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5课《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5课《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能量。
2.掌握能量的概念、种类和转换。
3.了解生活中各种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
4.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能量的概念、种类和转换。
2.了解电、热、化学能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雷电、暴雨、风暴、海啸等天灾,城市建筑、大楼高耸天际,汽车、火车、飞机驰骋于城市之间,许许多多的生产生活,都需要的能源。
2、能量就是物体能够进行某种运动或变化的动力,也称作物质或物体的活力,并能够被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例如:水是物质形式的能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有可能变为水轮发电机的机械能;水能够被加热变成水蒸气,这时水发生了内能的转变等。
3、能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却是大自然不停推动万物运动的动力源泉。
(二)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例如:用电、玩具弹簧、汽车、闹钟、碎冰机、鱼缸氧气泵等等。
要求同学们能够写出一个能量转换表。
2、请同学们围绕能量的概念和转化,自行探究物体的一些特征、形态、性质与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理解知识点:热能、化学能、电能等能量形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能:1、地球上存在的物质都有内能,其中热能是最为难以掌控的一种能量。
2、太阳是一种特殊的恒星,能够不断地向地球输送大量的能量,使地球的水、陆、空的物质体系得以重新分布内部能量并消耗掉一些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的存在。
3、热能是最普遍的一种能量,例如:太阳把能量照射到地球上,能够维持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存在。
人们用热来热液晶显示屏、煮饭、热水、洗衣服等等。
电能:1、电是通过由一些导体中特殊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电子流动来携带的一种能量。
2、电能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社会中,例如:电冰箱、电视机、大型机器、电脑、手机、电车等等。
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科学教案

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二、教学内容:1. 能量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生活中的能量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难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能量的概念、分类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能量现象,如太阳能、风能、热能等。
4.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实验,如蜡烛燃烧、发电机原理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能量分类和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生活中能量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5.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能量的概念、分类、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讲解。
2. 实验器材:蜡烛、发电机模型、热源等。
3. 案例分析材料:关于能量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4. 作业模板:用于学生举例说明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能量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小学科学六年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

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资源,获取能量及其转化的资料和信息;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
教学准备:关于能量的文字、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拨浪鼓、小灯座、小灯泡、导线、电池、马达、铁丝、瘪了的乒乓球、烧杯、试管、热水、酒精灯、梳子、碎纸屑……教学过程:一、谈话课前老师想做一个小调查,乘坐过飞机的同学请举手,乘坐过轮船的同学,乘坐过火车的有多少?乘坐过汽车的呢?乘坐过飞船、航天飞机的呢?(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乘坐航天飞机到天空遨游)二、导入探究课题1、刚才老师提到的这些交通工具,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呢?请同学们欣赏视频短片,在里面寻找答案。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2、谁来说说?(板书:能量)三、探究活动(一)生活中的能量1、通过刚才的视频短片,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用到能量。
(板书:无处不在)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能量形式?(学生自由谈)(教师随机板书: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风能、声能、光能、化学能……)3、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能量的资料,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你还能从中找到哪些能量形式。
(教师巡视指导)4、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能量形式。
(提示学生已经汇报的,不再汇报)5、光和声音也具有能量,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短片:实验验证光和声音也具有能量)6、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任何东西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的作用。
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的转换》第三课时《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能量的转换》第三课时《无处不在的能量》。
主要旨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发现更多能量间的转换,知道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转换;让学生探究机械能、电能、热能的相互转换现象;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常见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知道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说出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能用能量转换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会查阅、整理资料,获取能量及其转换的资料和信息。
【探究实践】: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善于倾听,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了解能量转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说出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教法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问题,并且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无处不在的能量_青岛版

10.《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简单的实验;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获取能量及转化的资料和信息;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认识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电、光、热、声、磁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能量。
【课时准备】搜集有关能量转化、生活需要各种能量的图片、文字资料、相关图片课件;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电池盒、铁条、塑料梳子、碎纸屑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几种形式的能量?(生汇报)课件播放太空、天空、水中、地面各种物体需要能量的图片。
欣赏完这组图片,你对能量又有了哪些认识?(生汇报,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究无处不在的能量。
(板书课题)二、先学环节先学一:(一)出示自学指导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能量有哪些形式?它们有什么作用?2.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你能找出我们身边或周围不同形式的能量吗?3.能量是孤立存在的吗?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有序进行交流,组长进行汇总并推荐一名同学进行班内交流。
(二)自学检测反馈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点评、补充、反馈。
【设计意图:对课前资料搜集的交流,可以了解一下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灵活处理其他教学环节。
教师课件的补充让学生对抽象的不同形式的能量加深了认识。
让学生在身边和周围寻找能量的不同形式,使学生明白能量无处不在。
】先学二:(一)出示自学指导1.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
12、无处不在的能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

