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园林毕业论文(精选8篇)

关于园林毕业论文(精选8篇)

关于园林毕业论文(精选8篇)关于园林毕业论文(精选8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园林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园林毕业论文篇1摘要: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实践性和使用性很强的城建工程。

为了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效果,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园林作品,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其施工技术要点,把好质量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发展以及绿色生活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

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使得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得以快速发展。

将生态发展与植物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不仅能缩短工程工期,减少工程造价,还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各项功能顺利实现,对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分析1.1园林绿化工程的生物性。

由于园林绿化施工过程是通过对植物的栽培来达到绿色景观的要求。

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

植物设计是体现景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城市的识别性,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植物设计体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同等价值。

植被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背景,是自然品质或文化品质的参照,设计强调要为聚会、娱乐、玩耍提供空间,但它们也有所取舍地参考了当地特别的自然历史与文化历史。

施工过程中是通过对草皮、灌木以及乔木的色调、高低进行搭配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绿色景观。

由于园林绿化建设对植物的栽培与养护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施工。

绿色植物受阳光、土壤、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说园林绿化工程具有生物性的特点。

1.2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旨在为居民营造一个优美的、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摘要:分析了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巴蜀文化,从历史人物、历史思想以及园林审美等几个角度进行剖析,最后对西南地域中巴蜀文化的重塑方法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南地域;巴蜀文化元素;园林设计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各地景观园林特征相似成为阻挡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危机。

怎样将地域特色融入景观园林设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所以,景观园林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文化风俗,从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得进行景观园林建设。

1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巴蜀文化的孕育环境西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十分丰富,平地、凸地、山脊、凹地以及谷地组成了西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复合型地形。

具有特征的地形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是西南地区园林设计的自然基础,能够提升巴蜀园林的布局空间层次感,与其他地区的园林形成显然对比。

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地形中蕴藏着丰富的环境资源,例如飞岩叠石、万壑流青以及繁花覆地等,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优势,形成与亭台廊榭相互映衬的园林风格。

2西南巴蜀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元素分析2.1先贤崇拜西南巴蜀地区自古就有浓厚的山水文化特色,在古代体现于对山水的憧憬与崇拜,之后逐渐演变为对先贤的崇拜。

不管是巴蜀本地的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其停留生活之处多被改造为以园林形式为主题的文化场所。

西南园林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兴废,但还是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生命力。

虽然没有苏州私家园林的精致、没有皇家园林的气势,但是却具有浓浓的人文风俗。

2.2道家思想巴蜀地区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道家所尊崇的“道法自然”自然对西南园林产生了布局式的基础影响。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5篇)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5篇)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5篇)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需要用到两大料子,一种是硬质景观料子,重要包含山石、水体和建筑等;另外一种就是软质景观料子,即植物,园林植物体现了自然属性和由于季节改换产生的时空序列变更的景观表现特征。

由于植物和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园林的美好,吸引了人们的爱好,充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活动的需要。

风景园林学的简介1.风景园林学的定义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在古典造园和风景造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建立的一门新的学科。

从传统的风景造园到现在的风景园林学,经过了从为少数人服务到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服务;从单一的审美价值取向到生态和文化综合的价值取向;从中微观到全尺度的进展过程。

2.风景园林学科的分类风景园林学以空间营造理论为核心基础,包含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含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更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含:范围和目标确实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3.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讨论,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讨论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配置原则风景园林的景观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高度统一,既充足植物和环境的生态相适应,又要符合艺术构图的原理,把植物的个体和群体美呈现给观众,并让观众在赏识的时候感受到意境美。

所以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要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原则,实行协调对比,体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第一篇:园林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园林景观历史 2园林景观意境 3园林景观特点 4总结诗情画意中的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鉴赏力。

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意境中诗画的分析,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蕴。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情画意正文1 园林景观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其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丰富和完美。

园林是既可供居住、避暑、宴客等的场所,又是获得高级精神享受、倾心游赏山水林泉等自然美的地方。

匠心独运的造园家们在喜爱自然、模仿自然、进而再现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实现至高至美的理想境界,从而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意境。

2 园林景观意境“意境”说早在唐朝就已经诞生了,但是思想渊源不仅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哲学,而且因佛教的传入,受佛教禅宗的直接影响。

从先秦时代的“象”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化为“意象”;从“立象以尽意”到“得意忘象”,由“忘象”而探入“象外”这条观念之流,同“意境”的出现自有其历史的渊源。

