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膏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黄,学名大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大黄具有许多功效和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使用前需注意一些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事项。
一、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泻火:大黄有良好的清热泻火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热毒。
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疾病,如口腔溃疡、痤疮、痈肿等。
2. 通利肠道:大黄具有很强的泻下作用,可以通利肠道,促进排便,治疗便秘。
它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湿润度,起到通便作用。
3. 活血化瘀: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淤血。
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跌打损伤等。
4. 解毒消肿:大黄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可以中和体内的毒素,减轻毒素对身体的损害。
同时,它也具有消肿作用,可以减轻因其他疾病造成的水肿。
5. 利尿通淋:大黄能刺激肾小管排钾排水,增加尿量,从而起到利尿通淋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酸潴留等症状。
6. 抑菌杀虫:大黄含有多种具有抑菌和杀虫作用的成分,可以抑制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起到治疗感染和寄生虫病的作用。
7. 抗过敏:大黄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它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二、大黄的禁忌事项1. 孕妇禁用:由于大黄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泻下作用,孕妇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
2. 儿童禁用: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大黄的刺激作用更为敏感,容易引起腹泻和腹痛,因此儿童禁止使用大黄。
3. 腹泻患者禁用:由于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容易加重腹泻症状,腹泻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4. 急性肠胃炎患者禁用:大黄具有刺激性和泻下作用,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急性肠胃炎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5.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大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容易加速出血性疾病的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咳血等,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6.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大黄的主要成分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如果肝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大黄在体内积聚,引起毒副作用,因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黄,又被称为黄连、大戟、芒硝等,是一种植物性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治疗多种病症。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并介绍大黄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泻下:大黄是一种滑肠止泻的药物,主要应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等疾病。
中医认为,痢疾的发生与湿热内蕴有关,而大黄具有清热泻下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痢疾。
2. 活血通络:大黄有疏肝解郁、理气解郁的作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痛经、瘀血性痔疮等疾病。
3. 消食导滞:大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饮食不调等问题。
4. 通经:大黄有助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血量过多等问题。
它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经血的过多流失。
5. 抗菌作用:大黄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大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功效与作用,大黄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
例如,大黄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它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脂和血压;此外,大黄还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可以减少肝脏损伤。
然而,虽然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以下是大黄的禁忌事项:1. 孕妇:大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因此,孕妇慎用大黄。
大黄可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引起流产。
2. 哺乳期妇女:大黄成分会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哺乳期的妇女也应避免使用大黄。
3. 脱水患者:大黄具有泻下的作用,容易引起脱水。
因此,脱水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4. 腹泻或者腹部不适患者: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容易引起腹泻。
