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中西园林比较论文文档

中西园林比较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是具有自然风趣的建筑、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环境的艺术再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园林的设计也体现了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独有的手法。
本文就中西园林的风格作了简单的比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有着独特的特点:1.崇尚自然。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是两千年来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生活追求和审美缺位的结晶。
要研究它,还得主要从自然美的发现和田园生活的已经两方面入手,而田园生活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容是决定性的。
‘师法自然’,不但是在园林的形式上模仿自然的景观,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主要是通过自然的生活才对自然的美有所会心的。
园林是作为自然的生活的场所环境,才被要求自然的风格。
从中国园林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这些风景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可以体现出道家“崇尚自然”之一观点。
园林中的“叠山”既是模拟真山的全貌或截取真山的一角以比较小的尺度创造峰、峦、岭、峋、洞、谷、悬崖、峭壁等形象。
“理水”也是自然界中河、湖、海、地、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根据园内地势和水源的具体情况,或大或小,或曲或直,或静或动,用山石点缀岸、矶,岛筑桥,以营造出一种岸曲水洄,似水还连的意境。
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
园林植物的基调主要以白、蓝、墨绿色等冷色调为主,园中还多用常绿之植物,如四季常青的翠竹、苍松等,这些植物的青绿色彩正适合表达晴朗明净、闲适的心境和缥缈的意境。
2.追求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哲学、美学思想以及伦理道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一些文化典故常常被造园者引用到园林中来,以表达他们的理想和情操。
园林讲诗意,诗文绘风景,中国古典园林与诗歌一直是相互借鉴,采用古代诗文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由此及彼的联想效应,让观园者从园景的提名、对额得到的暗示而联想到有关文字乃至历史人物、事件、景色等虽然中西园林属于不同的园林体系,但它们同属于与建筑和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艺术门类。
课题研究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艺术理论论文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比较倾向于古典的类型,而且园林设计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一道奇观。
我国对园林设计师的要求比较高,其不但需要掌握园林设计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园林要有自身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是一个多名族,并且历史悠久的国家。
西方的园林艺术一般比较简洁,在园林设计中可以看到很多对称的、具有几何特征的结构,其展现了设计师严谨、理性的园林设计理念。
我国的现代园林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体现出本土的自然景观特色,突破历史的局限。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而且园林景观的设计类型主要是古典的形式,在设计中融合了很多文化内涵,使园林可以很好的传承当地的文化风情。
园林设计不但可以传承文化,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居民创造出更加健康的居住环境。
园林中不但有种类繁多的植物,还有很多的人造山水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娱乐场所,而且具有特色的古典园林,还是当地的旅游胜地,可以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的古典园林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了自然美,设计师利用很多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我国丰厚的国土资源,而且古典园林追求优雅的环境,可以使游客感受到深邃的艺术环境。
优秀的园林设计可以展现出三维的空间效果,设计师可以利用隔景、分景的手法,使园林的空间结构更加曲折多变,而且还可以体现出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园林中不但有品种繁多的植物,还有很多的山水景观,可以使人们更好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我国的园林设计类型很多,其中园中园形式的空间布局应用比较多,通过将园林分隔成不同的形状,可以使园林更有层次感,而且在有限的空间内,给人无限的遐想,游客在园林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感,也感受到了当地自然的风土特色。
合理的景观配置,可以使园林的内涵更加丰富,而且更具特色,我国的古典园林主要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配置的主体。
论文欧洲古典园林意大利。。

课程论文题目:欧洲古典园林之意大利姓名:学院:艺术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12 月13 日目录摘要 (I)前言 (1)一、绿色植物和自然全景引入二、隐喻1.神灵及宗教元素的寓意2、对庄园主人的歌功颂德三、风景园的出现——威廉.肯特的意大利风四、意大利园林艺术形式结语 (4)参考文献 (5)致谢 (6)欧洲古典园林之意大利指导教师:芦轶男【摘要】从文艺复兴早期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台式园林经历了政治、经济、艺术、思想的重大变化,园林的艺术也随之由只是单纯几何对称线,到突出的中轴,渐渐到对图案变化的夸张强调。
意大利台式园林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其构成要素、空间布局、造园手法在不同的地域,根据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展现出不同风格,如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英国自然式园林都起源于此,从而奠定了其欧洲园林鼻祖地位。
文艺复兴景观设计较以前有了一个新的特征:那就是人工景观强调与自然环境融合而不是隔绝。
在大前提下,贵族庄园就山顶跌级而建,将绿色尽纳眼中,氛围愉悦轻松。
同时,在园林线路中安排一系列象征题材装置小品,充满了各种意味隐喻。
所有这些对英国18世纪风景园大师威廉.肯特有重要的影响,为英国如绘式风景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造园提供了极好范例。
【关键词】文艺复兴;巴洛克;台地园;中轴线;自然;前言中世纪,在西罗马帝国陨落后,欧洲文明变得更加区域化,这些国家的土地没有中央集权,很多首府隅于城墙内,整个城镇的经济和社会系统带有封建社会的特征。
但是在这之后,当世界景观史发展到文艺复兴这一页时,人们的世界观的转变了,相对于中世纪人们更强调经营内在的天堂园的视觉景观来说,文艺复兴的景观设计开始变成全新的基于广泛的、更加自信的人类权力的观点之上的台地园。
就文艺复兴的台地园来说,两个重要的特征:分别是融入绿色全景来结合人工自然,以及无所不在的隐喻。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课程论文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课程论文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课程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姓名:学号:目录:一、引言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四、国家在保护园林上采取的措施五、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六、总结七、参考文献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表现,代表着古代人民的审美水平和建筑工艺,是无价之瑰宝,是传统建筑艺术之塔上的明珠。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大都表现出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儒家风范,例如宫殿、陵墓等。
只有园林建筑不同,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并能充分体现工匠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特点自成一体,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主要特点如下:1、园林建设时因地制宜,力求与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周围的山水,达到依山傍水的效果。
2、园林建筑除少数皇家园林外都比较小巧。
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园林建设时不以建筑而改变整体风格。
3、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富于变化。
设计中仔细思考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
典型代表是北方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
因此可以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表现含蓄、强调意境、突出封建礼教、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中国古典园林完整存世的数量比较少,主要包括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
其中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而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其他地方很少见。
西方园林赏析15