但是,“意象”的发展却并非是“意境”之所以诞生的直接原因。

而是由于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

“境”和“境界”是魏晋至唐代佛经翻译中常用的词汇,特别是在六朝以来的佛家典籍中更是常见。

所谓“清清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般若,梵文,意为智慧)。

即是把无情之物都看作具有真如的境界(真如,梵文,意为事物的真实性)。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

从而推动了诗歌美学家从理论上对诗歌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境”这个新的美学范畴。

“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意境”说既得禅宗“境界”的启示,吸收其“顿悟”的直觉体验方式,超功利、无思虑、以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审美境界。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

中国园林美学论⽂ 中国园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她历史悠久,形成个性鲜明的园林体系,独领风骚,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举⾜轻重的地位。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中国园林美学论⽂,供⼤家参考。

中国园林美学论⽂篇⼀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园林美学论⽂摘要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化宝库中的⼀朵奇葩,在世界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与⼭⽔绘画、诗词、中国古代美学相互联系,相互作⽤。

中国古典园林以⾃然⼭⽔为主题思想,以花⽊、⽔⽯、建筑等为物质⼿段,强调⼈与⾃然、⼈与⼈之间和谐的关系,追求“意境”情景交融,赋予园林艺术以灵性,通过与⾃然和谐共⽣的⼈⼯建造,突出天⼈合⼀、融于⾃然、顺应⾃然的设计美学思想,不露痕迹地体现⾃然之美。

中国园林美学论⽂内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献标识码: A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化培育成长,是⼀个博⼤精深⽽⼜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1、⽣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0年,包括殷、州、秦、汉朝代。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园林内容驳杂,园林概念模糊;园林总体规划⽐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并没有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该时期代表作有建章宫、上林苑。

2、转折期:公元前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

当时寺观园林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省城到全盛的转折,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彩转化为浓郁的⾃然⽓氛,初步确⽴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代表作有铜雀苑、华林园。

3、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隋、唐时期。

随着社会条件、性质以及传统⽂化的发展,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法提升,⼭⽔画、⼭⽔诗⽂、⼭⽔园林三个艺术门类有互相渗透迹象。

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旺盛的⽣命⼒,⽽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盛年期。

作为⼀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了。

代表作西苑、华清宫。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优秀范文5篇)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优秀范文5篇)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摘要:针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古典园林具备的特点,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古典园林设计过程中,注重神似、诗情画意、与自然结合。

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如何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当中,主要内容有:虚实结合、密疏融合、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等。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神似;诗情画意;自然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居民区设计过程中,需要为人们设置相应的休闲园林,在传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倾向于模仿西方园林设计风格,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涉足过少。

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因此,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于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对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伴随着居住区建筑和园林逐渐向欧美西式景观风格发展,现代居住园林大部分采用模纹花坛等西式元素进行设计[1]。

并没有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以及设计元素等进行充分利用。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并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自然进行充分利用,促使自然之美得以充分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将古代园林设计风格和现代园林设计相互结合,符合我国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1、神似通常情况下,古代园林设计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使用植物进行装点,主要是因为山水植被是自然风景的主要内容。

但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并不是对原态风景进行模仿,这需要设计者针对原始状态做出相应调整,然后对其作出适当加工,最终实现一种神似的境界。

2、诗情画意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诗情画意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优秀12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优秀12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优秀12篇)在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构成艺术,它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

在园林设计中,已经渗入了构成艺术。

我国在构成艺术应用方面,起步较晚,通常都是在广告设计和家居设计等领域内应用,很少人研究园林景观设计范围。

因此,就需要对构成艺术深入认识,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手法及应用规律进行探索。

平面构成艺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中,点、线、面是应用最多的艺术要素。

在数学范畴中,点主要是表明位置关系,不会涉及到面积和方向;而线则是具备一定的象征性含义;面则是通过首尾相接所形成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够对其进行改变。

具体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环境是不同的,那么点、线、面也会体现不同的含义。

1园林景观设计中平面构成艺术的运用1.1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的运用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属于最小的单位,它不仅有位置,还有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它们有着不同的大小和色彩,此外,具体的景观元素也可以被看作为点。

点不但可以将具体的位置表明出来,还可以将形状和大小给表现出来。

独立的点,也可以构成一个形象,通过点的聚散和量比,在视域中,可以构成连续的视觉形状。

在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造型要素就是点,它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我们可以用点来看待所有形状的物体,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给最大限度地吸引过来。

