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复习全书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复习课 17张

打点计时器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交流 电源,通常的工作 电压为4-6 伏,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0.02 s 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次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 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0.1 s。 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 交流 电源。
例:某同学用打点记时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时,打 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为 T0.1s ,显然该同学是每隔_4____个点选择 一个计数点的 ;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取代中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二、复习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 位置的变化
基
参考系
本 概
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 作参考 的物体
念
质点
用来 代替物体 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时间与时刻 时刻是钟表所指的读数,时间轴上的点
时间是两个时刻的间隔,时间轴上的线段
例1.有关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B.研究地球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的运动时,可把汽车看 作质点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册课件

2024/2/29
17
04
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
2024/2/29
18
功和能概念辨析及计算方法
功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能的概念及分类
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表示力对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所做出的贡献。
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可以分为动能 、势能、热能等多种形式。
功和能的关系
功和能的计算方法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 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是维持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力,向心加速度是描述质点做圆 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24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且这个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 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引力常量
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比例系数G,称为引力常量,其值由卡文迪许通 过实验测得。
13
牛顿运动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01
讲解惯性概念,阐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会
发生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02
阐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即F=ma,并解释
其物理意义。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03
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5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01
02
03
04
理解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 础,要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记 忆。
建立知识体系
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复习(共81张PPT).ppt

【关键一点】
质 ①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
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
点 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
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② 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 “点”.
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情况中,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位 移 与 路 程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其值是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值不会比路程大
平 速度: 均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速
度 、
1其、定平义均式速为度::v 位 移xt 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规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从而确定已知
律 量和未知量的正、负号,对于无法确定方向的未知量,可以先假设此
解 量方向为正方向;
题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步 骤
(5)判断结果是否合乎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练 习 题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直 线 2.基本公式
3.推导公式
运
动 vv0at
的
规 律
v x v t
2
2
总
结 v2 v02 2ax
用
匀
变 速 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加速度为恒量且运动轨迹
直 为直线,求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线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必要的时候画出物体
运 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高中物理 全册复习大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总复习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总复习
基础梳理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总复习
方法指导
一、理解速度和速率
例1 关于速率和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 其任一时刻瞬时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
请你思考: 假设交流电源的频率不是50 Hz,而是60 Hz,打点计
时器还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吗?这时它将每隔多长时间打下 一个点?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总复习
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图4-3
1.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v=ΔΔxt ,当 Δt 很短时,可 以认为ΔΔxt 表示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总复习
v =xt =v12t +t v22t =v1+2 v2. (2)设全程的时间为 t,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为 v,则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 v12t ,后一半时间内 的位移为 v2t ,全程的位移为 v2t 所以 v2t=v12t +v2t ,故 v=2v2-v1.
答案 (1)v1+2 v2 (2)2v2-v1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总复习
解析 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我们关动作 要领时,如果作为质点,则其摆臂、提腿等动作细节将被掩 盖,无法研究,所以就不能看做质点.
答案 AD 点评 (1)不能以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来断定能否将一个物体 看做质点,关键是物体自身因素(如大小和形状)对我们所研 究问题的影响程度. (2)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视为质点,平动的物体是指物体 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 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 代替整个物体.但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不能把物体视为质 点.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总复习一(41页)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都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知识梳理
例.判断下列四幅图中物体A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A和B相对静止);若受,
判断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A
Ff A
F
B
F
B
a
A
Ff
B
F
a
Ff A
F
B
A、B相对 地面静止
A、B相对 地面静止
A、B一起向右做 A、B一起向右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与时间关系:x=v0t+
1 2
at
2
若 v0 0
速度与位移关系:v2 v02=2ax 若 v0 0
v at
x= 1 at 2 2
v2=2ax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
v gt
x 1 gt2 2
v2 2gx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① 1T 末、2T末、 3T末、 ……、nT 末的速度之比
v1 : v2 : v3 :: vn 1: 2 : 3 :: n
②1T 内、2T 内、3T 内、……、 nT 内的位移之比
x1 : x2 : x3 :: xn 12 : 22 : 32 :: n2
知识梳理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 ……、第N个T 内的位移之比
xⅠ: xⅡ : xⅢ : : xN 1: 3 : 5 : (: 2N 1)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重要推论
①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
【严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含各单元测试,101页,含答案)

