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中外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课程论文题 目: 浅议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班 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夏丽芝成 绩:二○一三年○六月十二日 评分内容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目录一、园林艺术的起源 (1)二、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 (1)2.1、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 (1)2.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1)2.3、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 (1)2.4、成熟期宋、元、明、清(公元960——1911) (2)2.5、元代民族矛盾尖锐,战乱纷争,造园活动趋于停滞。

(2)三、园林艺术类型 (2)3.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2)3.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3)四、园林艺术特征 (3)4.1皇家园林 (3)4.2私家园林 (3)4,3寺庙园林 (3)4.4岭南园林 (4)五、典型案例 (4)六、结论 (4)七、参考文献 (4)摘要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关键字:园林艺术的起源园林艺术类型园林艺术特征避暑山庄一、园林艺术的起源中国古代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摘要】中西方园林艺术在历史长河中各自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但也存在着相互借鉴、融合共生的现象。

本文从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历史演变、设计理念比较、景观特点、造园技艺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探究两种园林艺术的异同之处。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中西方园林艺术在审美追求、园林布局、植物景观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总结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启示和发展前景展望,为今后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交流互鉴,将为园林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促进园林艺术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历史演变,设计理念,景观特点,造园技艺,文化内涵,启示,发展前景展望1. 引言1.1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概述中西方园林艺术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园林艺术表现方式,具有各自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审美特点。

中西方园林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各自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色。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园林美学。

通过探讨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景观特点、造园技艺和文化内涵,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欣赏这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启示和发展前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展望。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美学魅力,为我们的园林设计和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借鉴。

2. 正文2.1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历史演变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商代和西周时期,当时的园林多为宫廷园林,以强调山水意境和层次感为主要特点。

随着历史的演变,唐代的中国园林艺术逐渐兴盛,大型私家园林开始兴起,如洛阳的寒碧园、汴京的开封大相国寺,展现出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韵味。

而在西方,园林艺术的演变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园林以庙宇为中心,布置有长廊、池塘和雕塑,强调几何形状和对称布局;而罗马的园林则更加注重水景和广场的布局,展现出了欧洲园林的特色。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对于中西园林设计大家有什么了解了,知道中西园林设计的差异性在哪里吗?以下是本人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自从中西方园林艺术文化开始交流,人们对这两个风格意境截然不同的园林形式的比较就没有停止过。

中西方的园林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这两种风格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进而了解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一、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1、追求自然美。

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美学思想主要受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自然为万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生活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理想和审美情趣。

2、追求含蓄美。

中国园林形成含蓄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受中国诗画的影响,诗贵含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另一方面是与追求自然、追求意境这两大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

中国园林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指导下,在尊重、崇尚自然的前提下进行规划造园,创造和谐的园林特色;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

3、追求意境美。

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深悟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并把对自然山水的认知,带到园林艺术创作中,这种融汇了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的艺术意境,一直是中国园林刻意追求的境界。

给景物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想象上的“人格化”,使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如选石,强调山石的“透、瘦、漏、皱、清、丑、顽、拙”,梅花表示风骨清高,松柏喻示坚贞,在中国园林中,作为审美对象的山水花木等,完全成了审美主体抒发主观情绪意趣的载体。

(二)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代表西方园林风格的是l7世纪下半叶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强调驾驭自然、改造自然,“强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则”,因此形成的基本特点是: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形的组织营造,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规矩方圆,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中去,一切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

中外造园艺术论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_-_副本

中外造园艺术论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_-_副本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名称浅谈园林意境美的创造课程名称园林美学学生姓名邵彬学号**********系、专业城市建设系指导教师陈立军2014年 6 月 1 日中国美学中有一种西方美学未涉及的“意境”之说,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它首先是从诗与画的创作而来的。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山水诗、画影响,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

造园不仅要有优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更要像吟诗作画一样,讲求有隽永的深刻立意,使诗、画、园三位一体融于一炉。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意境Thereis no relatestoa WesternAesthetics"conception"Chinese aestheticssaid,it is a major feature of China culture,it is first of all from the poetry and paintingcreation to.China classicalgardens bythe landscapepoetry, painting,pay attention to the layout of a quality suggestive of poetry or painting composition.Thegarden willnotonlyhave beautifulnatural landscapecomposition,morelikethe p oetryandpainting,emphasizesthe profoundconception is meaningful,the poetry,painting,garde n three-in-onemelt in a furnace.Keywords:Chinese classical garden;artistic conception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1 意境 (1)2中国园林之意境 (2)2.1与天对话——意境之起源2.2 与天对话——意境之起源2.3 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意境之追求2.4 园林欣赏中的意境美——意境之品悟3结语 (3)中国古典园林是集建筑、山水、园艺、绘画、诗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体,它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课题研究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课题研究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艺术理论论文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比较倾向于古典的类型,而且园林设计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一道奇观。