要想将点转化为面、或者线都是可以的。

按照一定的规律,连续排列点,就成为了线。

我们以圣地之门公园为例,它营造了2条长长的树阵,让人产生较好的感觉,并且可以将这个主题突出来。

通过研究发现,集合一系列的点,可以让人感觉到面的效果。

在排列点时,如果采用的是不同的疏密程度,那么就会有明暗区分显示出来;如果采用的是均匀的密度,那么形成的效果就有着严谨的结构。

1.2园林景观设计中线的运用折线也是直线中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改变同一方向的线,然后继续延伸,折线景观要素,可以营造一种景观,另外一个方面分担作用也可以发挥出来。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第一篇: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我国将在2020 年全面建成“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提高生活品位的前提。

在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由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热岛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消费者—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深深地渴望生活在绿树、碧草环抱的环境之中,渴望生活的环境日臻改善。

要想维持人与生产者—绿色植物之间的平衡,必须大力发展园林事业。

园林造园手法多种多样,植物种植模式丰富多彩,植物修剪造型千差万别,而讲究园林生态美,就是要提高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为广大市民遮荫纳凉、调节碳氧平衡、降低噪音和温室效应、调节小气候以及防风固沙等创造条件。

因此,探讨园林生态美,可以为园林事业顺应时代发展指明方向,从而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宿求,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保障。

生态美在不同园林中的地位一般来说,园林主要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二者在植物配植、造型修剪等诸多方面存有明显差异。

西方园林属于规则式园林,各种建筑是园林的主体,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只是其中的点缀,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

植物常以松柏、绿篱为主,并以修剪整齐划一的绿廊、绿墙、绿门、绿塔,或者以各种动物形象形式出现,并配以几何图形的模纹花坛、花境,亦或是行列式、对称式种植。

这种造园手法虽赋予了植物更多的形象,但因去枝删叶,极大地消弱了植物的绿量,减弱了其生态效能,不利于在有限的绿地上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这种造园手法在中国园林中不能大量使用,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森林缺乏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园林多为自然式园林,最早的园林是在自然地形上围筑而成的,山、水、植物、地形共同构成园林的主体,到后来,苏州的私家园林,甚至北方的皇家园林都以这种手法造园,模拟再造自然山水景观,虽由人做,宛如天工,自觉不自觉地把植物运用于园林之中,成为主景或者构图的主要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浅析西湖杭州花圃园林艺术特色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无论是周文王时代的囿,秦汉时代的园、苑,还是明清时代北方恢弘大气的皇家园林,还是温婉细腻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国园林艺术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故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和伊斯兰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共同构成了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园林艺术瑰宝中取一瓢饮,分析杨公堤的园林艺术特色。

杨公堤与白堤、苏堤共称西湖三堤,该堤是由杨孟英主持修建,故名“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分别是怀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

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依次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三台梦迹、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

下面将根据园林组成要素、造景艺术手法、园路、园林规划方式、园林色彩以及应用这六大板块浅析园林艺术原理在杭州花圃园林中的应用。

关键词:杨公堤、园林建筑、造景、色彩、要素1:引言杨公堤是杭州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处处体现着江南的温婉细腻。

杨公堤作为西湖三堤之一,园林之中风景优美,园林建筑精致美观,一个人北起灵隐路,向南至虎跑路,沿路而行,可观赏杨公堤的全部景点。

据史料记载,杨公堤是杨孟英主持修建,雍正二年,虽有扩建,但因河流淤塞,田桑扩大而废去。

杭州花圃作为杨公堤的重要组成成分,处处体现着杨孟英等人修建时对江南诗画园林的独具匠心。

如图是杨公堤的导游图,由图我们可以看到杨公堤分为杭州花圃、三台梦迹、乌龟潭等著名景点。

杭州花圃则在杨公堤北部的西部支段。

进入杭州花圃,入门便是两对大理石质少女雕塑,此处的雕塑起装饰性含义,再往里走可见非常漂亮的理水小品,有规则式的呈梯状排列,宏达有气势。

2.园林组成要素筑山、理水、植物、建筑、小品等构成了园林,杨公堤亦不例外,作为西湖三堤之一,杨公堤自2003年恢复杨公堤六桥之后,园林要素重要组成陈分之一的桥得以重建,六桥改为拱桥,满足观赏、游憩的需求。

作为杨公堤六景之一的杭州花圃除了具备园林基本特点之外,还因它四季变换呈现明显不同的风貌而闻名。

2.1筑山山是园林构景手段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中国式园林追求写意山水、诗情画意的园林特色。

