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防治安全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一、背景介绍高原施工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进行的建造施工活动。

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温和候条件,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应对高原施工中的挑战。

二、1. 健康评估和培训在进行高原施工之前,应对参预施工的工人进行健康评估。

这包括对工人的身体状况、心肺功能、耐寒能力等进行全面检查。

对于身体状况不适合在高原施工的工人,应当进行调整或者安排其他工作。

对于适合高原施工的工人,应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防止高原病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气压和氧气含量的降低而引起。

为了预防高原病的发生,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设备,以确保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此外,工人在高原施工期间应注意歇息,避免过度劳苦,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及时就医治疗。

3. 防止低温冻伤高原地区的气温较低,容易导致低温冻伤的发生。

为了预防低温冻伤,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保暖设备,包括保暖服装、手套、帽子等。

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此外,施工现场应设置暖气设备,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4. 防止高原缺氧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容易导致缺氧。

为了预防高原缺氧,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设备,以确保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此外,工人在高原施工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体力消耗,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

5. 防止高原辐射高原地区的紫外线辐射较强,容易导致皮肤晒伤和眼睛受损。

为了预防高原辐射,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防护设备,包括太阳镜、防晒霜、遮阳帽等。

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户外作业。

6. 防止山体滑坡和崩塌高原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崩塌。

为了预防山体滑坡和崩塌,施工现场应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固山体、设置防护网等。

高原职业健康风险及防控措施

高原职业健康风险及防控措施

高原职业健康风险及防控措施1.引言高原职业健康风险及防控措施1. 引言1.1 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高原地区的职业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存在一系列的职业健康风险。

这些风险与低氧胁迫、极端温度、放射性物质、气象灾害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原地区的劳动者更容易患有肺病、贫血、心血管疾病等职业病。

为了保障高原地区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有必要全面了解高原职业健康风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原职业健康风险及防控措施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文章将介绍高原职业健康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其次,分析高原地区职业健康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高海拔、缺氧、低温、紫外线辐射、气象灾害等因素。

接着,为了减少高原地区职业病发生的风险,文章将提出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如劳动者健康监测、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劳动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最后,文章将对高原职业健康风险及防控措施做出总结,并展望未来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原职业健康风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高原地区的相关岗位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本文也将为学术界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原职业健康风险防控工作的持续进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高原职业健康风险的概述,包括该概念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现状。

接着,将详细探讨高原职业健康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气候条件、高原疾病、氧气稀薄等。

在论述完高原职业健康风险的背景和影响因素后,将进一步提出针对这些风险的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将包括工作环境改善、健康教育与培训、个人防护装备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通过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对高原职业健康风险的防控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整体上,本文将从概述、影响因素、防控措施和总结等几个方面展开,以全面系统地介绍高原职业健康风险及其防控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在高原地区进行施工工作时,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以下是针对高原施工的预防措施的详细介绍:1. 高原环境了解与适应在进行高原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高原地区的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并进行相应的适应训练。

了解高原地区的气候、地质、地形等特点,以及高原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

2. 高原病预防高原病是在高原地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缺氧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了预防高原病的发生,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体检,确保身体状况符合高原施工的要求。

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3. 氧气供应由于高原地区的氧气含量较低,施工现场通常需要提供额外的氧气供应设备。

在施工现场设置氧气供应点,保证施工人员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取氧气,以应对缺氧的情况。

4. 安全防护设备在高原施工中,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施工人员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

例如,施工人员应佩戴防滑鞋、安全帽、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5. 通信设备在高原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通信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和紧急救援的有效进行,施工现场应配备可靠的通信设备,例如对讲机、卫星电话等。

6. 施工车辆和机械的适应性在高原地区进行施工时,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施工车辆和机械的适应性很重要。

施工车辆和机械应具备良好的抗高原缺氧、抗寒冷、抗风沙等能力,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7.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高原施工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合理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8. 废弃物处理在高原地区进行施工时,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并进行妥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体质: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前,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使身体适应高原
环境。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例如苹果、生菜
等,也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类的食物,例如鸡蛋、瘦肉等。

2.适当活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后,应避免久坐和久站,可以结合身体情
况,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例如慢走、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
环,也有助于增强体质。

3.合理饮食: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应注意合理饮食,加强营养。

可以多吃新
鲜的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同时应注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
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

4.药物治疗:如果已经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
景天口服液、红景天胶囊、川贝枇杷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如果存在呼吸困
难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高压氧治疗。