我国对园林设计师的要求比较高,其不但需要掌握园林设计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园林要有自身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是一个多名族,并且历史悠久的国家。

西方的园林艺术一般比较简洁,在园林设计中可以看到很多对称的、具有几何特征的结构,其展现了设计师严谨、理性的园林设计理念。

我国的现代园林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体现出本土的自然景观特色,突破历史的局限。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而且园林景观的设计类型主要是古典的形式,在设计中融合了很多文化内涵,使园林可以很好的传承当地的文化风情。

园林设计不但可以传承文化,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居民创造出更加健康的居住环境。

园林中不但有种类繁多的植物,还有很多的人造山水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娱乐场所,而且具有特色的古典园林,还是当地的旅游胜地,可以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的古典园林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了自然美,设计师利用很多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我国丰厚的国土资源,而且古典园林追求优雅的环境,可以使游客感受到深邃的艺术环境。

优秀的园林设计可以展现出三维的空间效果,设计师可以利用隔景、分景的手法,使园林的空间结构更加曲折多变,而且还可以体现出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园林中不但有品种繁多的植物,还有很多的山水景观,可以使人们更好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我国的园林设计类型很多,其中园中园形式的空间布局应用比较多,通过将园林分隔成不同的形状,可以使园林更有层次感,而且在有限的空间内,给人无限的遐想,游客在园林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感,也感受到了当地自然的风土特色。

合理的景观配置,可以使园林的内涵更加丰富,而且更具特色,我国的古典园林主要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配置的主体。

园林赏析论文

园林赏析论文

摘要:由于中两方园林艺术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

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从整体来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和风格差别鲜明。

本文在比较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剖析其异同,力图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文化;风格;古典园林;宗教;差异园林的起源来自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天性中所同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

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关于美的思辩,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

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

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1],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它们之间风格的异同。

1.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

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

中外园林赏析论文

中外园林赏析论文

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尝试——南苏园欣赏与批评南苏园是我校西南一隅学术活动中心后的一处江南园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

为交大为数不多的具有较浓厚人文气息的景观之一。

然而,由于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较为封闭的管理方式,交大学生很少了解其情况。

2012年11月1日,我们一行人在老师带领下,前往南苏园考察。

一,基本情况南苏园属于南方园林,人工山水园林,按照中国古典园林样式兴建,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在园中均有体现。

园子占地面积不大,除去功能性较强的学术活动中心会议室,余下的几乎是几步路就可以逛遍。

这也体现了江南园林“轻盈淡雅”的特点,这在交大广阔的校园中,也是很有特色的。

园子挖有一池,号河从园边流经。

南苏园现在基本作为学术活动中心的附属空间,且看上去并未受到精心打理,实为可惜之处。

(图1 南苏园一景)二,建筑南苏园建有舫、亭、廊、堂、阁等中国古典建筑,以及一些半古典半现代的会议建筑。

规划者似乎力图让古典的园林发挥一些现代的作用。

入口处是现代气息较浓厚的会所,掩映在河畔垂柳之中。

(图2)园中建有一座蔚然舫。

(图3)分为前厅和后厅两部分。

比起一般的舫,还是有所简化。

然而飞檐斗拱,映入水中,还是趣味无穷的。

园中建有鸳鸯亭,还有普通的四角亭。

其中鸳鸯亭与画舫隔水相望,亦是情趣盎然。

(图4)园中花窗、门洞的设计,亦是体现出一种“隔”的效果,走在其间,颇具韵味。

(图5)(图2 河畔功能性较强的会所)(图3 蔚然舫)(图4 鸳鸯亭与画舫隔水相望)(图5 花窗:框景手法的运用)三,理水与置石理水是园林中各种水景的设计建造。

水是造园的重要元素,古人常把水比作园林的血脉,“有水则活”。

南苏园体量较小,全园环绕小池而建,属于“聚”的布局手法。

在入口处,是以号河分隔,辅以亲水植物柳树,杨柳依依,为游人营造出一种私密感。

人工建造的小池以土岸为主,兼有石岸,以植物掩蔽水岸,试图营造出幽深的意境。

遗憾的是,水中较为空虚,所置湖石亦毫无特色。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摘要】中西方园林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影响,各自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特点。

中西方园林在植物选择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方式。

中西方园林在建筑风格上展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风格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异同,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共同进步的特点。

未来,中西方园林艺术将继续相互影响,不断拓展创新,在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的为人们创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园林空间。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景观特点、植物选择、建筑风格、相互影响、融合、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中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风格,融合了东方园林的灵动与西方园林的规划。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经漫长的历史和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特点。