山景主要为了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对仙境的向往,故有“一池三山”、“园林是立体的诗画”之言。

杭州花圃是杨公堤北段西侧比较大的园林,景点园林设计和谐,处处体现着美感。

举例而言,杭州花圃入门处有四个相对而视的少女雕塑,此处的雕塑是装饰性建筑,增添园林美感。

杨公堤几个园林景点的筑山采取的都是一些石质小山,一方面考虑到杭州花圃里的水都是溪水或者面积很小的湖水,山水相呼应,采取体积较小的假山,更显协调;另外一方面,石质小山作为建筑小品更显俏皮可爱。

2.2理水杭州花圃里的理水主要分为溪水、泉水,池水和微型瀑布等。

杭州花圃里的溪水分布形态呈小而分散状态,游客每走3分钟左右便可见溪水处处。

为了增添园林的动态美,丛林深处设置了多个小瀑布,流动的溪水让静谧的冬季园林增添几许动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逛花圃园林的时候,有两三个微型瀑布因为水位过低已停止流淌,如图是拍摄的两幅图,一副是之前游玩的时候拍摄,前者是最近拍摄,已经干涸且无人打理。

所以想向园林管理处提个建议就是希望管理人员将周边地区的河水疏通,重新让河水继续流淌焕发生机。

另外能在溪水石头旁边张贴标语,规劝游客不要从溪水石头上走过。

以免践踏使得石头堆砌的坍塌。

2.3植物杨公堤里面自北向南植物种类丰富,通过拆迁还绿方式,杨公堤新增绿地80余万平方米,乔木有1.8万株,灌木22.4万株,竹类7.5万株,铺设草坪16万平方米。

此外,水生植物有66品种,共计100多万株,丰富的园林植物,使得杨公堤冬季雾凇沆砀,夏季清风习习,分外宜人。

(摘自百度关于杨公堤植物栽植数据统计)。

2.4建筑建筑作为园林艺术要素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形态多样,种类丰富,用途各有不同。

主要有休息型建筑,例如饭馆,石椅、亭台,长廊,茶馆等;观赏性建筑赵公馆、杨公馆、戏曲大师赵叫门展览馆、丝绸展览馆等;还有其他一些建筑例如厕所、管理处,保卫处电话亭等。

2.4.1厅堂花圃里的厅堂建筑有赵公馆、饭馆、赵叫门展览厅等及一些附属的纪念馆。

2.4.2路与廊杭州花圃里的园路中主要园路采取直线式,一眼望尽的感觉;次要园路多采取曲线式(如图),曲线给人幽深、僻远之感使园林富有神秘色彩,增添了花圃园林工程设施的美感。

2.4.3斋馆杭州花圃里的饭馆不多,我游玩整个花圃结束时只看到两家家饭馆招待游客用餐,虽然数量不多,我觉的恰到好处。

花圃园林中如果饭馆过多,一方面会带来一些生活垃圾,给花圃的园林生态环境带来困扰;另外一方面,少量的饭馆使得园林氛围更显安静。

2.4.4轩榭亭阁园林中偶有几处栖居水边的小榭(如图),榭的使用给园林添加诗意美感2.4.5桥花圃里桥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有木质桥,石制桥以及石头做桥木头制作栏杆的混合桥。

桥的意义有很多,装饰性的桥,纪念性的桥还有实用性的桥。

杭州花圃里多是实用性的桥,还有几个装饰性的桥,如图就是学生刚进入杭州花圃入口处时所拍摄的桥,属于装饰性的桥。

装饰性的桥多采用单桥或者多桥并排列搭建,强调恢宏的气势。

2.4.6园墙园墙几乎是每个园林具备的,园墙有着遮挡、防御保护和装饰作用。

杭州花圃里的园墙分为外部园墙和内部园墙,外部是将杭州花圃和杨公堤另外景区曲院风荷隔开,内部园墙主要在一些建筑外围例如赵公堤馆外面有个园墙,还有就是作为隔着不同的景点之用。

如图学生拍摄的园墙是作为装饰性同时隔开仰云楼和湖的。

2.4.7匾额、楹联与刻石花圃里匾额楹联很少见,但是在花圃入口处可见石门上刻着一对对联,传达对游客的热烈欢迎。

此外,园林内部每个阁楼,纪念馆馆或是庙宇前面都有大石刻字,使用中国传统书法字体刻写彰显园林古典艺术美。

2.5小品杨公堤由于是清代杨孟英主持修建,所以是以人工造景为主,天然景观为辅的园林艺术景观。

经过近十几年的打理以及今年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举办,以杨公堤为代表的园林景观得以一定程度的完善。

