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古城古街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一、绪论李庄古镇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镇。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古镇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参加了一次李庄古镇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收获,以及对古镇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实践过程实践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参观和调研。

1.参观部分:我们参观了李庄古镇的主要景点,包括古街、古楼、古庙等。

在古街上,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古街两旁的商家也充满了古镇特色的商品,如手工艺品和传统手工食品等。

我们还参观了古楼和古庙,了解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2.调研部分:我们采访了一些当地居民和商家,了解他们对古镇的看法和对古镇发展的期望。

我们还对古镇的旅游发展进行了一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传承不足等。

三、实践收获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李庄古镇作为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镇,保存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和习俗。

在与当地居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努力。

其次,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李庄古镇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风景资源,但在实践中发现,其旅游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创新不足。

通过实践经验,我了解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也明白了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和当地人的交流,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

他们对古镇的热爱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四、建议基于前述的实践经验和调研结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古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古镇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修建更宽敞舒适的道路和提供更完善的公共设施等。

济南芙蓉街考察报告

济南芙蓉街考察报告

济南芙蓉街考察报告
一、考察概况
1.考察地点
2.考察范围
芙蓉街一共长约1.5公里,作为济南最古老、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街道,芙蓉街属于历史文化名街,也是济南“十六街”之一,完整的保存着
明清时期的城市景观。

二、考察内容
1.建筑风貌
芙蓉街的建筑风貌是以古典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为主,建筑大多于明
清时期,结构完整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城市景观。

街道上保留着许多古代宅邸、庙宇、店铺楼阁等建筑。

大多层高不高,现存建筑大都复原了古老的
风貌。

2.建筑特色
芙蓉街街道上的建筑特色较其他街道显著,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如
宅院上开设的小店面、装饰精美的屋檐、牌坊与圆柱,以及花木扶疏的门楼。

街道上的建筑大部分都有两面路对向,采用了宋、明、清时期的建筑
风格,有明清建筑的特点,大多数建筑都有彩绘,且采用的彩绘专业精美,个性十足。

3.文化活动
芙蓉街每年都会举办许多文化活动,如芙蓉街文化节、传统文化演出、民俗文化展览等。

古街文化调研报告

古街文化调研报告

古街文化调研报告古街文化调研报告古街文化是指中国古代城市中,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街道文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街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报告。

一、调研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古街文化的历史、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为保护和传承古街文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市的一条有代表性的古街进行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1. 历史背景:该古街始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沧桑和变迁,如今依然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

2. 街道布局:古街呈狭长形状,街两边店铺林立,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

街道上密集的石板路、明亮整洁的灯饰、精美的门头以及悬挂的传统民俗装饰,给人一种回到古代的感觉。

3. 建筑风格:古街中的建筑多为传统的中式建筑,包括朱砂门、歇山顶、青砖灰瓦等特征。

这些建筑既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又体现了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

4. 商业繁荣:古街上的店铺主要经营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商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购物者。

商家通过挖掘和推广古街的文化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5. 旅游影响:由于古街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游客带来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古街作为旅游目的地,提高了当地旅游业的收入和知名度。

6.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古街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同时,鼓励商家挖掘和传承古街文化,加强对古街的宣传和推广。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古街文化的调研,我们认为古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街文化,建议加大对古街的保护力度,加强古街的宣传推广,提高游客体验,挖掘古街文化的商业潜力,并加强与其他旅游景点的联动,形成整体旅游产品,提高整体旅游收益。

综上所述,古街文化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经济价值。

古街建设调研报告

古街建设调研报告

古街建设调研报告古街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古街,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具有极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为了进一步推动古街的保护与发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前古街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调研内容1. 古街的基本情况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被调研古街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本情况,包括古街的年代、规模、布局、风貌等方面的信息。

2. 古街保护现状调研团队了解了古街目前的保护状况,包括保护措施、保护成效、保护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实地考察和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发现古街保护存在一些问题,如历史建筑存在破损、保护措施欠缺、管理不规范等。

3. 古街发展模式调研团队研究了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古街发展模式,包括利用古街进行文化展示、旅游开发、商业运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调研结果显示,古街能够通过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4. 古街未来发展方向调研团队根据对古街的调研情况和发展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古街未来发展的方向。

包括加强保护力度,修复历史建筑,制定保护规划;加强古街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开展文化展示活动,提升古街的知名度和文化价值;积极开展旅游开发,打造古街的旅游品牌等。

