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杨玉环的兄长
历史趣谈杨贵妃竟与安禄山有私情 杨贵妃之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杨贵妃竟与安禄山有私情杨贵妃之死导语:杨贵妃(719~756年),名玉环。
据说其美貌如花,通晓音律舞蹈。
初为唐玄宗之子寿王妃,后得玄宗喜爱,天宝四载(745年)封为贵妃。
因其集三千杨贵妃(719~756年),名玉环。
据说其美貌如花,通晓音律舞蹈。
初为唐玄宗之子寿王妃,后得玄宗喜爱,天宝四载(745年)封为贵妃。
因其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其兄姐皆显贵,堂兄杨国忠把持朝政。
755年安禄山叛乱,杨贵妃与玄宗逃至马嵬驿。
随军诛杨国忠,并请玄宗赐其自尽。
缢亡。
一说其以替身代之缢,其逃向了东瀛。
农历七月除七,俗称七夕。
这一夜月上柳梢,已是夜深人静,远处传来打更的声音。
沿着曲折的小径,有一队宫女捧着香盒瓶花等前行,待到了内殿的庭院,早已有内侍张好锦幄,摆开案几。
唐玄宗令宫女退下,亲自添香盒,焚龙涎,爇莲炬,烛光在烟篆氤氲中忽明忽暗。
月亮的银辉洒在汉白玉的石阶上,夜空深邃高迥。
杨玉环斜倚着玄宗,低声说:“今夜双星,渡河相会,真是一件韵事。
”玄宗道:“他双星相会,一年才一次,不及朕与妃,可以每时每刻相守。
”杨玉环却无端地落下泪。
玄宗十分心疼,替她拭去泪水,问她为什么事而感伤。
杨玉环道:“妾想那双星,虽然一年只是一会,却是地久天长,年年皆有今日,而妾与陛下,恐怕不能似他们那样长久。
”玄宗道:“朕与妃生同衾,死同穴,这难道不是长久么?”杨玉环黯然道:“长门孤冷,秋扇抛残,妾每阅前史,心中多有凄恻。
”玄宗急道:“朕不是如此薄幸之人,今夜可对双星起誓——”说着便生活常识分享。
揭秘四大美人之杨贵妃 没成皇后遭遇潜规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四大美人之杨贵妃没成皇后遭遇潜规则
导语: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杨玉环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玉环做了杨贵妃,独得皇帝宠爱却为什么无法成为皇后?
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杨贵妃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
她不仅天生丽质、仪态万方,而且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的诗句来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
正史《旧唐书》也这样记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
”可见唐玄宗的确是被杨贵妃的美艳多情迷住了,以至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不仅封杨玉环为贵妃,还重重提拔了杨贵妃的亲戚家人,叔父杨玄皀、兄长杨、杨锜、杨国忠等都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职,她的三位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由朝廷供应俸禄,可谓家族显赫。
但是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当时唐玄宗这么迷恋杨玉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生活常识分享。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原来是武则天男宠的外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原来是武则天男宠的外甥
导语:1、武则天晚年有两个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
张易之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帅得要死、迷死人不偿命(赵文瑄饰)此人虽然长得帅,人品
1、
武则天晚年有两个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
张易之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帅得要死、迷死人不偿命(赵文瑄饰)
此人虽然长得帅,人品不咋样!(人品好也不会去做鸭了!)
杨贵妃是唐玄宗晚年的女宠。
杨贵妃受宠以后,把堂兄杨钊引荐给皇上,杨钊后来改名为杨国忠。
(一个奸臣名字叫“国忠”,好有讽刺意味!)