因此,腹泻或者腹部不适的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5. 出血性疾病:由于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的症状,如消化道溃疡、鼻衄等,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流浸膏的功能主治

大黄流浸膏的功能主治一、背景介绍大黄,医学上称为生大黄或黄连,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一种。
大黄具有较强的功效和主要治疗范围,是中医常用的草药之一。
大黄常常被制成膏剂,例如大黄流浸膏,以便更方便地应用于治疗。
二、大黄流浸膏的制作大黄流浸膏是由生大黄经过一系列制作工序而成的。
主要步骤包括:选择优良的大黄草药、清洗、浸泡、研磨、加入蜜糖等原料、煮制、过滤、冷却等。
通过这些步骤,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更好地提取出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大黄流浸膏。
三、大黄流浸膏的功能主治大黄流浸膏是一种中药制剂,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范围,下面是大黄流浸膏的一些常见功能和主治:1. 泻下通便大黄流浸膏有助于排除体内的积滞物,促进排便,可以用于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
它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的蠕动率,使宿便排出,达到通便的目的。
2. 清热燥湿大黄流浸膏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病症。
湿热是中医中一种常见的病机,可以导致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问题。
大黄流浸膏通过排泄湿热,调理脾胃,改善消化问题。
3. 活血化瘀大黄流浸膏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不畅等问题。
这种药剂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相关症状,例如经脉不畅、瘀血引发的疼痛等。
4. 解毒疗伤大黄流浸膏具有解毒疗伤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毒素引起的问题。
中医中认为,有些疾病是由于体内毒素太多引起的,大黄流浸膏可以帮助清除这些有害物质,促进身体的康复。
5. 调经止痛大黄流浸膏在妇科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它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帮助治疗痛经等问题。
大黄流浸膏能够舒缓子宫肌肉的收缩,减轻疼痛感,缓解女性在经期时的不适症状。
四、注意事项使用大黄流浸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使用,不可过量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小儿禁用;•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使用时需要留意。
五、总结大黄流浸膏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它可以用于治疗便秘、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解毒疗伤以及调经止痛等问题。
中医养生如何用大黄调理便秘问题

中医养生如何用大黄调理便秘问题大黄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
在中医养生中,大黄被广泛应用于调理便秘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医养生如何使用大黄来调理便秘问题进行探讨。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较少,大便干燥困难,排便时间过长等现象。
在中医理论中,便秘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湿热阻滞等原因所致。
中医养生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为核心,通过草药、食疗、按摩等方式来改善身体的不适症状。
大黄作为一味常用药材,在中医养生中具备独特的地位。
中医养生中使用大黄调理便秘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 大黄泻药法:将适量的大黄粉末加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大黄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等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
通过使用大黄泻药法,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问题。
2. 大黄膏药法:将适量的大黄与红枣、蜂蜜等草药搭配制成膏药,贴于脐部或腹部。
大黄膏药法可以通过经络渗透,刺激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便秘问题。
3. 大黄汤剂法:将适量的大黄、陈皮、枳壳等草药加水煎煮,得到大黄汤剂后饮用。
大黄汤剂法可以通过温中行气,祛除湿热,改善脾胃功能,达到调理便秘问题的效果。
4. 大黄饮食法:将适量的大黄切碎后,与粥、汤、煮菜等食物一同服用。
大黄饮食法可以通过食物烹饪的方式,让大黄的活性成分与食物共同发挥作用,缓解便秘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大黄具有调理便秘问题的功效,但是不宜过量使用。
过量使用大黄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在使用大黄进行调理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控制用量,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以确保安全有效。
此外,除了使用大黄,中医养生还强调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坚持适量运动,增加蔬果、纤维素的摄入,都可以帮助改善便秘问题。
总之,中医养生中使用大黄调理便秘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任何草药进行调理前,还是应该听从专业医师或中医师的建议。
黄药膏的的功能主治

黄药膏的功能主治简介黄药膏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医学和家庭常备药箱中。
它通过多种天然草药的配方制成,外用于病灶处,具有一定的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药膏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黄药膏主要用于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和外伤的治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消肿止痛: 黄药膏具有显著的消肿止痛作用。
它内含的许多中药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
在受伤后涂抹黄药膏,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感,并加速伤口的康复过程。