如图是花圃外部的一个小品,糅合了花灌木、花卉,喷泉以及元素色彩设计,富有时代气息江南园林造景艺术特色。

3.造景艺术手法3.1布局手段杭州花圃是以人工造景为主,天然景观为辅。

自然式的园林设计是我们江南园林最主要的特点,这在花圃园林中也有体现。

3.2构景手段3.2.1框景杭州花圃的框景虽然不多,但每一处都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如图),这一处是学生在花圃某处的湖水外面拍摄,镜头、正六角形框、游客、栏杆、湖水串联在一起,大大增强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使得园林富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除了正六边形框之外,还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框景形状。

3.2.2借景借景可分为应时而借和应景而借,杭州花圃深冬下雪时借助雪景衬托雕塑的年代感,增添历史厚重感,如图是我网上搜集隆冬雪落时的花圃里的雕塑。

3.2.3夹景3.2.4漏景漏景其实就是框景的延伸,漏景可分为漏墙、漏屏风等等,如图是一个墙的漏景.漏景突出了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纵深感。

3.2.5添景添景使得远方的塔与近处的花卉、乔木有遥相呼应之感,画面具有层次美。

例如这幅学生拍摄图充分利用前景的枫叶和溪水中的芦苇衬托出远方的塔的遥远飘渺,使画面具有空间纵深感。

4色彩在杭州花圃园林中的应用色彩是情绪的表达,色彩应用于园林环境中可以无声的传达这园林设计者的情感和思想。

和谐的色彩搭配可以滋润观赏者的心灵,提高园林艺术美感。

反之,不恰当的色彩搭配,忽视色彩搭配的客观规律就会造成色彩污染,故而,有经验的园林设计者会特别注重园林色彩搭配。

4.1花卉色彩在园林中的应用此时是冬季,杭州花圃园林中栽植了一些适应冬季寒冷而又花期长的花卉,给凋敝的园林增添几许生机。

在花卉色彩上园林选择了红色、粉色以及白色的花卉,红色象征热烈积极;粉色意味着可爱温柔;白色寓意纯洁高雅,这三者结合颜色搭配较为和谐。

其实就花卉色彩搭配方面而言,浙江财经大学的校花园的花卉色彩搭配是很不错的,它选用红黄蓝这三个互补色进行环式栽植,三个互补色的使用对色彩的明度、重量、冷暖等色彩原理给予充分的考虑。

4.2林木色彩在园林中的应用杭州花圃栽种的林木大多是常绿树种,叶色成深绿色,所以即使是冬季游玩杭州花圃也不会显得过于单调苍茫。

除了常绿树种之外,园林在溪水中还搭配了暖黄色的芦苇以及深秋季节色彩斑斓的枫树,以绿色为主调,黄色为辅色搭配,同时还有清澈微绿的湖水相映衬,体现了杭州花圃冬季的如诗如画的美感。

4.3季节色彩在园林艺术中的应用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不同的颜色,春日融融,微风轻轻吹大地变成了浅绿色,生机盎然;夏季是茂盛的季节,各种各样的林木苍翠欲滴处处彰显着生命力;秋季是金黄色,枫叶、芦苇、菊花、萱草、唐菖蒲等等;冬季时节,银白色的雪花点缀着枯寂的园林园林艺术的美的境界包括三种:生境、画境、意境。

生境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画境就是风景如画,这属于艺术境界,意境就是联想境界,情景交融,寄情于中国山水园林,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文人士子的共同追求,此三者杭州花圃都给与充分考虑。

一个园林的成功取决于园林背后的故事即修建者以及他的故事、地理位置、时代等多方面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一个独特的园林设计总能让游客流连忘返,百看不厌。

基于这点,我希望园林管理者能够突破模式化障碍走创新之路,追求在理性感性诉求并重的基础上打造新时代园林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1]红烧茶叶蛋99.园林艺术复习重点[Z].2016-04-08 /link?url=9o_gqMiMCUq2V-616cIdn5Ynk_FyUpg9LGhXs wGlEoILNtUFrJ6u31ZasPE45WfMsyskExxrPnKRKw-shhNyppt5ZgVTCYrjNXbFdo8ygq K[2]戴继明.《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0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