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部编版202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20分,)1.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之________呼尔而与⋅(2)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我何加焉________万钟于⋅兼________(3)二者不可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4. 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

(1)乞人不屑也________⋅之________(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而有不为也________(3)则可以辟患⋅(4)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50分,)6.(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2023年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泉香酒洌(liè) 伛偻提携(lǚ) 觥筹交错(gōng)B.朝晖夕阴(huī)宠辱偕忘(jiē)淫雨霏霏(fēi)C.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tāng)水声潺潺(chán)D.岸芷汀兰(dīng)薄暮冥冥(míng) 金樽清酒(zūn)2.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B.南极潇湘/初极狭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若夫/淫雨霏霏B.佳木秀而/繁阴C.乃/重修岳阳楼D.四时之景/不同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去国怀乡C.上下一白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然则北通巫峡 满目萧然C.前人之述备矣 四时之景不同D.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6.名篇名句默写。

(8分)(1)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2)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 , ”抒发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良好愿望。

(4)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 ”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7.走进一个宁静的乡村,村庄道路宽阔平坦,古朴而又充满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

遗憾的是,门上的对联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上下联的上半部分,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补全对联。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作家作品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
苏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范 文正公集》传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因吉州原属 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 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 宋诗文革新运动。著有《欧阳文忠文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10.岳阳楼记 11.醉翁亭记 12.湖心亭看雪 13.诗词三首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1.熟练背诵文言课文和古诗词。 2.准确掌握文学文化常识。 3.理解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意思,能够流畅翻译课文。 4.积累诗词名句,学会诗词鉴赏技巧,归纳答题思路。
(4)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5)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6)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即“于两峰之间泻出者”。“于两峰之间”为后置状语,应在“泻出”的前面)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板块复习四
亭 记 第3段:宴酣之乐
滁人游:“歌”“休”“呼”“应”“往”“来”(动作欢快) 太守宴:“溪鱼”“泉酒”“山肴”“野蔌”(食物富足) 众宾欢:“射”“弈”“觥筹”“起坐”(活动热闹)
太守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神态欢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范仲淹学习关键词:详略得当、情景交融、骈散结合、叙议结合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é( 谪)守朝晖.( huī)怒号.( háo)浊.浪( zhuó) 潜.形( qián) 诗fù( 赋)冥.冥( míng) 汀.兰( tīng) jiē( 嗟)夫浩浩shāngshāng( 汤汤)一碧万顷.( qǐng)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 )越.明年越:到( 2 )朝晖.夕阴晖:日光( 3 )前人之述备.矣备:全面,详尽( 4 )去.国怀乡去:离开( 5 )沙鸥翔集.集:停息( 6 )微斯.人斯:这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

( 1 )明越明年至若春和景明次于今天或今年的明媚( 2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动词,观看名词,景象( 3 )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连词,有时连词,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体会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

( 1 )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写文章( 2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 3 )南极..潇湘南极:向南面到达( 4 )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 5 )微.斯人微:如果没有5.文学常识。

( 1 )本文作者范仲淹是北宋( 或:宋代)(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号文正。

( 2 )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的楼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6.根据要求填空。

( 1 )本文中,从空间角度表现岳阳楼“大观”的语句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2 )本文中,描写明媚春光中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3 )本文中,写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写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复习一、文学常识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重点词语解释(1)一词多义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②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穷尽③感极而悲者矣十分...去①去国怀乡离开②西蜀之去南海距离③委而去之逃离,逃亡...开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③开我东阁门打开(2)词类活用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③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⑤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3)通假字①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②百废具兴(通“俱”,全,都)(4)重点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越:到了明年:第二年3、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4、增其旧制制:规模。

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以:来之: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7、朝晖夕阴晖:日光8、浩浩汤汤:水势浩荡的样子9、横无际涯横:广远际涯:边。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11、前人之述备也备:详实12、但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但是:固然如许,那末……极:尽13、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墨客14、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15、若夫淫雨霏霏若夫:像那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16、浊浪排空排:冲向17、日星隐曜山岳潜行曜:光辉潜:隐没18、傍晚冥冥薄:迫近19、去国怀乡去:分开国:都城20、忧谗畏讥谗:谗言,说坏话讥:批评指责21、感极而悲者也极:到了极点22、春和景明景:日光。

23、波澜不惊:僻静24、锦鳞游泳鳞:鱼儿25、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3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3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313.《岳阳楼记》文章开头交代滕子京的政绩有什么作用?【答案】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岳阳楼,由此引出了请作者作记一事,也点出了作者作记的意图,从而引出下文。

【解析】【分析】【详解】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314.(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前人之述备矣。