以上措施有助于帮助人们适应高海拔环境并预防高原病。

请注意,这些措施可能不适用于每个人,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和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计划前往高海拔地区,请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方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方案

一、背景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生理反应,是由于海拔高度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导致人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为保障进入高原地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高原反应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预案的执行。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收集高原反应相关信息,制定具体应对措施。

3. 建立应急队伍,包括医疗救护队、运输保障队、通讯保障队等。

四、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高原反应知识普及,提高进入高原地区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2)进入高原地区前,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3)进入高原地区时,携带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氧气袋、抗高原反应药物、急救药品等。

2. 应急响应(1)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2)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 轻度高原反应: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如红景天、肌苷口服液等,同时补充水分和能量。

b. 中度高原反应: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吸氧治疗,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c. 严重高原反应:立即送医救治,途中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3. 应急物资保障(1)确保氧气袋、抗高原反应药物、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充足。

(2)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医疗救治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4. 通讯保障(1)确保应急队伍通讯设备正常使用,实现信息畅通。

(2)建立应急通讯联络机制,确保应急响应过程中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五、应急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应对高原反应。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高原地区地理特别,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留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

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缘由,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渐渐变的越来越淡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削减,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

人体氧气供应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消失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

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特别、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性疾病。

(二)强辐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空气淡薄、干燥少云、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特殊是对人体损害较大的中波紫外线,在海拔4000米高度,300纳米紫外线是平原地区2.5倍,人体接受辐射量强度更明显,致使暴露部位粘膜、皮肤患病损伤,发生日光性皮炎、眼球结膜炎等。

(三)干燥:高原大气水分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削减,在海拔3000米高度大气的水分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34%,海拔6000米仅为平原的5%。

机体水分含量削减与海拔高度呈正比,干燥、缺氧等使皮肤水分散失,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肤干燥,易促发咽炎、鼻炎、干咳和手足皲裂等。

二、进驻高原的预备(一)学习高原防护学问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把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二)心理适应性煅炼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预备,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消退紧急心情和恐惊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去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处理
吸氧、休息、药物治疗。
高原脑水肿
症状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预防
进入高原前进行适应性锻 炼,避免过度劳累,保持 良好的心态。
处理
快速降低颅内压、吸氧、 休息、药物治疗。
03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与营养补充
总结词
保持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是预防高原常见病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高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素来适应环境。因此,建议摄入富含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如肉类、蔬菜、水果和坚果等。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以免 对身体造成损害。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目录
•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 高原常见疾病 •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 高原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的重要性
01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低氧环境
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容易导致人体缺氧。长期 处于低氧环境会导致人体出现高原反应,如头痛、乏力、失 眠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肺水肿等严重疾病。
预防措施
进入高原地区前应提前做好适应训练,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 受能力。同时,可携带氧气瓶等设备辅助呼吸,减轻缺氧症 状。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大,温差大,白天 和夜晚的温度差异明显。人体难以适 应这种气候变化,容易出现感冒、咳 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 物。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疾病发生
促进健康生活
通过预防高原常见病,可以降低高原 地区居民的疾病发生率,提高他们的 生活质量。

高原地区专项应急预案

高原地区专项应急预案

一、背景高原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提高高原地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高原地区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三、组织体系1. 成立高原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2)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治资源,开展伤病员转运、救治等工作。

(3)交通运输组:负责保障应急物资运输、伤病员转运等工作。

(4)信息保障组: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发布应急信息。

(5)宣传教育组:负责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四、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高原地区气象、地质、卫生等领域的动态。

(2)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医疗救治组迅速组织医疗力量,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确保及时转运。

(3)交通运输组确保应急物资、伤病员转运车辆畅通无阻。

(4)信息保障组及时发布应急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3. 后期处置阶段(1)开展伤病员救治工作,确保伤病员得到妥善救治。

(2)对突发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 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3.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4. 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库铁路(青海段)工程GKQHZHQ4标段高原病防治专项救援预案编制:审核:中铁十七局集团格库铁路(青海段)GKQHZHQ4标工程第一项目部高原疾病防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制定本预案的目的为有效防控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及时对发病人员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人员伤亡,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程简况及高原病简介1、工程简况本标段线路正线全长,路基长度,新建车站3座(那陵格勒站、塔尔丁站、甘森站),预留车站2座(格南木嘎站、甘森湖站),大、中、小桥11座延长米,特大桥2座延长米。