本文将从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比较、景观特点、植物选择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探讨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园林风格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为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山水和谐”的美学理念;而西方园林强调规划和对称性,追求“宫廷花园”的奢华和庄严。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融合,将为园林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可能性,展现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2. 正文2.1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园林艺术始于商代至西汉时期的王宫园林,如洛阳宫和长安城的园林。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有类似园林的建筑,如罗马的别墅和雅典的宫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方园林艺术逐渐发展并融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在中世纪,欧洲的修道院园林开始兴起,这些园林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草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课程论文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引言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
四、国家在保护园林上采取的措施
五、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表现,代表着古代人民的审美水平和建筑工艺,是无价之瑰宝,是传统建筑艺术之塔上的明珠。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大都表现出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儒家风范,例如宫殿、陵墓等。

只有园林建筑不同,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
调,并能充分体现工匠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特点自成一体,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主要特点如下:
1、园林建设时因地制宜,力求与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周围的山水,达到依山傍水的效果。

2、园林建筑除少数皇家园林外都比较小巧。

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
建筑是从,园林建设时不以建筑而改变整体风格。

3、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富于变化。

设计中仔细思考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

典型代表是北方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

因此可以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表现含蓄、强调意境、突出封建礼教、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
中国古典园林完整存世的数量比较少,主要包括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

其中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而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其他地方很少见。

就单纯的年代来说主要集中在明清,以清朝的居多,而年代更久远的则几乎绝技。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来自园林的本身的特点:建筑多为木质,难于长期的保存;园林力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环境的改变可能会毁掉一个园林。

但这只是大多数园林消失的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为的破坏,例如战火、人为的拆除等。

圆明园就毁在了八国联军手里,以及更早的阿房宫,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被拆除的园林更是多的不胜枚举。

就在当代也存在园林被大规模拆除的现象,例如文革时大量的园林被破坏。

而现在的古园林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存在着巨的冲突。

目前的现状是保护其次,开发为主。

我们的旅游开发、地产开发已经影响到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存的完整性,真实性,尤其对古园林周边环境的完整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资金难以落实,对古典园林园林本体的修护、养护维修工作,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上,力度不足,投入不足。

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古典园林面临着严重的生存问题。

国家在保护园林上采取的措施:
面临着古典园林的现状,国家以及各级地方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例如国家拨专款进行文物保护,将园林列为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甚至采用以建立风景区的方式,通过旅游收入来保护园林。

但这些保护措施均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保护资金不到位或者是将资金用错地方等,就像本来是保护园林的却用在修建停车场,旅游商业的改造,道路和管理用房等与旅游相关的内容上去了。

没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通过建立旅游取得形式来保护园林本身就存在矛盾,旅游虽然可以带来充足的资金,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难免会破坏园林建筑及周围的环境。

同时巨大的客流量会给园林的维护带来巨大的困难。

匆匆来,匆匆去,这种大规模观光游对推广和认识古典园林无益,却加速了古园的老化和磨损。

同时为了增加收入,一些景区还开设夜场,各种KTV、商业演出,虽
园林的氛围背倒道而行,这样是园林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然增加了收入,但这与的意义。

同时游客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看到优美的园林中有如此格格不入的景象,同样是对园林意境的一个破坏。

总之,目前采取的保护措施虽然有效果,但攒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国家应在加大对园林保护资金投入的同时应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并加强资金监管工作。

正如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王劲韬所说,在保护文物的时候,不仅仅要保护文物实体,对于园林完整性,尤其是格局的完整性保护同样需要特别关注。

这就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在旅游开发与园林保护中选择一个,因为旅游开发必定会破坏园林的整体环境,很难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但得分清楚哪个更重要,可供开发的旅游项目很多,但园林就只有仅存的那么几座了,消失了就不复存在。

我个人觉得园林保护最好的方法是回复它原来的样子,以像苏州园林这类的私家园林为例,应该回归到原本的文人雅士作画论诗的清幽淡雅的氛围中,而不是像现在人山人海的浮躁气氛中。

也许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很难实现,但并不是不可能。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欧洲学习,他们在保护私家园林方面做的非常的好,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是将园林回归到个人管理,而不是由政府管辖。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园林回归它本来的功能,为园主人的生活服务,而不是为了旅游赚钱。

也许这种将园林回归私人的方法,在我们国家一下子实施起来可能不太现实,但可以循序渐进,采取这种的办法。

将规模大的园林依旧保持现状,对于规模小的知名度不高的小园林回归私人。

为以后的大规模实施积累经验。

总结: 通过分析中国园林的特点可以得出园林存世量少的主观原因,而园林的现状证明了园林保护的迫切性,从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采取措施的不足中分析出改革园林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工作是当前园林工作者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的首要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和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东南大学建筑所刘叙杰著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奥秘》余树勋著
Protection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 - Interview with Dr. Jintao Wang
by 梁斯佳Jun 05,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