文本 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文本 文本
拉韦林特公园
拉韦林特公园布局简介
点击添加文本
拉维林特公园的入口是府邸建筑,其 中有 14世纪遗留的塔楼,还有黄杨的模 点击添加文本 纹花坛以及家庭花园。半圆形的雄狮广场 发散出五条道路,广场中有两个大理石狮 子,高高矗立在围墙之上。这里是为了纪 点击添加文本 念1827年费尔南多七世和他的母亲玛丽 亚·卢西亚等皇室成员而建立。
·
· 府邸的东北角,是1880年增加的。 是一个家庭花园。种植有巨大的乔木和带 状种植的地被植物。道路在林中穿行。
点击添加文本
拉韦林特公园布局简介
·
花园的两个主要部分有9.1 公顷,分别是新古典主义花园和 点击添加文本 浪漫主义花园。环绕公园有着主 题是希腊神话和其他的民俗传说, 同时有着大量的喷泉和水池。
拉韦林特公园背景简介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 经过修复,它20世纪70年代重新开放,但 是由于过度使用和人为的再度破坏,直到1993 年,该园被彻底修复,现在得到了完善的保护, 点击添加文本 政府每天限定入园人数和活动范围。
拉韦林特公园 总体布局
主题部分是18世纪新古典主义的花园, 这是现在公园的地图。
西方园林赏析
之
拉韦林特公园
Part of the Labyrinth in Horta
拉韦林特公园
目
录
背景简介
总体布局
设计主题
观点赏析
拉韦林特公园背景简介
拉韦林特公园,名字源自 它园内修剪整齐的柏树树篱构 成的小路。这座园林保持着 18世纪新古典主义庄严华美 的风格,园内迷宫是西班牙最 大的,有750m,长的修剪成 直线型和曲线型的意大利柏树, 占地9平方米,还有许多复杂 的水道、林地和正规的花园。
中西园林审美差别论文

中西园林审美差别论文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别特别是在思想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不同。
本文采用对比方法,通过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的相比,从中找出了各自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及其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简述引言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而所谓园林艺术,是指在园林中运用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
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
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
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
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
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
关于西方园林的见解

关于西方园林的见解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列宁格勒的彼得宫喷泉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
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
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西方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
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
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分析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分析与前景展望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提炼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通过对比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不同,提出了对中国园林艺术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园林艺术中西方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都以其各具特色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
西方古典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古典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因此,展望中国未来园林艺术的发展前景就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1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1.1 深厚的园林艺术文化底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人们常常用山水画等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淳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是综合性地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2010级农林经济管理一班王东
学号:20103425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大概讲述了世界园林的发展史、西方各个国家不同时期园林的不同特色与风格,期间还给用PPT给我们欣赏了它们的图片。
风景式园林比规整式园林,在园林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
但物极必反,却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极端即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
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因此,从造园家列普顿)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
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断蝎、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
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
也就是一种形式美。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
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
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
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
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
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
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
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根据以前翻看过的园林方面的部分资料与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了解到西方的园林大多都是由十分规则的几何图形或图案组成,体现出了西方人们思维强烈的逻辑性以及当时的人们想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意愿;而情况在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的表现上却正好相反,由于长期受到类似于儒家、佛家、道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园林无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都时刻寻求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史博大精深,拥有着十分丰厚的历史底蕴,但是现如今中国许多地方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造大多都是运用了西方造园的手法,很多地方体现出的都是西方园林的气息,而自己本身应该有的特点却大大少于引进过来的理念与表现。
但在近年来,这种局面也慢慢地开始发生着一些改变,不难发现如今许多景观的设计都融入了
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因素,比如庭院、小桥、流水、凉亭、石桌、石凳等等。
就个人看来,我的喜好更加倾向于中国古典园林,去年暑假在苏州园林的旅行就带给了我很大的心灵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它自身所包含的那种气韵让身处其内的人深感舒畅。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但是园林的学习毕竟不是易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需要自己有强大的内心与动力能逐渐向它靠拢并在这条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