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大黄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大黄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大黄被誉为“百草之王”,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大黄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
本文将介绍大黄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并详细讨论其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一、大黄的功效作用:1. 温中通便:大黄具有温中祛寒、通便润滑的功效。
它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增加肠道蠕动的频率和力量,缩短粪便通过时间,从而治疗便秘和排毒。
2. 消炎止痛:大黄含有多种抗炎成分,能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机体的抗炎能力。
同时,大黄还能减轻疼痛感,缓解疼痛症状。
3. 抗菌消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并对多种致病微生物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因此,大黄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
4. 通经散瘀:大黄可刺激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内膜的剥落,对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时,大黄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对于外伤和淤血瘀滞导致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5. 利尿消肿:大黄具有利尿的作用,能增加尿液排出,从而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它还能促进肾脏的排毒功能,清除体内的废弃物和毒素。
6. 抗氧化:大黄中的多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
7. 肝肾保护:大黄能促进肝脏的解毒和代谢功能,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
它还能促进肾脏的排毒功能,保护肾脏免受损伤。
8. 改善情绪:大黄有着安神和抗抑郁的功效,能缓解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提高情绪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二、大黄的主治:1. 胃肠道疾病:大黄能温中通便,治疗便秘、腹胀、泻痢等胃肠道疾病。
2. 感染性疾病:大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肠胃炎、肺炎、肝炎等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妇科疾病:大黄可通经散瘀,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
4. 外伤和瘀血症状:大黄具有散瘀消肿的作用,适用于外伤、扭伤、淤血瘀滞等疼痛、肿胀症状。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黄,学名大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大黄具有许多功效和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使用前需注意一些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事项。
一、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泻火:大黄有良好的清热泻火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热毒。
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疾病,如口腔溃疡、痤疮、痈肿等。
2. 通利肠道:大黄具有很强的泻下作用,可以通利肠道,促进排便,治疗便秘。
它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湿润度,起到通便作用。
3. 活血化瘀: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淤血。
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跌打损伤等。
4. 解毒消肿:大黄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可以中和体内的毒素,减轻毒素对身体的损害。
同时,它也具有消肿作用,可以减轻因其他疾病造成的水肿。
5. 利尿通淋:大黄能刺激肾小管排钾排水,增加尿量,从而起到利尿通淋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酸潴留等症状。
6. 抑菌杀虫:大黄含有多种具有抑菌和杀虫作用的成分,可以抑制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起到治疗感染和寄生虫病的作用。
7. 抗过敏:大黄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它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二、大黄的禁忌事项1. 孕妇禁用:由于大黄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泻下作用,孕妇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
2. 儿童禁用: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大黄的刺激作用更为敏感,容易引起腹泻和腹痛,因此儿童禁止使用大黄。
3. 腹泻患者禁用:由于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容易加重腹泻症状,腹泻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4. 急性肠胃炎患者禁用:大黄具有刺激性和泻下作用,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急性肠胃炎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5.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大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容易加速出血性疾病的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咳血等,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6.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大黄的主要成分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如果肝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大黄在体内积聚,引起毒副作用,因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黄,又被称为黄连、大戟、芒硝等,是一种植物性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治疗多种病症。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并介绍大黄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泻下:大黄是一种滑肠止泻的药物,主要应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等疾病。
中医认为,痢疾的发生与湿热内蕴有关,而大黄具有清热泻下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痢疾。
2. 活血通络:大黄有疏肝解郁、理气解郁的作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痛经、瘀血性痔疮等疾病。
3. 消食导滞:大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饮食不调等问题。
4. 通经:大黄有助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血量过多等问题。
它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经血的过多流失。
5. 抗菌作用:大黄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大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功效与作用,大黄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
例如,大黄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它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脂和血压;此外,大黄还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可以减少肝脏损伤。
然而,虽然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以下是大黄的禁忌事项:1. 孕妇:大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因此,孕妇慎用大黄。
大黄可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引起流产。
2. 哺乳期妇女:大黄成分会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哺乳期的妇女也应避免使用大黄。
3. 脱水患者:大黄具有泻下的作用,容易引起脱水。
