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园林特点

合集下载

东西方园林差异比较

东西方园林差异比较

东西方传统园林特色的差异1、园林的布局西方园林:多采用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以建筑物为主题,园林式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东方园林:采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围上为上。

模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生态形自由式园林。

2、石头的运用西方园林:石头是被雕刻成雕塑,花坛,石雕喷泉等,均匀的散落在园路四周,或者位于花坛、水池的中央位置,体现着人的作用。

东方园林:主要欣赏石头的自然紫台,中国园林在选石上讲究:瘦、陋、透、丑、皱。

以石叠山,还原自然山川的真是面目。

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就能成为一景。

3、水的作用西方园林:多采用喷泉、跌水等形式来欣赏水的动态美,也有制造一片规则、平静的水面来欣赏水的静态美。

东方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欣赏水的本质,声音,力求再现真是河流的轨迹4、植物的作用西方园林:强调人的作用。

对植物的欣赏表现在植物的品种、体块、色彩与层次上。

植物被修剪成几何形状或动物形状,往往成片出现,整形对植、列植。

东方园林:主要欣赏植物的自然美,着重对植物的姿态进行培养,如中国园林中的盆景的运用。

自然式的孤植、散植。

植物在东方园林也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

5、园路的设计西方园林:往往都有一条宽大笔直的中轴线,园路都成一定的几何形状,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或环绕。

东方园林:追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移步换景,园路一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非常独特的廊桥的设置,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6、社会意识形态西方园林:为体现黄泉智商,更强调人工美。

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的统一。

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草树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的均衡对称,并且彼此协调配合”。

直线个方角是基本形式,都要服从比例。

东方园林:中国在线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精神的影响,儒家哲学强调天、地、人中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最终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融于其中。

中西方园林特点

中西方园林特点

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对比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例,论述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西方造园艺术主要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代表。

它们的造园艺术在不同时期都十分显著地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有些艺术风格在几个世纪中都占统治地位,有些艺术手法一直延用至今。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

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

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

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

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

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

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

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

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文化传统

西方园林文化传统

西方园林文化传统
西方园林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技艺一直以
来都备受世人瞩目。

西方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致的设计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世界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园林文化传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
园林以对称美和几何形式为主要设计特点,注重对空间和形式的精心布局和处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园林文化逐渐融合了东方园林的一些设计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格。

在西方园林文化传统中,花园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的
种植和布局,还要考虑景观的整体效果和氛围的营造。

西方园林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西方园林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比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英国的肯辛
顿花园、意大利的维拉迪斯泰花园等,这些园林都展现了西方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

这些园林不仅是美的享受之地,更是文化的传承之所,成为了世界园林文化的重要遗产。

总的来说,西方园林文化传统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技艺,成
为了世界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园林不仅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更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传统的传承。

希望西方园林文化传统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世界园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西方园林之差异

东西方园林之差异

东西方园林设计之差异一.西方园林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

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

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

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

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书提出了造园思想和原则,他主张用直线划分小区,修直路,栽直行树。

直线几何图形成为意大利园林的又一个特征。

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园林影响,法国人在16世纪效仿意大利的台地园林。

到了17世纪,逐渐自成特色,形成古典主义园林。

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

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部分,南边有湖,湖边有绣花式花坛,中间部分有水池,北边有密林。

园中有高大的乔木和笔直的道路,王家大道两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表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歌颂了太阳神,是积极进取的。

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后面是花园,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诺特尔,他开创了法国园林的特色和新时代。

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一种风格和流派。

英国园林突出自然风景。

起初,英国园林先后受到意大利、法国影响。

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逐渐从城堡式园林中走出来,在大自然中建园,把园林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早期造园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图把图画变成现实,把自然变成图画。

布良还改造自然,如修闸筑坝,蓄水成湖。

他创造的园林景观都很开阔、宏大。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园林思想出现浪漫主义倾向,在园中设置枯树、废物,渲染随意性、自由性。