涵洞182座,全部为框架涵,地域海拔3050以上。

2、高原病简介“高原”系指海拔3000M 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

从医学角度看,以上的广阔地域。

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

由于高原存在的低氧、低温、干燥和强日辐射等恶劣环境因素,因此极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冷损伤、雪盲、日光性皮炎等高原特发或常见疾病。

有些高原疾病(如: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救治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遗症。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主要把预防、控制高原病和对病员救治的基本方法作为重点管理。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四、防控措施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透视、心电图检测。

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

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2、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

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3、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1)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2)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3)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4)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5)勿在气候突变情况下远离营区,到野外作业;(6)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4、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1)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清洁卫生经常化;(2)且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3)勿食有毒鱼类:高原有较多裂睃(suoˉ)鱼类,其鱼籽有毒,不得食用;(4)勿食有毒蕈(xunˉ)类:采挖野菜时应注意鉴别,严防误采毒蕈类有毒植物。

(5)加强饮食卫生监督:蔬菜等未经卫生处理不得生食,严禁食用变质食品。

5、急性高原反映预防的原则是:(1)正确认识高原。

初上高原者既不要抱有毫无准备和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要有过分紧张的恐惧心理;(2)保证能量供给和充足睡眠。

高原膳食宜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大脑在保护性抑制状态下对低氧耐力增强。

因此,应保证人员有充足的睡眠;(3)避免过度疲劳和烟酒过量。

劳累和剧烈运动会使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肺负担,是急性高原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吸烟会加重缺氧;高原过量饮酒比平原危害更大,需消耗更多的氧,加重机体缺氧。

(4)重视药物预防。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多以中草药为主,如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沙参等,其中以西洋参效果较好。

6、高原肺水肿发病诱因及主要急救措施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多与寒冷、劳累、饥饿、呼吸道感染、酗酒有关。

主要急救措施有:(1)吸氧(重症者宜高浓度加压吸氧,用量为6-8L/分钟;病情缓解后或轻症者可2-3L/分钟维持或间断吸氧。

);(2)绝对卧床可以降低耗氧,缓解病情;(3)根据病情和症状等缓急程度,分别进行氨茶碱、速尿、肾上腺皮质激素、强心剂、东莨(lang)菪(dang)碱、硝苯吡啶、一氧化氮和左旋精氨酸、抗生素等类药物进行救治。

7、高原脑水肿发病诱因及主要治疗措施高原脑水肿的主要诱因多与过度劳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高原反应加之晕车呕吐,摄食减少,能量不足,嗜睡等、饥饿、寒冷、恐惧、情绪激动等。

另外,高原脑水肿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冬、春季发病者较多,风雪天气、较晴朗天气发病者多。

高原脑水肿的主要治疗措施有:(1)氧气疗法:最好采用低浓度、低流量鼻管给氧,氧流量2-4L/分钟为宜。

(2)一般疗法: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适宜(15-20℃);保持病者呼吸道通畅(深度昏迷病人最好侧卧护理、每小时翻身一次、帮助分泌物引流和预防褥疮。

);涂抹眼药膏或滴入眼药水保护眼睛;积极防控感染;给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昏迷期间给鼻饲流质饮食。

);50%葡萄糖液40-80ml,2-4次/每日静脉注射等。

(3)低温疗法:轻症病例一般以脱水治疗可逐渐好转,无需采用低温疗法。

一般病例为保护脑组织,头部放置冰袋即可。

(4)脱水疗法:成人一般用20%甘露醇250ml,30min内快速静脉滴注,2-4次/每日,中间可加用50%葡萄糖液80ml静脉注射。

对高原脑水肿合并肺水肿及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利尿剂更为适合,每次可用速尿20-40mg,2-3次/每日肌注或静滴。

伴有休克的病人需纠正休克后,再用脱水和利尿方法。

(5)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病例用地塞米松mg口服,2-3次/每日,或泼尼松20 mg/每日分次口服,重症病例可用地塞米松20-40 mg静脉滴注。

(6)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的应用:如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也可使用胞二磷胆碱或克脑迷静滴。

(7)一氧化氮:用面罩一次性吸入10ppm一氧化氮1h,可迅速降低肺动脉压,使全身缺氧状况迅速好转,明显缩短病程。

(8)以左旋精氨酸20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一次性4h静脉滴注,使人体产生更多的内源性一氧化氮,促进脑水肿恢复。