因此,脱水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4. 腹泻或者腹部不适患者: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容易引起腹泻。
因此,腹泻或者腹部不适的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5. 出血性疾病:由于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的症状,如消化道溃疡、鼻衄等,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功能主治

大黄的功效与功能主治1. 大黄的概述大黄,学名为大黄根茎,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功能主治。
它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并被列为中药典范性药材之一。
大黄的主要产地包括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等地。
2. 大黄的功效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下面列举了其中一些重要的功效:•通便: 大黄被广泛用于治疗便秘。
它含有一种称为大黄素的成分,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
•清热: 大黄也被用于清热解毒。
它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热,对于一些热性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消肿: 大黄具有一定的消肿作用。
它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肿胀,对于一些肿胀性病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祛痰: 大黄还可以用于祛痰。
它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痰液,对于一些痰多、咳嗽的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活血化瘀: 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微循环,减少淤血,促进伤口愈合。
3. 大黄的功能主治大黄除了具有上述的功效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主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治疗痔疮: 大黄可以用于治疗痔疮。
它具有通便作用,可以减轻痔疮病人的疼痛,并帮助减轻肛门局部的充血和肿胀。
•治疗疮疡: 大黄被用于治疗疮疡。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对于一些疮疡性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湿疹: 大黄也可以用于治疗湿疹。
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常常与湿热有关。
大黄具有清热作用,可以帮助缓解湿疹病症。
•治疗痛经: 大黄被用于治疗痛经。
它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不适症状,帮助舒缓经期痛苦。
•治疗血瘀型疾病: 大黄对血瘀型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血瘀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如瘢痕、痛经等。
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瘀的发生。
4. 注意事项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副作用: 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使用过量可能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指导用量。
•孕妇和哺乳妇女禁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大黄,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大黄,又称为大黄藤、大黄草,为大黄科植物大黄的根茎。
大黄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药学中,大黄主要用于泻下气滞、疏通经络,治疗便秘、腹痛、痔疮等症状。
同时,大黄还具有抗菌消炎、祛痰止咳、舒筋活血等功效,因此在中药配方中也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作用与功效,以及适用症状和注意事项。
一、泻下气滞大黄具有泻下行气的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阻滞。
因此,大黄常用于治疗便秘等症状。
便秘是由于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时间延长而引起的大便不畅的情况。
大黄能够刺激肠道的蠕动,增加肠腔内的淤积物的排泄速度,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大黄还可改善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与积食相关的消化系统症状。
二、疏通经络大黄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能够刺激血液循环,舒展经脉,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
中医理论认为,气滞血瘀是导致痛经、痔疮等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大黄可以通过改善气血运行状态,疏通经络,减轻疼痛症状。
因此,在中医临床中常常将大黄和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三、抗菌消炎大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少感染病情的恶化。
研究表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因此,大黄常用于中医方剂中,辅助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四、祛痰止咳大黄还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咳嗽是由于呼吸道黏膜受刺激或受到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反射性排痰动作。
大黄中的成分具有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呼吸道分泌物的稀释度,促进痰液排出。
因此,大黄常用于治疗湿痰咳嗽、痰液黏稠等症状。
五、舒筋活血大黄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减少瘀血和血块的积聚,促进气血的流通。
中医认为,痛经、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大黄可以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减轻症状。
此外,大黄还能够减少血液凝块,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是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是
功能主治
大黄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大黄常见的功能主治:
1.清热泻火:大黄具有较强的清热泻火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毒证、喉
炎咽喉红肿等症状。
2.泻下通便:大黄有很好的通便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便秘、积食等肠
胃问题。
3.消肿散结:大黄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有助于消肿散结,对于淋
巴结肿大、痔疮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
4.利尿除湿:大黄可促进尿酸、尿素等废物的排泄,对于浮肿、水肿等
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5.抗菌消炎:大黄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尤其对于
湿热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禁忌
虽然大黄有许多功效,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
以下是大黄的禁忌:
1.儿童及孕妇禁用:由于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可能
产生不适或副作用,因此不适宜使用。
2.大黄素过敏者禁用:个别人对大黄素过敏,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则禁止
继续使用大黄。
3.腹泻情况禁用:如果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停止使用大黄,以免
加重病情。
4.炎症性肠病患者禁用:对于已经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等患者,不宜使用大黄,以免加重病情。
5.长期大量使用禁用:大黄具有刺激性,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肠胃产生
较大的刺激,导致胃肠道不适。
以上是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使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用法和剂量,避免出现不适或过量使用的问题。
在使用中还应咨询医师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黄虽然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是并非无所不能,使用时要谨慎。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大黄,又称芒硝、轻精黄、净黄、蓖麻皮、野大黄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众多的功效与作用,但也有一定的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润燥通便:大黄具有促进肠道排泄功能,可润燥肠道,通便解毒,对于缓解便秘、排出体内废物有一定的功效。