2.促进伤口愈合: 黄药膏能够刺激伤口周围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底部的新陈代谢和修复。
它还能够增加伤口表面的渗透性,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
因此,黄药膏对于浅表皮肤创伤如擦伤、烫伤等具有良好的愈合作用。
3.抗菌消炎: 黄药膏中的部分中药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因此,黄药膏在治疗皮肤感染如疖、痈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4.改善血液循环: 黄药膏能够通过刺激皮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供氧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它还可以促进代谢废物的排除,保持局部组织的正常功能。
因此,黄药膏不仅对于伤口愈合有益,也对于缓解肌肉疼痛和淤血有一定的疗效。
5.舒缓炎症反应: 黄药膏中的某些中药成分具有舒缓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引起的局部肿胀和红斑。
它对于一些炎症性皮肤问题如湿疹、皮炎等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综上所述,黄药膏在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消炎、改善血液循环和舒缓炎症反应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主治。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外用:黄药膏是外用药物,使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避免久用:黄药膏一般适合小面积的皮肤问题,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对皮肤造成不适。
•敏感人群慎用: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使用前应先进行皮肤敏感测试。
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等敏感部位。
总结黄药膏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消炎、改善血液循环和舒缓炎症反应等功能主治。
五十种特效膏药技术

五十种特效膏药技术特效膏药技术是近年来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发展。
它是一种能够快速缓解各种疼痛和不适症状的外用药物,通过在患处施加一层膏药,利用其特殊的成分和质地,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治疗效果。
特效膏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关节炎、肌肉疼痛、扭伤、骨折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五十种特效膏药技术。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特效膏药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特效膏药一般由一些天然草药提取物和化学成分组成。
它们能够通过外用的方式迅速渗透皮肤,并通过传导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的效果。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特效膏药具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疗效快等优点,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五十种特效膏药技术。
1. 辣椒膏:其含有的辣椒成分能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 育龙膏:通过其特殊的草药配方,能够缓解关节炎症状。
3. 萆克膏:主要用于肌肉拉伤和扭伤等伤害的治疗。
4. 龙脊散:由龙脊草制成,可用于治疗骨折和骨质疏松症。
5. 温灸膏:含有温热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
6. 毒蛇膏:由毒蛇毒液提取而成,可用于治疗关节炎和风湿病。
7. 钓鱼膏:对于鱼骨卡喉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8. 苍蝇膏:可用于治疗烧伤和疱疹等皮肤问题。
9. 龙胆膏:主要用于治疗胃病和消化不良。
10. 狗皮膏:提取自狗皮的活性成分可以有效缓解湿疹和过敏症状。
11. 火龙膏:主要用于治疗烧伤和晒伤。
12.苦茶树膏:富含酚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13. 温茶膏:通过提取茶叶中的草酸,能够舒缓干燥和疼痛。
14. 蓝莓膏:蓝莓中富含的植物化学物质可以减轻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痛。
15. 大黄膏:具有很好的泻药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
16. 乳香膏:在家中常备一罐,用于治疗各种小伤口和瘀伤。
17. 溪石膏:通过提取溪石中的有益矿物质,可以减轻关节炎症状。
18. 猫咪膏:对于猫咪的割伤和疮口有一定的治愈作用。
19. 炭疽膏: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繁殖,用于治疗炭疽病。
腰腹部怎么减肥

随着现在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人因为繁忙工作等因素,缺少有效的锻炼身体,长时间的久坐导致腹部突出,赘肉越来越多。
那么腰腹部要怎么减肥才好呢告诉你。
瘦腰腹部的减肥方法之大黄膏按摩法适合人群:腰腹部局部肥胖者。
实行方案:大黄的根部,含有大量的大黄酚、大黄素等物质,根据有关科学记载,大黄有泻火凉血、活血化淤等功效。
能使得肠道蠕动加快,并且能促进身体油脂的排泄,减少脂肪、胆固醇的吸收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大黄按摩膏可以在专业的美容瘦身中心买到。
至于按摩,你可以在美容院请按摩师帮你按摩,也可以在家中每天沐浴后自行按摩。
关键提示:坚持就是胜利用在此方法上绝对不为过,一般来说按摩当天就会看到效果,若想保持下去必须坚持。
瘦腰腹部的减肥方法之苹果牛奶瘦腹法适合人群:轻微超重,且肠胃健康者。
实行方案:苹果减肥法只需要实行两天就行了,后面连天正常饮食,接着再继续食用两天。
这样再一个星期内就能看到瘦腹的效果,来回重复三周,使得效果更佳稳定第一天:苹果1公斤五六个,最多不能超过七个。
在这一天里,全天只能吃苹果,不能喝水,不能喝酸奶,不能吃任何东西!只吃苹果。
吃的时候将苹果洗净,然后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吃。
第二天:酸奶或脱脂牛奶1000毫升,分成六七等份,每次喝一份。
全天只喝牛奶,不能吃其他任何东西,渴了就用牛奶代替水。
也可牛奶、酸奶同时喝,但要注意量如果达到理想体重后,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再来一遍。
中间是不能喝水的。
也不能把苹果和牛奶混在一起吃,必须单独分开吃,这样才有效。
