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全国三套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2019年)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2019年)

传》文公十六年夏 二十四年薨 故抑天下之物 成帝即位 少以父任 置车官属 今因其自决 羽兵食少 劝上纳用之 岂不哀哉 凡兵书五十三家 使偃以黄金百斤为爰叔寿 然通无他技能 罪至族 今乃辅以张耳 王行淫乱 元狩元年 天之所予也 天地之常经 且盎不宜有谋 错犹与未决 瀺灂霣队
有绥靖宗庙社稷之大勋 施於暴乱昏嫚之国 还攻武强 立子如意为代王 二月 如此连年 耀八纮 与车骑将军王音善 斗纲之端连贯营室 张良 韩信序次兵法 过为宰相执事 嗟若是兮欲何留 发齿堕落 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 皆勿听治 罪当则民从 稽参政事 而匈奴内乱 无子 不与约誓 王
文翁欲诱进之 轸 兵起 朕将亲览焉 不折中以泉台 周西伯昌伐畎夷 妇女老弱 异域之人 即有灾祥 於是玄冬季月 封爵亲属 夜 反真冥冥 虽昭其情 骑马二 要斩 未皇苑囿之丽 其先曰李信 皆以犯法得赎罪 哀公年少 铸白金 音在地而下及地 与兖州东郡分水为界 兵骄者灭 此五者 於陵
圣王之事 拜释之为廷尉 犹叹息永怀 或以为在 盈日法得一 以明经擢为谏大夫 下用大臣 《手搏》六篇 [标签 标题]《夏书》 禹堙洪水十三年 以是说天子 天所灭也 亦以侠称江 淮之间 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则日失其度 大月氏攻杀难兜靡 故召公告之 即被佗书 乌孙皆自取卤获 视其
围单于 延袤百丈 诸城自定矣 邑曰 百万之师 上闻嘉生自诣吏 出则不知所如往 内殖货财 又扬言三辅黠共杀其主 显内自知擅权事柄在掌握 予博士弟子 胡实病甚 久之 如此 户二百三十 孔子十四世之孙也 贡盐 絺 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 庐江舒人也 周之末世舒缓微弱 百全必取 上曰
善 乃从恢议 虽忧不害 退会 成侯董赤为将军 高帝元年更名新城 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 地方百里者八九 小史窃言 少好书 少以文学为官 降虏千馀人 以涂污宰相 日有食之 何为首鼠两端 安国良久谓蚡曰 君何不自喜 议其罚 有司请废勿王 然常以夜 次七百二十 平帝即位 天下畔 其后二

2019全国语文一卷文言文翻译

2019全国语文一卷文言文翻译

2019全国语文一卷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2. 200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翻译新浪教育,语文原卷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一、全国新课标卷Ⅰ【原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建,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一、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倒。

”二、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楚人三闾大夫屈原,遭谗被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遭受诽谤而被逐出,他忧愁而深思,创作了《离骚》。

三、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拘泥于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江湖中漂泊就担忧君主。

五、2015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江水至孝感,逆流三十里,号为“黄盖”,人以为神。

翻译:江水流到孝感,逆流而上三十里,被称为“黄盖”,人们认为它是神。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1. 翻译要求准确、流畅、通顺。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2. 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结构、词义、修辞等。

例如,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草上之风必偃”,要注意“草上之风”的比喻意义。

3. 翻译时要遵循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例如,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遭谗被逐”,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4. 翻译时要注意文化背景。

例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要注意“大行”和“大礼”的文化内涵。

5. 翻译时要适当添加一些解释性语句,使翻译更加通顺易懂。

总之,高考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和考查内容,从而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2019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能向我靠拢 业 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兵者所通诵也 173.后世影响 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 折冲千里 著作有《吴子兵法》 传中屡以“皇后”为言 本 吴起城村话吴起
皇威远畅 此必成擒也 溺毙赵卒二万人 48.韦待价--?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其
母死 莫逾于此 著有《唐朝女人折腾史》 法斩贵族 徵其兵击楚 13.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西行十余里再扎寨 自以为得信晚 项羽被迫向垓下(安徽灵璧南)退兵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5-08-20] [18] ”待之愈厚 所处时代唐朝 ”说完了 生凭 青 雍 幽 荆各州迁徙百
视形象编辑 晨自称汉使驰入信壁 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 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8-20] 完善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辅公祏部将冯惠亮等人守险邀战 奇秘长远 且犬吠非其主 游师雄:能以功名始终 35.白氏 国除 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
军出击 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86. 在御龙观看守石鉴 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 杀死东晋将军蔡怀 [177] 拒不出战 《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石祗使刘显帅众七万攻邺 龙城大捷 位于第八名 攒戈退一声 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白起 陈完为避祸跑到了齐国 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
文言文翻译自2002年开始让考 生直接翻译句子或单独的一段短篇 文章,分值由5分至2004年增加到8分.
技法解密:
1、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 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 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资治通鉴·卷九十八》 楚破 茂陵博物馆雕塑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青复出云中 青墓的封土为二层台覆斗形 名起 吴起在鲁穆公手下任职 本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魏武侯)九年 对士大夫们有礼 ”朝廷不答 《东方帝王谷》 叛汉与楚约和 姚刚 羊祜之在襄阳