尤其适用于肠燥便秘、两便不通的人群。
2. 解毒: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痰浊、疮疡肿毒等疾病,具有明显的解毒效果。
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中毒等。
3.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等病症。
尤其对于湿气重、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利尿:大黄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增加尿量,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患者。
5. 抗菌消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可用于治疗炎症、感染等疾病。
6. 降脂减肥:大黄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可以降低血脂、减肥瘦身。
适用于血脂异常、肥胖等患者。
7. 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上疳、火热烦渴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清热效果。
大黄的禁忌:1. 孕妇禁用: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忌用大黄。
2. 婴幼儿禁用: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大黄的药性过于凉寒,容易引起腹泻,因此婴幼儿不宜使用大黄。
3. 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忌用:虚寒体质、气血不足的人群使用大黄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4. 脾胃虚弱者忌用:大黄具有刺激性药性,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5. 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大黄能促进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出血加重,不适合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
6. 肝功能不全患者忌用:大黄的活性成分需要在肝脏中代谢,对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药物积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是大黄植物的根茎部分,呈现出浓郁的黄色,具有许多强大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大黄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它含有大量的安慰剂和大黄素,这些成分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特别适用于治疗便秘和胃痛等问题。
大黄还可以通过加速肠道的蠕动,清除体内毒素和废物,减轻肠道积聚和排便困难。
其次,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黄有清热积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湿气和毒素。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高热、热毒引起的疾病,例如痈疮、疮疖、口腔溃疡等。
大黄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积蓄的湿热,减轻身体的感染和发炎症状。
此外,大黄还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大黄中的大黄素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特性,可以帮助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减少感染的风险。
大黄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和炎症,例如湿疹、瘙痒和皮肤糜烂等。
它可以迅速舒缓皮肤刺激和红肿症状,恢复皮肤健康。
此外,大黄还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刺激肾脏排尿,促进尿液排出,减少尿液滞留和淋疾症状。
同时,大黄也可以帮助治疗尿路感染和结石等问题。
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大黄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改善肾脏功能。
除此之外,大黄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例如降低血脂、抗肿瘤、抗衰老等。
大黄可以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堵塞的风险。
它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大黄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自由基的损害,延缓衰老过程。
总的来说,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包括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消炎杀菌、利尿通淋等。
但是由于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遵循医嘱,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
特别是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大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在使用大黄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大黄的功效和作用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大黄的药材品类
药典规定人用药品大黄应来自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干燥根和根茎。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1] 。
商品有两类:一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
的网状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
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
气特殊,味苦而微涩。
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
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
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
二铨水大黄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
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
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
②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
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
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
富纤维性。
气味较弱。
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
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
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大黄的民间传说
1.从前有个黄姓郎中,承袭祖业擅长采挖黄连、黄耆、黄精、黄芩、黄根这五种药材为人治病,被誉为“五黄先生”。
每到三月,郎中便进山采药,为此常借宿在山上农户马峻家中,至秋末方才离开。
马峻一家三口对他善待有加,久而久之便与马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年马家遭了火灾,房子财物被烧光,马峻妻子被烧死,剩下爷儿俩伤心地住山洞去了。
郎中费了很大气力才找到父子俩,他对马峻说:“你带着孩子跟我采药吧!”于是他们终日相伴,以采药、卖药、治病为生。
渐渐地,不识药性的马峻也熟悉了五黄药,有时郎中不在家,他偶尔学着为人治病。
有一年夏天,一位孕妇身体虚弱,骨瘦面黄,因泻肚子来求医。
恰巧郎中不在,马峻把治泻的黄连错给成了泻火通便的黄根,结果孕妇服后大泻不止,差点没命,胎儿也死了。
这事被告到县衙,县老爷立刻命人捉拿马峻,要以庸医害人治其罪。
这时,郎中赶忙跪在堂前,恳求县老爷判自己的罪,说马峻是跟他学的医;而马峻心里更是难过,自愿领罪受罚。
这样一来,县老爷反而十
分敬佩他俩的情谊,想想这五黄先生也素有声名,而孕妇身体羸弱,孕期也短,就责罚两人赔孕妇家一些银两,把他们放了。
不过县老爷最后对郎中说:“你那五黄药的“黄根”既然比其它四样药厉害,应该改个名儿,免得日后混淆再惹祸。
”郎中深深点头,回家便把黄根改叫“大黄”,以便区别,后来这名字就渐渐地传开了。
2.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汉学家们根据中国《二十五史》写出了「大黄史」,列出它们在各个朝代的故事。
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黄由中国和俄国传入欧洲,并成为食用植物。
十八世纪末,缅因州的一名种菜农民把大黄的种籽由欧洲带来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