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教师的话题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教师的话题有哪些

一、教育性

教育性是师生关系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育人。离开这一目的,师生关系也就失去了其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

师生关系的教育性,首先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在师生交往与关系中展开和进行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目的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师生人际之间所发生的交往和形成的关系。如果离开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无从体现,目标也会落空。其次,师生关系本身是教育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

一方面,师生关系发生在教育情境中,既包含了接受教育的希望,又包含了进行教育的意图和指向;另一方面,师生关系中的双方,不仅以知识的传递与共享而产生相互的影响,而且有教师和学生的人格、精神、情感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所产生的教育作用、甚至比知识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因此,在师生关系中,教育是完整的教育,知识教学也就不是纯粹知识性的,而是和人的完整性发展紧密相连的。我们平常说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这种相互作用,并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授过程发生作用,而更是师生的精神整体发生作用,是情感、人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生成“教育意义”,体现教育和教学的本质。再次,师生关系也可以看作是师生作为“人”的一种生活关系,即是说,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在师生关系中,教师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才能,并与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存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也借助师生关系,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文化价值,感悟来自教师的尊重、关怀、理解和帮助的愉快体验,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也使自己的人生充盈高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这种教育功能,是一般社会人际关系所不具有的。

二、社会性

师生关系虽然体现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产生于师生教育和教学交往中,但由于学校是具有教育职能的社会机构,教育又是社会活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又是社会的人,而且来自不同社区、家庭和民族,因而师生关系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反映社会的要求,具有社会特性。

具体而言,师生关系的社会性,首先体现在师生关系要受特定社会文化的制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关系结构类型的投射,如专制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倾向于专制性,民主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倾向于人道性。这种对应性影响就能够说明社会文化对师生关系的制约。这种影响从其机制来看,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必定要求在学校的教学目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反映,师生关系也必定要浸润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中。同时,社会政治、文化的某种变革,也会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一个典型的特例是我国“文革”时期,由于政治、文化的需要,提倡学生“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号召学生“专政”教师,使师生关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人为破坏。其次体现在,作为来自社会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的思想、行为、人格和价值观念等,都渗透着他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文化和精神,会在相互的交往和关系形成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不是一进学校、进入教学就可以脱离一切在校外积聚的各种价值

倾向、习俗和爱好。这样师生关系中既有社会一般人际交往所应遵循的规范,又有教育教学所要求的自身规律,使师生关系的形成显得复杂化。再次体现在,师生关系不仅受现实社会的影响,还应指向未来社会。这是因为“社会通过学校机构,把自己所成就的一切交给它的未来成员去安排,社会所实现的关于它本身的一切美好的想法,就这样通过各种新的可能途径开辟给自己的未来。”

也就是说,学校依赖现实而面向未来。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言人,学生代表着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和建设者,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情感及其它一切影响,都体现了今日社会对明日社会的期望。因此,师生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今日社会和明日社会、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关系的具体化。这也是我们考察失师生关系社会性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双向性

“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两个关系词,没有“教师”就无所谓“学生”,没有“学生”亦无所谓“教师”。因而,师生关系不论从哪个层面去考察,都表现着非常明显的双向特性。从教学关系层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要求和主导作用,必然要以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和表现,而不是学生被动服从;教学信息的传递,又必然要以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作为判断效果的依据;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智慧、精神、人格的成长与发展,的确离不开教师的“教”,但学生同样能够以自己的“学”和他独特的表现作用于教师,进而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亦即“教学相长。”如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高超的悟性和创造潜力,会给教师以启迪;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时代气息和蓬勃朝气,会给教师以鼓舞;学生所接受和掌握的许多新知识,会给教师的知识结构增添新内容;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所提出的问题,会促进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会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技能等。

总之,只要教师不以教者自居,把学生视为合作者和帮助者。以谦虚的态度去敏感地发现和对待学生,必然从学生处获得具有发展自我的东西。正因为这样,有人中肯地建议教师:“好好地向你的学生学习吧!他们简直是一个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体,他们创造的活力和表现,常常会令人感到惊奇甚至不可思议。只要你换一个角度,追求另一种境界,把学生不只视为教育的对象,而看作你学习的对象,那么,学生会给你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无穷乐趣和益处,你的教学生涯从此也就会有无穷的源泉和力量”。

从心理关系层面看,任何人际间的情感都有传递性和对等性,师生关系自然不能例外。教师爱生,并以真诚恰当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学生必然会对教师尊敬爱戴,这种情感信息又使教师获得需要的满足和成功的欣慰喜悦,进一步对学生爱护和负责。从这种双向的情感联系角度,我们可以说,教师爱生,受益的不只是学生,更是教师;学生尊师,受益的也不只是教师,更是学生。从个人关系层面看,师生个人友谊的建立,也是师生在一些共同的基础上双方主动、密切交往的结果。如果只有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动,这种关系尽管有共同基础,仍是不能形成的。再从道德关系层面看,处在交往关系中的师生,都应当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方能使师生关系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师生关系自始至终都包含着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正是这种作用,才保证了师生双方能永远处在共同的教育情境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共同负责,共享成功,互惠互利。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就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平等性

师生交往从其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代际交往,其关系也可表现为一种代际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