三、调研结果1. 古街保护存在问题调研发现,古街保护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历史建筑破损较为严重;古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责任部门;保护措施和规划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

2. 古街发展模式调研发现,古街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文化展示模式、旅游开发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不同古街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实现古街保护和发展的平衡。

3. 古街未来发展方向调研结果显示,古街未来发展应加强保护工作,修复历史建筑,切实保护好古街的原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古街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文化展示活动,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街的文化价值;积极开展旅游开发,提升古街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考察】济南芙蓉街考察报告

【考察】济南芙蓉街考察报告

【关键字】考察济南芙蓉街考察报告篇一:“共建魅力泉城”_之_济南老街转型调研报告“共建魅力泉城”之济南保守街道转型调研报告调研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摘要】济南的老街巷连接着城市的文化源头,是城市从孕育到生长全过程的历史见证。

然而,近几年随着泉城的发展,商业开发强度的增加,很多古街的风貌正在丧失,为此,政府将对济南以芙蓉街为首的几大老街巷进行政治规划。

作为济南在校大学生,我们将以“共建魅力泉城”为宗旨,通过对济南几大老街的走访、实地探查、民意调查等方式来对济南老街的转型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源头整治规划魅力泉城老街转型调查【正文】1、调研背景以济南市区的老街道为例,反映山东省内状况,因而我们努力扩大调查范围顾及全局,选择了济南市区内的几条典型街道——芙蓉街、曲水亭街、县西巷作为调查地点,着重于具有代表性的芙蓉街。

(左图为曾经的济南市芙蓉街)2、调研概况我们调查小组从查询济南古城老街的保守资料入手,对以芙蓉街为中心,向周围老城区扩散的历史古老的街道进行调研。

通过了解济南保守街道的历史与改造情况,观察街道的改造现状,以及通过向当地居民及旅客等咨询调查的方式,对济南保守街道的现代化改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为未来的改造方向提供了积极的想法。

3、调研主题济南保守街道转型所存在的问题及前景的调研4、调研时间XX年7月20日—XX年9月1日5、调研地点芙蓉街,曲水亭街,高都司巷,王府池子等。

6、调研的具体目标和方法6.1、具体目标1、了解济南当地居民对济南保守街道转型的了解与意见2、分析保守街道转型的优势与劣势3、深入了解保守街道转型的目的与意义4、讨论济南保守街道转型后的可持续发展6.2、调查方法1、实地集中调研对济南当地居民(普通居民及当地商家店铺等)进行实地的调查与采访,内容包括:(1)对济南保守街道转型的现状是否了解,以及对改造之后的情况有什么看法;(2)是否了解济南保守街道改造的目的和意义;(3)能否适应并配合政府对城市的改造转型计划;(4)对济南保守街道的转型或保留有什么建议,以上共四方面。

古镇古街调研报告

古镇古街调研报告

古镇古街调研报告古镇古街调研报告一、引言:古镇古街是我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镇古街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古镇古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了解古镇古街的发展现状;3. 分析古镇古街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 提出发展古镇古街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古镇古街进行实地考察,包括乌镇、周庄等;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发放给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填写;3. 专家访谈:我们还与古镇古街相关的专家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古镇古街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 古镇古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保护和传承价值;2. 古镇古街目前的发展情况良好,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3. 古镇古街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交通拥堵、商业化程度过高等;4. 调研对象普遍对古镇古街的发展和保护持支持态度,希望能够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

五、问题分析:1. 交通拥堵:由于游客数量大增,部分古镇古街的交通状况十分拥堵,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带来不便;2. 商业化程度过高:一些古镇古街过度商业化,商业氛围过于浓厚,破坏了古镇古街的原始风貌和历史韵味。

六、发展建议:1. 交通疏导:加强对古镇古街周边道路的规划和管理,提高道路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状况;2. 保护古镇古街的原始风貌:加强对商业化程度过高的古镇古街的管理和整治,保护其原始风貌和历史韵味;3. 加大对古镇古街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游客和投资者宣传古镇古街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人来参观和投资。

七、结论:古镇古街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古镇古街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古镇古街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古镇古街的繁荣与发展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保护传统民居,弘扬民俗文化”调研团走访济南百花洲、曲水亭街、芙蓉街等地-暑假实践报告