.既然能量这么重要,我们能将这些能量储存下来吗?有没有我们可以储存下来随时又可以使用的呢?如何储存 呢?其他能我存不下来,可以通过电能得到吗?如何才能做到呢?我想让灯泡亮起来,用我储存下来的电能可以吗? 灯泡这个装置,可以将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呢?电能还可以转化成什么其他的能量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生活中有了这些能量以后,我们的飞机可以起飞,轮船可以航行,汽车可以行驶,电灯可 以发光,假如没有这些能量,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受到哪些影响呢?(学生交流讨论)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 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课件出示)。能量是一切活动 的“源泉二
本课在前期分类探究的基础上,将小学阶段涉及的能量表现形式及转化进行了汇总、整合,通过对生活中能量 表现
形式的归类和能量转化的实例与小实验,让学生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过程, 意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
而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首先提出了本课探究的活动主题:自然界中的能量有哪些存在形式?它们之间是怎样转化 的?提示学生课前有关能量转化的资料及事例。并给出了实验需要的一些材料:铁丝、瘪了的乒乓球、梳子、碎纸 屑等,意在提示学生在课前创造性地准备能量转化实验的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生活中的能量”,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能量的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将生活 中的能量进行归类,形成对能量的整体认识。活动二“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先是让学生通过对能量转化的讨论, 对能量间的转化逐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认识。然后通过几个能量转化的小实验,加深对能量转化的认识。第三部 分自由活动,通过“电视的声音和像与太阳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将它们联系起来”这一问题引导学 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将看上去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认识到太阳是地球万物的能量之源。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提出了“留心观察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并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式。目的在于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 仔细观察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离开了能量,我们就不能生存 ,能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6《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一、教学内容
1. 能量的来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热能、电能等。
2. 能量的种类: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3.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等。
一、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2. 讲解:详细讲解能量的来源、种类和转化,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案例。
八、板书设计
(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热能、电能等。
(2)能量的种类: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3)能量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等。
2. 板书设计
(1)能量的来源: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太阳能、水能、风能、热能、电能等能量的来源。
(2)能量的种类: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能量的种类。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能量的来源、种类和转化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能量的来源、种类和转化的内容,强调能量的来源、种类和转化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能量的来源、种类和转化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3. 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能量的来源、种类和转化,引导学生思考。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过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的来源、种类和转化的重要性。
一、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能量的来源、种类和转化的文章。
2. 让学生设计一个能量转化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青岛版小学科学《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无处不在的能量一、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认识哪些事物具有能量;2、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二、课前准备课件演示:风、流水、电、汽油、等图片若干实验材料:热水瓶、烧杯、橡皮塞瓶、一次性透明塑杯(底部穿线)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当你蹬着滑雪板在树林中风一般滑行时,当你把鸡蛋敲入煎锅里滋滋冒油时,浅浅的小水坑开始结冰时,你的小伙伴长高时,变色龙变色时,闪电哗啦一下划亮夜行者前方的路时,唱片转动而美妙的乐曲悠悠地响起时……你看,这些都是什么在发挥作用?师:科学家把这些都归结为“能量”,说到“能量”这个词,我们还会联想到什么?(教师引导:能量是做事的动力。
虽然你看不见它,但是它每天都会在我们周围发生成千上万的反应。
事实上,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二)、探究新知1、寻找哪里有能量(1)、(打开电风扇)问:是什么使风扇转动的?(2)、电能是一种能量。
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能量?(3)、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能量是物质的重要属性之一,它有许多形式,如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核能和化学能等等。
所有这些形式,均可归为动能和位能两种。
动能是物质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等;位能是系统状态所具有的能量,如化学能、核能和电动势能等。
)(4)课件演示:风、流水、电、汽油、等图片若干2、实验证明能量的存在师:你们有什么证明的方法吗?(1)小组讨论实验计划(2)学生分组实验a、橡皮塞瓶、加热实验,证明热是能量。
b、一次性透明塑杯(底部穿线)实验,证明声音也是能量。
(结合生活中对超声波的应用)c、出示激光挂图,证明光也是能量。
d、食物中也储存能量(结合生活实际来解答)(3)汇报现象得出结论(三)、科学与生活1、说说我们知道的能量。
(配合课本插图)2找找我们身边的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
陵城镇凤凰高级小学张婕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
教学难点: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教学手段:
1.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有关能量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归类;
2.用铁条、热水瘪了的乒乓球、梳子做简单的小实验,尝试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观察课本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
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能量
可以采取演讲或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
师: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
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
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例。
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
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2.了解能量之间能够互相转化
寻找我们身边的能量
1)我们来寻找一下周围的能量,看谁找到的多。
2)小组研讨,交流各自知道的能量形式和具有能量的物体。
3)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带来的资料。
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示准备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供全班同学研讨。
4)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
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
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
3.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
师:能量之间是怎么转化的?你们想不想亲手实验一下?现在请各小组同学把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并把实
(让学生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
三、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能量间的转化,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能量转化的实例,留心观察,试着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在确定了探究主题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自己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
这时学
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他们乐于自己当家作主,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设计探究记录的表格,愉快地投入到探究当中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都投身到自己喜欢的科学探究中去了。
这样,探究活动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变得兴趣盎然了。
即使在探究过程中,我也没有刻意的、生硬的指导,让学生成了科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