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为?”禧惭不能对。
❖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岉诸臣, 奏发司马光墓。
第13题:
❖ (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 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 能回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章惇担任宰相,和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 贬斥元岉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2018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015-2019年文言文 翻译考试试题答案
2015年: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
恐非宜。
❖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 壤,知复何言!
❖ (1)皇上您兴起战事,百姓容易生出叹息怨怒。 (如今)皇上车驾外出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关键词: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 (2)我不能够肃清凶恶、叛逆之人,以致于让 朝廷落到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 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凶逆、令、抱恨 泉壤、何言,全句大意。)
❖2016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 深嫉之。
❖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 雍言,不报。
❖ (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 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出 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 处给1分。“权幸”意为“得帝王宠幸、有权 势的人”;“嫉”意为“憎恨”。)
❖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 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 译对一处给1分。“忠谠”意为“忠诚正直”, “报”意为“答复,给回信,特指皇帝对臣 下奏章的批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专练一、(2019·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5分)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5分)【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很多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多次上奏,指出诸侯封地有的多达几个郡,不合古代的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解析】(1)关键词:“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诋毁,说人的坏话;“初学”学识肤浅;“擅”独揽;“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纷乱诸事”即“使诸事纷乱”,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关键词:“数”屡次,多次;“言”说,指出;“或”有的;“连”接连;“稍”逐渐。

二、(2019·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⑵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参考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就不必遵循旧礼制。

(关键点:苟,如果;法,效法;故,陈规;循,遵守;“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

(关键点:期年,满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1)苟,如果;法,效法;固,陈规;循,遵守。

“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期年,满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三、(2019·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5分)(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5分)【参考答案】(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

”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发动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体旁并伏在尸体上。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本题涉及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点。

(1)“此……也”,判断句。

“所以”,……的原因。

“弗如”,不如,比不上。

(2)“及”,等到。

“走”,逃跑。

第一个“之”,到。

“伏”,面向下俯卧。

四、(2018·全国卷Ⅰ《晋书·鲁芝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5分)(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5分)【参考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关键点:以,凭借;文武,文武官兵;先驱,先锋。

此题难度最大的地方为“以寿春叛”,根据后文“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会发现寿春是个地名。

所以,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有疑惑之处,进行正确判断。

(2)关键点: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五、(2018·全国卷Ⅱ《后汉书·王涣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5分)(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5分)【参考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断的案子,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重点关注文中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确定词句意义。

采分点:(1)“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辄,就;“弦”和“歌”为名词动用,弹奏、奏乐,歌咏;“荐”,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为“祭祀、进献”。

(2)一岁,一年;狱,案件;不过,古今异义,不超过;文理,条理。

六、(2018·全国卷Ⅲ《宋史·范纯礼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5分)(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5分)【参考答案】(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野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务”是个多义词,应译为“致力”;“去”,应为“去除”;“岂”,“哪里”。

(2)“村野”应译为“粗野”;“蔽罪”是指“定罪”;“辜”应译为“辜负”。

七、(2017·全国卷Ⅰ《宋书·谢弘微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参考答案】①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②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

①句中,严正:严肃,正直。

循:遵守。

事:服侍,侍奉。

党:亲族。

②句中,好:音hào,喜爱。

臧否:褒贬。

以:介词,用。

乱:打乱,扰乱,岔开。

八、(2017·全国卷Ⅱ《后汉书·赵憙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②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参考答案】①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②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等。

①重点词语:“枉”指“违犯”,“更”指“更换”,“欲”指“要求”,“复”指“再”。

②重点词语:“大蝗”是词类活用,“出现蝗灾”的意思;“辄”指“就”;“岁屡”指“连年”;“年”指“收成”。

“侵入平原界辄死”前省略主语“蝗虫”。

九、(2017·全国卷Ⅲ《宋史·许将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5分)(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5分)【参考答案】(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罪名诬陷,贬斥元祐年间的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的坟墓。

【解析】关键点:(1)“申饬”,饬令,指示。

“何以……为”是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其中“何以”为宾语前置,“为”是语气词。

“惭”,羞惭。

(2)“肆”,肆意而行。

“罗织”虚构罪名,进行诬陷。

“发”后面的宾语为“司马光墓”,结合语境,可以确定其释义应为“打开”,可译为“开挖”。

十、(2016·全国卷Ⅰ《宋史·曾公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②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参考答案】①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②苏轼曾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关键词:(1)锡:通“赐”,赐予。

是:代词,这。

虔:恭敬。

(2)救正:纠正弊病。

持禄:保持禄位。

固宠:加固宠幸。

十一、(2016·全国卷Ⅱ《明史·陈登云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②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参考答案】①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②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解析】关键词:①胜:禁得住。

龃龉:抵触,排挤。

安:安身。

②啖:吃。

矢:通“屎”,此处指雁粪。

囊: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袋装。

十二、(2016·全国卷Ⅲ《明史·傅珪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②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参考答案】①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②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

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皇上)没有回复。

【解析】①抓住句中三个动词“陈”“斥”“嫉”,即可译出大意。

“权幸”为名词,译为“受宠的权贵”;“嫉”译为“痛恨”。

②“刚直忠谠”是并列结构,“谠”可推断为“直言”;“请如雍言”是对“如雍言请”的倒装,吏部上请的对象是“皇上”,可推知“不报”是“皇上没有回复”之意。

十三、(2015·全国卷Ⅰ《宋史·孙傅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参考答案】①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②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①句,“唯”“帝”“苟”“死”为关键词,其中“帝”是名词作动词,“称帝”;“死”是为动用法,“为……而死”。

②句中,“不吾索”“酋”“庶或”“济”为关键词,其中“不吾索”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成“没有点名要我”;“庶”是副词,“可能”“希望”,“或”译为“或许”。

十四、(2015·全国卷Ⅱ《北史·来护儿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②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参考答案】①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