(3)然则何时而乐耶?【答案】(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前人之述/备矣。

(3)然则/何时而乐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

故句子划分为:(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前人之述/备矣。

(3)然则/何时而乐耶?课内外阅读训练(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晓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赵简子有臣曰周舍,好直谏。

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

大夫请罪,简子曰:“大夫无罪。

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①,是以忧也。

”简子由此能附②赵邑而怀③晋人。

(节选自《史记》)(注)①鄂鄂:辩论的声音②附:使……归附③怀:安抚,使……归附。

213.用“/”为乙文划线句断句(断两处)。

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

214.解释下列加点词。

(1)居庙堂..之高:____(2)微.斯人:____(3)诸大夫朝.:____(4)徒闻唯唯..:____2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216.甲乙两文中,范仲淹之忧和赵简子之忧有什么区别?【答案】213.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214.(1)朝廷(2)如果没有(3)上朝(4)附和的声音215.(1)不因为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

(2)我听说千张羊皮不如狐狸腋下的一点皮毛。

216.范仲淹是为朝廷和百姓而担忧,赵简子担忧的是自己的大臣只会附和自己,不敢同自己辩论,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统治(意对即可)。

【解析】213.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句话意思是:周舍死了。

赵简子在处理朝政时,总是不高兴。

据此可断句为: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

2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都都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5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增其旧制./因地制.宜巴陵胜.状/引人入胜.B.北通.巫峡/通.情达理山岳潜.形/潜.滋暗长C.薄.暮冥冥/日薄.西山春和景.明/触景.生情D.心旷神怡./怡.然自乐宠辱偕.忘/白头偕.老35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内容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过了两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之所以重修并扩建岳阳楼,并在楼上雕刻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是为了纪念被贬官的膝子京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政绩。

(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理解: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目睹阴雨连绵时洞庭湖上萧然的景象,会心生忧愁哀伤;看到皎洁的月光普照洞庭湖面时,又会无比欣慰与欢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一、先在本题下给加粗字注音,然后在家作本上将各词抄写五遍。

阴晦(huì) 心绪(xù)寓(yù)所猹(chá)獾(huān) 五行(xíng缺土弶(jiàng) 脚踝(huái)祭祀(sì) 鹁(bó)鸪潮汛(xùn) 髀(bì)骨寒噤(jìn) 愕(è)然鄙(bǐ)夷嗤(chī)笑瑟(sè)索深黛(dài) 惘(wǎng)然隔膜(mó)恣(zì)睢(suī) 獾(huan猪嬉(xī)闹觅(mì)食狗吠(fèi) 掺(chān)杂撅(juē)断逃窜(cuàn) 戳(chuō)穿抠(kōu)出肥硕(shuò) 茬(chá) 嚼(jiáo)着栈(zhàn)桥牡(mǔ)蛎(lì) 蚝(háo) 拮(jié)据(jū) 煞(shà)白别墅(shù) 撬(qiào)开褴(lán)褛(lǜ) 阔绰(chuò)煞(shà)白窸(xī)窣(sū) 蜷(quán)伏簪(zān)子撇(piē)嘴抽泣(qì) 发窘(jiǒng) 抽噎(yē) 嘟囔(nang)咳嗽(sòu) 匣(xiá)子噗(pū)恍(huǎng)惚(hū) 棱(léng)角斩钉截(jié)铁二、课文阅读《故乡》1.作者心目中的故乡具体指什么?作者说“我的故乡好得多了”,好是又为什么说“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呢?(1)指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少年闰土的形象(2)因为故乡的美丽,佳处实际上是留在“我”潜意识中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上,但由于他难以直接由眼前萧索的故乡的景致引发出来,所以……2.选文第一段从哪向几方面把现实中闰土的外貌和记忆中的闰土作了对照?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2)作用:突出闰土的巨大变化,说明他饱经忧患,生活极度贫困,揭示了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入侵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日趋破产。

3.“我就知道…厚障壁了”中“厚障壁”比喻的是什么?比喻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我也说不出话”表达了我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出乎意料的震惊和悲哀为什么“我也说不出话?”我的心理是怎样想的?这句话的含义?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可受,与迅哥无活不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闰土的等级观念日趋严重,这种森严的等级观念使他们纯真的友情之间就像加了一道可悲的厚障避一样4.“遥头”表明什么?表明闰土的痛苦,无奈,不满5.“…石像一般”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什么?(1)神态(2)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闰土精神的麻木。

6.“吸烟”看出闰土什么?看出他麻木7.闰土说话全是“……”,有什么作用?表明他说话断断续续,与小时候的“连珠一般”形成对比,说明他反应迟钝。

8.“叹息他的景况”看出什么?看出我和母亲对闰土同情9.为什么“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1)闰土的变他太大了(2)闰土的一声“老爷”刺痛了我的心10.中年闰土的性格特征?善良,忠厚,勤劳,朴实,但精神麻木,不觉悟。