2、
杨国忠并非杨贵妃的亲哥哥,只是杨贵妃的本族堂兄。
杨国忠从小吃喝嫖赌,不务正业,欠了一屁股债,亲戚们都很鄙视他。
杨国忠早年混得很不顺,年近三十,在军队里混了个小官,节度使张宥看不惯他的为人,把他揍了一顿。
后来,他的堂叔杨玄琰死了,他去给堂叔处理家事,堂叔有个女儿刚刚死了丈夫,在家中守寡,风骚妩媚,两人勾搭成奸。
杨国忠弄了一笔钱,到成都去赌博,一天输光了,只好逃到外地。
就这样混到快四十岁,还前途茫茫。
就在杨国忠昏昏度日时,都城长安,他的远房堂妹杨玉环受到玄宗宠爱,成为“王朝女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跟宰相李林甫有矛盾,一心想在朝中拉点关系,他见杨国忠一表人材,能言善辩,又听说他是贵妃堂兄,就委派他到长安出差,送给他一大批土特产,让他打点关系。
杨国忠气宇轩昂来到长安,先去见几个堂妹——杨贵妃的三个姐姐
生活常识分享。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
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艺术特点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
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
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
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
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洪升也是因为在孝懿皇后丧期内仍然观看《长生殿》,被革职回乡,酒醉落水而亡。
《长生殿》这是一幅明代缂丝作品,现收藏于江苏镇江博物馆。
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定情于华清宫长生殿的场面。
按宫廷中深沉暗光的场景,其用色以绛红紫黑等暖色调为主,用捻金线勾勒渲染,更显出金碧辉煌的宫廷气氛。
所用缂丝织法有齐缂、平缂、鳞缂等。
尤其是以金线勾勒景物轮廓,取得了强烈的色彩效果。
艺术成就《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虽然重点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是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轶事(贵妃篇)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轶事(贵妃篇)原创:邓远行QQ:604551484 公元719年六月,杨玉环出生于蜀州(今四川)的一个小官僚家庭,父亲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参军,是一名主管户籍的小官员。
玉环10岁时,父亲去世。
从此,她离开四川,寄养在河南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的少年时代,正值大唐王朝的开元盛世。
那时,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空前开放,人们以“胡装”“胡俗”为时尚。
而洛阳城,是盛唐时的东都,更是繁华富庶,时尚风流,处处弥漫着大平享乐之风。
在叔父杨玄珪家里的六年时光里,玉环随着年龄的长大,越长越美,不仅容颜艳丽、肌肤如雪,而且在叔父的精心培养下,音乐歌舞更是高超精湛。
她成了洛阳城公认的第一美女。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与其最宠爱的武惠妃东幸洛阳,为他们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大婚。
由于玉环与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是亲戚关系,加之其国色天香的美貌,她成为咸宜公主的伴娘。
婚宴中,杨玉环“艳压群芳”,精湛的舞技和高超的弹奏琵琶的技艺,成为整个婚宴亮丽的焦点,也给武惠妃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
武惠妃为此十分喜欢杨玉环,且由于杨玉环的先祖是隋朝皇族,觉得把杨玉环娶来给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正合适,于是向玄宗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玄宗由于宠爱武惠妃,自然满口应允。
五个月后,也就是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十二月,十七岁的杨玉环正式成为寿王妃。
婚后,玉环和李瑁恩恩爱爱,日子过得相当甜蜜。
按理说,他们将会像民间夫妻那样,生儿育女平静而又幸福地度过一生。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五年之后,玉环与李瑁、李隆基的关系竟发生根本的变化:玉环与李瑁的关系由夫妻变成母子,而与李隆基的关系则由公媳变成夫妻。
而造成这根本变化的转折点,与玉环与李瑁婚后两年后,武惠妃的突然死去。
的确,李隆基太爱武惠了,为了武惠妃,他于公元724年以王皇后搞“厌胜”之术为借口,废掉与他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王皇后,并打算立武惠妃为皇后。
然而,由于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李隆基深知要想武惠妃为皇后的阻力极大,因为朝廷内外对武则天及武氏家族深恶痛彻,因此他采用拖延战术,捱过两年后即公元726年,才正式把立武惠妃立为皇后这一愿望列入朝廷的议事日程,尽管如此,仍遭到群臣的强烈反对,监察御史潘好礼上书道:“武氏乃不戴天之仇,岂可以为国母!”。
杨玉环野史

杨玉环野史杨玉环野史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下面为大家带来杨玉环野史,快来看看吧。
杨贵妃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
她不仅天生丽质、仪态万方,而且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的诗句来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
正史《旧唐书》也这样记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
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