西方园林史发展特点和概述第一讲古代园林

西方园林史发展特点和概述第一讲古代园林
榈,悬铃木,等
古希腊埃比道拉斯
雅典卫城的神庙(1)
卫城在雅典城中央孤立的山冈上(高于平地70-80m;东西长约280m, 南北最宽约130m),最突出的保存有3处:帕提农神庙、厄瑞克 提翁神庙、胜利女神雅典娜神庙。
雅典卫城的神庙(2)
雅典卫城由于山门两侧不对 称,因此利用南边的胜利神 庙可取得均衡。
维尼斯广场
四、古罗马园林
最初的罗马人园林是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果园、菜园,以及种植香料和 调料植物的园地。园中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后来逐渐增强。
来自东方和希腊的文化艺术,包括园林,是罗马人取之不尽的源泉。罗 马人在学习希腊的建筑、雕塑、园林后,逐渐有了真正的造园事业。古 罗马在继承和发展了希腊园林艺术的同时,也吸收了古埃及和西亚等国 的造园手法。
园林类型丰富, 风格多变。既 有附属于各种 建筑的庭园, 也有环绕在建 筑四周的花园, 最典型的园林 形式是各式各 样的柱廊园。
哈德良山庄
每个园子都有其主题 及功能,往往以水池 为核心,点缀着大量 的雕像和柱式等装饰 之物。
哈德良山庄
哈德良山庄
山庄中心是由双侧回廊(Pecile)环绕的花园,柱廊的墙面上绘有壁画,称 为柱廊园。9米高的园墙及回廊围合着约100米宽、200米长的长方形庭 园,正中开有巨大的拱门作为出入口,庭园中央是矩形大水池。
埃及(公元前3500年前) 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公元前2560年)胡夫建金字塔;
埃及国土96%以上为沙漠,耕地2.48% 惜树如金、以石代木 金字塔(西岸)、神庙(东岸)
埃及的造园在特殊的气候风土条件下独树 一帜:
1.府邸庭院(宅院)
3.埃及墓园(陵园)
1.府邸庭院(宅院)奈巴蒙花园
哈德良山庄

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你知道欧洲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吗?现在随店铺来看看吧!欧洲古典园林特点欧洲园林的两大流派都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规则式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

自然风景式园林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线,将自然为主体引入到园林,排除人工痕迹,体现一种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

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

欧洲古典园林代表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是法国最宏大、最豪华的皇宫。

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

在位期间加强专制统治,强化中央集权。

两次进行战争,晚年国库空虚,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没落。

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巴洛克是17~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效果,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以及强烈的色彩,常用曲线穿插和椭圆形空间〕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特点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我国的园林讲究自然美,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线条的美感,这样一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用方面差异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

中西方园林体系的对比

中西方园林体系的对比

东西方园林体系比较意大利传统园林一、主要特点意大利园林受古典主义思想的引导,其形式与文艺复兴的社会意识密不可分。

因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意大利别墅、园林大都修筑在面海的高亢坡地上,恰当地依附于地形,形成了特殊的被称为“台地园”的结构形式。

将府邸等主要建筑安置在中层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并修建遮阴的拱廊,这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观赏户外景色的场地,这是意大利人热爱户外生活的性格在建筑园林上的体现。

意大利园林在整体布置上常采用整格局设计的原则,大量运用方与圆的结合,下层的绿从植物多修剪成规整的几何图案,以表现图案的美。

除此之外,意大利园林十分珍视对水的运用,既可增加凉爽又可使园景生动。

在理水的技巧上尽可能地把可以利用的水源全部汇集起来使水量充沛,然后结合地形来组织形成多样的理水形式。

而在容水物的结构物本身,在外形装饰安置上常是优美的艺术创作;作为池或泉的中心雕塑,常是优美的艺术作品。

运用水的光影和水的乐音更成为台地园的一个特色。

在植物的处理上,由于地理因素,阳光强烈,所以在台地园的布局中突出“处处绿荫”的要求,在园路的两旁常用丝衫或其他配树形成配置,这样不仅保证了风景视线的完整性,也达到了绿荫的目的。

但如果园中处处绿荫的话,单一的色调会使人产生乏味之感,因此在意大利园林中对明暗浓淡不同的绿色配置十分重视。

在特殊位置常设置灰白或棕褐色的建筑小品,与绿色的植物形成视觉上的对比从而便显出层次景深;不仅如此,浓暗的丝衫通过黄杨、冬青、女贞而逐步过渡到淡绿色的柠檬,形成了多样的色调变化,又产生了多样的层次效果。

二、经典案例:“百泉宫”埃斯特别墅埃斯特别墅建造之时恰逢意大利式园林的全盛时期,是典型的意大利台地园式建筑。

喷泉、水池和道路等在内的石作、经过修剪的植物和与石作结合的水组成了当时园林建造的基本要素,是意大利经典园林特色的代表之一。

在设计中,设计师着重强调出了光影与水纹的对比,以及巧妙的人工装置的设置,达到了理想的理水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传统园林特点
意大利园林
意大利园林,通常以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即以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园林为代表。

意大利的台地园被认为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对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上,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