11.“他的态度终于…叫道”一句中运用“分明”一词的好处?运用“分明”一词既可体现闰土对我的态度,又可说明“老爷”一这句称呼在我心中的清晰程度,众而体现出这句“老爷”对我心灵的打击和我心灵的悲哀。

12.将“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改成“路在向前走”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这是双关语,即表示正在走的路,又表示我追求光明的人生之路,而且又和后文关于“路”的议论相照应。

13.为什么闰土“动动嘴唇,没有作声?他的心理有了森严的等级观念,我们之间地位有了差异,他生活困苦,不知从何说起。

14.闰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外貌和心灵15.《故乡》中的“我”有怎样的作用和内涵?①叙述者[即讲故事的人,故事的发生、发展是由“我”来讲述的]②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的发生、发展以及其他人物因“我”的存在而存在]③“我”成为客观现实的作者本人的代言[“我”的思想情感就是作者的主观意象]16“老爷”的称呼表明什么?一声“老爷”的称呼,道尽了闰土在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精神压迫和痛苦,也刻画出了农民半土与知识分子“我”之间关系的隔膜。

在封建思想意识的毒害下,闰土的心灵世界已经变得麻木了,麻木得反而去维护压迫他的封建等级观念。

17.闰土要香炉烛台表明什么?这暗示他日后将在求神拜佛中进一步麻醉自己。

18.致使闰土像一个木偶人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封建军阀与官僚地主的黑暗统治。

19.最使作者痛心的是什么?是闰土的愚昧、麻木,是闰土和“我”之间和谐关系的变异与幻灭。

20.闰土的两句话“老爷……”和“非常难~只能烂掉”看出了什么?让我们认识到了造成闰土悲苦命运的原因,看清了黑暗社会的罪恶。

21 “他大约只觉得苦,去又形容不出”。

从选文中你能看出闰土“苦”在哪里吗?他无法形容自己的苦因,请你替他说出来,是什么让他这样苦?1)生活艰难,倍受折磨。

2)表面原因+根本原因+黑暗封建社会现实造成的。

22.“那西瓜地时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形象,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然地模糊了”,“清楚”和“模糊”两个词语在这里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不矛盾。

闰土的小英雄形象留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是不能忘记的,所以是“清楚”的;闰土已变得麻木,呆滞,不再是夕日的小英雄形象,因此用“模糊”。

表现了我无奈的心境。

23.“美丽的故乡”的含义?表面上是想说故乡的自然景致,实际上却是留在我潜意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

24.“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25“我”是什么形象?“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26.你认为“那孩子却害羞,紧紧只贴在他背后。

”一句中用得最精神的词语是什么?说说理由。

“贴”。

突出水生害羞,怕生的性格特点。

27.“深蓝的天空中挂着~~~~西瓜”,表达作用是什么?回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好景象,衬托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为了与现实故乡构成对比。

28、《故乡》老屋离我愈远了……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①、这是课文《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几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答:惘然、气闷、悲哀、希望。

②、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

答: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③、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答:自由平等幸福④、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

对此,你有何看法?答:(言之有理,各抒己见)《我的叔叔于勒》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的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答:原先称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

从称呼的变化,可以看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2.“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答:出发时,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骄傲”,后来则“大家都不再说话。

”3.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

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4.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答:表明于勒很少得到这种温暖或进一步表明于勒确实很穷。

(答案合理即可)5.对叔叔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不满。

答: 心理描写。

反复修辞表现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

6.本段写于勒,“我”,“父亲”和“母亲”,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①写于勒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

○2写“我”主要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

③写“父亲”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

④写“母亲”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

①外貌②心理③动作④语言、神态《孤独之旅》天黑了。

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

……“下蛋了,下蛋了……”1、写出上文和“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中“疲软”相照应的句子。

答:第(3)段“杜小康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2、第(5)段中“他哭了起来”,而第(7)段中“但他没有哭”,如何理解杜小康哭和不哭的原因?答:杜小康哭是找到鸭子后的喜极而泣,是极度疲惫后的情感的宣泄;杜小康后来不哭是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能承担种种磨难了。

3、(9)段中“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比喻。

形象的写出了鸭子羽毛的光滑美丽,暗示鸭们已经长大了。

4、(6)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环境描写。

写出雨后夜晚的清新美丽,渲染了杜小康经历了磨难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5、小说结尾,杜小康捡起一颗鸭蛋惊喜的大叫。

请你联系前文,想象他会想到些什么呢?答:略6、文章标题《孤独之旅》有何含义?你喜欢这个标题吗?如果你是这部作品的作者,你可能会给它取什么名字?答: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7、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