五年之后,唐玄宗才看见了杨玉环,并且一见之下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这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
可见唐玄宗的确是被杨贵妃的美艳多情迷住了,以至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不仅封杨玉环为贵妃,还重重提拔了杨贵妃的亲戚家人,叔父杨玄皀、兄长杨、杨锜、杨国忠等都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职,她的三位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由朝廷供应俸禄,可谓家族显赫。
但是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当时唐玄宗这么迷恋杨玉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
杨玉环之兄杨国忠在马嵬驿被乱箭射死内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杨玉环之兄杨国忠在马嵬驿被乱箭射死内幕
导语:在这一段时期,唐帝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犯下了两个不可宽恕的错误:一个是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误杀了忠心耿耿的老将高仙芝、封
在这一段时期,唐帝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犯下了两个不可宽恕的错误:一个是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误杀了忠心耿耿的老将高仙芝、封常清;另一个是在只宜固守、不宜出战的情况下,屡次三番严旨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出战。
结果,潼关守军十五万人被叛军诱入河南灵宝的七十里隘道,南迫山,北阻河,为叛军全歼,潼关遂告失守。
潼关既失,唐王朝京城长安顿失门户,朝野上下大骇。
杨玉环兄妹等“杨家班”成员,像她们的主子李隆基一样,也犯了一个不可饶恕(至少对她们自家而言是如此)的错误——得罪了太子。
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河北盗起(即“安史之乱”——引者),玄宗以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监抚军国事。
国忠大惧,诸杨聚哭,贵妃衔土陈情,帝遂不行内禅。
”
这样一来,本以为可以借机登上皇帝宝座的皇太子李亨,恨死了杨玉环、杨国忠等杨家班成员。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五月,由杨国忠提议,玄宗皇帝决定“幸蜀”——逃到四川以避叛军之锋。
因走得匆忙,只带走了贵妃、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及杨国忠、韦见素、高力士等人。
当然,皇太子李亨也随侍在侧。
仓皇中的杨玉环、杨国忠等人一点也没有注意到,随行护驾的禁军大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及其所统率的护驾禁军已经被李亨所收买。
一场阴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连环套”般的误会
生活常识分享。
杨玉环是李隆基儿媳

杨玉环是李隆基儿媳杨玉环是李隆基儿媳杨玉环在成为唐玄宗贵妃前的身份是玄宗的儿媳,而武则天则是第二任丈夫唐高宗的庶母。
“老婆是亲戚的好”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父退位。
在登上了大唐帝国皇帝的宝座后,这位一代明君或许心生愧意,觉得有点对不住兄弟。
他决定要做些什么,于是开始了对弟弟李元吉王妃的长期照料,将弟媳纳入后宫。
这个弟媳就是隋炀帝之女杨妃,后为太宗生下了第三子吴王李恪。
或许是觉得这种慰孤恤寡的方式颇为值得推广,太宗在平定庐江王李瑗谋反,将其诛杀后,又将其妻纳入后宫陪侍左右。
这个庐江王李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兄弟。
另外,太宗的韦贵妃在进宫前也已嫁人并生有一女且已婚配,可见年龄不小。
显然,太宗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了整个唐代宫廷的画风。
高宗李治在父亲去世后,坚决贯彻太宗遗志,高举“老婆是亲戚的好”伟大旗帜,将庶母武媚娘从尼姑庵里迎回,日夜不辞辛劳,好生奉养。
玄宗巧夺儿媳杨玉环太宗虽然是开有唐一代先河,高宗一切按既定方针办,但玄宗李隆基从青年时期就是个敢于开拓进取的主儿,老规矩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其雄才大略了。
所谓的老规矩是说太宗、高宗好歹娶的都是寡妇。
玄宗更进一步,将范围扩大到有妇之夫,一下子打开了新局面。
这个妇就是自己的儿子寿王的王妃杨玉环。
当时玄宗十分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去世,玄宗后宫百千无可意者。
有人进言说你儿子寿王瑁王妃杨玉环很好看,可以叫过来拉拉家常。
武惠妃其实和玄宗有血缘关系,她是武则天的远房侄孙女,而玄宗李隆基则是武则天的嫡孙。
更有趣的是,寿王恰好是武惠妃的儿子。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儿媳替代婆婆照料公公的温情故事。
玄宗处处以太宗为榜样,自然要虚心纳谏,于是就召儿媳到温泉宫伺候。
父亲有命,做儿子的自然不敢不从,从此媳妇变成了后母。
虽说是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力,但要让儿媳正式入宫也要有个名目,结果奶奶武则天的故事给玄宗提供了灵感,他先以给母亲窦太后祈福为名,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然后再给寿王另娶了老婆,这才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妃杨玉环的兄长本文是关于杨玉环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贵妃杨玉环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她深受唐玄宗的喜爱,所以她的家人也因此而飞黄腾达。
那么,杨玉环的兄长是谁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贵妃杨玉环的兄长,欢迎阅读!贵妃杨玉环的兄长是杨国忠。
