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号鸟教学设计
《寒号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寒号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寒号鸟一、教学背景分析:《寒号鸟》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小学生对老师纪宝生待遇的思考,反映了教育问题。
通过教授这篇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真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认识鲁迅,了解他的文学创作背景和影响;2.理解《寒号鸟》的主题和内涵;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及其意义;4.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能力;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鲁迅及其文学作品的意义;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作品反映教育问题的用意;2. 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 教师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对于学生来说,谈谈“教育”这个词,你们又是什么样的感受?3. 学生回答并讨论。
(二)阅读阶段:1. 教师分发《寒号鸟》的课文,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3. 随后,教师带领全班展开讨论。
(三)分析阶段:1. 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及其意义;2.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作者用“救”来形容纪宝生的待遇?这个词有着什么样的意义?3. 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指导,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提醒与指导。
(四)拓展阶段:1.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其他教育问题的例子,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如校园暴力、教育不公等;2. 学生转化为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并向全班汇报;3.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讨论的结果。
(五)表达阶段:1.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学过程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于教育问题的观点和看法;2. 学生互相交流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3. 学生选取优秀的文章进行展示。
寒号鸟名师优秀教学设计5篇

寒号鸟名师优秀教学设计5篇【寒号鸟教学设计】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说课稿13课寒号鸟教学设计四教学准备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号”。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3.学懂课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2.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
(听后自评并纠正)(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
(互相交流评点)(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5)练一练:《作业本》第5题。
5.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6.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
(指导看插图)(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学生理论,互评)(3)齐读第1自然段。
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讲读裸文,理解“漫山遍野”、“哀号”、“得过夜?rd、“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寒号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号”“沿”“崖”等9个生字,会写“号”“寒”“崖”等9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北风、摄氏度、得过且过、寒冬腊月”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应该做勤劳、有远见的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寒号鸟》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积累。
3. 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态度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
4. 朗读课文的训练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态度和结果。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生字词,思考课文内容。
3. 交流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讨论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态度和结果。
4.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寒号鸟2. 生字词:号、寒、崖、沿、缝、借、窝、睡、懒3. 课文内容: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态度和结果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并记忆。
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勤劳与懒惰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寒号鸟》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了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寒号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寒号鸟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2.结合讲读课文,理解“漫山遍野”、“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4.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5.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6.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哆啰啰,哆啰啰”这是寒号鸟的叫声,关于寒号鸟的故事同学们听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围绕寒号鸟讲了什么内容。
2.相关链接: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动物。
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
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2.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号、当。
3.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4.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5.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6.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阵:耳朵旁偏上,右部下横较长。
《13寒号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

《13 寒号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13 寒号鸟【课前解析】关注课题:《寒号鸟》这课可以借助名字“寒号鸟”,让学生猜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动物,从而让学生了解其实它并不是鸟,它的真名叫复齿鼯鼠,白天待在巢内,黄昏或夜间出来活动,生来比较怕冷,尤其在冬天的夜晚,常常发出类似于哭叫的声音,所以才有这样的一个名字。
关注课文:本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结构清晰。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寓言故事。
文中寒号鸟和喜鹊的两次对话反映了各自的性格,读起来富有节奏,生动有趣。
关注插图:课文第一幅插图中喜鹊忙着衔树枝做窝,寒号鸟却躺在崖缝里休息。
第二幅图寒冬腊月,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寒号鸟却已冻死在崖缝里。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学习多音字“号、当”,可以通过组词或者辨别字义的方法加以区分。
会认字可以利用图片、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字义等方法。
