娟.朱建幸脉搏血氧饱和度在新生儿复苏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3)
4.蔡威.陶晔璇.汤庆娅.冯一《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解读[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5)
5.朱小瑜.ZHU Xiao-yu实践新生儿复苏新指南需把握的若干问题[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4)
6.叶鸿瑁.虞人杰2005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期刊论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4)
7.陈惠金.CHEN Hui-jin美国神经学会新生儿神经影像指南[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
8.Gooch A.Parker J.Wray J.Qureshi,H.池泉.陈雪.郭永建产前血型鉴定与抗体检测指南[期刊论文]-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7,30(2)
9.冯琪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期刊论文]-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fylcyxzz20090102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