“保护传统民居,弘扬民俗文化”调研团走访济南百花洲、曲水亭街、芙蓉街等地-暑假实践报告

“保护传统民居,弘扬民俗文化”调研团走访济南百花洲、曲水亭街、芙蓉街等地-暑假实践报告文章【“保护传统民居,弘扬民俗文化”调研团走访济南百花洲、曲水亭街、芙蓉街等地】由作者护民居,扬文化投稿、暑假实践报告栏目编辑于2014-08-09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4年8月8日,山东大学(威海)“保护传统民居,弘扬民俗文化”暑期实践调研团实地走访了济南百花洲、曲水亭街及芙蓉街等历史文化街区,通过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到这些依泉而建、饱经历史的传统特色民居的历史变迁和建筑特色,同时也深深领略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

早上9点,带队老师和团队队员从大明湖南门出发,一路向南,来到了玉带河西畔被题为“人间仙境”的曲水亭街15号老宅,这座具有二百多年历史,依泉而建的三进院老宅见证了四代人的成长。

老宅的主人王俐女士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家院中的名泉——佐泉,这口小泉井并不是不停向外涌水,而是透过四壁的石缝慢慢向外渗水,呈现出一番“天圆地方”的奇特景象。

接着,队员来到了曲水亭街的经典——王府池子。

王府池水顺渠北流,穿过张家大院西墙,绕曲水亭街,进百花洲,沿墙根的池渠体系历历在目。

此外,宽仅80厘米被誉为济南最窄胡同的翔凤巷,祥和安静却诞生了燕喜堂饭庄、咸宜钱庄等济南老字号的金菊巷、记录老济南繁华商埠的后宰门街以及见证百年变迁的江西会馆让队员更加了解到这些传统民居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隐藏在深处的街巷隐隐透着敦厚悠长的意味,再现了济南的昨天。

芙蓉巷17号——田家大院是我们本次走访的最后一站,这是泉城老城区保存最好,也是体量最大的老宅,是济南北方合院的典型代表。

细心观察会发现,院子里的民居瓦大梁高,恰恰表明房屋主人的等级较高,身份尊贵。

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不仅了解到济南老城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保护现状,更能体会到“街街有文化,巷巷有历史”的真谛,进一步明确了实践的目标和意义,坚定了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信念,为日后的调研打下坚实基础。

济南老街调研报告

济南老街调研报告

济南老街调研报告一、概述济南老街是济南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济南老街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调研内容1. 济南老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济南老街位于市中心,曾是商贸繁盛和文化繁荣的中心区域。

据历史记载,这里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2. 济南老街的街道条件和环境面貌调研发现,济南老街的街道宽窄不一,道路狭窄且拥挤,交通不便。

部分区域存在排水不畅和垃圾乱堆问题,影响了环境面貌和市容形象。

3. 济南老街的商业发展和经营情况济南老街曾是商贸繁盛的地方,但近年来商业活力有所下降。

调研发现,部分商铺空置率较高,经营者面临竞争压力和招租难题。

同时,一些商家存在经营品质不高和服务态度不佳的问题。

4. 济南老街的文化保护和传承问题济南老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古建筑待修缮、保护意识不足,古文化的传承也面临困难。

5. 济南老街的旅游开发和管理现状济南老街拥有旅游资源的优势,但在旅游开发和管理方面仍有待提高。

调研发现,导游服务质量有待改善,游客信息服务不足,缺乏对游客的引导和规划。

三、问题分析1. 济南老街的交通状况不佳,需要进行道路改善和交通疏导,以提高通行条件。

2. 部分商铺的空置率较高,需要提升商业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提升服务质量。

3. 必须加强对济南老街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古建筑的修缮,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教育推广。

4. 在旅游开发和管理方面,应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完善游客信息服务,增加旅游宣传和推广活动。

四、改进意见1. 加大对济南老街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通行条件和安全性。

2.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济南老街的商业发展和管理工作,加强商业策划和招商引资。

3. 加强对济南老街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古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开展文化教育推广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古城变迁与现代规划调研报告
济南市基本概况: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市历史沿革:
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

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东汉,为济南国。

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

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

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7县。

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元初改为济南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领历城、章丘、邹平、济阳4县及棣、滨2州。

明初仍为济南府,属山东布政使司(简称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
治济南,济南遂成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