阿尔卑斯山脉西自利古里亚海沿岸,东至亚得里亚海,呈弧形绵延于北部边境。

亚平宁山脉则由西北向南一直延伸到西西里岛,纵贯整个亚平宁半岛。

北部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岛和岛屿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雨量较少。

夏季在谷地和平原上,既闷且热;而在山丘上,即使只有几十米的海拔高度,就迥然不同,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也有来自山林的冷气流。

这一地理、地形和气候特点,是意大利台地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

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

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物的部分是花园,花园之外是林园。

意大利境内多丘陵,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和用黄杨或柏树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很少用花。

重视水的处理。

借地形修渠道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叮咚作响。

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

跌水和喷泉是花园里很活跃的景观。

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树木茂密。

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

法国园林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国土以平原为主,间有少量盆地、丘陵与高原。

除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外,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因而农业十分发达,森林茂盛,约占国土面积的25%。

森林分布亦得天独厚,北部以栎、山毛榉林为主,中部以松、桦和杨树林为多,而南部则为地中海植被,如无花果、油橄榄和柑橘等。

开阔的平原、众多的河流和大片绿油油的森林构成法国秀丽的国土景色,也为其独特的园林风格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全面学习意大利台园造园艺术,并在借鉴中世纪园林某些积极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地形、植被等条件,促进了本国园林的发展。

这一时期,法国园林主要有城堡花园、城堡庄园和府邸花园三种类型,分别以谢农索城堡花园、维兰德里庄园、卢森堡花园为代表。

在法国文艺复兴初期,法国园林中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堡园林的高墙和壕沟,或大或小的封闭院落组成的园林在构图上与建筑之间毫无联系,各台层之间也缺乏联系。

花园大都位于府邸一侧,园林的地形变化平缓,台地高差不大。

意大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园要素和手法上,园内出现了石质的亭、廊、栏杆、棚架等,花坛出现了绣花纹样的简单图案,偶尔用雕像点缀。

岩洞和壁龛也传入法国,内设雕像,洞口饰以拱券或柱式。

16世纪中叶后,法国园林风格焕然一新。

府邸不再是平面不规则的封闭堡垒,而是将主楼、两厢和门楼围着方形内院布置,主次分明,中轴对称。

花园观赏性增加了,通常布置在邸宅的后面,从主楼脚下开始伸展,中轴线与府邸中轴线重合,采用对称布局。

法国园林在学习意大利园林同时,结合本国特点,创作出一些独特的风格。

其一,运用适应法国平原地区布局法,用一条道路将刺绣花坛分割为对称的两大块,有时图案采用阿拉伯式的装饰花纹与几何图形相结合。

其二,用花草图形模仿衣服和刺绣花边,形成一种新的园林装饰艺术,称为“摩尔式”或“阿拉伯式”装饰。

绿色植坛划分成小方格花坛,用黄杨做花纹,除保留花草外,使用彩色页岩细粒或砂子作为底衬,以提高装饰效果。

其三,花坛是法国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从把整个花园简单地划分成方格形花坛,到把花园当作一个整体,按图案来布置刺绣花坛,形成与宏伟建筑相匹配的整体构图效果,是法国园林艺术的重大飞跃。

英国园林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周围5500个小岛(海外领地)组成,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

英国西北部1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

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也为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英国园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一)“庄园园林化”时期英国学派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庄园园林化”风格,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因地制宜,努力在景观营造中找寻“当地的魂灵”,改变古典主义园林千篇一律的形象;二是抛弃围墙,改用兼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沟来分隔花园,林园、牧场,把自然景观引进了花园,加强了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三是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场和庄园进行景观设计,把园林景观从纯观赏性的封建贵族艺术转变为兼具实利性的资产阶级艺术。

(二)“画意式园林”时期随着18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以钱伯斯为代表的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

钱伯斯开辟了一种更野性和更激动人心的自然风致园林流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二是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犷、变化和不规则的美;三是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如丘园的中国式塔以及其他画意式园林中喜用的中国式山洞。

画意式园林所指的画意,不是一般的风景画,而是充满野趣、荒凉并带中世纪怀旧情调的罗莎式绘画
(三)“园艺派”时期英国学派的成功,使英国式自然风致园林的影响渗透到整个西方园林界。

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现代色彩的职业造园家逐渐成为一个专门和固定的职业。

生活的丰富和信息交流的日益简便也使得庄园式和画意式园林变得毫不时髦。

与此同时,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入,从而形成了19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

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奇花异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

这一种园林,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成为19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英国造园师们对于植物,很善于根据其观赏特性、生态习性,配植成各种专类园或专类种植带,使其成为英国园林中的一大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