也可以调动已有识字经验、形近字比较、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识字。
会写字八个左右结构、一个半包围结构、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关注词语:重点理解“得过且过"的含义,可以联系寒号鸟对于做窝的态度理解成语的意思。
除此之外还要重点掌握“得”字短语的使用方法,“得"字前面是形容词,“得”字后面是补语。
【教学目标】1.认识“堵、缝、衔"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脚、道"等10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重点)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造成喜鹊和寒号鸟不同结局的原因。
(重点)3.能用带“得"字的短语。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难点)【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堵、缝、衔”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脚、道”等8个字,积累数量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教学设计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工具书理解“晴朗、哆嗦、懒惰、得过且过、哀号”等词语的意思。
3、练习朗读课文,能够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积累“冻得直打哆嗦、热得直冒汗”类似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15个生字。
读准“号、当”两个多音字,学会书写“面、阵”等8个生字以及“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教学难点:练习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能够区分多音字“号、当”的不同读音及其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寒号鸟及喜鹊的图片。
预习要求:能够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和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寒号鸟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鸟吗?谁来介绍一下寒号鸟?教师补充寒号鸟的资料。
2、今天我们学习的《寒号鸟》讲的是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13、寒号鸟3、引导学生读准“寒号鸟”字音,强调“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hao”,第二声,表示哭叫的意思。
在文中的词语“哀号”中,也读“hao”,第二声。
不过在“号码、学号”等词语中,读“hao”,第四声。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a、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
b、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生字的朗读情况(1)出示本课绿色通道里的17个生字,学生自由朗读。
(2)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得过且过”的“且”,读“qie”,第三声。
“复”读音“fu”,第四声。
“当”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当作”一词中读“dang”,第一声,在“当心、当然、应当”等词语中也读“dang”,第一声,不过在“当铺、典当”等词语中读“dang”,第四声。
寒号鸟教学设计精品

寒号鸟教学设计精品一、教学目标:1.了解寒号鸟的生活习性及外观特征;2.学习寒号鸟的叫声,能模仿并分辨不同种类的寒号鸟叫声;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寒号鸟的图片、视频资料;2.教学录音设备;3.手工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4.课堂练习与小组活动所需的工具。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10分钟)介绍寒号鸟的背景,播放寒号鸟的叫声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寒号鸟的生活习性与外观特征(15分钟)分享寒号鸟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寒号鸟栖息地、迁徙习惯等生活习性,并引导学生观察寒号鸟的外观特征。
3.学习寒号鸟的叫声(20分钟)播放寒号鸟各种叫声的录音,让学生反复聆听,感受和模仿。
分组进行练习,比较各组的模仿效果,并进行评比。
4.辨别寒号鸟的种类(15分钟)播放不同种类的寒号鸟叫声,让学生能够辨别其中的差异,并分辨出它们的种类。
5.小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种寒号鸟,帮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设计展示形式,如海报、手抄报、幻灯片等方式进行展示。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并展示小组展示的成果。
四、教学拓展:1.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动物园等地,亲身观察寒号鸟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视频制作:指导学生制作一个关于寒号鸟的视频,包括寒号鸟的形态、生活习性和叫声等内容,加深学生对寒号鸟的认识。
3.专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寒号鸟的专题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寒号鸟的分类、栖息地的变化、对其生活的威胁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发言情况,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展示成果评价:根据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自评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收获,鼓励学生能够自主检查和反思。
13寒号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13寒号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寒号鸟》教学设计1. 认识“堵、缝" 等17 个生字,会写“面、阵”等8 个字。
读准多音字“号、当”,理解新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二、教学重难点131. 识字、写字。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动物过冬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
师: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动物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度过。
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动物为过冬做准备的情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动物过冬的课文——《寒号鸟》。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寒号鸟和喜鹊是如何过冬的。
(二)走进作者1. 教师简单介绍《寒号鸟》的作者及出处。
师:《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
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字词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用“?" 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3)汇报交流明确:学生汇报划出的生字新词、容易写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或句。
同时,找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 学习字词(1)教师出示一类字:面、朗、却、纷、阵、枯、将、夜。
教师指名读,学生注意读准前鼻音“面、纷、阵”,后鼻音“朗、将”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夜"。
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出示二类字:号、堵、缝、当、鹊、衔、劝、趁、且、腊、狂、吼、复、哀。
教师借助拼音,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注意多音字“号”在这里读“háo"。
小老师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①利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体验识记:学习“堵、缝、朗、街、枯”时,要结合第一幅插图,以及插图中的实物来帮助识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号鸟【教学思路】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
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
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内容】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
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
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