严选人教版物理学习资料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含各单元测试直线运动复习学案§1.1 基本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2、清楚相似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自主学习】1、机械运动:定义:。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所以运动是的.平常说的静止,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静止是的.2、参考系: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的.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为参考系。
3、质点:⑴定义:⑵是否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试讨论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⑶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4、位移:⑴定义:⑵位移是量(“矢”或“标”)。
⑶意义:描述的物理量。
⑷位移仅与有关,而与物体运动无关。
5、路程:⑴定义:指物体所经过的。
⑵路程是量(“矢”或“标”)。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线段的长短代表。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6、时间:定义:7、时刻:定义: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时刻:表示某一瞬间,没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在运动中时刻与位置想对应。
时间间隔(时间):指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1册 必修第一册复习

为m=4 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
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
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
离L=2.0 m,g取10 m/s2 。
A
B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加速度大小。
FN Ff
运动牛和顿力运的动关定系律 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
位移、速度、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合成、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F合=ma
运 动
牛顿运动定律 力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F合=ma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2
物理思想与方法
(1)极限思想
平均 速度
∆t → 0
瞬时 速度
(1)极限思想
问题
猜想与假说
实验验证
合理外推 结论
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 结合
(3)转换测量量的方法
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 v ∝ t
那么它通过的位移 x ∝ t 2 只要测量小球不同时间所通过的位移, 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3)转换测量量的方法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Δx
0.06 s
➢ Δx / Δt可以大致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 ➢ D、F两点离E 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
的瞬时速度; ➢ 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
选取两个点。
(2)理想实验
伽利略设计的理想实验有哪些关键步骤? 这个实验有哪些事实?有哪些推理?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 究
(必修第一册,第1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 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 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 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 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 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 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 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 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 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 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 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
人教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 1 复习全 书
第一篇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第三章:力 物体的平衡 第四章:力与运动
第二篇 第一章 抛体运动 第二章 圆周运动 第三章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五章 经典力学与物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 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 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 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 的一个重要方面。
v = 2s
t1 t 2
2v1v 2 2s s / v1 s / v 2 v1 v 2
x3 x 2 =38m/s 1
[点评]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
【例 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音从头顶正上 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 600 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 为声速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答】设飞机在头顶上方时距人 h,则人听到声音时飞机走的距离为: 3 h/3 对声音:h=v 声 t
内容要点 1 认识运动 2
课标解读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 定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 为质点 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 息
时间
时刻
4 5 6
物体运动的速度
7 8 9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 速度
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
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 动
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 动位移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③v=
s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t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率是标量。 ②v=
s 是平均速率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t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 例题评析 【 例 1】 物 体 沿 直 线 向 同 一 方 向 运 动 , 通 过 两 个 连 续 相 等 的 位 移 的 平 均 速 度 分 别 为 v1=10m/s 和 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 s,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 =12m/s [点评]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 v =(v0+vt)/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 2】.一质点沿直线 ox 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 o 点的距离 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v=6t2(m/s),求该质点在 t=0 到 t=2s 间的平均速 度大小和 t=2s 到 t=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 分 析 与 解 答 】 当 t=0 时 , 对 应 x0=5m, 当 t=2s 时 , 对 应 x2=21m, 当 t=3s 时 , 对 应 x3=59m,则:t=0 到 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1 x 2 x0 =8m/s 2 t=2s 到 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 2
对飞机: 3 h/3=v 飞 t 解得:v 飞= 3 v 声/3≈0.58v 声 [点评]此类题和实际相联系,要画图才能清晰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 条件,如本题中声音从正上方传到人处的这段时间内飞机前进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列出 方程求解。 【例4】如图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S和 v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p.设vS<vp,vA<vp,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 (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t,.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 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 (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 的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