杨国忠,本名杨钊,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六月。
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杨国忠不断凭借杨贵妃扩张自己的权力,蒐罗天下奇才,迸拔淹滞,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不断打击安禄山,他认为安禄山必反,并剥夺其权力,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杨钊从小行为放荡不羁,喜欢喝酒赌博,因此穷困潦倒,经常向别人借钱,人们很瞧不起他。
30岁时,他在四川从军,发愤努力,表现优异,但因节度使张宥看不上他,只任他为新都尉,任期满后,更为贫困。
四川的大富翁鲜于仲通在经济上经常资助他,并把他向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推荐。
章仇兼琼一见杨钊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又伶牙俐齿,非常满意,遂即任他为采访支使,两人关系密切。
因为章仇兼琼当时正虑李林甫专权,禄位难保,所以欲使杨钊进入朝廷,作一内援。
此时杨玉环已封为贵妃,贵妃的三位同胞姐姐也日益受宠。
章仇兼琼便利用这一裙带关系,派杨钊到京城向朝廷贡俸蜀锦。
当杨钊路过郫县时,兼琼的亲信奉命又给了他价值万缗的四川名贵土特产。
到长安后,杨钊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
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玄宗,玄宗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
从此,杨钊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杨国忠杨钊在长安立脚之后,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
巧为钻营。
在宫内,他经常接近贵妃,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
每逢禁中传宴,杨钊掌管樗蒲文簿(一种娱乐活动的记分簿),玄宗对他在运算方面的精明十分赏识,曾称赞他是个好度支郎。
不久,杨钊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
天宝七载(748年),杨钊建议玄宗把各州县库存的粮食、布帛变卖掉,买成轻货送进京城,各地丁租地税也变买布帛送到京城。
他经常告诉玄宗,“国库很充实,古今罕见”。
于是,玄宗在八载(749年)二月率领百官去参观左藏,一看果然如此,很是高兴,便赐杨钊紫金鱼袋,兼太府卿,专门负责管理钱粮。
从此,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
九年(750年)十月,杨钊因为图谶上有“金刀”二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名“国忠”。
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极为奢侈腐化。
每逢陪玄宗、贵妃游幸华清宫,杨氏诸姐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竞相比赛装饰车马,他们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
出行时,杨国忠还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皇帝授予特使的权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扬威。
杨国忠在与宰相李林甫的关系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互相利用。
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尽力拉拢。
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时,杨国忠等人充当党羽,并积极参与其活动。
他们在京师另设立推院,屡兴大狱,株连太子的党羽数百家。
由于杨国忠恃宠敢言,所以每次总是由他首先发难。
杨国忠与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结愈深。
后来,李林甫与杨国忠由于新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主要对待王鉷的问题上。
因王氏的宠遇太深,本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共同嫉妒的对象。
但是为了牵制杨国忠,李林甫则极力提拔王氏;当杨国忠陷害王氏时,李林甫又竭力为其开脱罪责。
由于杨国忠做了手脚,玄宗便开始疏远李林甫,王氏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致于死地。
王氏所兼职务全部归杨国忠。
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杨国忠,除了取悦于杨贵妃之外,主要是借以牵制李林甫的专权。
同时为取代已经衰老了的李林甫做准备。
终于在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后,玄宗派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
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余职。
杨国忠执政期间,曾两次发动了征讨南诏的战争。
天宝十载( 751年),杨国忠上任京兆尹不久,遂乘机推荐自己的老友和党羽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并命其率兵攻打南诏,结果大败,士卒阵亡六万人,南诏投附吐蕃。
对此杨国忠不但没有处罚鲜于仲通,而且还为其大叙战功。
接着,杨国忠又请求第二次发兵攻打南诏。
玄宗便命令在长安、洛阳、河南、河北各地广泛招兵。
杨国忠派御史到各地去抓人,把他们带上枷锁送到军营。
父母、妻子哭声遍野。
十三载(754年)六月,杨国忠又命令留后、侍御史李宓率兵,再次攻打南诏,结果又遭惨败。
两次攻打南诏,损兵折将近20万人。
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而且使内地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杨国忠杨国忠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让文部选官不论贤不贤,年头多的就留下来,按照资历有空位子就接官。