不能喝水,是因为我们在减肥期间如果摄入了水分,那么身体肯定先消耗摄入的水分,而不会消耗体内的水分。
吃苹果日断水,基本上减的就是身体的水分,到了喝牛奶日,水分减得差不多了,就会减到脂肪。
关键提示:喝牛奶的那天很关键,不需要补充水分,这个方法建议在周末实行,可以清肠减腹。
喝牛奶日很关键,不能喝水。
如果循环几回,体重肯定可以下来。
而且会比较切实地减掉体内的脂肪。
建议可以把这个方法放在周末实行,作为清肠减重的好方法。
水蛭大黄膏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水蛭大黄膏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导读:【处方】水蛭、大黄、没药、乳香、桅子各50克,僵蚕40克,紫草、冰片、生甘草各30克,黄柏25克【制法】将上药共……
【处方】水蛭、大黄、没药、乳香、桅子各50克,僵蚕40克,紫草、冰片、生甘草各30克,黄柏25克
【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过80目以上筛,越细越好
【用法】根据红肿面积大小,取适量药末加适量蜂蜜调成较稠的膏剂,敷贴于红肿处,上盖油布或塑料布,再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每日外敷16~20小时,治疗1周为1疗程
【功能】清热除湿,逐瘀消肿,散结镇痛
【主治】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验证】张某,男,51岁。
诉左小腿肿胀疼痛逐渐加重3天。
检查:左小腿内侧中下部红肿,红肿下部及两侧浅静脉极度充盈,呈团块状。
红肿处皮温高,有触痛,中央可触及一杏核大小较硬包块。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询问病史,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20年。
诊断为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用复方水蛭膏外敷,3天后红肿消退,包块缩小2/3,继敷4天,红硬痛性肿物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医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大黄膏就是中药方剂的一种,一起来了解了解。
【处方】
大黄3两,玄参2两,芒消2两,黄芩(去心)2两,白蔹2两,木香2两,射干2两。
【制法】
上为末,以鸡子清和如膏。
【功能主治】
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
贴眼上下睑,干易之,不计度数。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
川大黄1两,干姜半两(锉),黄连1两(去须),藜芦半两(去芦头),(艹虑)茹1两,莽草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入炼成猪膏1斤相和,同煎成膏。
候冷,旋取涂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
川大黄1两(生用),附子1两(生,去皮脐),芎䓖1两,黄芩2两,白蔹2两,雄黄1两(细研),真珠末1两,(艹虑)茹2两(别捣为末),白矾2两(烧令汁尽,细研)。
【制法】
上件药,大黄等5味并锉,先以猪脂1斤半,煎10余沸,滤去滓,纳雄黄、真珠、(艹虑)茹、白矾等末,搅令匀。
【功能主治】
恶肉久不愈。
【用法用量】
涂于恶肉上。
【摘录】
《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牛用),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丹石毒,眼肿痛,热泪出。
【用法用量】
以生地黄汁调和如稀膏。
敷于肿处,干即换之。
以愈为度。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
大黄6分,附子4分(炮),细辛3分,连翘4分,巴豆1分。
【功能主治】
痈肿,瘰疬核不消。
【用法用量】
上药以苦酒浸1宿,以腊月猪膏煎3上3下,去滓,以绵滤之,用敷之,1日3-5次。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三引《经效方》
【处方】
大黄1两,附子1两,细辛1两,连翘1两,巴豆1两,水蛭1两。
【功能主治】
足肿。
【用法用量】
苦酒淹1宿,以腊月猪膏煎3上3下,去滓,以敷患处;亦可酒服。
【摘录】
《医心方》卷八引陶氏方
【处方】
黄连14铢,藜芦12铢,大黄1两,干姜14铢,(艹虑)茹10铢,莽草12铢,羊踯躅10铢。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以成煎猪脂2斤,微火煎之,3上3下,膏成。
去痂汁尽,敷之。
【摘录】
《外台》卷三十引《深师方》
【处方】
大黄(生,捣末)半两,大麦面3钱,鸡子(去黄,看多少,用清)。
【制法】
上药调如膏。
【功能主治】
暴赤眼。
【用法用量】
贴上下睑。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
大黄、朴消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同蒜泥和成膏,用绢帛摊成膏药。
【功能主治】
痞癖。
【用法用量】
贴于病处,其痞气自软消。
【摘录】
《瑞竹堂方》卷四
【处方】
川大黄3分,雄黄2分,丹参1分,黄芩1分,生商陆1两,雷丸半两,猪脂1斤,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
【制法】
上为末,以猪脂先入锅中,以文火熬令溶,以绵滤过,然后下药,煎令7上7下,去滓,细研雄黄下膏中,搅令至凝,于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
小儿诸痫。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热炙手,摩儿囟及掌中、背、胁,皆使遍讫,以蛤粉粉之。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
信1钱半,巴豆仁1钱,雄黄1钱,大黄2钱,黄芩2钱,黄连2钱,硫黄2钱,黄柏4钱。
【制法】
上用好酒煮巴豆焦黑,去巴豆不用,入黄蜡4钱作面,入油,量稀稠。
【功能主治】
恶疥癣疮。
【用法用量】
擦涂。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九
【处方】
大黄(锉)半两,雄黄(研)半两,芎䓖半两,黄连(去须)半两,白芷半两,槟榔(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附子(去皮脐)半两,乳香(研)半两,麒麟竭半两,鸡舌香1分,麝香1分,猪脂1斤。
【制法】
上17味,捣研16味为末,拌匀;先于银器内熬猪脂令沸,去筋膜,下诸药末,调成膏。
【功能主治】
发背疼痛,日夜不可忍。
【用法用量】
涂患处,1日3次。
以愈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
大黄(末)3分,解毒子3分,木香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暴赤眼痛,脑热。
【用法用量】
浆水调如膏,于生绢上摊匀,贴脸上,频易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大黄膏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又是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但如果没有需要还是不建议滥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