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四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
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最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范例讲故事,学生回家也把故事变成自己的话讲给父母听。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1.在括号内填上字的读音号()堵()缝()当()鹊()朗()衔()枯()劝()趁()将()且()腊()狂()吼()复()哀()2.在田字本上练习学写下列生字。
面阵朗枯却将纷夜(二)趣味导课1.揭题。
(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主人公“寒号鸟”。
(教师出示第2张有寒号鸟样子的幻灯片)并介绍:传说这种鸟经常在冬天的晚上不断地号叫,发出“哆啰啰、哆啰啰”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寒号鸟”。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寒号鸟的样子,对课外知识丰富的同学及时鼓励。
)2.教师布置自学要求: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三)初读课文:过渡语: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读书学习很认真,这时候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学习的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课文。
(同学们听后互评并纠正)2.(教师出示第3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石崖、垒巢、懒惰、寒冬、吵闹、厉害、悲哀、腊月、狮子、寒号鸟、伸伸腰、缝隙、大雪纷飞、得过且过、冻得打哆嗦。
(学生读词语后互相交流评点)3.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四)整体感知: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
(教师出示第4张第一自然段句子的幻灯片)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读句子体会意思: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河里的水结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冬天快要到来的自然环境。
(学生理论,互评)(3)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划出)(2)检查(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抓“太阳暖和,正好睡觉”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后半部分内容指导学习)b.喜鹊怎么劝告?(喜鹊第一次劝告: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
教师结合喜鹊劝告的话语指导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寒号鸟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
”)(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d.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喜鹊是怎样再次劝告寒号鸟的?现在天气(),你看我(),你却(),()e.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喜鹊劝告寒号鸟,寒号鸟不听劝告的语句。
(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f.教师引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体会交流。
3.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讨论交流: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b.谁怎么劝告?(喜鹊第二次劝告寒号鸟:“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寒号鸟说:“傻喜鹊,真啰嗦,太阳暖和,得过且过。
”)d.想象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的结果会怎样?(3)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4)汇报自学。
(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教师点拨要点:a.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b.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c.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你想对寒号鸟说一些什么?指导读好语句:寒号鸟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寒号鸟最后的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教师出示第7张前面的幻灯片的内容朗读)d.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后明白的道理用明日歌展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凡事适时做,明日不待我。
万事待明日,明日能几何?只有努力做,才不负日月。
(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五)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故事一:第二天喜鹊在枝头邻居寒号鸟,却发现邻居已经在严寒的夜晚冻死了,喜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喜鹊的话里可以用上如果、假如等词。
)2.(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讲解故事二:如果寒号鸟接受了喜鹊的第二次劝告,在那个晴天垒巢了,结果又会怎么样呢?(六)续讲故事:(教师出示第11——1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范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人们叫它“寒号鸟”。
寒号鸟长着一身漂亮的羽毛。
它到处卖弄自己的羽毛,看到别人干活,反而嘲笑。
好多好心的鸟儿提醒它说:“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呀!”寒号鸟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冬天眨眼就要到了。
鸟儿们晚上躲在自己暖和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在寒风里,冻得发抖。
它在山脚下找了一条缝,就把这条缝当作自己的窝。
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喜鹊。
有一天,天气晴朗。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找回来一些枯枝、棉絮,给它的窝添加铺盖,准备过冬。
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玩累了就睡觉。
晚上,寒风呼呼地刮着。
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石缝里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风停了,太阳很暖和。
喜鹊又对寒号鸟说:“趁着天气好,赶快垒窝吧。
”寒号鸟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又睡觉了。
晚上又来临了,寒号鸟又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呢?原来,寒号鸟早就被冻死了!【作业布置】(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布置课外作业:1.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2.向父母说出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板书设计】寒号鸟——喜鹊懒惰——勤劳玩睡——垒巢直打哆嗦——住暖窝最后哀号——熟睡不幸——幸福【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民间故事,教学的要求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判故事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于未来,从现在做起。
第二点就是按照顺序去理清课文层次,能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编续写课文,改编故事。
最后就是教师培养儿童自学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分别安排了六个教学过程描述带入情境,自学课文,交流检查自学,读讲课文,创造性地复述(新编,续编)补充课文和小结。
我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小学生的复述和造句表达能力。
首先我引导学生描述带入情境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
接着我是要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
第二次阅读是我引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喜鹊两次劝告寒号鸟的语句,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最后教师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学生的语句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