按惯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书,选官应交给侍郎以下的官员办理,规定的手续十分严格,须经三注三唱,反复进行,从春至夏才能完成。
杨国忠却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里,预先定好名单,然后把左相陈希烈及给事中、诸司长官都叫到尚书都堂,读—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
当全部结束之后,杨国忠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左相和给事中都在座,就算经过门下省了。
”于是,选官大权就这样由杨国忠一人垄断。
从此门下省不再复查选官,侍郎仅仅负责试判,致使选官质量下降。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杨国忠迎合和满足了一些人的权欲,因而颇得众誉。
为此,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选人,请求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
玄宗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
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献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
杨国忠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
天宝十二载( 753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
玄宗担心会伤害庄稼,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
”玄宗信以为真、以后,扶风太守房(王官)奏报当地出现水灾,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借口是讨伐杨国忠。
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玄宗的宠爱。
但是,杨国忠的发迹要比安禄山晚得多。
当杨国忠尚未担任高官要职时,安禄山早在天宝元年(742年)正月就升任平卢节度使,以后又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稍后又兼河东节度使。
天宝九载(750年)又封为东平郡王。
杨国忠虽有外戚关系,但迟至天宝七载(748年)始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
安禄山在朝中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还算惧怕,而对杨国忠则根本瞧不起。
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禄山。
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
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
天宝十三载(754年)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
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杨贵妃的通风报信,故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加同平章事),并令太常卿张垍草拟诏敕。
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
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皆轻视朝廷。
”玄宗只好作罢,任安禄山为左仆射。
至此。
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以至于后来一触即发。
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玄宗根据杨国忠的建议,决定逃往四川避难。
当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时,将士们又累又饿,加之天气炎热,拒绝继续前进。
此时,杨国忠的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一致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并由陈玄礼出面对将士进行煽动,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杀了杨国忠就可止息叛乱。
这时,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驿站西门外堵住杨国忠的马头,向他要饭吃。
激怒了的士兵们立即将他们包围上来,大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马鞍。
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军士们蜂拥而入,将其乱刀砍死。
接着,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国忠的大儿子大常卿兼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也一并被杀。
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杨晞以及沈国夫人逃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裴柔在竹林中让虢国夫人用剑刺死自己。
虢国夫人然后自刎,但没有死,被县吏押回狱中,后血凝至喉而死。
马嵬驿之变,表面上看来是一场士兵哗变,实质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
太子李亨自天宝五载(746年)遭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后,极为孤立;杨国忠任宰相后,又连遭倾轧;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未成事实;后又弃京幸蜀,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杨国忠势力的控制下就更无出头之日了。
因此,太子李亨主谋,借机除掉了杨国忠。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