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1948年9月27日,济南解放,设立济南特别市。

1949年5月改为济南市。

下辖第一至第十一共11个区。

1950年改为市区6个、郊区5个。

1991年,设立国家级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年2月,济南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古城历程:
济南古城龙山时期古城由历下古城、齐州州城到明清府城,济南逐渐形成了格局独特、特色鲜明的古城风貌。

自开商埠,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为古城、商埠双核并列的带状分布
济南古城演变
济南古城与长安、洛阳古城对照
济南城区变迁图
济南明清时期古城模型图济南市规划变迁:
建国以来,济南市规划走过了60年的历程,从1950年都市计划纲要、1956年的城市
建设初步规划到1959年第一部城市总体规划、再到国务院批复的1980年和1996年城市总
体规划,在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对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济南古城变迁的原因:
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政治、经济、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前,济南城市形态演变几乎是在单一的政治意识形态下,以工业发展为主导。

改革开放以后,体制改革促进城市空间决策的多元化、市场化,成为推动城市形态演变的主导力量。

总之,政治因素起主要作用,经济因素起支撑作用,社会环境则对近代济南城市格局的演变起重要的保障作用。

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
延续和保护了“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的整体风貌格局,从千佛山、古城、大明湖到黄河,体现了自然山水城市的特征。

从风貌带规划的整体层面来看是以保护为主,保护与继承、发展相结合,从总体框架、特色控制和重点地区三个层面进行控制引导。

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视廊。

文化品位高尚、泉城特色突出、功能突出、生态良好的园林式城市标志区
泉水和历史文化保护:
泉水是济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是济南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水的保护坚持泉源、泉脉和泉眼、泉系并重的原则,妥善处理泉水保护与旅游发展、城市供水的关系。

规划对古城和商阜区内的文物及历史优秀建筑尽可能的实现原址保护,对部分建筑风貌良好的建筑,部分传承了历史记忆的建筑,以及部分代表特色肌理的建筑群,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

商埠区规划:
受清末新政影响,济南为促进地方发展,进行了改革,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
南提出自开商埠的新政策,开始了城市的第五次建设。

而后在1918年和1926年两次进行了商埠区的界限扩展。

此时商埠区面积增至三千七百余亩,与旧城连为一体。

1939年至1945年间,做了第三次展界。

济南商埠区已基本成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制度的变革深刻的影响了商埠区的发展。

先后经过了“一五”时期,“大跃进”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的发展,城西商埠区的发展日新月异。

如今商埠区的发展规划以保护历史街区风貌的完整性和历史真实性,延续经纬分明的路网格局,保护典型街坊和近代优秀建筑,完善商住混合模式和游憩商业功能为目的,形成“两区、两市、三经二纬、六街片”的布局结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历史风貌。

构成区域的最小单位,被道路分割划分,不同区域的不同的物质特征也是构成城市多样化的主要体现。

对于历史区域的保护与发展也是商埠区规划的一项重点。

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
以明府城、大明湖、环城公园“一城、一湖、一环”为核心,彰显泉城特色风貌。

保护明府城的结构肌理,整治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梳理泉池水系;扩建大明湖风景名胜区,使园中湖变成城中湖;整治改造护城河环境景观,形成环城水上游览线。

新区规划:
滨河新区:滨河新区规划范围为小清河两侧区域,包括非遗园、美里湖、泺口、北湖、华山、新东站等重点片区。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商业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

西部城区:西部城区是指二环西路以西区域,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由西客站片区、大学科技园区、济南湿地三大功能板块构成。

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科生态农业、创意研发、旅游休闲等产业。

东部城区:东部新区规划范围为二环东路以东区域,包括奥体文博、龙湖、贤山、雪山、唐冶、孙村等重点片区。

规划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服务经济
发达的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竖向规划:
竖向总体控制规划是梳理和整合城市用地规划最新成果,遵循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综合协调的规划理念,按照保护山水风貌特色,加强城市防洪排水安全的要求,建立安全、经济、生态的高程控释体系,指导城市经济、合理的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济南市志》第一册——第一卷
照片摄于济南城市规划展览馆、“小广寒”
组员分工
前期历史沿革调研分析——庞宇、张天、李甘甜
济南规划展览馆照片拍摄——庞宇、张天、李甘甜
后期材料整理——张天、李甘甜
论文撰写——庞宇
后期修改——张天
小组成员:张天 20120512081
庞宇 20120512094
李甘甜 20120512075
组长:庞宇 201205120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