五、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响应1、当项目部人员发生高原疾病情况紧急时,由应急救援队队长根据情况,启动预案并负责指挥处理事故(应急救援队队长不在时,由副队长负责)。

2、项目应急救援队各成员部门,应在接到队长指令后,按照职责和分工,分别组织所属人员协同处理紧急情况。

3、伤员就地治疗和下送的原则(1)对轻、中度高原肺水肿或浅昏迷患者,在途中不间断治疗的情况下,如能在12小时内送至海拔4000M以下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本项目应送往200公里格尔木市医院),下送是可行的。

(2)对危重症患者宜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短期内无生命危险时,再下送到低地或平原进一步治疗。

(3)若就地治疗有困难,应迅速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系,请其派医疗组支援。

若伤员危重但又必须下送,应请求医疗机构派员前接,以便于在途中组织抢救。

六、伤病员下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下送伤病员首先要全面分析病情,考虑当地的医疗设备情况,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具备下送条件,如交通工具、途中继续治疗的可能性、气象和道路情况等,需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后再慎重决定留治还是下送治疗。

(一)适应症1.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首先就地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途中没有生命危险时方可下送。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地治疗无条件,或仅有小量出血,但反复发作,未能明确诊断者可下送。

3.对胸、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应积极抢救。

当生命体征稳定后,在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可下送。

4.胆道急性炎症和急腹症经药物保守治疗好转,血压平稳,在坚持途中治疗的情况下尽快下送。

5.对发生休克的伤病员,经抢救至血压平稳,休克纠正后1~2天,在补充有效循环量,保证途中继续治疗和给氧的情况下,下送治疗。

6.严重创伤、挤压伤、多发性骨折、骨盆尿道损伤等,经抢救处理,给予必要的止血、固定、牵引,待休克纠正后可下送。

7.严重冷损伤和烧伤应处理保护创面,基本纠正休克,尽快下送。

8.其他慢性疾病和慢性高原病,确因在高原治疗有困难,经全面检查,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批准后可下送。

(二)禁忌症病情危重,下送途中有生命危险,伤病情不允许,应积极就地组织抢救治疗。

同时尽快请求有关部门根据伤病员情况派出医疗队或有关专家,携带药品器械共同就地抢救。

对下列疾病未稳定前禁忌下送。

1.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心衰,病情未能控制者,急性心肌梗死处于危险期。

2.急性大出血有休克倾向者。

3.胸部损伤,骨折并发张力性气胸;脑外伤并脑压升高;颈椎、脊椎骨折,四肢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未经必要固定处理者。

4.急腹症,病情急重,有休克倾向者。

八、电话报救须知1、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立即打医疗单位电话(电话:)向其求援,并安排好车辆准备下送病员。

2、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事项:(1)说明伤病情况和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准备;(2)说清伤病者所在地方,附近环境有何特征;(3)说清报救者单位、姓名和电话;(4)通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

同时,将救护车进入工地途中的障碍及时清除。

七、安全保证措施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响应国家政策,确保安全生产,杜绝事故发生,是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要任务,是各级领导的主要职责,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跨公路混凝土预制梁架设、桥梁高空作业、预应力张拉、交通安全等是安全防范的重点,我单位将强化施工安全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1、安全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职工因工死亡事故;无职工一次负伤5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以下,轻伤率控制在5‰以下;消灭重大伤亡责任事故年;消灭重大经济损失责任事故;无等级火灾事故;无机械行车和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无爆炸事故;无爆破物品丢失事故。

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

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2、保证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以项目部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项目部设置安全总监,下设安质部,由专职安检工程师和专职安全员组成,具体负责本工程的全部安全监察和管理工作。

各工区(隧道、作业队)设专职安全员,各工班设兼职安全员。

安全领导小组机构如下: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机构:组长:张瑞恩副组长:杨勇、张海峰、许瑞华成员:郭亮亮、周晓鹏、沈建文、薛冬、刘志鹏、韩毅、薛多专职安全员:汪治强、杨文辉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组长:杨勇副组长:张瑞恩、张海峰、许瑞华小组成员: 郭亮亮、周晓鹏、沈建文、薛冬、刘志鹏、韩毅、薛多应急队:全体职工各驻地及加工场职工设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1、防控领导小组及分工组长:项目部经理杨勇(全面监督所属部门、施工队落实有关防控制度、措施情况;协调相关单位开展联防、联控以及联合救援工作,确保防控和救援工作有效、及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